研究软腐病病原菌终极腐霉的致病机理,植物保护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研究软腐病病原菌终极腐霉的致病机理,植物保护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软腐病病原菌终极腐霉的致病机理,植物保护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研究软腐病病原菌终极腐霉的致病机理,植物保护论文石斛属Dendrobium spp.是兰科植物的第二大属,当下该属在全世界共发现 1100 多种,在我们国家有 76 个种和 2 个变种。华而不实,石斛属药用植物金钗石斛D. nobile Lindl是传统珍贵中药,被我们国家历版药典所收录,以其枯燥或新鲜的茎入药,具有滋阴清热、益胃生津之成效。由于近年来石斛属药用植物被过度挖掘,野生资源接近干涸,石斛属药用植物已被国家列为一级保卫植物名录。随着人们对石斛中药材需求量的逐步增加,当下药用石斛属植物人工栽培的面积不断扩大。然而,随之而来的各种病害不断出现,严重阻碍了人工栽培的进一步发展,并给种植户带
2、来了宏大的经济损失。有研究表示清楚,钟器腐霉曾在云南省导致大规模鼓槌石斛、球花石斛、线叶石斛茎部的腐烂。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鉴定出金钗石斛软腐病的病原真菌为终极腐霉。为深切进入研究软腐病病原菌终极腐霉的致病机理,讨论其在导致金钗石斛软腐病病害经过中的机制,金钗石斛的根、茎和叶等部位发生的显微、超微构造变化以及病原菌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侵染情况,本研究采用水压片法以及扫描电镜观察法分别对接种终极腐霉病原菌前后金钗石斛苗的根、茎和叶的构造变化进行观察,为深切进入理解病原菌的侵染经过,揭示其形态学特征和侵染机制,以及为更好预防和控制此病害的发生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根据。1 材料与方式方法1.1 材料1.
3、1.1 植物材料金钗石斛组培苗为本实验室保存。1.1.2 主要仪器ZEISS Axio Imager A1 型光学显微镜购自德国蔡司公司;JSM-6510 LV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购自日本电子株式会社。1.2 方式方法1.2.1 病原菌终极腐霉对金钗石斛的致病性试验 将刚出瓶的生长一致的株高 4 6 cm 的新鲜金钗石斛组培苗预先栽种在装有灭菌的栗树皮基质的塑料花盆内,每个花盆栽种 3 株组培苗。病原菌为金钗石斛发病植株上分离得到的终极腐霉。采用孢子喷洒叶片的方式方法进行致病性试验,接种的病原菌为孢子悬浮液1 106个/ml,均匀地喷洒于金钗石斛幼苗的叶片上。对照组喷洒无菌水。致病组和对照组均设
4、 30 个重复。接种后置于 20 25 温室塑料膜保湿培养 48 h,然后揭去塑料膜,天天观察植株发病情况。1.2.2 常规水压片法进行光镜观察取 1 滴10% KOH 溶液滴加到载玻片上,然后取健康的和发病 48 h 的金钗石斛的叶片作为观察对象,徒手切片法切取尽量薄的叶片组织,浸入 KOH 溶液中装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照相。1.2.3 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流程取健康的以及发病 48 h 的金钗石斛的根、茎、叶等部位,用于制作扫描电镜样品,样品的处理按文献8进行:2.5% 戊二醛室温下固定 4 6 h 后,以 PBSpH6.8,0.1 mol/L洗涤 3 次,每次 30 min;分别经30%
5、、50%、70%、80%、90% 以及 100% 丙酮梯度脱水,每个梯度 3 次,每次 30 min;再经纯醋酸异戊酯置换 3 次,每次 30 min;经 CO2临界点枯燥、粘样,再经过金离子喷溅,最后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拍照。2 结果2.1 光学显微镜观察致病前后金钗石斛叶片显微构造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正常的叶肉细胞细胞壁较厚,排列规则,叶绿体分布于细胞的周边图 1A,而发病的叶肉细胞壁变薄,细胞完好性遭到毁坏,叶绿体分散、零乱图 1B,C。终极腐霉病原菌在金钗石斛叶片内大量存在,菌丝生长旺盛,直径可达 11 m,菌丝体内充满泡囊图 1C 黑色箭头所示,且具有流动性,这与终极腐霉有关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