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医治疗小儿发热的主要途径总结,中医儿科论文.docx
《近年来中医治疗小儿发热的主要途径总结,中医儿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年来中医治疗小儿发热的主要途径总结,中医儿科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近年来中医治疗小儿发热的主要途径总结,中医儿科论文发热是小儿发病最常见的异常感觉和状态之一,也是小儿就诊率最高的原因之一。当代医学以为发热是由外致热原引起,使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上移,进而使体内产生内生致热原细胞的激活物进入人体后,通过各种不同途径激活内生致热原细胞,使之产生并释放内生致热原,进而使体温升高。年龄越小的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越不完善,往往发病就会出现高热,但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很多家长都不愿给孩子吃抗生素或用激素,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收集了近年来中医治疗小儿发热的主要途径。1 内治法内治法是运用中药内服的方式方法到达降低体温的效果,车德亚等以清热为治疗原则对外感发热的205例
2、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6例中,显效107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06%,华而不实24h内退热者53例,48h内退热者52例,72h内退热者29例。有效病例中最快退热时间6h,最长72h。服用后体温呈阶梯式下降,退热平稳且无反复。血液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异常者102例中有94例72h内恢复正常。对照组69例中,显效41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1.16%。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段莉等为52例风寒感冒的患儿在静脉滴注抗生素、口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之品后,体温不降,头腹部热,而手足冰凉者,运用四逆散加干姜,即柴胡10g、枳实
3、10g、杭白芍5g、甘草5g、干姜5g。兼见咳嗽者加苦杏仁10g、川贝母10g以降气止咳;胃纳差者加白术10g、砂仁10g以温中健脾,水煎服,1剂/d。52例患者中,40例痊愈,8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1%。孙丽平等对120例患儿单纯服用小儿解毒退热汤(柴胡20g、黄芩20g、重楼20g等),1d为1个疗程,用药后72h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显示痊愈1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83%。2 外治法2.1 针刺法针刺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各种不同的针具刺入腧穴或刺激腧穴、经胳,以到达防治疾病的目的。邓玲等将86例高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45例,针刺大椎;药物组41
4、例,肌肉注射安痛定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24h内患者的相关异常感觉和状态的改善和体温变化,采用单盲、前后对照的方式方法。结果显示针刺组痊愈9例,药物组痊愈2例。杨涛等对50例高热小儿采用针刺双耳尖穴放血治疗,2h内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达76%。2.2 推拿法推拿疗法是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到达治疗目的的一种传统方式方法。方爱姿等对86例年龄在6个月7周岁经中医辨证符合外感发热的高热患儿,根据病情酌情选取相应穴位及手法推拿,在泻热除热的同时兼顾他症,并控制适度发汗。观察和比拟不同发热程度(39.140.0者为组,超过40.0者为组)的患儿以及不同年龄组(共
5、分3组)患儿的退热情况,并分别进行组间比拟。结果总有效率为83.7%。2.3 药浴法中药药浴疗法亦称 水疗 ,系中草药加水煎煮,取药液洗浴局部或全身以到达治疗的目的。这是我们国家医学独特的外治理疗法,是一种独特的给药途径。张琼等对12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后72h观察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对腋温39.0下面外感发热患儿体温控制较好,对39.140.0患儿体温下降幅度影响最大。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显著,侯江红等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3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浴组,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静脉注射炎琥宁注射液和口服柴黄颗粒),药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