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引言,国际经济贸易论文.docx
《中韩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引言,国际经济贸易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韩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引言,国际经济贸易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韩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引言,国际经济贸易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第一章】 中韩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引言【2.1】【2.2】【2.3】【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结论/以下为参考文献】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战后尤其是两极格局结束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经贸合作的深切进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潮流。各国也力图通过 WTO 开创建立的多边贸易会谈平台,促进贸易、投资和金融的自由化发展。然而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 WTO 多边贸易会谈机制的局限性,使得在世界范围内推动自由贸易进展缓慢,新一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便在这样的背景下迅
2、速发展起来。经济学家巴拉萨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经过也是一种状态,就经过而言,它表示致力于消除各国经济体之间的差异不同待遇,就状态而言,它表示各国之间不存在各种形式的差异不同待遇。在这一经过或状态中,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不断融合,经贸关系日益严密,互相依靠程度不断加强。 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为了在全球经济中谋求本身利益,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积极介入者和推动者。中韩两国作为东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体,地理位置邻近,文化相通,产业构造互补,自 1979 年两国以民间小规模贸易为起点开启经济往来,双边贸易与投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尤其是中韩于 1992年正式确立外交关系后,两国经贸关系迅速发展起
3、来。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0 年双边贸易额到达 2743 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超过 573 亿美元,分别是建交时的 53 倍和 125 倍。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韩国则已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五大外资来源国。 除了贸易和投资,中韩两国在其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也已初步建立了合作关系。 显而易见,自建交以来,中韩两国的互相依存程度在不断提高,经济一体化水平在不断提升。为了继续深化中韩之间的经济合作,中韩两国首脑于 2004年就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达成共鸣。自朴槿惠主政韩国后,两国官方在中韩自贸区建设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中韩自贸区会谈自 2020 年 5
4、月正式启动,历经 14 轮会谈,于 2021 年 2 月完成了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件的草签,标志着中韩自贸区会谈全部完成。据中国商务部称,中韩自贸协定是我们国家迄今为止牵涉国别贸易额最大、领域范围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 17 个领域,华而不实,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 90%、贸易额 85%.除此之外,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明确将中国威海市和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以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假如中韩自由贸易区能够成功建立,通过降低关税水平,减少或消除贸易壁垒,不仅有助于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增长,进一步稳固中韩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关系,而且为中日
5、韩三国自贸区的建立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进而有利于推动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有望于 2021 年上半年正式签署,并于当年生效。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标志着中韩经济一体化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因而,本文从中韩贸易、投资和自由贸易区建设三个方面入手,考察中韩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及现在状况,分析中韩经济一体化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为推动中韩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不仅能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而且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提供参考建议。 1.2 国内外研究现在状况。 区域经济一体化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门。随着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
6、内外学者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非常丰富,并产生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从研究角度上看,主要可分为 3 类:理论基础、经济效应、实证研究。除此之外,以比拟优势为核心的自由贸易理论也为本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2.1 比拟优势研究。 国际分工和以比拟优势学讲为核心的自由贸易理论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础,也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根据。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线发展的结果。国际分工能够促进介入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系统
7、阐述了分工与自由经济的观点,提出绝对优势理论。他以为,在国家之间,各国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上有绝对差异不同,这种绝对差异不同就是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基础;两国能够通过专业化生产自个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华而不实一部分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商品,这样,资源能够被最有效地使用,而且两种商品的产出会增长。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但是却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仍然能够发生国际贸易的原因,具有一定局限性。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 李嘉图对此作出解释。他在继承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比拟优势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他以为,
8、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的产品,应根据 两优取其最优,两劣取其次劣 的比拟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假如每个国家专业化生产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那么贸易双方可以获得利益。比拟优势理论进一步阐述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意义,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介入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根据。但是,该理论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比方,该理论未考虑需求因素,无法解释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等。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在李嘉图的比拟优势理论基础上提出要素禀赋理论。他们以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仍然是比拟优势,但比拟优势确立的基础已经不是劳动生产率差异,而是要素禀赋差异。一国应以自个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并出口,
9、换取那些需要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商品,解释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贸易模型以劳动单要素为前提,要素禀赋理论在这里基础上引入资本要素,把对贸易理论的分析扩大到两个要素,发展和完善了比拟优势理论。 1.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起来,引起很多经济学家对其进行研究和讨论,并构成一系列成果。笔者主要选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视角、经济效应视角和实证分析视角介绍这类研究。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 Jacob Viner1950在(关税同盟问题中初次系统阐述关税同盟理论,运用局部平衡分析方式方法分析了关税同盟的成立对
10、成员国贸易流和贸易条件的影响,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Meade1955在 Viner 关税同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由贸易区理论,分析了成员国介入自由贸易区后的贸易流和贸易条件的变化。Peter Robson1991对自由贸易区的经济理论作了扼要分析。 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主要以市场完全竞争、产品同质性、生产要素只能在成员国内流动、运输成本忽略不计等为前提假设,侧重于静态分析、总量分析和福利分析。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针对此进行不断修正,构成大量新的理论。Scitovsky 和 Denian 对此做出重大奉献。他们在共同市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大市场理论,建立了
11、不完全竞争模型,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主要指竞争效应。 日本学者小岛清1987以成本长期递减理论为基础,初次提出协议性分工理论,即不同国家之间通过达成互相提供市场的协议,实行协议性分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新区域主义的兴起,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理论学者引入新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博弈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研究。截止当前,这一理论体系尚处于架构当中。 综合发展战略理论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为研究对象,代表人物为鲍里斯 塞泽尔基。该理论把发展中国家的一体化看作他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