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哈尼族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及建议,民间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河县哈尼族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及建议,民间文学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红河县哈尼族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及建议,民间文学论文摘 要: 民间文学是指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作、传承、传播、分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言艺术。哈尼族民间文学是千百年来哈尼族集体口头创作的成果。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各民族互相交往越来越频繁,多元文化剧烈碰撞。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不少哈尼族青壮年离开自个的家乡到更好的地方去谋生,有的家庭甚至举家搬离村寨,到城里生活,导致哈尼族乡村日渐冷清,传统文化及民间文学的传承环境也就随之渐渐消失,靠口传形式流传的哈尼族民间文学渐渐式微,保卫与传承出现窘境。文章以红河县民间文学保卫与传承为例,试图提出更为合理和有效的哈尼族民间文学保卫与传承的对策。
2、 本文关键词语: 哈尼族; 民间文学; 保卫与传承; Abstract: Folk literature refers to the oral tradition and language art created,inherited,spread and shared by the people in production and life.Hani folk literature is the result of collective oral creation of Hani people for thousands of years.With the change of the time
3、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is more and more frequent,and the multicultural collision is fierc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many Hani youth leave their villages to make a living in a better place.Some families even mov
4、e their families out of the villages to live in the city.As a result,the Hani villages become increasingly desolate,and the inheritance environ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folk literature gradually disappears.The oral transmission of Hani folk literature gradually declines,and inheritance and pro
5、tection appear dilemma.Taking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folk literature in Honghe Coun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ttempts to find mor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Hani folk literature. Keyword: Hani people; Folk literature; Inheritance and
6、protection; 哈尼族是我们国家人口超过百万的18个少数民族之一,其跨国而居,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与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泰国和缅甸。在中国和越南称为哈尼族,在老挝、缅甸、泰国则称为 阿卡 。历史上哈尼族没有本民族传统文字,直到1957年以云南绿春县大寨哈尼话为标准音,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哈尼文字方案。哈尼族民间文学丰富多彩,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哈尼族传统文化的根和魂。 哈尼族中浸透出来的独特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特征,对我们认识哈尼族的昨天和今天,有着一定得帮助。 1 哈尼族祖先迁徙史方面如(哈尼阿培聪坡坡在寻回逝去的足迹中所展现的哈尼族勤劳善良、坚定
7、不移的优秀品质和与其他民族和睦相处、乐于助人的精神风貌,仍启示着当今的人们。 2正是哈尼族民间文学所蕴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千百年来滋养着世代哈尼族,让坚韧、英勇、隐忍、智慧的哈尼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兴盛。 随着当代社会的变迁和飞速发展,各民族互相交往越来越频繁,世代生活在闭塞的大山深处的哈尼族早已走出了大山,看到山外更为广阔的天地,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艺术遭到史无前例的冲击。如今哈尼族乡村不难发现,有的哈尼族大学毕业以后留在城市工作和生活,有的离开家乡到城里打工,只要过年过节时才会回到家乡,有的甚至举家搬离家乡,导致哈尼族乡村日渐冷清。哈尼族传统文化正在渐渐失去它赖以生存的环境,而深植于传统
8、文化中的民间文学将遭到毁坏灭亡性的打击。在现代背景下,我们应积极做好哈尼族民间文学的保卫与传承工作,让其文化的精华真髓得以持续传承和发展。 一、 哈尼族民间文学保卫与传承的现在状况 哈尼族民间文学源远流长,主要依靠哈尼族 莫批 (祭司)和民间歌手代代相传得以延续。红河县地处红河上游南岸,是哈尼族主要聚居地之一。境内寓居着哈尼、彝、傣、瑶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4%,华而不实哈尼族人口占75%。红河县哈尼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源,当前搜集整理出版的有(十二奴局(普嘎纳嘎(斯批黑遮(四季生产调以及丰富的传讲故事。面对社会的变迁和多元文化的碰撞,哈尼族民间文学保卫与传承面临如何的窘境?
9、能否找到更好的保卫与传承对策措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红河县哈尼族民间文学保卫与传承现在状况进行调查。 (一)民间保卫与传承状况 哈尼族民间文学保卫与传承包括个人传承和群体传承两种方式。个人传承主要是 莫批 (祭司)、歌手对哈尼族民间文学保卫与传承。千百年来,通过宗教祭祀活动传承下来的宗教祭词是哈尼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 莫批 (祭司)是哈尼族民间文学的主要传承人。群体传承包括居家生活中长辈教小孩唱儿歌、给小孩讲故事;劳动生产中长辈给晚辈教授一些关于梯田农耕文化方面的歌谣和谚语;休闲娱乐时民众即兴编作的山歌;男女青年谈情讲爱时的情歌对唱;结婚时歌手演唱的(出嫁歌、新娘哭唱的(哭嫁歌,都
10、是以群体传承的方式传承他们的民间文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今哈尼族乡村各种宗教祭祀活动有减无增,但一些重要的宗教祭祀和节日庆典活动仍然存在,如 昂玛突 (祭寨神)、 扎勒特 (十月年)、 矻扎扎 (六月年)等,只是祭仪及祭词较之以往简单化、形式化而言。哈尼族乡村青壮年几乎都外出务工,少数留在村寨中的男女青年也不再以唱情歌的形式谈情讲爱,婚礼中的(出嫁歌(哭嫁歌也渐渐退出了社会生活舞台,人们为了休闲娱乐而在田间地头高唱的山歌也越来越少,茶余饭后长辈们在火塘边给小孩讲故事、教小孩唱儿歌,以及 莫批 (祭司)在传统葬礼中吟唱的殡葬祭词越来越形式化。但一些热心哈尼族民族文化和民间文
11、学喜好者自觉组织 红河县哈尼族为文化协会 ,对哈尼族民间文学保卫与传承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主动与县文化馆、县文联、县民宗局合作进行搜集和整理哈尼族民间文学。 (二)学校保卫与传承状况 随着哈尼族传统文化教育形式的解构,哈尼族家庭教育、家族教育和社会教育对青年一代的文化影响越来越小。 3在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调查中发现,为保卫与传承哈尼梯田文化精华真髓,打造 歌舞之乡 文化品牌而成立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当前全日制在校生85人,年招募生源规模稳定在50人以上,现已开设了民族音乐与舞蹈、民族乐器修造、民族工艺品制作、导游服务以及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等五门课程。学校积极推进当代学徒制
12、试点,聘请国家级、省级文化传承人到校授课,带着学生系统学习,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在哈尼族长街宴间组织学生参加 云上撒玛坝?纯情哈尼人 系列演出活动,得到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评。除此之外,学校屡次参加、县组织的公益性文艺活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传承哈尼族传统文化,遭到当地人民群众的赞誉。固然这是一个以民族歌舞传承为主的哈尼族梯田文化传承学校,并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开设了民族文化和哈尼古歌课程,这无疑为哈尼族民间文学的传承起到了促进作用。唯一美中缺乏的是,该校的生源几乎都来自红河县,使得哈尼族传统文化及其民间文学传承遭到一定的极限。 (三)地方保卫与传承状况 的十八大以来,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
13、化自信,并提出文化理念和文化观。提出: 加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面对哈尼族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中保卫与传承的窘境,地方部门始终坚持积极作为,不断尝试用各种方式对哈尼族民间文学进行保卫与传承。 1.传承人的保卫。 千百年来,世代哈尼族民众都是哈尼族民间文学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华而不实主要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乃是 莫批 (祭司)和民间歌手,他们在一些重要的村社宗教祭祀活动中演唱哈尼族民间文学,并很多优秀作品就是由他们创作或者修改完善而成的,所以哈尼族民间文学保卫与传承离不开传承人。因而,红河和持续加大对哈尼族文化传承人的保卫力度。当前,全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名、省级非遗
14、传承人7名、州级非遗传承人13名,并按不同级别每年都给予固定的传承经费补助。 2.民间文学搜集整理。 新中国成立后,哈尼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曾有两次大的高潮:一次是1958-1959年省委宣传部组织的 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红河调查队 搜集整理;另一次是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广大哈尼族和其他民族业余喜好者相结合的搜集整理。4出版了大量的哈尼族民间文学作品,如(窝果策尼果(十二奴局(哈尼阿培聪坡坡殡葬祭词(斯批黒遮(哈尼四季生产调(哈尼族叙事长诗(哈尼族民间故事选等。时至今日,仍有相关作品不断问世。在调查中发现,红河县文联、民宗局等部门同红河县哈尼族文化协会合作,积极开展哈尼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如(哈尼族民间
15、故事等。 3.积极申遗。 将民间文学艺术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进行保卫,主要是为了促进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播传承,维护公共利益。 5为进一步保卫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河县积极开展申遗工作,现有国家级非遗保卫项目2项、省级保卫项目7项、州级保卫项目13项、县级保卫项目48项,华而不实牵涉哈尼族民间文学的国家级保卫项目1项如(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县级保卫项目7项如民间音乐(唱述祖宗源流的歌(吾处阿茨(哈尼族十月年(十二奴局(四季生产调(猴子敲石生火(护寨神等。 二 、哈尼族民间文学保卫与传承存在的问题 (一)民众传承意识有待加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民间文学传承人不仅年事越来越
16、高,而且人数越来越少,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承继 莫批 (祭司)职能。除此,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哈尼族后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学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少,且呈后继乏人之势。在当代社会从未有过的大融合背景下,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使单调的文化生活环境变越来越丰富多彩,很多哈尼族年轻人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纷纷离开世居的家乡,进城务工谋生,在都市文化的耳熏目染,逐步忘却了本民族语言和文化,又守望哈尼族乡村的由于传承场所的逐步消失,以及对哈尼族传统文化及其民间文学的价值没有足够的认识,对本民族民间文学传承意识较为薄弱。 (二)学校传承范围有待扩展 在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调查中发现,除了进行民族
17、歌舞和民族乐器的教学以外,同时开设了民族文化和哈尼古歌等课程,为哈尼族传统文化及其民间文学保卫与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红河县第一中学部分哈尼族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对(哈尼族古歌(哈尼族祖先迁徙史等几乎不了解。虽他们曾参加过哈尼族传统婚礼,对哈尼族(哭嫁歌有所了解;曾参加过哈尼族传承葬礼,但是对哈尼族殡葬祭词(斯批黑遮不甚了解;或多或少知道哈尼族传统节日,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不甚了解。因此他们以为,自个获取哈尼族传统文化及其民间文学的滋养均是从父母、爷奶等长辈中获得的,对哈尼族民间文学的认识和了解同父辈相比令人堪忧。在调查中发现,哈尼族聚居地区基础教育中严重缺乏哈尼族传统文化及其民间文学的
18、传承活动,当前只要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进行相对全面、系统地哈尼族传统文化及其民间文学传承教育。 (三)地方保卫与传承力度有待加大 地方部门对于哈尼族民间文学保卫与传承力度缺乏,主要表如今下面两个方面:一是在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方面,虽红河县文化馆、民宗局、文联等单位积极开展哈尼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但存在不够系统、全面等现象。二是传承人的保卫方面,虽当地每年按国家级、省级、州级等不同级别给予相应的传承经费补助,但因高级别的传承人毕竟很少,大多传承人级别都很低,相应的传承经费补贴也相对较少,没有能完全解决部分传承人的后顾之忧,因而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传承人的积极性。 三、 哈尼族民间文学保卫
19、与传承的建议 (一)加强传承人的保卫与培养,保障传承人传承与创新 从某种意义上讲,传承人保卫与传承就是哈尼族民间文学的保卫与传承,但面对传承人不能放心传承和年事越来越高的窘境,当地部门应制定出台一些能够真正知足传承人需求的政策,如为传承人提供足够的传承经费保障,以解决传承人的后顾之忧,调动传承人的积极性。在传承经费保证的前提上,对传承人进行传统文化价值及重要性的教育,让传承人甘于奉献,以传承为荣,只要这样才能保障民间文学创新性传承。 (二)积极营造民间文学传承气氛,促进活态传承 哈尼族民间文学是历代哈尼族口耳相传而传承下来的。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融合、变迁,生活方式逐步改变,哈尼族民间文
20、学赖以传承的传承环境逐步消失,只要通过人为的方式来创新性传承。第一,在乡村振兴战略施实中关注哈尼族村社公共活动场所 公房和磨秋场的规划建设,让茶余饭后哈尼族群众有一个休闲娱乐场所,唯有如此,哈尼族民间文学保卫与传承才有创新性传承的可能。第二,由文化等有关部门在一些哈尼族传统节日中适当组织场景再现式的文化活动,让哈尼族后生在文化艺术气氛中得到滋养和熏陶。第三,在宝华撒玛坝万亩梯田景区、甲寅作夫民族旅游持色村、甲寅他撒十二龙泉景区等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定时现场展演(十二奴局(哈四季生产调等中的精彩部分及传统情歌对唱,既能够吸引游客,又能够传承哈尼族民间文学。 (三)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优势,提高文化保卫与
21、传承意识 学校教育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切进入,基础教育课程采取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允许在学校课程体系中设置一定比例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6所以哈尼族聚居地区能够考虑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如(哈尼族文学史(十二奴局(哈尼阿培聪坡坡(斯批黒遮等纳入当代基础教育,让哈尼族后生通过当代学校教育的方式习得本民族文化滋养,同时能够在学校中开展哈尼语诵读哈尼族文学作品比赛,让深切厚重的哈尼族精神和气质借助民间文学得以传承,进而培养哈尼族后生保卫与传承本民族文化意识。 (四)依托新媒体技术,鼓励多元传承 由于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对于哈尼族民间文学保卫与传承,我们仅仅依靠传统的手写、笔记等搜
22、集整理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应积极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改良:一是引进把握网络技术、视频编辑技术等人才充实到哈尼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中来;二是用音频、视频等方式把哈尼族民间文学作品呈现出来,让哈尼族民间文学在现代得以真正意义上的保卫与传承。 (五)加强民间文学搜集与整理,挖掘和抢救传统文化精华真髓 哈尼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经历了几次高潮,但因散居在红河(元江)、把边江、澜沧江流域及哀牢山、无量山脉之中,不同寓居地域、不同支系的民间文学均有所差异,但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因此当前我们应做到下面两点:第一,组织相关人员以地域和支系为主对哈尼族民间文学做较为系统和全面
23、搜集和整理,让哈尼族民间文学持续传承下来。第二,同地方高校对接,以专题研究的方式对现有的哈尼族民间文学作品作进一步深切进入研究,把蕴藏于民间文学作品中的传统文化精华真髓挖掘出来,传承下来。 四、 结束语 面对当代社会的变迁和飞速发展,伴随着群众传媒的急剧扩张,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民间文学赖以生存的土壤日渐贫瘠,使哈尼族民间文学保卫与传承面临窘境,因此我们只要积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对策,才能把承载着哈尼族传统文化根和魂的民间文学保卫与传承下去,使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精华真髓得以传承和发展,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为参考文献 1张红榛.宏大的叙事性卓绝的想象力 (哈尼族神话传讲解读C/哈尼族神话传讲.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18:13. 2张红榛.风雨彩虹路豪气贯古今 (哈尼族祖先迁徙史解读C/哈尼族祖先迁徙史.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18:19. 3 李凯冬.对哈尼文化教育体系的当代性建构考虑C/第七届国际哈尼/阿卡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20.6:241. 4史军超.哈尼族文学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818. 5李丽梅.民间文学艺术的保卫途径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1(01):10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