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修订内容,国民经济学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修订内容,国民经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修订内容,国民经济学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修订内容,国民经济学论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新的国际标准,(国民账户体系,2008以来,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场施行或制定了施行计划。 例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已经施行了 2008 年 SNA,欧盟和日本制定了施行 2008 年 SNA 的计划。我们国家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能否需要修订,以过渡到新的国际标准呢? 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 1952-1984 年,这一时期我们国家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适应这种经济体制下经济管理的需求,我们国家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是产生于前苏联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简称 MP
2、S,这一体系的核心指标是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这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净产值,即国民收入。 第二阶段是 1985-1992 年,这一时期是我们国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适应这种过渡时期经济管理的需要,我们国家国民经济核算实行了从 MPS 体系向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 SNA 体系转变的混合型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指标既包括 MPS 体系的国民收入,也包括 SNA 体系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一体系已经突破了物质生产的界线,反映了非物质服务活动创造的增加值。这一体系的标志性文件是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试行方案,它是根据 MPS 和 1968 年 SNA 制定
3、的,具体表现出了混合型特点。第三阶段是 1993 年至如今,这一时期我们国家实行了社会市场经济体制。适应这种经济体制下经济管理的需要,我们国家采用了 SNA 体系,国内生产总值成为我们国家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实行这一体系的标志性文件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002,它是根据 1993 年 SNA 制定的。 这个体系表示清楚我们国家国民经济核算已经完成了向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国际标准的过渡。 从建立和发展的经过能够看出,我们国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是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管理需求的变化以及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的变化而变化的。 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随着宏观管理需求的变化,随着国际标准的变化,我
4、们国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要修订,使之适应新的体制、新的需求,也使核算原则、核算方式方法、核算指标、核算数据具有国际可比性。 2003 年以来,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社会产生很多新情况,经济管理产生新的需求,国际组织又公布了新的标准,所以需要对我们国家现行的核算体系进行新的修订。 这次我们国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修订,在基本框架和基本原则方面将不作根本性的调整,但将牵涉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基本指标和基本计算方式方法的修订。 本文仅阐述华而不实一些比拟重要的修订内容。 二、引入知识产权产品概念,将研发支出计入 当今世界,研究与开发、计算机软件、原创性文学艺术作品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
5、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越来越多地具有固定资产的属性。 因而,2008 年 SNA 引入了知识产权产品概念,把它作为固定资产的组成部分,把关于这种产品的支出作为固定资本构成计入 ,用以描绘叙述和反映这些产品及其作用。2008 年 SNA 把知识产权产品分为五种类型:研究与开发,矿藏勘探与评估,计算机软件与数据库,娱乐、文学和艺术品原件,其他知识产权产品。华而不实,矿藏勘探与评估,计算机软件与大型数据库,娱乐、文学和艺术品原件在 1993 年 SNA 中已经被归入固定资产,2008 年 SNA 将研究与开发纳入固定资产,把研究与开发支出由原来作为中间投入,修订为固定资本构成,计入 。 我们国家
6、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已经根据 1993 年 SNA 的建议,把矿藏勘探与评估支出、计算机软件支出作为固定资本构成计入 了,但是还没有把其他几种类型知识产权产品支出作为固定资本构成计入 。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也积累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例如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不断强化,人口年龄构造变化导致劳动供应增速放缓, 人口红利 逐步消失等。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创新逐步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近年来,我们国家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 简称 R D 经费支出,由 2002 年的 1287.6 亿元增加到 2020 年的 102
7、98.4亿元,10 年间增加了约 9000 亿元;R D 经费支出占 的比重,也从 2002 年的 1.07%增加到 2020 年的 1.98%。随着 R D 经费支出的逐步增加,研究与开发活动在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于研究与开发支出核算,我们国家也拥有了比拟丰富的基础数据,例如,我们国家分别于2000 年和 2018 年进行了两次 R D 资源清查,常规年度也开展了、科研机构、企业等研发活动的调查,把握了 R D 经费支出及构成等数据。同时,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在开展研究与开发核算方面积累了比拟丰富的经历体验可供借鉴。 因而,根据 2008 年
8、SNA 的建议,引入知识产权产品概念,将研究与开发支出作为固定资本构成计入 ,不仅存在必要性,而且具备了可能性。在广泛搜集研究与开发支出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国家统计局根据 2008 年 SNA 的建议,分别从生产和需求两个方面开展了将研究与开发支出计入 的核算方式方法研究,得出了初步测算结果,当前正在论证阶段。 关于数据库,娱乐、文学和艺术品原件,其他知识产权产品,我们国家还缺乏统计资料,需要在以后条件成熟时逐步作为固定资本构成计入 。 三、引入经济所有权概念,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计入农民财产收入 2008 年 SNA 引入了经济所有权概念,它是相对于法定所有权而言的。法定所有权指的是,在法
9、律上拥有货物和服务、自然资源、金融资产和负债,并能够持续获得相应经济利益的权利;经济所有权指的是,承当了货物和服务、自然资源、金融资产和负债有关经济风险,享有相应经济利益的权利。 通常情况下,经济所有权与法定所有权归属于同一所有者。当经济所有权与法定所有权分离时,2008 年 SNA 建议按经济所有权进行核算。这样,能够使有关核算结果愈加合理和符合实际情况。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我们国家 2002 年公布的 (农村土地承包法 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够依法进行流转。近年来,我们国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象越来越普遍。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截至 2020 年年底,全国家
10、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到达 2.7 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 合同 总面积的 21.5%,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应当怎样处理这些收入呢? 我们国家宪法规定,农村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所以,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对相应的土地并不拥有法定所有权。假如根据法定所有权的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不能作为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的财产收入处理。但是,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对相应的土地承当经济风险,享受经济收益,所以拥有相应土地的经济所有权。根据经济所有权的原则,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成为土地的经济所有者,把土地承包经营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