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综合测试试题 新 人教版.doc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综合测试试题 新 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综合测试试题 新 人教版.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019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综合测试试题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综合测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漂流异邦的古代中国人如果不把商亡后箕子东奔朝鲜的传说以及对“徐福东渡”结局的猜测算在内,今天可以确切地指出最早漂流到今中国境外的我们的先人,就应当是西汉前期活动在“大宛”国(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秦人”了。据史记大宛传 ,当西汉军队围攻大宛的国都时,这些“秦人”在断绝了水源的围城之中帮助守军“穿井” 。从司马迁在另一处提到为大宛等国“铸钱、器”的“汉使、亡卒降”来看,所谓“秦人” ,很可能也是被匈奴
2、俘掠、后来投奔大宛的西汉军人,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李陵。华北汉地社会中也有人被掳掠、甚至逃亡到匈奴政权下去从事农业生产的,后来成为迄今所知为改变个人生存的经济环境而出走异国的最早的人群,因为在那里他们受到的盘剥较轻。两汉时因国内政治斗争的失败而出奔匈奴者亦时见于记载。自东汉末年以来,日本也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流亡者远走高飞的一方天地。随着隋唐统一帝国的建立,古代中国 人寓居他国的活动呈现某种新格局。由于隋唐政权对突厥和中亚国家持续的军事活动,大批士卒流失在西域固属难免。禁止汉族居民出家为僧的法令废弛后,汉族僧团的大规模膨胀导致西行求法或东渡弘法的高僧大德人数激增。除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向西推进的商贾之家
3、,通过海路移居东南亚的“唐人” ,由唐经宋而入元,也代不乏人。到了元朝,中国移民在南洋群岛已经相当多了。东南沿海的中国人向外移民,从晚明的 1560 年代起逐渐形成一个高潮。明政府在这时开放海禁,使私人出海贸易的规模急剧扩大。但由于明政府仍明令禁止移民海外,遂使出门在外多年的人不敢归国,实际上对移民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7 世纪前后,吕宋马尼拉的华人已有两三万人。清前期为孤立东南抗清力量,重新实行海禁,并对出国归来的人处以死刑,但其收效仍与明末禁止移民海外的政策略同。鸦片战争前,东南亚的华人总数高达一百万人。在 19 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向海外移民的范围更扩大到北美。大批中国人被当作“苦力”运
4、送到美国,在西海岸为洋人开矿修路。明清两朝政府长期抱持敌视海外华人的立场,把他们当作化外“弃民” ,视之为“无赖之徒” 。海外华人在羁留地区遭遇暴虐或不公正待遇, “天朝”往往置若罔闻。直到清末,这样的政策才获得基本的调整。 “华侨”的概念于是进入中国的政治文化。从光绪十九年- 2 -(1893) “除华侨海禁” ,到此后在各地设立领事馆,清政府终于对保护海外侨民的正当利益渐有意识。但在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狂澜冲击之下, “满洲”政权的合法性已经无可挽救,海外的华侨成为推翻清统治的一种重要力量。(摘编自姚大力读史的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现有史料来看,西汉前期活动在“
5、大宛”等国的“秦人” ,可视作迄今为止能够确切地指出的最早漂流到异邦的中国人。B 史记中两处记载的“秦人” ,实际上很可能是西汉军人,他们战败后被匈奴俘掠,后来投奔了大宛,从事穿井,铸造钱、器等工作。C华北汉地社会中被掳掠或逃亡到匈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是迄今所知为改变个人生存的经济环境而漂流异邦的最早的人群。D两汉时期,有些中国人在国内政治斗争失败后逃往匈奴,从东汉末年开始,日本也逐渐成为了这些政治斗争失败者的流亡地。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隋唐时期,朝廷持续不断地对突厥和中亚国家用兵,边境的战事不可避免地导致这一时期大批士卒流亡到西域。B与两汉时期因战争和政治因素而移居国外
6、不同的是,隋唐时期僧人、商人加入到移民行列,移居地域也更加广泛。C从唐代开始,有些中国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移居到东南亚,到元代时,居住在南洋群岛的中国移民的数量已相当可观。D1560 年代,明政府开放海禁,使得东南沿海的中国人大量向海外移民,从这时起,逐渐掀起一个向海外移民的高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基于政治、经济方面的需要,海禁政策在明清两代数度兴废,但客观上都对移民潮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B满清政府对移居海外的华人持敌视立场,将海外华人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使他们成为推翻满清统治的重要力量。C中国人向北美移民始于 19 世纪下半叶,大批中国人作为苦力在美国西海岸开矿修路
7、,为美国的崛起作出了贡献。D清初的海禁政策直到光绪十九年才被废止。同时清政府也改变了敌视华侨的立场,逐- 3 -渐意识到要保护海外侨民的正当利益。(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草木故园彭家河比起人丁,乡下的草木已日渐兴旺。乡村其实是属于草木的,村民本是不速之客。在发现有水有树后,那一队队从猿一路迁徙成人的村民们便驻扎下来,开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谈婚论嫁,生儿育女。于是,乡村便改变成了另一种模样。正是由于村民们的到来,那些山山岭岭、沟沟坪坪便也同时有了名字,成为村民们最朴素的方位标识。彭家是我们那个家族聚居的一个小山坪,村里最古老的那棵柏树要七八个青壮年伸手
8、才合围得住。浓密的树枝遮蔽了树下的山坡,树下一年四季都是干燥干净的,没有草木能在它的身下生长,粗大的树干也没有人能攀爬。老家的房屋后面有三棵古老的柏树。每天晚上,从远处的西河或者嘉陵江里劳作一天的白老鹳回来后,都要在树上吵闹一会才肯睡觉,听着那些声音,我便会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风雨过后,我家房顶上便落满了白老鹳粪和长长短短的枯树枝,有时还有些鱼骨头,我爹便把那些粪扣下来堆在一起,作自留地里的底肥,那些树枝和圆圆黑黑的柏树果便撮回灶屋烧锅煮饭。每年夏天的晚上,村里都会刮几次大风,听着房顶上呼啸的风声,我不怕房顶上的瓦被风揭走,却怕那些大树顺风倒下来砸着我家的破瓦房,于是我不敢入睡。然而就在恐惧之
9、中,我却一次又一次地慢慢睡着了。那些古树个个巍峨挺拔,村民们路过时都要仰望才看得到树枝。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棵大树为了全村的族人,做出了最后的牺牲。村里要通电了,要永远告别柴木取火的时代了。然而我们村除了树多就是人穷,哪里找钱买电线电杆呢?村里大大小小开了几天会,决定砍掉一棵古树。那树在我家的东面。在挖浮土的前夜,村上找来德高望重的长者在树下烧了纸、杀了鸡、点上香,祭祀这棵树后,第二天一早才动工。我们周围的大人小孩便围着那树张望,那棵树也有两三个成年人合抱那么粗了。村里木匠专门找来一根一米多长的钢锯条,为古树做了一个特大号的锯子,几个青壮年坐在树的两边,轮流使劲拉锯。在来回的锯齿中,热腾腾的
10、金黄锯末便在一颗颗雪亮的锯齿间落下,很快就在树干的两边积了一大堆。看着那两堆细软的散发着热气的锯末,我仿佛看到那是树里流出的血。半个时辰过后,那宽大的锯条还卡在粗- 4 -壮的树干中间,仿佛咬在树干上的一排锋利牙齿。周围的大大小小都端着饭碗过来看看,嘴里啧啧地说:这树真大。长了几千年,难道不大吗?哪个人能活这么久呢?那棵大柏树在几天后便支离破碎了,中间的树干也成了一段段的木料,这些上好的木料都先后运出了村,有的换成了电线,有的变成了电杆。那棵大柏树的根也慢慢挖出了一些,那个巨大的有一人多深的大坑也填平了,种上了胡豆。每次看到那里长出的开着紫黑小花的矮矮胡豆,我便想起那个地方曾经站着的巨大的柏树
11、。房前屋后全都是树和竹子,这些我都心中有数。后檐有棵柚子树,东面路边有棵紫薇树,房子后面还有几棵大柏树。多年没有回家,这些东西依然清楚。然而,多年没有回家打扫院坝,不少不知名的草也慢慢侵过屋外的石板,蓬勃向前。与我的老家一样,李家湾、蒲家湾、杨家山的那些院落也慢慢人去屋空。老的去世了,年轻的外出打工去了,年幼的也跟上年轻的父母进城当了农民工子弟。他们在乡下的家园也日渐荒芜,还给了草木。那些没有砍下的树,那些没有除掉的草,又慢慢地,静静地,把曾经撕开的伤口一点一点缝合,把曾经的人世悲欢一点一点地掩埋。回望老家,草木葱茏。(摘编自在川北)1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12、( )A两段围绕树叙写老家生活留给“我”的印象。文中既写出了树与人、鸟相处的状况,也暗示了树对“我家”造成的实际威胁。B第段中, “我仿佛看到那是树里流出的血”一句,作者从生命体验的角度,表达了大柏树被村民锯出锯末时“我”内心的惋惜。C第段中写道, “后檐有棵柚子树,东面路边有棵紫薇树,房子后面还有几棵大柏树” ,可以看出“我”对老家的记忆非常清晰。D作者追忆故园草木,饱含深情,对村民远离家园以致故园逐渐荒凉这一现象做了深层次的反思,并提出了委婉的批评。2解释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意。(1)热腾腾的金黄锯末便在一颗颗雪亮的锯齿间落下。(2)他们在乡下的家园也日渐荒芜,还给了草木。- 5 -3(意蕴
13、式探究题)请根据文本,探析“回望老家,草木葱茏”这句话的含意。(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周有光的传奇人生周有光的传奇人生周有光年轻时的经历并不算顺利,甚至有一种隐隐的“错位” 。大学毕业,本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去当外交官,他却选择了学经济;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的毕业生,都到美国留学,可他由于经济原因去了日本;本想到日本京都大学去向著名经济学家河上肇学经济,河上肇却被捕入狱,周有光只好专攻日语;本来可以在海外享受优裕的生活,他却毅然选择了回国;本来研究经济已经有所成就,他却被指定研究语言。面对这样的“错位”人生,他却很坦然:“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
14、史的浪潮把你的计划几乎都打破了。 ”1955 年,时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的周有光到北京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组织上通知他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而早在 1920 年,周有光参加过上海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这一运动当时还受到苏联支持。于是周有光扔下经济学,半路出家一头扎进语言学中。改行之后的周有光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参加拟定拼音方案的工作,该方案于 1958 年正式公布。而这段“改行”的经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既来之,则安之” 。 “要真正改行,就要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一直到今天,我都没有离开这个机构。 ”“有人曾给我们讲笑话:你们太笨了,26 个字母干三年。 ”周有光回
15、想起这段往事仍不忘调侃,但他认为, “这三年时间花得还是很值得” 。 “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有人在提意见,而他们提的意见我们都研究过,几乎没有新的意见。今天就得到了这么点安慰。 ”1958 年,周有光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讲授汉字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也于 1961 年出版。周有光曾有“周百科”的外号,拜其连襟沈从文所赐。1980 年开始,他成为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谈到当年翻译百科全书的细节时,周有光称, “我们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 ,不过由于当时国内购买力很- 6 -差,就压缩成 10 本,称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 ”此后,周有光又曾担任
16、中国大百科全书社科部分总编委。80 岁时,周有光决定让生命重新开始。他把 80 岁当作 0 岁。92 岁那年,收到一份贺卡,上面写着:祝贺 12 岁的老爷爷新春快乐!至今提起,老先生还乐不可支。“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 ,这是后学者对周有光的评价。当世界各地出现了“汉语热”时,一些人推断 21 世纪将是汉语的世纪,周有光保持了相当的冷静:“汉语的国际地位,应当作恰如其分的正确估计。汉语的国际性最弱,这是很多中国人不愿意承认的,但是,不承认并不能改变事实。要想改变事实,只有改变汉语本身,提高汉语的规范化水平。”他的专业研究因年老体衰告一段落,但他并未停止思考,更未放弃一名知识分子对社会
17、的责任。他在桑榆晚年再扬帆,开辟新领域研究社会现实问题,撰写有关文化、历史方面的文章。晚年的周有光又先后出版百岁新稿 朝闻道集等数部新著。周有光曾在纪念自己华诞的座谈会上通过视频向大家问好。他在视频中说到读书,称“读书要和生活发生关系,如果读了书不能立言,就白读了。 ”在旁人眼中,老人依然在与时俱进。虽然处于高龄却天天上网,喜欢接触电脑,对外面的事情了解得很清楚,也有自己的看法。【相关链接】(1)周有光(19062017) ,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著名语言学家、经济学家,因主持制定汉语拼音方案而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 (百度百科)(2)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
18、会幸福一辈子。 ”周有光娶的就是张家的二姐张允和,夫妻俩相敬如宾 70 年。 (百度百科)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周有光年轻时的经历并不算顺利,甚至有一种隐隐的“错位” ,但是他却能坦然面对自己错位的人生。B1955 年,因为周有光早年参加过上海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所以组织上安排他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C周有光娶了九如巷张家四个才女之一的张允和,夫妻俩相敬如宾 70 年,与沈从文成为连襟,这也是他人生“传奇”的一个方面。D周有光在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这与他有着“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 、还有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感是分不开的。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19、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7 -A半路出家研究语言学,周有光并没有怨言,到后来一直没有离开过语言学研究,这体现了一个学者的时代担当和奉献精神。B “周百科”的外号,虽是沈从文所赐,但从周有光参与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和参与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来看,可以说是实至名归。C作为“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的研究非常扎实,甚至到了今天,人们对汉语拼音方案也没有提出多少批评意见。D周有光晚年仍研究社会现实问题,撰写有关文化、历史方面的文章,并对所谓的“汉语热”有着冷静的思考。E本文记叙了周有光的传奇一生和他对祖国语言文字工作的杰出贡献,表现了他热爱国家、与时俱进、淡泊名利的优秀品格。9作为人物传记,本文引
20、用了周有光先生的很多话语,请结合文本概述这样表达的好处。(4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上是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残忍凶悖,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 ”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是岁九月,宣宗即位,改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综合测试 试题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