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衫客传奇》与《霍小玉传》的异同对比,近代文学论文.docx
《《黄衫客传奇》与《霍小玉传》的异同对比,近代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衫客传奇》与《霍小玉传》的异同对比,近代文学论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黄衫客传奇)与(霍小玉传)的异同对比,近代文学论文摘 要: (黄衫客传奇是晚清陈季同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蓝本创作的小讲, 被严家炎称为 真正具有当代意义的晚清小讲 。将(黄衫客传奇与(霍小玉传进行对读, 可清楚明晰地看到两部小讲在人物形象塑造、叙事技巧、情感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这对于我们观察中国小讲的近代转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而作为一部由中国作家以法文创作的中国题材小讲, (黄衫客传奇的文学史定位问题也有讨论的必要。 本文关键词语: 陈季同; (黄衫客传奇; (霍小玉传; 中国小讲; 文学史; Abstract: Le Roman de I Homme Jaune is a novel w
2、ritten by Chen Jito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based on the Tang legend Biography of Huo Xiaoyu.It is called a novel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with real modern significance by Mr.Yan Jiayan.From Le Roman de I Homme Jaune and Biography of Huo Xiaoyu, we can clearly see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zat
3、ion, narrative skills and emotional style between the two novels.It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us to observe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novels.As a novel about Chinese theme written by a Chinese writer in French, the positioning of Le Roman de I Homme Jaune in literature hist
4、ory also draws much attention from a lot of researchers. Keyword: Chen Jitong; Le Roman de I Homme Jaune; Biography of Huo Xiaoyu;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novels; literature history; 作为晚清着名旅法外交家, 陈季同的名字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为中国文学研究者熟知1。对其文学史意义的系统研究, 除了曾朴等人只言片语的论讲2, 在20世纪中国几乎是空白。与此相对, 陈季同其人及作品在19世纪末包括法国在
5、内的欧洲文坛曾产生过很大影响3。(黄衫客传奇是陈季同的小讲代表作, 最初以法文完成, 名为Le Roman de IHomme Jaune, 1890年11月由巴黎Charpentier出版社出版。这部小讲当时并未译成中文, 也就未在中国文坛产生反响, 直到一个多世纪以后的2018年李华川才将其翻译为中文出版, 译名为(黄衫客传奇 (下面简称(黄) 。(黄引起了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严家炎给予极高评价, 以为它是 一部真正具有当代意义的晚清小讲 4, 是 五四 文学源头上一座 标志性的界碑 5。范伯群先生以为它是 在19世纪90年代就有了超前的具有新文学的素质的小讲 6。时隔百余年,
6、 这部小讲终于进入中国文学史家的视野, 成为中国近当代文学转型期中一位 不在场的主角 。 (黄乃根据唐传奇代表作蒋防的(霍小玉传 (下面简称(霍) 扩大而成。7(黄虽在主干情节上依传奇本事, 但 变数 更大。陈季同所处的19世纪末期的欧洲文坛已是小讲的天下, 而此时中国文坛以诗文为正宗的格局尚未被彻底打破, 直到20世纪初梁启超对 新小讲 运动的大力倡导才使小讲从中国文坛边缘逐步走向中心, 从这个角度讲, 陈季同比中国本土小讲家先一步跨入西方当代小讲传统之中。(黄对(霍的改写是全方位的, 完成了一次大跨度的再创作, 此改写经过亦可视为文本之 当代性 的生成经过。在中国小讲近代转型的框架内对于两
7、个文本进行对读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8。李华川对于(黄的翻译基本忠实于原文, 也就是讲搁置 语言 层面 (翻译中的文法、语义变异等) 的讨论, 依凭汉译本来就小讲的人物形象塑造、叙事形式、艺术技巧、情感风格等进行研究和分析是可行的。下面就围绕(黄与(霍相比所表现出的中国小讲古今之变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人物形象改写与人物性格丰富 与其他诸要素相比, 人物形象塑造更直接地反映了小讲的基本相貌, 人物的性格、心理、行为决定着小讲情节的走向, 也直接影响到小讲的立意与主旨。在(黄中, 人物形象被改写、充实、丰富, 更具有典型意义。首先, (黄对于男主人公李益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改写。(霍中李益是一个
8、为人不齿的 负心汉 , 但作者对其刻画不够细腻, 其性格单调苍白, 没有呈现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唐代文人素有狭邪、冶游之风气, 李益亦有此念: 每自吟风调, 思得佳偶, 博求名妓, 久而未谐。 9他风流不羁, 性情轻浮, 自谓 鄙夫美色 9。他一方面好色, 另一方面却又薄情寡义。面对母亲为他布置的有利于仕途的婚约, 李益稍作踌躇便前去行礼答谢, 随即约定最近内成婚。对于进入官僚体系的李益来讲, 色爱是短暂的, 婚仕才更为可靠。10蒋防对于李益变节一事的交代特别简单, 没有表现其内心丝毫的无奈或愧疚。负心汉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屡见不鲜, 男子科举高中、仕途坦荡, 继而背信弃义, 是古代作家惯用的
9、叙事套路。有背叛就有复仇, 中国文学中的 复仇主题 自先秦即绵延不绝, 比方(春秋公羊传为亲人、国君复仇源于天性或道义, 南北朝、唐代以后 复仇 主题大量进入中国古典小讲、戏曲, 尤其是女性的复仇故事成为母题之一。fo教主张的消解仇恨思想及儒家主张的 以德报怨 思想未被中国古典文学充分吸收。(霍亦宣扬一种复仇思想, 属于冤魂复仇形式, 李益在霍小玉死后患心病, 恐慌多疑以致神经错乱, 久癔成狂, 以因果报应结局收束。女性将生活之全部意义寄托在男性身上, 而男性则随时能够抛弃糟糠之妻或深情佳人, 这实际上是封建社会中男权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投影。 (黄对李益形象则做了美化处理, 突出了他的 双重人
10、格 和内心斗争, 将其从一个好色之徒变成一个优柔软弱、首鼠两端的书生。他爱霍小玉并不只是为其美貌所惑, 还欣赏她的温顺、才识、深情等, 进而男欢女爱就超越了肉体而具有精神层面的意义。李益、小玉以事实婚姻关系朝夕相处的数年中, 李益对于小玉情真意切, 毫无保存。而对于李益背叛小玉一事, (黄将悲剧主因归诸李母的专横专制, 在对顽固的封建家长的有力批判中, 也间接突出了李益变节的万般无奈 他想尽各种方式方法讲服母亲同意自个与小玉的婚事但无济于事, 他的命运被外界牢牢主宰。与(霍中李益屈服顺从于母命的举动相比, (黄中李益最初在主观上具有扞卫爱情的决心, 但不幸中了母亲及众人布下的圈套, 恍惚中与卢
11、小姐成亲。他以与母亲断绝关系的方式宣告其对于封建家长制的对抗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但是身居高位、顾虑重重的李益尽管在婚后仍爱慕小玉, 终因 软弱和惰性 而无法破釜沉舟与小玉重修旧好。他不愿再见小玉, 是由于 他自感有罪, 明白无力为自个的背叛和沉默辨别解释 11。在(霍中李益最后不想再去见小玉, 是被黄衣豪士诱骗和挟持才到小玉府上, 而在(黄中李益是被好友崔允明和韦夏卿讲服, 在无情宿命的引导下到小玉府即出场, 并且一直见证着李霍关系的跌宕起伏, 后出于信义讲服李益探望小玉。卢小姐在(霍中无甚笔墨, 而在(黄中是在一段不幸福的婚姻关系中内心极度痛苦的女性形象, 是被封建婚姻制度戕害的无辜女性。 总
12、的来讲, (黄衫客传奇对于(霍小玉传的改写, 并不是 人学 取代了 仁学 , 而是激活了 仁学 中的 人学 12, 改写经过没有抹杀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正统、经典地位, 也无意于动摇封建君王统治, 或对于封建社会的种种制度与现象大加批判, 但这些也并未阻碍作家对于 人 、 人情 、 人性 在作品中核心地位的认定。与(霍相比, (黄中的人物从扁平走向立体、从单向走向多维, 血肉愈加饱满, 性格愈加鲜活, 心理活动愈加纠结复杂, 作家对于人性的体察做到了同情之理解, 尤其是李益和霍小玉已经趋近当代人格, 读者已经能够在当代语境中去走近和解读他们。 二、叙事要素与艺术技巧的探寻求索 与(霍相比
13、, (黄在叙事构造、视角、时间、节拍等方面都做出了一些新的尝试, 进而使(黄在小讲艺术技巧的探寻求索上也具体表现出出近代转型的意味。 从篇幅与构造来看, (霍缺乏4000字, 是典型的文言短篇小讲, (黄全文约7万字, 体量上算是一个中篇或小长篇, 全文划分了25个小节, 每小节只要序号, 没有回目, 已经有别于传统章回体小讲。小节划分根据或是情节推进或是视角挪移或是时空转换, 总之有比拟清楚明晰的叙事布局, 每一节集中分述一位主人公的形迹心理、一个微观的主题或描绘一个场景。上下节切换中既有延续也有跳跃, 有转换也有停滞, 整体构造上并非如章回体般按情节线性推进, 进而构成一种既比拟严整又不乏
14、灵敏性的蒙太奇般的艺术效果。这种构造在一气呵成的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讲如(霍中也是付之阙如的。从叙事视角来看, (霍运用的是传统的 上帝视角 即 以全知视角连贯叙述一个以情节为构造中心的故事 13。(黄衫客传奇仍以全知视角为主, 但在详细叙事中, 作家增添各类重要人物的戏份, 加强了人物的存在感, 在不同小节中将叙事的话语权让渡给不同人物, 比方李益、霍小玉、鲍夫人、卢小姐等, 通过一个个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和呈现别人形象与事件全貌。视角的挪移, 丰富了小讲的表现力, 但缺乏以动摇作家对小讲总体叙事的统治, 这种统治集中表如今作家着力建构的 我们-你们 这种以文化输出、沟通为目的的作家与读者间的关系
15、。能够讲, 这是一部意图先行的作品, 它接续了之前出版的(吾国 (1890年4月) 等书的主题, 只不过文化传播的载体由平实的散文随笔变成了虚构性、艺术性更强的小讲。 (霍是典型的线性构造, 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讲述, 步步推进, 带有讲书痕迹。(黄突破线性叙述形式, 而且明显地强化了空间意识, 从 叙述型 文本向 展示型 文本转变, 与此相关的是叙事节拍明显放缓, 有时还陷入叙事的停滞。包含大量描写性、介绍性、讲明性文字的 展示型 文本, 更符合向西方读者讲述中国故事并在这里经过中传播异质文化的初衷, 这也符合陈季同最初的预设:西方读者对中国这个东方古老国度充满好奇心, 他们想了解与之相关
16、的诸种细节, 想欣赏一幅穷尽全貌的工笔画卷, 而非留白居多的写意画卷。(霍的时间流变轨迹简单直白:大历中 其明年 夏六月 经数月 其后年春 其年腊月 时已三月 后月余 线性时间逻辑特别清楚明晰, 但略显机械;对于人物关系演进的书写也过于简单, 如李、霍午间初次相见, 及瞑则宽衣共眠。两人相识后的经历不做详解, 只道 如此二岁, 昼夜相从 9, 一语数年, 笔墨极省, 叙述速度快。反观(黄则对李、霍相处两年来生活、游历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做了细致的铺陈, 突出了浓情蜜意、岁月静好的恬淡气氛。其次, 与(霍的平铺直叙相比, (黄综合运用 预叙、补述、插叙笔法 13。预叙是在情节发展中对将来发生的事预先
17、描绘叙述或预见事件结果, 比方小讲开篇借崔允明之口道出李益的双重性格, 预示了李益日后在色爱和婚仕之间充满矛盾的纠结心理;李、霍相识之初, 黄衫客这个人物便被布置出场, 预见了两人日后多舛的命运;李、霍同游苏杭之际, 在西湖畔见到苏小小香冢, 慨叹其不幸的爱情等。补述笔法比方幅短小等因素的制约, 小讲沿着情节主干线性推进, 枝蔓很少, (霍即属此类, 环境与景物描写点到为止, 只是交代男女主人公初次相遇地点在霍小玉家宅胜业坊古寺巷, 对于两人见面地点的详细情形无铺垫、渲染。至于霍小玉怎样之美, 寥寥数语, 侧面衬托, 形象特别模糊。可见(霍以情节为中心, 注重本事, 剪除枝蔓, 虽述狭邪之事,
18、 遵循的却还是史传传统。到了(黄, 主干情节虽然也得到了丰富, 但是更多主干之外的 冗余要素 开场扩张, 比方景物描写、细节描写、风俗描写等, 这些冗余要素的渗入强有力地延宕了小讲的叙事节拍, 这在中国小讲古今之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 景物描写透露出鲜明的空间意识。小讲开篇即对南京扬子江畔、金山、大报恩寺、琉璃塔的盎然景致风物进行方位布局层面的铺陈, 通过蒙太奇式的镜头转换, 由远及近、由粗及细, 具象地呈现出故事发生、人物出场的空间区域及其自然环境, 而空间不仅充当一个 框架 , 也被主题化了, 本身就成为描绘叙述的对象本身 15, 作者用工笔的手法展露出 江南春 这一典型意象的盎然生机
19、, 表现了江南山水及江南fo教建筑、fo教文化的独特 东方神韵 。空间从小讲的背景走向前台, 空间的画面呈现与时间线的故事叙述平分秋色。其次, 细节描写凸显逼真的视觉效果。比方对于女性的纤纤素手和指甲的写真, 凸显女性身体之魅惑;对屋内陈设器具、珠宝首饰、饮食等细节的娓娓道来, 使沉寂之 物性 经与人的感性经历体验相对接而得以展露, 这正是当代美学思想的一种具体表现出。再次, 风俗描写也是(黄一大突出特色。早在1894年出版的随笔集(中国人自画像中, 陈季同就对于中国的教育考试、婚丧嫁娶、祖先祭祀、节庆娱乐等封建社会各种制度布置及其实践经过进行了具体介绍。1890年出版的随笔集(中国人的快乐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