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对阳明思想的教育传承,教育学论文.docx





《竺可桢对阳明思想的教育传承,教育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竺可桢对阳明思想的教育传承,教育学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竺可桢对阳明思想的教育传承,教育学论文内容摘要:王阳明与竺可桢,皆为浙江绍兴人,一位是明朝大儒,一位是浙大校长。阳明先生是 立德立功立言 的圣贤,竺可桢以阳明先生 致知力学 的治学精神、 内省力行 的道德修养、生于忧患的 公忠报国 精神和协助地方改进社会的服务精神,鼓舞浙大学子修身治学、服务社会。竺可桢教育思想兼具西方教育理念和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真髓,若西方教育制度是其思想的骨架,阳明思想则是其血肉,滋养竺可桢构成其独特、饱满的教育思想,支撑竺可桢在抗战时带领浙大师生蹑阳明先生的遗踪西迁,服务地方社会,创造出 东方剑桥 的办学奇迹。 本文关键词语:竺可桢; 王阳明; 教育思想; 浙大西迁; Th
2、e Yangming Complex in Zhu Kezhen s Educational Thoughts LI Xing-yun ZHANG Yang-x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Wang Yangming, a great Confucian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Zhu Kezhen, president of Zhejiang University in modern times, are both from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
3、ce. The latter referred to Wang s thoughts of knowledge, introspection, loyalty to nation and practice to inspire student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for self-cultivation, sense of commitment and obligation, devotion to local governance and society. Zhu Kezhen s educational beliefs integrated the advanc
4、ed western educational idea and the quintessential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mbodied in Wang s thought, which urged Zhu Kezhen to lead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to migrate westward to serve the local society, and create the miracle of Oriental Cambridge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5、 War. 浙江一省,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举足轻重,名人辈出,尤以全能大儒王阳明为个中翘楚,其流风余韵经500余年仍泽被后人。得地域之缘,诸多浙江近代名人也深受其影响, 蔡元培、竺可桢、经亨颐、马一浮乃至革命志士秋瑾、陶成章、徐锡麟等人的气质,都与阳明精神有血脉联络 1。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大学校长,竺可桢熟读(王文成公文集,深受阳明精神滋养,在浙大西迁经过中屡屡以阳明精神励己励生,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教育资源,在抗战的困难岁月中扎根中国内地办教育,黄金在熔,终于多难中奠定浙江大学的优秀基因,培养出代代传承大道的浙大学子。 一、竺可桢 阳明情怀 的渊源 竺可桢,1890年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
6、上虞,与王阳明出生地余姚缺乏40公里的路程。竺可桢从小深受当地私塾名师章镜尘指导,章见其 智力过人,又勤奋好学 选择一些历代优秀的散文、诗词给竺可桢阅读,也经常在讲经文之余,给竺可桢讲述绍兴一带的名人立身为学的故事 25,王守仁、黄宗羲的名字在这时深深烙印在竺可桢幼小的心灵中。1899年,东关镇第一所新式小学堂毓菁学堂开创办理,章受聘到学堂任教,竺可桢也同年入学就读。家乡的教育和所见所闻深入影响了竺可桢,引发他对农业、气象、物候的关注,同时打下扎实的传统旧学功底。在后来的读书治学中,竺可桢能熟读古籍,沉着运用古籍研究中国古代气候,即便身兼浙大校长和气象研究所所长二职,繁忙于繁琐的行政事务之际,
7、他也利用时间写了(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等重要的学术论文。 1936年,蒋介石属意竺可桢接任浙大校长。竺可桢初本不想离开他苦心孤诣经营刚有起色的气象事业去接任浙大校长职,但身边亲友如夫人张侠魂、二姐张默君、蔡元培、陈训慈等人屡次劝讲,陈训慈写信劝谏 浙省文化近来退化殊甚,需一大学为中流砥柱 335。考虑到 此时余若不为浙大谋明哲保身主义,则浙大又必陷于部之手 329,带着为浙大主持正义的心境和奉献家乡教育事业的情意,经过精思熟虑的竺可桢向蒋提出 时间以半年为限 等三项条件才答应接掌浙大。未料竺可桢执掌浙大不久,全面抗战爆发,一直到1949年他才卸下校长一职。
8、浙大在战火中坚持办学,直到1937年11月于仓促中驻足建德,开场了长达近十年的西迁流亡办学历程,碾转江西、广西等省,1940年终定居贵州遵义、湄潭、永兴三地。每到一地,竺可桢都奔波于前后方,为浙大寻找最佳的办学地,积极联络地方开展合作,争取办学条件,聘用教员,添置图书仪器,处理校中大小事务。 西迁路途遥远,一路颠簸,大小事务让竺可桢心力憔悴,但他仍然不忘坚持读书。阅览先生日记,随处可见他翻阅(诗经(论语(孟子(大学(史记(后汉书(论衡和(陶渊明集等古籍的记载, 一部(王文成公文集在战乱中随身携带、反复阅读 4。他常在各种演讲中提及王阳明,并以阳明精神鼓励学子向学报国,服务社会。 表1 竺可桢提
9、及王阳明之演讲 竺可桢为什么对阳明情有独钟,一方面是浙人身上的阳明情结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与阳明先生在精神上有共鸣。 竺可桢初到浙大时就对王阳明、黄宗羲和朱舜水三位地方先贤的思想做了阐发,当时浙大还有教学楼命名为 阳明馆 舜水馆 梨州馆 ,1936年12月25日 史地系 浙江学术讲座 还请景昌极讲(王阳明先生之学讲 5,在校内积极宣传阳明思想。竺讲 大概办理教育事业,第一须明白过去的历史 办中国的大学,当然须知道中国的历史 我们讲过去的历史 也不能不措意于本地方的往事和那地方文化的特色 我们也应得注意本省学术文化的背景 6332。地方名人于地方学子最为熟悉,也最易接受。阳明先生一代大儒,浙大学子
10、中不少本省人,也是他们的乡贤,地缘关系上是同乡近缘,更为学子所能接受。阳明心学影响盛极一时,作为阳明家乡,阳明文化影响深切进入人心,近代浙人身上更有阳明精神情质。竺可桢身为浙人,在家乡受学时深受儒家传统教育影响,且地缘上同乡,更拉近竺可桢对阳明的亲近。 阳明一生在浙、黔、赣、桂、粤等地皆有踪迹,浙大西迁 正是蹑着先生的遗踪而来 6452。竺可桢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寻到王阳明作为他办学思想中儒家思想的指导,也是其教育思想在文化上的根基,竺可桢曾讲 办大学者不能不有哲学中心思想 336,由此观之,阳明学讲可谓是他的哲学中心思想了。同时,在国难之际,以阳明为典范,借古励今,也是全校师生在西迁途中克制困
11、难险阻, 讲诵不辍 上下兢兢 6487的精神指引。 二、竺可桢对阳明思想的教育传承 竺可桢希望用王阳明这样的地方先哲引起学生的注意,改进校风学风,望学生努力学业,奉献于社会。在宜山的开学典礼上,他特以 王阳明先生与大学生的典范 为题演讲,展现他期冀阳明精神和学讲思想可付诸于学子,蕲求于谋教育报国之志的拳拳赤子之心。 一 致知力学 的治学精神 竺可桢强调阳明 知行合一 给予学者的启示: 理论上求真功夫,实用上求能行 6453。阳明谓 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若行而不能明觉精察,便是冥行,是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必须讲个知,知而不能真切笃实,便是妄想,便是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必须
12、讲个行 6452。防备 知而不行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二者本为一体,是一个工夫。强调 不容学者稍存苟且偷惰之心。其鞭辟近里,极有功于后学 6452。 竺可桢治学一生不辍,且态度严谨、毫不苟且。行政事务繁忙,他就在旅途的火车、汽车上充分利用一切零碎时间学习。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创始人。物候需要常年的记录,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四季差异明显,更需随时观察记录。竺可桢出差时也随身携带小本、温度表、海拔表,仔细记录沿途天气、海拔、路程公里、风物、地理等。1920年,竺可桢在南京高师建立起一个气象测候所。天气观测要每日定时记录,需长久毅力才能坚持,这个测候所从开场观测起,便 无复间断 经常亲身监督恶
13、劣天气及夜间等容易失误情况下的观测记录 。71929年气象研究所建立后,在观测上也 要求工作人员按规定的程序一丝不苟地进行,务必使观测数据真实可靠,具有科学价值。他不仅反复强调这项工作的严肃性,而且经常跟班指导、催促 221。 竺可桢一生饱学博览,中西兼修,虽公务繁忙,但他善用一切可用时间读书。校图书馆主任陈训慈回忆讲: 在宜山我兼图书职务,下午无课,也常见竺师来图书馆阅览外文期刊。后问图书工作同志,校长几乎是限定星期下午,必来阅读新书刊 814。去重庆公务,竺可桢也会挤出时间去北碚气象研究所查阅资料。从日记中可见他兴趣广泛,读书范围涵盖气象、地学、天文、教育、诗词、经史典籍等。为研究五千年的
14、气候变迁,他创始性地利用中国古代典籍作为文本资料,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寻找历朝历代的气候资料做揣测。物候学中古籍、诗词的引用更是信手拈来,在七十多岁高龄时还完成了其学术生涯中的代表成果 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和著作(物候学。 浙大推原历史的渊承,定 求是 二字为校训,竺可桢引阳明 君子之学,岂有心乎同异,惟其是罢了 做 求是 的注解,强调做学问 无心同异、推求其是 的精神。6453他讲求是精神就是 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厉害,只求真理,不管个人厉害 6238的精神。如布鲁诺为保卫真理而被烧死于十字架,伽利略近古稀之年被软禁皆为坚持真理而遭人迫害。在中国亦有阳明以 良知 为判
15、定是非标准: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6483。竺不仅阐释求是内涵,更指出求是的途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以为 单是博学审问还不够,必须审思熟虑,自出心裁,独著只眼,来研辨是非得失 6461。他要求学子切实践履求是的精神, 理论上重在求真功夫,实用上则求在能行 6453,大学生应该 努力培植自个的学问和技术,尤其要打定主意将这种学问技术,出而对国家作最大的奉献 6455。竺可桢鼓励学生保持浙大诚与勤的学风,维持浙大 学生不浮夸,做事很勤恳,在社会
16、上的声誉亦很好 2193的朴实风气。竺可桢不仅以 求是 做治学的态度和方式方法,更将其扩大为一种指导人生理想、责任、立身处世的科学人生观。2199 二注重 内省力行 的道德修养 阳明 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的 心即理 学讲,以为理在各人心中,无需外求。人们知行不能合一,乃因私欲阻隔,故 抑制私欲 是 致良知 的前提。竺可桢强调重视反求诸己的 反己内省 工夫,以为 行之不力,便是知之不彻,此尤先生吃紧为人处 。6453竺可桢自个也是这样公而忘私,身体力行。竺可桢曾引述阳明先生语示学生: 昔之君子盖有举世非之而不顾,千百世非之而不顾者,亦求其是罢了矣。岂以一时之毁誉,而动其心哉? 6483他一生注重
17、内省力行,坚持发良知、明是非、求真理。 1942年1月16日,浙大学生上街举行倒孔示威游行,竺可桢顾及学生安全带头走在队伍前面。风潮后不久,竺可桢和学生马国均有一次谈话,马回忆讲从未见竺校长如此严肃。校长问他 民主墙 上的文章署名的人多不多,强调写文章署名的意义: 我以为青年人要练习对自个的言行负责,这才是求是精神。我欢喜写文章署名的同学。希望大家都光明磊落,表示意见,这是发扬求是精神的高度表现 854-55。没等马回答,竺接着讲他刚去教育部报告此次事件始末回来,当局示意他引咎辞职,但他未立即同意。他以为 第一,我有责任保障全体师生安全 殊难一走了事。第二,我呈报教育部,学生从头到尾都没有违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