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血瘀辨证与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医诊断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血瘀辨证与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医诊断学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血瘀辨证与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医诊断学论文祖国医学以为 久病血瘀 、 久病入络为血瘀 1.血瘀证是多种疾病的发病基础或病变结果。表现为血脉不畅,血液壅阻于脉中或离经停积的病理状态,在中医辨证经过中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是常见的证型2.近年来研究报道血瘀证相关临床检验指标很多,有研究报道血瘀证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 胞沉降 率、红 细 胞 电 泳 时 间 等 指 标 升高3.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内皮素ET、血红蛋白、一氧化氮NO等对血瘀证诊断有较高的价值4-5等。但是,有关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与临床检验指标的关系文献报道还没有。为进一步讨论中医气虚血瘀证、
2、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与临床检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血瘀辨证提供新的内容和定量指标,以期用于指导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研究者对中医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患者和健康人各50例血样进行血流变学、凝血指标、血脂指标以及ET、NO、心钠素ANP、血清游离钙F-Ca2+、C反响蛋白CRP等检测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式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诊断标准,收集本院2020年16月门诊患者病例3种证型各50例,病例选择男性女性患者各占50%,华而不实年龄3883岁,平均55.3 8.9岁。健康组50例,华而不实男女各占50%,均来自本院体检
3、中心健康人员,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排除有血瘀证或其他慢性疾病,年龄4555岁,平均49.4 5.8岁。 1.2证型分类方式方法 血瘀证的诊断参照北京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的标准6:1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2典型涩脉或无脉;3痛有定处或久痛、锥刺性痛或不喜按;4瘀血腹证;5瘫积;6离经之血出血或外伤疲血;7皮肤黏膜瘀斑、脉络异常;8痛经伴色黑有血块或闭经;9肌肤甲错;10偏瘫麻木;11瘀血狂躁;12理化检查具有血液、循环瘀滞表现。讲明:1具有以上任何一项可诊断为血瘀证;2各科血瘀证诊断标准另行制定;3有关兼证应注意整体辨治。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的诊断参照中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7
4、.1气虚血瘀证定义如下: 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以面淡而晦暗,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疼痛如刺,痛处不移,舌质淡紫,或有紫斑,脉沉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2气滞血瘀证定义如下: 气机阻滞,血行不畅,以胸胁脘腹胀闷窜痛,偶有刺痛,或有痞块、时散时聚,舌紫或有斑点,脉弦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寒凝血瘀证定义如下: 寒邪凝滞气机,血行瘀阻,以畏严寒痛,得温痛减,肢冷色青,妇女月经后期、痛经、经色紫暗夹块,舌紫暗,苔白,脉沉迟而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1.3检 测 指 标 血 流 变 指 标:全 血 粘 度 BV、血 浆 粘 度PV、压 积 Hct、红 细 胞 聚 集 指 数 RE、红 细 胞 沉 降 率
5、ESR以及凝血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脂相关检验指标: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其他检验指标:ET、NO、ANP、F-Ca2+、CRP. 1.4样本采集所有采集受试者于上午8:0010:00空腹抽取肘静脉血。1凝血相关检测标本:抽取静脉1.8mL注入含枸橼酸钠0.2mL的采血管内,马上与抗凝剂轻轻摇匀,2500r/min离心10min分层,取上层血浆,1h内完成测定,检测凝血指标PT、APTT、TT和FIB.2血流变学指标检测标本:抽取静脉3.6mL注入含
6、肝素钠抗凝剂管,马上与抗凝剂轻轻摇匀,1h内完成测定,检测BV、PV、Hct、RE、ESR.3血脂及其他相关指标:抽取静脉5mL,不需做抗凝处理,于室温下0.51.0h内离心,3 000r/min离心15min,留取上清液,-80低温冰箱保存。 1.5仪器与试剂 采用北京众驰伟业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ZL9600,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ACLTOP700,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2700,北京普朗公司生产的酶标分析仪DNM-9606.血液流变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压积、血小板聚集指数清洗液试剂白批 号202001-201B01、清 洗 液 试 剂 兰批
7、号202001-201L01,由 北 京 众 驰 伟 业 厂 家 提 供。PT批 号N0720740、APTT批 号N05020070、TT批 号N1021713、Fib批 号:N0429545,均由贝克曼库尔特商贸有限公司提供。TG批号13-0529P、CHO批号13-0531P、LDL批号13-0424P、apoA1批号:13-0729P、apoB批号13-0701P,均由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血清游离钙批号AUZ0671由贝克曼库尔特实验系统有限公司提供。CRP批号20210314,由上海基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产。NO酶法批号20200228,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ANP批
8、号130220、ET批号130104,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6检测方式方法 仪器用厂家配套的校准品校准,各项目均采用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按标准操作程序SOP操作。 1.7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x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血瘀证辨证分型中的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及健康组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血脂指标等临床检验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见表14. 3讨论 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血瘀证一个重要客观指标,血瘀证的血液流变学 改变表现出血液的 黏 、 浓 、 凝 、 聚
9、 的 特点8-9.血液作为一种含有血细胞的悬浮液体系统,具有流动性和变形性的特点,全血黏度随着切变率的增大而降低,随着切变率的减小而增高。血浆黏度不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条件下是一个常数。血浆黏度是影响全血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浆黏度升高,全血黏度随之相应升高,它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尤其是纤维蛋白的浓度。而纤维蛋白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 血瘀证时血流瘀阻,血液流变学发生变化,机体微循环凝血纤溶系统激活。这时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指标发生变化。 从表1来看,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各型血流变指标BV、RE、ESR较健康组有明显升高。但是气滞血瘀证升高最多,寒凝血瘀证次之,气
10、虚血瘀证各指标增高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患者PV值无明显变化,寒凝血瘀证PV升高明显P 0.05。可能是机体凝血系统激活,Fib水平升高所致。气滞血瘀证和寒凝血瘀证Hct明显增大,而气虚血瘀证患者Hct变化不明显,可能是气虚久之导致血虚的缘故。 从表2来看,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患者和健康组对凝血指标无明显的影响。寒凝血瘀证血浆Fib水平明显升高,PT、TT、APTT均延长,与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及健康组比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表3来看,气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和健康组对血脂相关指标无明显的影响。气滞血瘀证患者TG、CHO、LDL、apoA1、a
11、poB升高明显,与气虚血瘀证、寒 凝 血 瘀 证 及 健 康 组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0.01。从表4来看,血瘀证各型CRP水平较健康组有明显升高。华而不实寒凝血瘀 证CRP水平高 于气 滞 血 瘀 证 患 者 P 0.05。气滞血瘀证患者的CRP水平高于气虚血瘀证 患 者P 0.05。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患者的血清F-Ca2+指标与健康组比拟无明显变化。寒凝血瘀证患者血清F-Ca2+与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及健康组比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正常生理状态下,内皮细胞分泌ET和NO,ET收缩血管、正性肌力作用加强,而NO扩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防止血栓构
12、成的作用遭到抑制,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当血管内皮构造受损或功能紊乱时,体内亦可出现一系列凝血和纤溶失衡的连锁反响,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出现血瘀证的临床表现10.本次实验发现,气滞血瘀证患者NO水平较健康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寒凝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患者血中NO较健康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文献11报道一致。 血瘀证患者ET和ANP水平正相关,ET刺激ANP释放12-13.这与本研究也相符。气滞血瘀证患者ET和ANP水平较健康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寒凝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患者血中ET和ANP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13、05。 临床检验指标是重要的微观辨证指标14.中医证候的诊断与西医实验室检查诊断结果殊途同归15.研究者通过分析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患者血流变指标BV、PV、Hct、RE、ESR、血凝指标PT、APTT、TT、Fib、血脂指标TG、CHO、LDL、apoA1、apoB以及ET、NO、ANP、F-Ca2+、CRP等,初步发现三者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它们值的变化与中医血瘀证分型存在一定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将当代医学临床检验结果融合到传统医学血瘀证辨证分型中,利用临床检验指标便于量化的特点,以及中医证候与临床检验指标的内在联络,为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提供临床根据,以便更好地指导中医辨证治疗。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刘平。当代中医肝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 2 杜金行,李腾飞,史载祥。基于文献对血瘀证兼证诊断标准的研究J.中医杂志,2020,5323:2035-2036. 3 姚魁武,王阶,朱翠玲,等。血瘀证患者实验室指标诊断奉献度比拟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51:42-47. 4 王阶,李建生,姚魁武,等。血瘀证量化诊断及病证结合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3,11:21-23. 5 徐万忠,李思,张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瘀证积分与ET、NO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0,53: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