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理想学说梳理,东方哲学论文.docx
《中国古代社会理想学说梳理,东方哲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社会理想学说梳理,东方哲学论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社会理想学说梳理,东方哲学论文中国古代较早的社会理想学讲出如今东周时期。它们表现了身处春秋战国时代在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煎熬之下的人们对美妙社会的向往。这些社会理想学讲包括(礼记憧憬的 大同 社会、孟子追求的 仁政 理想、老子神往的 小国寡民 社会、庄子追慕的 至德之世 、尉缭子羡慕的 天下一家 共寒共饥 社会、(吕氏春秋崇尚的 至公 社会、(六韬描绘叙述的 天下与共、同利同乐 社会。梳理这些学讲,对当下实现 中国梦 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礼记: 大同 社会 汉人伏生(尚书大传讲: 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2、 .周公所制之 礼 ,牵涉 三礼 ,即(周礼(仪礼(礼记。传统的讲法是(周礼(仪礼系周公所作,(礼记则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讲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华而不实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作品。(礼记一书编订于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之手。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称(大戴礼记,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称(小戴礼记。东汉末年,郑玄为(小戴礼记作注,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唐代列为 九经 之一,宋代列入 十三经 ,成为士人的必读书。 身处群雄逐鹿、互相倾轧的战国时期,(礼记的作者对三代以来开场实行的 天下为家 、诸侯分封的私有制、世袭制深感不满:
3、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 智 ,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是起。 1583所谓 天下为家 ,是指天下传子而不传贤; 所谓 大人世及以为礼 ,是指天下及诸侯传位于子,无子则传位于弟。孙希旦(礼记集解谓: 父子曰世,兄弟曰及。 尽管三代中的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六君子 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 彰明罪过而治之 ,刑 法也 仁讲让,示民有常 ,堪称 小康 ,但更多的是 谋用是作 兵由是起 、民不聊生的状况。有感于此,(礼记的作者深
4、深怀念三代以前 天下为公 相亲相爱 的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单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 计策算计 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582 均见(礼记 礼运 所谓 大道 ,是指广博无偏私的道德。所谓 天下为公 ,是指天子之位传贤不传子。据(吕氏春秋 圆道, 尧舜,贤主也。皆以贤者为后,不肯与其子孙。 又据(吕氏春秋 去私记载: 尧有子十人, 王位 不与其子而授舜; 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既然从
5、天子开场就出以公心,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选贤与能,唯才是举,全社会就构成了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单废疾者皆有所养 的良性机制和不斤斤计较、不勾心斗角、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讲信修睦、安宁祥和的环境气氛。在儒家看来,这是符合人的仁爱本性的。 (礼记所描绘的 大同 理想,曾感动过后世无数政治家。清代洪秀全曾将 天下为公 的大同思想写进(原道醒世训,康有为曾据此引申而作(大同书,近代孙中山曾用 天下为公 作为国民唤醒民众之号召。不过,人性既有仁爱,也有私心。尽管(礼记的 大同 理想包含若干冲动人心的积极因素,但以铲除私心为特点搭建起来的 大同世界 在现实社会中只能是根基不牢、一
6、触即溃的海市蜃楼,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事实。 二、孟子: 仁政 理想 孟子 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 亚圣 之称。 身处战国中后期,孟子目击的现实,是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 (孟子 离娄上 因而,他提出了 仁政 的社会理想。 仁政 是最高统治者将自个的仁爱之心贯彻落实到管理实践中的一种社会状态。一次,齐宣王问他: 德怎样,则能够王矣? 孟子回答: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保民而王 就是 仁政 的要义。所谓 保民而王 ,就是将爱己之心扩大到爱民上
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能够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能够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能够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进而使得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2204,如此,就能够无敌于天下。 (孟子 离娄上 较之老子向往的上古的 小国寡民 ,(礼记向往的三代以上的 天下为公 ,孟子的 仁政 理想有更大的现实指向
8、。在他看来,民心的向背是决定国家强弱存亡的根本。得民心者得天下。国君假如顺应民心所向,既保证人民丰衣足食,又实行道德教化,知足人民的基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就能使国家强大立于不败之地。显然,这种社会理想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遗憾的是,在那个以武力称霸、急遽兼并的时代,这种切实可行的美妙仁政理想并不为诸侯国君采纳。直到经历了秦朝因蛮横而亡的惨痛教训, 仁政 才成为汉代和后世大多数君主的自觉实践。 三、老子: 小国寡民 老子 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 古时 老 和 李 同音; 聃 和 耳 同义 .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 今河南鹿邑太清宫镇 人。曾做过周朝 守藏室之官
9、管理藏书的官员 .以 道 解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演变,以为 道 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和客观自然规律,具有 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的永远恒久意义,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创立后被尊为教祖。 老子生活在东周的春秋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时期,这一时期是周朝社会发生急剧变动的时期,封建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急速加剧。据梁启超(中国史叙论, 周初孟津之八百诸侯 ,至春秋初年兼并为 八十五国 .而到春秋后期,据马端临(封建考的讲法,则合并为 十二国 .事实上是 礼崩乐坏 ,民不聊生,另一方面这种兼并又是打着种种仁义道德的旗号去进行的。老子对这种虚伪的道德仁义和刺激人的欲望的物质文明深恶痛绝。他批判讲:
1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3339 (老子七十五章 他从无情无欲、无思无虑、 为腹不为目 的人性观出发,提出了回复到上古 小国寡民 状态的社会理想: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357 (老子八十一章 什伯之器 即十百之器,也就是各种各样的文明器具,包括 舟舆 甲兵 ,这些器具都弃而不用。国土小,人口少,独立自足,没有纷斗,无须干戈。回复到结绳计数、粗茶淡饭
11、、安身立命的原始生活状态,由于这更符合无情无欲的人性本真。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71 (老子三章 在这样的社会,君主无为而治,厚民生民,百姓安身立命,返真归璞,不讲什么道德观念,也不求什么物质文明,没有什么过分的欲望,也没有什么名利之心、争斗之心,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国与国之间不相往来。这是原始古朴的、安身立命的理想国。 老子的 小国寡民 理想,基于对造成社会纷争和兼并战争的过度欲望和虚伪道德的批判,表现了对安身立命、丰衣足食、相安无事、天下太
12、平的深深向往,告诫人们欲望膨胀、道德虚伪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根本因素,淳朴满足是保证天下太平的决定原因,这是有警示意义的。不过这种社会理想是建立在 无知无欲 的人性论基础上的,却是不符合人性 有知有欲 的实际的,因此是不牢固的; 它只看到人类欲望和理智的害处,没有看到欲望在创造社会财富、保障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有益价值,没有看到理智构成的道德文明在约束人类欲望、规范人类行为、维护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意义,不能不讲是偏颇的,也会使天下太平失去经济保障和道德制约,这是值得我们正视和面对的。 四、庄子: 至德之世 庄子 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 ,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 一讲河南商
13、丘市民权县,另讲安徽蒙城县 人,道家学派的另一创始人。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祖先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老子的思想体系被尊为道家学讲。 (庄子 马蹄描绘叙述的 至德之世 是对老子 小国寡民 社会理想的进一步发展: 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 万物群生,连属其乡; 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 同乎无知,其德不离; 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4130该篇还指出,后来产生的道德文明和物质
14、文明是对先前的淳朴古朴的社会状态的戕害和背离: 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 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为牺樽! 白玉不毁,孰为硅璋! 道德不废,安取仁义! 性情不离,安用礼乐! 五色不乱,孰为文采! 五声不乱,孰应六律! 4130 (庄子 马蹄与老子一样,庄子的社会理想要求人们抑制欲望,对打着道德旗号进行的频繁的兼并战争造成的深重的民生疾苦表示出了严重不满,这有其合理性和进步意义,但从人性 无情无欲 无思无虑 出发立论,并不符合人性有情有欲、有思有虑的真实,反对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物质文明和道德文明,事实上也站不住脚。 五、(尉缭子: 天下一家 共寒共饥
15、(尉缭子是战国晚期阐述军事、政治的一部著作,共五卷二十四篇,南宋刻行的(武经七书本最早。关于它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讲法。 与今存(尉缭子相合,伪书一讲已遭到大多数人否认。 。 。(隋书 经籍志著录有 杂家 (尉缭子五卷,与今存(尉缭子的内容和卷数一样,可见今存(尉缭子即 杂家 (尉缭子。宋人将 杂家 (尉缭子收入(武经七书,归入兵家。所以后人多误认(尉缭子为兵家之书。 从现存五卷二十四篇的篇目来看,内容以阐述军事为主,可视为兵家之书; 但也兼论政治之道,思想中糅合了儒、道诸家观点,因此被视为杂家之书也不为无据。比方(治本篇中提出的 使民无私 天下一家 共寒共饥 的均平社会理想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