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宁寺唐代摩崖造像的雕刻特点分析,雕塑论文.docx
《水宁寺唐代摩崖造像的雕刻特点分析,雕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宁寺唐代摩崖造像的雕刻特点分析,雕塑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宁寺唐代摩崖造像的雕刻特点分析,雕塑论文内容摘要:本文着重于中国传统雕塑语言的价值挖掘, 以水宁寺唐代摩崖造像为考察研究对象。在对该寺各龛造像情况总结梳理的基础上, 在中西雕塑语言及文化背景的比拟分析中, 去提炼具有精致华美唐风的水宁寺造像所蕴含的本土雕塑语言特征, 以一个小的切口去挖掘一些有价值的中国传统雕塑创作要素, 以期将其运用到现代雕塑创作与教学中去。 本文关键词语:水宁寺造像; 中国传统雕塑语言; 中国传统雕塑有着一套悬殊于西方传统的独立的语言体系, 具备丰富多姿的造型样式与造型法则, 以及在审美流变中所蕴涵的东方美学理想。但近代以来的雕塑教学与创作, 一般是以西方的雕塑观念和语言
2、形式来进行的, 所以中国雕塑艺术悠久的传统已然有所断裂。无论艺术家、研究人员还是美术教育者、文化传播者, 都应将目光回视本民族艺术资源。盛唐创造了璀璨的雕塑艺术瑰宝, 是中国艺术遗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故本文将着重于唐代传统雕塑语言的价值挖掘, 以水宁寺唐代摩崖造像为考察研究对象。一方面总结梳理该寺造像情况、论证其开凿年代, 一方面通过中西雕塑语言及文化背景的比拟分析, 提炼出该寺造像所蕴含的本土雕塑语言特征, 以此小切口去挖掘一些有价值的中国传统雕塑创作的核心要素, 以期将其运用到现代雕塑创作与教学中去。 一、水宁寺造像大概情况与研究现在状况 水宁寺唐代摩崖造像, 位于四川省巴中县城东部的
3、清江、斯连、花溪三乡交界处, 古为巴蜀通往关中必经之地。与四川境内诸多龛窟相比, 此寺龛群1规模颇小但保存完好, 典型唐风且造像精致华美, 其艺术价值有待挖掘。关于此寺造像, 史书县志载之寥寥, 仅清代修(始宁县志有记: 始宁古刹距清江渡场十五里, 因始宁废县得名, 寺后龛雕诸fo精妙绝伦。 窟龛不多, 确是 精妙绝伦 , 始宁山西麓尾部的唐代造像现存11窟163身像, 华而不实1至9号龛2并列, 全长约90余米, 10、11号龛与前9龛相距百余米。现对各龛龛型、组合、尺寸、特征等基础信息, 列表概述, 记录如下: 4 号龛8身像:一pu萨一童男一童女五供养龛内正壁, 雕观音pu萨, 高60厘
4、米, 戴三叶高冠, 饰七宝项圈, 脚穿云头鞋, 倚坐于金刚座上。左手抚膝, 举右手, 残。左侧侍立善财童子, 双手握物于胸前。右侧侍立龙女像, 头梳高髻, 双手握拂尘于胸前。二天王立于内龛柱外侧, 其脚下各开一小龛, 左龛内雕供养人一男二女, 右龛内雕供养人一男一女。比之其他龛形, 下设小龛供养人像使龛内多了一层级梯台。龛楣与龛柱一体, 雕卷草纹饰。清代妆彩。外龛高1 2 2、宽1 05、深65厘米, 内龛高78、宽60、深15厘米5 号龛12身像:一fo二弟子五pu萨二力士二供养此龛仅凿粗坯, 尚未完工, 龛形与造像形体基本可辨。龛内正壁, 雕释迦fo, 手作讲法印, 顶有华盖。fo座下拟雕
5、二供养一pu萨。左壁拟雕四pu萨一弟子一力士, 右壁有一pu萨一弟子一力士样子容貌。龛前二小兽。高1 3 5、宽1 18, 深80厘米6 号龛13身像:一fo十pu萨二力士外方内单层檐fo帐形龛。清代妆彩。龛内正壁, 雕一坐fo, 头顶高肉髻, 着圆领袈裟, 双手于胸前结印, 结跏跌坐于仰莲座上, 后有桃形头光。左、右侧壁, 雕十pu萨各分两排站立, 前排三尊, 后排二尊。二力士立于龛口。外龛高1 2 2、宽99、深41厘米, 内龛高83、宽87、深40厘米7号龛7身像:一fo二弟子二pu萨二力士龛内正壁, 雕一坐fo, 身高29厘米, 结跏跌坐于莲花座上, 左右各立一fo。两侧壁各立一pu萨
6、。二力士立于龛柱外侧。此龛造像面部风化较严重。高94、宽94, 深85厘米8 号龛35身像:一fo四弟子二pu萨四天王二力士天龙八部二供养pu萨二飞天十供养外方内单层檐fo帐形龛。造像最多。清代妆彩。龛内正壁, 雕主尊一座, 系释迦fo。结跏跌坐于须弥座上, 身高74厘米, 后有桃形火焰纹头光, 双手胸前结印, 施转法轮印, 五指残。座前雕二蹲跪供养pu萨, 座下雕蹲兽含莲枝。左、右侧壁, 雕四弟子二pu萨四天王二力士, 诸像间满雕天龙八部像八尊, 二力士立于帐柱外侧, 顶壁浮雕二飞天, 外龛两侧壁各雕供养人五身。外龛高2 2 0、宽21 0、深1 08厘米, 内龛高164、宽1 1 0、深1
7、 03厘米8 号龛外左侧壁残存题记 至道三年二月 。9 号龛15身像:一fo二弟子二pu萨二力士天龙八部外方重檐式屋形龛。龛内正壁, 雕一主fo, 两侧二弟子。左、右侧壁, 雕二pu萨、二天王和八部护法神等。此龛fo座及两侧造像下身部分均已于上世纪60年代崩塌。9 号龛外右壁上方阴刻造像记:6 日月 虽土地之重 布过往之良缘, 遂发弘愿而修龛。托故口将石将 之力, 衣食之资, 奉为见存。慈母上谷侯氏敬 借, 卜吉。是日焚香遥焉净音琢磨, 虔心雕刻。想赞相下 地而目不停看乎。不作若神助之何就功。于是花龛才启, 宝座新成 仞之。壮严威仪, 自然容, 神子, 凭擭之清变石香应 首将之福存源水之前长之
8、明照傍窥众像善愿 愿皆至。福今已照我向公之宿心矣。 文宁归仁客逰返此叨蒙成修 不免旃 书其事务, 取其源词, 伯务 息, 疑真金光廻照, 口彩 。 竖刻12行, 占壁面高90、宽30厘米。左壁有墨书纪年: 咸通十二年五月二日 。1 0 号龛7身像:一fo二弟子二pu萨二力士外方内圆拱形素面龛。龛像近年妆彩。龛内正壁, 雕一坐fo, 两侧二弟子二pu萨, 龛口二力士。主尊有内圆外桃形头光, 圆光内饰五朵小莲瓣, 身躯扁平, 结跏跌坐于仰覆莲上, 莲座束腰处呈瓜棱形。左侧弟子残;右侧弟子有双层圆形头光, 双手操于前, 立于仰覆莲座。左侧pu萨无存;右侧pu萨也有内圆外桃形头光, 饰小莲瓣, 腰微右
9、扭, 左手下垂, 右手举。右侧力士矮小, 立于龛口山石上。内龛有桃形龛楣, 下部设倒凹字形低台。外龛高1 30、宽120、深42厘米, 内龛高1 14、宽1 03、深35厘米1 1 号龛7身像:一fo二弟子二pu萨二力士外方内圆拱形素面龛。与1 0 号龛同凿于一孤石上, 均作长方形, 构造布局、造像组合及风格基本一样, 亦近年妆彩。主尊着圆领袈裟, 左手施禅定印, 右手施降魔印, 结跏跌坐于仰莲座上。内龛有桃形素面龛媚, 龛内弧壁圆顶, 下部三壁设低台。外龛高1 5 2、宽1 1 0、深30厘米, 内龛高1 1 0、宽80、深28厘米 下载原表 4 号龛8身像:一pu萨一童男一童女五供养龛内正
10、壁, 雕观音pu萨, 高60厘米, 戴三叶高冠, 饰七宝项圈, 脚穿云头鞋, 倚坐于金刚座上。左手抚膝, 举右手, 残。左侧侍立善财童子, 双手握物于胸前。右侧侍立龙女像, 头梳高髻, 双手握拂尘于胸前。二天王立于内龛柱外侧, 其脚下各开一小龛, 左龛内雕供养人一男二女, 右龛内雕供养人一男一女。比之其他龛形, 下设小龛供养人像使龛内多了一层级梯台。龛楣与龛柱一体, 雕卷草纹饰。清代妆彩。外龛高1 2 2、宽1 05、深65厘米, 内龛高78、宽60、深15厘米5 号龛12身像:一fo二弟子五pu萨二力士二供养此龛仅凿粗坯, 尚未完工, 龛形与造像形体基本可辨。龛内正壁, 雕释迦fo, 手作讲
11、法印, 顶有华盖。fo座下拟雕二供养一pu萨。左壁拟雕四pu萨一弟子一力士, 右壁有一pu萨一弟子一力士样子容貌。龛前二小兽。高1 3 5、宽1 18, 深80厘米6 号龛13身像:一fo十pu萨二力士外方内单层檐fo帐形龛。清代妆彩。龛内正壁, 雕一坐fo, 头顶高肉髻, 着圆领袈裟, 双手于胸前结印, 结跏跌坐于仰莲座上, 后有桃形头光。左、右侧壁, 雕十pu萨各分两排站立, 前排三尊, 后排二尊。二力士立于龛口。外龛高1 2 2、宽99、深41厘米, 内龛高83、宽87、深40厘米7号龛7身像:一fo二弟子二pu萨二力士龛内正壁, 雕一坐fo, 身高29厘米, 结跏跌坐于莲花座上, 左右
12、各立一fo。两侧壁各立一pu萨。二力士立于龛柱外侧。此龛造像面部风化较严重。高94、宽94, 深85厘米8 号龛35身像:一fo四弟子二pu萨四天王二力士天龙八部二供养pu萨二飞天十供养外方内单层檐fo帐形龛。造像最多。清代妆彩。龛内正壁, 雕主尊一座, 系释迦fo。结跏跌坐于须弥座上, 身高74厘米, 后有桃形火焰纹头光, 双手胸前结印, 施转法轮印, 五指残。座前雕二蹲跪供养pu萨, 座下雕蹲兽含莲枝。左、右侧壁, 雕四弟子二pu萨四天王二力士, 诸像间满雕天龙八部像八尊, 二力士立于帐柱外侧, 顶壁浮雕二飞天, 外龛两侧壁各雕供养人五身。外龛高2 2 0、宽21 0、深1 08厘米, 内
13、龛高164、宽1 1 0、深1 03厘米8 号龛外左侧壁残存题记 至道三年二月 。9 号龛15身像:一fo二弟子二pu萨二力士天龙八部外方重檐式屋形龛。龛内正壁, 雕一主fo, 两侧二弟子。左、右侧壁, 雕二pu萨、二天王和八部护法神等。此龛fo座及两侧造像下身部分均已于上世纪60年代崩塌。9 号龛外右壁上方阴刻造像记:6 日月 虽土地之重 布过往之良缘, 遂发弘愿而修龛。托故口将石将 之力, 衣食之资, 奉为见存。慈母上谷侯氏敬 借, 卜吉。是日焚香遥焉净音琢磨, 虔心雕刻。想赞相下 地而目不停看乎。不作若神助之何就功。于是花龛才启, 宝座新成 仞之。壮严威仪, 自然容, 神子, 凭擭之清变
14、石香应 首将之福存源水之前长之明照傍窥众像善愿 愿皆至。福今已照我向公之宿心矣。 文宁归仁客逰返此叨蒙成修 不免旃 书其事务, 取其源词, 伯务 息, 疑真金光廻照, 口彩 。 竖刻12行, 占壁面高90、宽30厘米。左壁有墨书纪年: 咸通十二年五月二日 。1 0 号龛7身像:一fo二弟子二pu萨二力士外方内圆拱形素面龛。龛像近年妆彩。龛内正壁, 雕一坐fo, 两侧二弟子二pu萨, 龛口二力士。主尊有内圆外桃形头光, 圆光内饰五朵小莲瓣, 身躯扁平, 结跏跌坐于仰覆莲上, 莲座束腰处呈瓜棱形。左侧弟子残;右侧弟子有双层圆形头光, 双手操于前, 立于仰覆莲座。左侧pu萨无存;右侧pu萨也有内圆外
15、桃形头光, 饰小莲瓣, 腰微右扭, 左手下垂, 右手举。右侧力士矮小, 立于龛口山石上。内龛有桃形龛楣, 下部设倒凹字形低台。外龛高1 30、宽120、深42厘米, 内龛高1 14、宽1 03、深35厘米1 1 号龛7身像:一fo二弟子二pu萨二力士外方内圆拱形素面龛。与1 0 号龛同凿于一孤石上, 均作长方形, 构造布局、造像组合及风格基本一样, 亦近年妆彩。主尊着圆领袈裟, 左手施禅定印, 右手施降魔印, 结跏跌坐于仰莲座上。内龛有桃形素面龛媚, 龛内弧壁圆顶, 下部三壁设低台。外龛高1 5 2、宽1 1 0、深30厘米, 内龛高1 1 0、宽80、深28厘米 当前研究此寺造像发表的论文仅
16、有3篇, 且都是上世纪80年代研究成果:贠安志(巴中水宁寺摩崖造像 (文博1984年研究成果也都是考古视角出发, 提供了较翔实的文献资料, 着重于造像情况、造像时代的考证研究, 对该寺 精妙绝伦 的造像艺术略有阐述, 但不充分。而且关于造像年代的考证观点不一, 在这里根据龛壁文字信息, 推论如下: 龛壁题记中有关地名、纪年、官职等有价值的信息主要有三处: 1号龛题记: 巴州始宁县令改阆州录事参军 8号龛题记 至道三年 (997) 二月 9号龛墨书纪年: 咸通十二年 (871年) 五月二日 , 均是唐宋年号、职官。华而不实1号龛的题记虽未牵涉纪年, 但所涉 始宁县 阆州 录事参军 提供了重要信息
17、, 就前2个州县名在唐宋时期的建置沿革以及职官设置更名之间的时间穿插点可推论出水宁寺造像大致最早的开凿时间。 关于开凿时间, 江学礼等推断造像年限在唐天宝到咸通130年间, 雷玉华推断1-4龛、8-9龛开元末至乾元时期 (8世纪中叶或稍后) 开凿, 5-7龛开凿于9世纪, 10-11龛最早, 武周至开元初开凿。他们一致以为与巴中南龛造像相承、类似。根据州县、职官设置的时间段, 天宝元年 (742) 至乾元元年 (758) 已改称 阆中 , 故江文推断天宝造像, 是不合理的。雷文推论1号等龛是在开元末至乾元, 也不太准确。阆州开元元年因避玄宗讳而定, 录事参军开元初又改称司录参军。若阆州、录事参
18、军兼称, 必是开元初期。乾元 (758) 之后又改为阆州, 如杜甫广德年间 (764) 创作的诗歌中就出现了 阆州录事参军 一词。故笔者推断1号窟的开凿在开元初期 (713-720) 或是乾元后, 而与南龛有明确纪年为唐开元廿八年 (740) 的第69、71号龛的龛型、大小、造像组合等极为类似, 所刻造像记 维大唐开元廿三年 (735) 前乡贡明经守业拜化城县尉发愿为亡考姐敬造释迎牟尼像 , 由此雷文推断水宁寺造像也是开元末同期开凿。实际上往前推至开元初期或往后推至乾元后, 前后相差均在20年左右, 造像风格应变化不大。毋庸置疑的是, 水宁寺造像确是盛唐时期开凿, 1-4龛、8-9龛应是开元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