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的病因病机与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外科学论文.docx
《急性乳腺炎的病因病机与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外科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乳腺炎的病因病机与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外科学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急性乳腺炎的病因病机与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外科学论文急性乳腺炎是在乳汁淤积的基础上,细菌通过乳头进入乳房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1,中医称之为 乳痈 .多见于哺乳期妇女,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 2 4 周。 其发病特点是初起恶寒发热,继而患侧乳房增大、结块,掀红热痛。成脓时剧痛,严重者可发生脓毒内陷。若失治误治,则有 传囊 之变,构成慢性拖延性乳腺炎,病程长而难治,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临床应积极防治。 1 病因病机 乳汁郁积是发生乳腺炎的基础,初产妇乳头畸形,皲裂,凹陷,影响充分哺乳; 或哺乳方式方法不当,或乳汁多而少饮,或回乳不当,均可导致乳汁淤积,乳络不畅,乳管堵塞,败入蓄积,郁久化热而酿脓
2、。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失于疏泄; 产后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司,阳明胃热壅滞,厥阴之气失于疏泄,乳管阻塞,排乳不畅,又加胃中积热上蒸,均可使乳络闭阻不畅。产妇体虚,汗出当风,或哺乳露胸,风毒之邪入络; 或婴儿含乳而睡,口中热毒之气侵入乳孔,均可使乳络受邪,郁滞不通,化热成痈。正如(丹溪心法所谓: 乳子之母,不知调养,怒忿所逆,郁闷所遏,原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通,而汁不得出,阳明之血沸腾,故热盛而化脓。 2 治疗方式方法 中医治疗乳腺炎,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疗效确切,优势突出。本病辨证的重点在于识别疾病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 即郁滞期、成脓期、溃后期,治疗原则由于分期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不
3、同。 (外科大成: 未成脓者消之,已成脓者托之,内有脓者针之,以免遍溃诸囊为害,防损囊隔,致敛难收。 2. 1 郁滞期 初起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感觉刺痛,乳汁郁积不畅或结块,皮色不变或略带微红,肿胀疼痛; 常伴有恶寒发热,周身酸楚,口渴,便秘等全身异常感觉和状态,舌淡红或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或浮数。辨证: 郁乳不通,气滞热壅。治疗原则: 疏肝清胃,通乳消肿。内治法: 瓜蒌牛蒡汤加减。瓜蒌 15g,牛蒡子 12g,柴胡 9g,蒲公英 15g,橘叶 12g,栀子 12g,连翘 12g,皂角刺 12g,丝瓜络 12g,青皮 9g,鹿角霜 10g,赤芍 12g,每日 1 剂,水煎服。外治法: 外敷金黄
4、膏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同时用揉抓排乳法,即轻柔提拉患侧乳头及乳晕部,扩张输乳管,再以五指指腹均匀用力,揉、推、挤、抓,并推拿患侧肿块,然后沿乳络方向从乳房根部向乳晕揉抓,一手托起乳房,另一手以拇指和食指夹持乳头,不断提揪,排出积乳。 2. 2 成脓期 患乳肿块增大,皮肤掀红灼热,疼痛剧烈,拒按,病变区域皮肤出现潮红,腋下淋逢迎有肿大,或肿块变软,有应指感,常伴有口干,便秘,烦躁不安,发热等全身异常感觉和状态。舌质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糙,脉滑数或洪。 辨证: 热毒壅盛,肉腐化脓。治疗原则: 清热解毒,托里排脓。内治法: 透脓散加减。金银花 30g,连翘 30g,蒲公英 30g,败酱草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