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的学习心得体会.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全国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的学习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的学习心得体会.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国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的学习心得体会 十月底,我跟随校领导前往北京学习,观摩了俞xx、刘xx等几位国内名师的精彩展示课,以及吴xx等几位大师的点评和袁xx等几位专家的报告,使我受益匪浅。令我感触较深的是俞xx老师的平均数和强xx老师的圆的认识。 第一天先听的是俞xx老师的平均数。首先,俞老师先了解了一下学生对于平均数的掌握程度,同时活跃气氛。出示导入题目: 二年级的学生测60米跑,并且要把测的成绩填表。小明跑了5次,分别是15秒、10秒、14秒、14秒、12秒,小明跑60米需要几秒。老师说出情景:小明一开始填了一个15秒,他考虑了一下,擦掉了。又填了一个10秒,后来又擦掉了。他应该填多少合适呢
2、。 师: 为什么把15秒擦掉。 生:太慢了。师: 为什么把10秒擦掉了。 生。太快了。 师。最快最慢都擦掉了,那填多少合适呢。 生。在10秒15秒之间。之后学生讨论,最后得出13秒是合适的。 师:小明没有跑过13秒啊,怎么能是13秒呢。有的学生就说,平均数不见得是跑过的数。老师说说5次都跑过哪些秒,然后问:第六次可能是几秒。第七次呢。 师:每次都会离13较近,(小磁铁展示,把五次的成绩平均为13秒的过程) 师。13秒在最中间,虽然没跑出来过,但是接下来的跑步可能会出现13了,13反映了他的真实水平。 师:正好反映真实水平的数为平均数。接下来老师又问了几个问题: (1)举例说明什么地方用到了平均
3、数。 (2)为什么要学平均数。这些题目有助于学生拓展关于平均数的用处以及加深归于平均数的理解。最后,老师又出了一个课堂练习,内容是这样的:男生女生投篮,男生有5人,分数分别为: 4、7、5、4、5。女生有4人,分数分别为。 7、3、5、9。问题是哪一组的水平高。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老师又问了三个小问题 (1)怎么来比。 (2)如果男生组去掉最后一个,会比较吗。这个问题意在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既可以比较总分,也可以比较平均数。 (3)两组人数不一样时,可以比总数吗。应该比什么数。怎样比。此时,需要比较的就是平均数了。通过这个题目,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最后,老师总结:平均数是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小学 数学 教学 研讨会 学习心得 体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