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范文.docx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范文.doc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范文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最新范文 物理老师要让学生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 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 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
3、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件导入 【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 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 【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尺、 秤、 钟表、 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
4、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 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 二、新课讲授 1.长度的单位 (1)长度单位的符号 (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 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 2.长度的测量 (2)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布置自学】 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 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 (时间2分钟) 【提出问题
5、】 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反馈练习一】 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 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2、完成单位换算: 人头发直径约710-5m= m 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nm 【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 710-5m= 710-5106m=70m。 (设计意图:对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并能准确进行单位之间换算) 【过渡】为了准确测量长度,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测量工具,你都
6、知道哪些常用的测量工具? 1.了解“国际单位制”. 2.带着问题阅读,并交流归纳:长度的单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m=10-6m 1nm=10-9m 思考回答: 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dm 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mm 人头发直径约710-5m= 70 m 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105 nm (1)长度的测量工具 (2)观察刻度尺 【展示实物】 【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提出问题】观察下图刻度尺(或学生
7、常用的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强调重点】1.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2.量程是一个测量范围,而不是测量的值. 3.分度值是相邻两格间的距离,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设计意图:使用任何测量工具时,首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锻炼学生观察能力.) 根据生活经验和阅读课本 P11-P12回答: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观察图示的刻度尺回答: 在图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cm,它的
8、分度值是1mm. (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引导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能正确使用刻度尺. 【出示问题】在测量的过程中,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要测量以上长度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刻尺? 2.怎样放置刻度尺? 3.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4.记录数据时要注意什么?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各组按要求测量,体会测量的过程和方法,并总结出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首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其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选择合
9、适的分度值.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丙所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值. (4)正确读取估计值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测量长度,感受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以例代讲 突破难点】 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 cm 【难点剖析】在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 正好落在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计值为零, 记录时也不能省略.如图所示,物体长度的准 确值是1.3cm,估
10、计值是0.00cm,因此读数应为1.30 cm,不能读作1.3cm. (设计意图:利用练习,进一步突破估读这个难点) 【反馈练习二】 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7cm. 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cm,也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0cm.) 讲解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深化认识,归纳总结出答案:1.30cm 讨论交流:刻度尺A分度值是1mm,刻度尺B分度值是0.2mm,因此刻度尺A精确些.刻度尺B有刻度
11、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使用方法错误.被测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2.2cm,估读值为0.00cm,所以木块长为2.20cm. 答案:A; B; 2.20cm(或22.0mm) (5)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特殊方法 3. 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计时工具 【知识拓展】 1. 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mm. 2. 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办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 (设计意图:渗透测长度的特殊方法累积法、 替代法、化曲为直法.)
12、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 【提出问题】 1.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简单介绍,在古代人们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了解时间测量工具的发展历程。) 思考交流: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是1mm,所以其准确值是5.0cm;估计值是0. 00cm;细铜丝的总长度为是:5.0cm+0.00cm =5.00cm,然后除以32圈,得到细铜丝的直径为1.6mm 答案: 5.00;1.6 讨论交流:先找一段柔软的棉线,让棉线沿着曲线的形状附着在曲线上,在曲线两端
13、处的棉线上做记号.然后将棉线取下,伸直.最后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 学生自学,组内谈论回答: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石英钟、电子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3)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 【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机械停表的使用 【示范停表的使用】以实验室J1202机械停表为例. 【引导实验】组织学生按课本步骤进行分组实验,对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 阅读“知识加油站”,熟悉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 小组内同学相互帮助,在“知识加油站”的基础上,熟悉按钮的
14、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使秒表启动、停止和回零,并正确进行读数. 【反馈练习三】 如图所示机械停表读数是 min s. 答案:3min38.3s 讨论回答: 机械停表的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每大格又均匀分成10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1s.小圈1整圈是15min,每一小格是0.5min.小圈指针指示时间超过3.5min,大圈指针指示是38.3s,因此读数是3min38.3s. 【问题过渡】在刚才测量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中,我们测量的结果一定等于物体的真实值吗?如果不等,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布置自学】阅读课本P14“误差”部分,时间2分钟. 【提出问题】 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
15、间总会有差别? 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3.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反馈练习四】 有五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187.6;187.5;187.8;187.65; 187.7.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0 B.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7 C.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次 D.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次 【强调】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设计意图:利用反馈练习巩固减小误差的方法以及对错误测量结果的判断) 学生阅读思考课本P14“误差”,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 1.由于
16、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这个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思考交流:题中所用刻度尺最小分度为mm,第四个读数187. 65错误.其它四个读数分别为:187.6;187.5;187.8;187.7,它们的平均数为187.65mm,在这里只平均值有效数字个数应该与测量值有效数字个数相同,则物体的长度应为187.7mm,综上所述,应选D. 三、课堂小结 回顾
17、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见附件1. 四、课堂检测 老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见附件2.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 4.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m=10-6m 1nm=10-9m 二、长度的测量 1、基本工具:刻度尺 2、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放、读、记 三、时间的测量 1、单位及换算:1 h=60 min 1 min=60 s 2、停表的使用: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四、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1
18、、减小误差的方法: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是否可以避免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范文二 【学习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 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 一、热身训练: 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_千米/时 4.
19、 54千米/时=_米/秒 二、典型例题: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
20、.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 汽彻B 0.2 0.4 0.8 1.2 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 汽车B 0.5 1 2 3 (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 (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物理 机械运动 教案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