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习俗集合3篇.docx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习俗集合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习俗集合3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习俗集合3篇第1篇: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习俗 在北方,二月初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初二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初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 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显赫的神物,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俗云龙不抬头天不雨,龙抬头意味着云兴雨作,而天地交泰、云兴雨作是万物生育的条件。龙又是鳞虫之精,百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二月初正值春回大地、农事开始之时,又是百虫出蜇、蠢蠢欲动之时,故民间有扶龙头
2、、引青龙、剃龙头之举,又有食龙皮、龙须、龙子、龙鳞饼之俗,还有停针、忌磨等禁忌。 据易经中的说法,二月二这一天之前,虽然已属春天,但还蛰伏着,称之为潜龙在渊。这一天之后,阳气上升,春意隐约可见,故曰见龙在田。顾名思义,龙出现了,一切都开始崭露头角。到了这一天,北方的迎春花开始露出笑脸,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真的来了。 龙抬头一说,最早见于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二月二,龙抬头,蒸元旦,祭馀饼,熏床炕至于抬头的为何是龙,又为何只与二月二有关,说法和故事就多了。 据说,龙头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的黄帝、唐尧、夏禹等纷纷效法先王。到了周武
3、王,这一习俗还被发扬光大;每逢二月初二,都举行盛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以后,二月二便定名为农头节。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别小看这龙抬头的节日,这可是我国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了。 相传,武则天废唐立周当了皇帝,惹得玉帝大怒,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4、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在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
5、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这一天,其它习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者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民间认为,龙是吉祥物,主管云雨,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天的日子。此时,正值惊蛰节气,我国
6、许多地方已进入雨季。古人认为是龙的功劳,加之不少地方又将二月二视为土地神的生日,所以祭祀活动便名目繁多。 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话还来自天象变化。二月二这天夜晚,仰望苍穹,你也许真的会看到龙抬头的景象。 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里的恒星划分成三垣、四象七大星区。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相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它们是苍龙头上的犄角。角宿后的4颗星是亢宿(龙的咽喉),后面4颗星排成簸箕状的氐宿(
7、龙爪)。其后的房心尾箕分别是龙的心脏和尾巴。 二月二这天,角宿一、角宿二先浮出东方地平线。角宿一(龙头)放射着蓝色光芒。1小时后,亢宿也升至地平线以上。子夜时分,氐宿出现。这就是龙抬头的全过程。这之后,龙抬头的时间会逐日提前,每天提前4分钟。这样,经过一个多月的提前,到4月份晚上9时左右,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来到了人间,雨水也会多起来,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而农历二月二前后正逢惊蛰节气。惊蛰的含义是隆隆的春雷声惊醒了蛰伏的虫类。传说这时经过冬眠的龙,也会被雷声惊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我国古代许多地方,每到龙抬头这天,人们都要到江河水
8、畔祭龙神。 二月二祭龙神,民间还有个传说。 很久以前,陕西关中大旱,连年无雨。在临潼骊山之东的马额塬上有个小山村,村里有个小伙子叫水生。他见天旱,便设法四处找水。一天,他在百里外的塬头村,听一位老伯讲了这样的话:关中天旱之事,玉帝早就知晓。曾命东海龙王的孙子前去播雨。可这小龙到了关中却一头窜到龙河里,把播雨大事给忘了。水生问:如何制服它呢?老伯说:必须弄到一根降龙木才行。水生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降龙木,制服了小龙。只见小龙抬头腾空而起,直冲九霄,霎时乌云翻滚,雷声大作,哗哗地下起了大雨。为了纪念这龙抬头的日子,人们规定每年农历二月二为春龙节。 龙抬头这天,民间和宫廷里也有许多风俗。明人沈榜
9、蜒署杂记中有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称为引龙回的记载。清让廉春明岁时琐记中说:二月二日为土地真君生辰,城内外土地神庙,香火不绝,游人亦众,又有放花盒灯、香供献以酬神者,俗谓此日为龙抬头。 这一天还要吃猪头。 古代猪头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一般农户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杀猪宰羊。等正月一过,腊月杀的猪肉基本上都吃光了,最后剩下的猪头只能留在二月初二才能吃。 二月二龙抬头,大地万物开始复苏,一切动植物都开始抬头,一年要开一个好头,迎来风调雨顺。龙王是管降雨的,他上到天宫,人们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给龙王吃。用猪头当供品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看来是有说道的,更是吉祥
10、兆头的标志。 在我国北方,还有在二月二日这天理发的习惯,称为剃龙头。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从旧时人们的生活习惯来看,在二月二理发则是过去农忙,农民们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得以轻松,而过年则要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算起,直到二月二才算结束。过了二月二,农民们就要忙着春播,于是赶紧剃头理发,准备新的农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在二月二理发的传统。 在二月二这天要理发,要吃猪头肉,大人还要给小孩子用各色布条和高粱秆逢一个龙尾,拴在衣服上,寓意孩子象小龙一样健康成长成龙。 第2篇: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习俗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
11、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明代已见此俗。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月 抬头 由来 习俗 集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