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强化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重庆市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强化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强化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庆市重庆市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强化训练试卷能力强化训练试卷 A A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教师在教授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时,提到用典的修辞,并举出其他诗句的例子供学生加深理解,下列没有使用该修辞的是()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B.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答案】C2、教师在讲授“渔人甚异之”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异”这个词的用法,特意找出和其用法相同的例句让学生分析。下列选项中适合被用来举
2、例的一项是()A.父异焉。(王安石伤仲永)B.觉无异能者。(柳宗元三戒)C.异是非,明好恶,检奸邪,消佚乱。(陆贾新语)D.永州之野产异蛇。(柳宗元捕蛇者说)【答案】A3、学习完劝学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中“而”字的用法,下列说法错误的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递进连词,却)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连词,而且)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假设连词。如果)D.蟹六跪而二螯(并列连词,又、和)【答案】A4、学习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教师结语:我们学习了本文精彩的情节、动人的细节,感受到人物生动的形象。形象的塑造,还离不开特定的环境。(PPT 展示“草料场火光冲天。
3、天空中大雪纷飞,山神庙血流满地。完成性格与命运蜕变的英雄提枪而东”的画面)课文是小说中最具诗情画意的一部分,环 境描写极具魅力,我们留待下节课学习。对该教学环节的评价不恰当的是()。A.作为拓展型结束语,让学生对下节课满含期待B.对本课时内容的概括,一语见地、简洁精当C.多媒体画面的插入,使结束语时间长。显得拖沓D.教师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进行总结与延伸【答案】C5、阅读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A.联系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把握小说的细节描写B.分析关键词语,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C.教师步步设疑引导,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D.师生间的频繁问答,不利于教学的有效进行【答案】D6
4、、阅读安塞腰鼓教学设计(节选),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教学导人设置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民族文化,还激发了他们对安塞腰鼓文化的兴趣B.听读设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消除了他们对这种艺术形式的陌生感,使他们获得直观的感受,同时还可以锻炼他们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C.使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能够真切感受文章的整体气势,把握节奏,通过选取词句,能够让学生准确理解安塞腰鼓的特点D.选取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不利于学生对整体内容的理解【答案】D7、教学某版高中语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教师设置了以下导入。A.这段教学导入完全是传统套路的“开局”,方式陈旧,内
5、容单一,使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B.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局”索然寡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C.这段教学导入意在让学生在进入课文前对人物背景有初步认知D.教学导入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故不能使用背景导入,而应使用激疑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等富有趣味性的导入方式【答案】D8、某教师在七年级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这一主题展开阅读。下列作品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吉檀迦利B.飞鸟集C.新月集D.草叶集【答案】D9、教师讲解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时强调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为此教师又列举写月夜景色的诗句,下列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6、)。A.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B.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C.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答案】B10、某教师在讲授出师表一课时,针对文言文难度比较大、篇幅比较长的特点,将课堂导入设计为讲述历史故事“白帝城托孤”,然后引出对课文的讲解。下列对这一导入环节的设置评价恰当的是()。A.导入内容偏离了课文主题,不能达到教学目的B.运用相关历史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C.导入形式单一且没有互动,没有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D.导入环节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答案】B11、某教材设置了“满怀豪情,放声高歌走进宋词豪放派”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人该专题
7、的是()A.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C.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朱敦儒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D.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答案】A12、以下是某次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设计的自由辩论会环节。阅读活动步骤,回答问题。A.听讲、诵读、复述、答问、讨论、辩论、演讲等是常见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B.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教学,其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异,但是差异性不大C.合理的口语交际教学评价能引导学生开展口语交际实践,锻炼口语交际能力D.教师
8、应从辩论会的组织准备、辩论技巧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给予学生具体指导【答案】B13、文学阅读课上,老师为了考查学生的阅读识记能力,向学生出示了这么一段话: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最后要求学生完成填空题:这段描写是作家在作品中对人物进行的生动形象的外貌描写。以下哪位学生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A.学生甲:海明威,老人与海,渔夫B.学生乙: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高老头C.学生丙:雨果,巴黎圣母院,卡西莫多D.学生丁:司汤达,红与黑,于连【答案】C14、教学师说时,教师给学生随文介绍了古代论说文的文体知识,对于教师的这一做法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介绍文体知识,可以让学生整体认知古代论说类议论文的特点B.随文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写作特点C.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学科的文体知识D.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语言特点【答案】C15、教学杜甫月夜忆舍弟一诗时,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能够表现游子思乡之情的古代诗词。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A.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温庭筠商山早行C.李白行路难(其一)D.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案】C16、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通假字的特点和作用,下列不合适的是()。A.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D.居
10、十日,扁鹊见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答案】C17、在“中国古代诗歌格律研习”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古体诗与近体诗,理解近体诗内部诗歌格律的差异。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格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琵琶行与孔雀东南飞均属于古体诗中的长篇乐府诗B.杜甫的登高与王维的竹里馆均属于近体诗中的七言律诗C.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与杜牧的秋夕均属于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D.如诗经古诗十九首等唐代之前的诗歌均属于古体诗【答案】B18、以下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总目标认识错误的一项是()A.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教师不能人为地进行割裂B.语文教学应注意在发
11、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C.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D.初中语文阶段的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具有高超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运用口头语言高效、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答案】D19、阅读爱莲说教学实录(片段),回答问题。A.语文教学要民主而有效,“民主”是将思考权和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有效”是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上均有收获B.大多数人都能够根据文本分析得出答案的时候,教
12、师可以不用再带着学生去理解分析C.通过不同的角度概括莲花的美德,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D.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答案】B20、在学习陈情表时,学生发现课文下面有很多对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解释,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A.范文系统B.知识系统C.助读系统D.作业系统【答案】C2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教学建议中指出:“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B.语文学科
13、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融通C.选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都应该围绕核心素养D.教学时应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发挥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答案】C22、阅读望天树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A.教师设计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的要求B.读懂文本、理解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联想C.阅读是吸收的过程,而写作是表达的过程、课后作业的设计注重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观察与思考的培养,注重了读写的有机结合,也注重并延伸了语言的有效训练D.阅读和写作的
14、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结合,鼓励学生多观察自然、社会、生活与提倡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体验结合,多样化地落实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答案】C23、阅读某教师边城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A.情感共鸣的建立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B.学生对于不熟悉的情境很难产生共鸣C.让学生自由想象来构思自己心中的湘西,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D.多媒体的使用会固化学生的思维,教学活动中要避免使用多媒体【答案】D24、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引用了箜篌引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桃花扇,对这三篇作品思想情感的共同点分析正确的是()A.表现出热爱祖国的炽热情感B.传递了国破家亡的悲伤之情C.表达了希望祖国繁荣的愿望D.
15、借爱情故事表现国家的兴衰【答案】A25、在教学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察”的用法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中的“察”是动词“看清楚”的意思B.“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中的“察”是形容词“仔细看”的意思C.“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中的“察”是形容词“精明”的意思D.“前太守逵察臣孝廉”中的“察”是动词“考察后加以推荐”的意思【答案】B26、以下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总目标认识错误的一项是()。A.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教师不能人为地进行割裂B.语文教学应注意在发展
16、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C.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D.初中语文阶段的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具有高超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运用口头语言高效、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答案】D27、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大家围绕“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展开研讨。下列对该任务群学习目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
17、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B.从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C.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D.选用评论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答案】D28、教师在审阅学生的作文时发现很多学生经常将破折号使用错。为了让学生理解如何使用破折号教师特为学生列举了以下句子,其中破折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在滨海航母主题公园风筝节上.各式纸鸢迎风起舞。其中全国最大、直径 30米的巨型软体风筝滚地龙的放飞成为节日的一大亮点。B.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
18、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C.他最要好的朋友一个房地产商告诉他.市场正在调查,眼下买房要慎重。D.今天,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发表长篇通讯春天里,这激情的足音湖北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纪实,并对此发表了心近才能生情的评论。【答案】B29、老师在讲解通假字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特举出以下例子,下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发闾左適戍渔阳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答案】D30、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A.因本段在语言与内容上均有相当难度,故教师设计了以
19、上三个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B.这一环节最大的问题在于频繁转换情境、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连续性、稳定性C.教师在创设一个情境、提出若干问题后,没必要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答案】C31、教师围绕“寻找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这一主题,组织学生拓展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选用的是()A.威尼斯商人B.堂吉诃德C.欧也妮葛朗台D.死魂灵【答案】B32、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外国文学作品及其作者生平知人论世”主题活动,要求各小组提前列出相关作品及其作者信息的清单。下列选项中,信息对应有误的是()。A.金色花泰戈尔印度B.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C.最后
20、一课都德法国D.蝈蝈与蛐蛐法布尔法国【答案】D33、某教材在选修模块中设置了“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人的是()A.莎士比亚奥赛罗郭沫若屈原夏衍春寒B.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契诃夫嫁妆C.关汉卿望江亭曹禺北京人易卜生玩偶之家D.汤显祖牡丹亭莫里哀伪君子老舍二马【答案】C3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A.让学生从题目中读出两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后面理清文脉奠定了基础B.这一教学环节旨在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C.学生对蔺相如的言行,进行比较分析,完成了对他的立体剖析和全方位理解D.学生的解析使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形象更加清晰,这为他们学习下面两个小故事打
21、下了基础【答案】C35、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词的修辞手法。下列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是()。A.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阮籍咏怀八十二首)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C.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D.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李白将进酒)【答案】B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A.在这个片段中、教师抓住了“老爷”这个包含着丰富意蕴的词语大做文章,体现了教师深厚的语言文字素养B.找对语言点后。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两次引入相关经验或知识给学生铺路搭桥、体现了教师强调要让学生经过努力。自主地获得
22、知识的教学意识C.“但是、既然旧情难忘,为什么又要喊周朴园为老爷呢”是铺垫性问题,打开了学生准确理解文中侍萍对周朴园称呼的巨大变化的原因大门D.借助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知识、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侍萍执意要拉开距离的怨愤心理,激活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体现了教师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一教学技巧【答案】C37、某教材设有“文化名著研读”专题,教师向学生推荐“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A.红与黑B.巴黎圣母院C.安娜卡列尼娜D.死魂灵【答案】B3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某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采用了很多方式
23、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下列教师行为不适合的是()。A.教师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B.教师鼓励学生以批判的视角阅读、理解国外倡导个性主义的文化经典C.教师让学生自己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D.教师展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多样化评价【答案】B39、阅读以下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B.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D.在具体教学时,教学方式需要尽可能地多样化【答案】D40、阅读材料,回答问
24、题。A.在这个片段中,教师抓住了“老爷”这个包含着丰富意蕴的词语大做文章,体现了教师深厚的语言文字素养B.找对语言点后,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两次引入相关经验或知识给学生铺路搭桥,体现了教师强调要让学生经过努力.自主地获得知识的教学意识C.“但是,既然旧情难忘,为什么又要喊周朴园为老爷呢?”是铺垫性问题,打开了学生准确理解文中侍萍对周朴园称呼的巨大变化的原因大门D.借助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知识,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侍萍执意要拉开距离的怨愤心理,激活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体现了教师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一教学技巧【答案】C41、阅读祝福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体现该教
25、师追求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理念B.让语文回归生活,改变单一的作业设计模式C.作业由易到难、有启发性D.作业形式多样、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答案】D42、学习完窦娥冤后,学生对文中窦娥的三桩誓愿进行总结,以下总结不恰当的一项是()。A.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屈B.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对统治阶级昏庸判案的愤怒C.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答案】D43、执教故都的秋,教师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对比阅读粟子珍的散文秋天是一支红唇膏。思考:同是描写秋景,表达对秋的热爱和赞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2023 教师资格 中学语文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强化 训练 试卷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