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陕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陕西省陕西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能力能力检测试卷 A A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中国古代诗歌流派的相关知识,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B.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代表作有高适的别董大、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王昌龄的古从军行和李颀的塞下曲C.“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
2、领袖,包括孟郊、李贺、贾岛等人D.江西诗派是宋代文学流派,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答案】B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意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借助相关资料自学,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升自学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B.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发挥兵教兵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习惯,由传统被动学习逐步向主动学习过渡C.精讲意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寻找方法、规律,提升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D.意在督促学生高效学习,段段清、堂堂清,同时发挥诊断性评价的功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答案】
3、D3、教师在讲解苏轼的水调歌头时,让学生说出其他包含节日的诗作,以下不适合用来举例的是()A.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B.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王安石元日D.李清照醉花阴【答案】A4、阅读以下口语交际教学的案例,回答问题。A.“表白与抒情”是口语交际中常用的一种言语形式,本案例围绕这一口语交际能力,以“为照片中的表情做描述”这一种方式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B.本案例组织了“丰富的表情”这一训练素材,让学习者运用间接描述和直接描述的方法练习如何表白情绪,使活动目标针对性强,组织有序C.案例中的照片属于“结构性材料”,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语言源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实现了真正的开放想象、开放表达D.案例中
4、的学生人情入境,在熟悉的表情的感召下,激发内在情感,对于掌握语言的丰富性和情感性来说,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答案】A5、某教材必修(2)第一单元的选文为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和囚绿记。对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的是()A.体会作品描述的美景,进入审美境界B.反复朗读优美的段落,提高鉴赏能力C.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构思,品味隽永的语言D.感受作品情感,理解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答案】D6、外国文学名著阅读课上,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请学生总结高老头的结局。下列总结正确的是()。A.高老头得到女儿的侍奉,颐养天年B.高老头认清女儿的面目,断绝父女关系C.高老头被女儿抛弃,
5、中风惨死D.高老头原谅了女儿,重享天伦之乐【答案】C7、教师指导学生品味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分析句中数量词“对比”的表达效果,请学生再补充一例加深体会。下列适合的是()。A.一曲新词酒一杯B.一片孤城万仞山C.两个黄鹂鸣翠柳D.夜来城外一尺雪【答案】B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A.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生发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迁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提升学生思维品质B.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了有机联系,将读和说两种能力要求合理整合。将课堂知识积极向课外拓展延伸C.反复提到“和原文衔接”“和原文一致”“和原文中
6、心思想吻合”等要求、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D.教师通过教学小结将学生思维发散开来、既巩固了当堂课的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答案】C9、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师将“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情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A.教师对诗歌教学的目标要求理解不准确B.教师对诗歌教学应承担的任务认识不清C.教师认为分析人物形象是诗歌教学的任务D.教师认为体会情感是教学最重要的内容【答案】C10、教学登高,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律诗知识。下列适合的是()。A.梦游天姥吟留别B.送元二使安西C.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D.春江花月夜【答案】C11、以下关于语文教材的编写
7、要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便于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模式和规律B.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C.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D.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答案】A12、为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鼓励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不少同学选择了形容词作动词这一语法知识,并总结了一些例句。下列句子符合要求的是()。A.邻之厚,君之
8、薄也(烛之武退秦师)B.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C.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D.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答案】A13、下面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有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的作业练习,阅读并回答问题。A.第一题意在让学生归纳矛盾冲突的发展脉络.了解林冲是怎样被“逼上梁山”的B.第二题意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进而理解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C.第三题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D.第四题意在扩展学生阅读量,让学生在课文阅读中丰富知识,增加积累【答案】D14、以下是某次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设计的自由辩论会环节。阅读活动步骤,回答问题。A.听讲、诵读、复述、答问、讨论、辩论、演讲等是常见的口语交际训练方
9、式B.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教学,其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异,但是差异性不大C.合理的口语交际教学评价能引导学生开展口语交际实践,锻炼口语交际能力D.教师应从辩论会的组织准备、辩论技巧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给予学生具体指导【答案】B15、学习完窦娥冤一课后,为了调动学生探索不同悲剧艺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教师向学生推荐了多部戏剧。下列剧目中,不适合的是()。A.汉宫秋B.西厢记C.梧桐雨D.赵氏孤儿【答案】B16、阅读下面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对课文荷塘月色一课的教学设想,回答问题。(画线当时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
10、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的要求B.阅读是学生获得对文本初始体验的重要途径。设计学生自由诵读,尊重了学生的初读体验,使学生实现了与文本真正的对话C.这个环节以第一个阅读环节为基础,在学生感知全文后,设计的三个核心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两个“突然想起”,把握文脉,顺着朱自清先生的思绪,走近文本的核心,走进朱自清先生的“三重世界”D.通过语言艺术与绘画艺术转换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绘画能力。体现了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共性联系【答案】D17、普通高中语文课
11、程标准(实验)对“写作”教学提出具体教学建议,教师学习这一教学建议并采取以下教学行为,其中教学行为最恰当的一项是()。A.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文章按要求加工并整理成册,运用 PPT 进行展示B.教师要求学生在一节课上完成 800 字的作文,课外练笔至少 1 万字C.教师灵活组织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D.教师要求学生模仿文言文进行写作,掌握文言文的写作特点【答案】A18、阅读山中访友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A.学生对文中作者拜访了几位朋友的模糊是没有认真预习和朗读课文的不正常现象B.由问题切入教学,能迅速引发学生的疑问,激起学生探索文本的兴趣C.由题目导入,抓住文本中心事件.有利于学
12、生准确解读文本内容D.“为什么题目叫山中访友?”是本文阅读中最具有价值、最核心的问题。教师开篇点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答案】D19、学习了装在套子里的人之后,学生对典型人物形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因势利导,鼓励学生阅读有关吝啬鬼形象的作品。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A.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B.茅盾子夜C.果戈理死魂灵D.吴敬梓儒林外史【答案】B20、教师讲解“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中“可怜”的词义,另举一例加以说明,下列合适的是()。A.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B.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C.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D.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答
13、案】D21、名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利用知识积累完成填空。A.吴承恩骆驼祥子诸葛亮坚毅B.施耐庵骆驼祥子关羽忍耐C.吴承恩茶馆诸葛亮机警果断D.罗贯中茶馆关羽勇敢无畏【答案】A22、阅读高中语文教师讲授必修(3)老人与海的课后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教材要求和学情都是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B.朗读训练阶段体现了教师积极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C.多媒体使用恰当,方便学生在找答案时随时回顾问题D.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应该让学生结合自身喜好自己确定朗读方式【答案】D23、阅读以下皇帝的新装的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A
14、.该教师能够非常好地给予学生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回答不正确时并不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耐心地启发学生寻找答案B.针对简单的问题,学生若回答不出,教师可直接指出其回答错误,以免浪费时间C.当学生理解发生偏差的时候,可以适当结合生活实例、自身实际帮助学生纠正D.该教师处理反馈信息的时候,具有引导性,帮助学生对回答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具体的阐述,把看上去有疑义的答案,在修改之下变得贴切【答案】B24、学习完劝学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中“而”字的用法,其中说法错误的一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递进连词,却)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连词,而且)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15、假设连词,如果)D.蟹六跪而二螯(并列连词,又、和)【答案】A25、完成峨眉山月歌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惜别”的古诗词名句。下列回忆材料不适合的是()。A.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答案】D2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这一能力发展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A.积累整合B.感受鉴赏C.思考领悟D.发现创新【
16、答案】A27、阅读游褒禅山记的教学随笔(节选),按照要求答题。A.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习的探索精神B.引导学生主动从文本中获取知识C.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D.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进行讨论,进而相互学习【答案】D28、某教师在教学孙权劝学时,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下列对该做法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浪费学生的上课时问,由教师范读课文的效果更好C.学生把握朗读腔调、语气,更易理解文中人物形象D.使课文内容形象化,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答案】B29、阅读呐喊自序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学生自由组织合作学习小组
17、,能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B.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内分工明确,有利于合作的顺利展开C.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适宜,具有合作的意义和价值D.教师明确提出班级展示要求,能够提高学习成果的质量【答案】C30、教师为巩固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在完成春这一课文的教学后,为学生举出以下例子。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她还没端起酒杯,便已经醉了”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属于扩大夸张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感叹国事之艰难C.“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出对对敌妥协的国民政府的嘲讽D.“两岸青山相对出,
18、孤帆一片日边来”以“帆”代“船”。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答案】A31、阅读口语交际课“采访”的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教材要求和学情都是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B.整个学习活动的设计具体、完整,具有可操作性C.活动化的教学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D.教学内容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应该由学生来确定【答案】D32、某教师将要教学“泰戈尔诗选”专题,课前教师向学生推荐预习篇目,下列不合适的是()A.吉檀迦利B.飞鸟集C.惩罚集D.园丁集【答案】C33、阅读雨巷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A.诗歌教学应在情境渲染下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领会诗歌的
19、意境、体会感情B.情境教学法是诗歌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法C.诗歌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D.语文课是开放的。同一内容可从多角度解读【答案】C34、教学爱莲说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师列举应用该手法的其他诗词来说明,下列诗词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A.陆游卜算子咏梅B.郑燮竹石C.贺知章咏柳D.于谦石灰吟【答案】C35、某教师在导读伊索寓言时,建议学生收集一些寓言故事并阅读,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或启示,学生收集成果中不符合要求的是()。A.皇帝的新装B.农夫和蛇C.智子疑邻D.乌鸦喝水【答案】A36、阅读某教师我爱这土地教学叙事(片段),按要求答题。A.学习
20、并演唱红歌的任务脱离了语文学科教学B.学习并演唱红歌的任务可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C.学习并演唱红歌的任务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情感D.用红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是教师灵活运用教学资源的体现【答案】A37、教学祥林嫂时,课堂上出现了一段小插曲:A.课堂上我们阅读的是规范的文本,使用的也应该是规范的语言B.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挂了”这一幽默的语言来调动课堂气氛,值得夸奖C.对这位学生的积极发言应予以肯定,但对其缺点也不必避讳D.一句“老公就挂了”将整篇文章的悲剧气氛扫得一干二净,这是值得深思的【答案】C38、在学习杜甫的登高时,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时,学生问落下的应该是树叶才对,
21、应该把“木”改成“叶”。下列教师评价中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一项是()。A.这个问题问得好.其他同学也有这么认为的吗?B.有批判意识,敢质疑教材,很好,请为他鼓掌。C.有点道理.看看这首诗中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错误?D.有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值得表扬,能根据作者当时的心境说一下“落木”和“落叶”的区别吗?【答案】D39、教师在教学诗词意象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诗词实例,理解并总结意象“酒”所表达的情感。下列诗词名句中,意象“酒”表达了思乡之情的是()。A.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C.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D.
22、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答案】A40、在教学完高中语文课文氓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A.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深刻理解氓的表现手法B.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诗经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C.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面,扩大对诗经不同主题篇章的理解D.引导学生通过课内、课外比较阅读,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答案】B41、学习兰亭集序,教师在课堂上亲笔撰写了一幅书法作品,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字体(行书),“大家说说,有我国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作品是什么?”(兰亭集序)教师课件展示作品,让学生感知行书行云流水之美。“今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作品写了什么内容。”对该教学行为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3、)。A.导入形式新颖,有助于展示教师的特长B.课堂上撰写作品,时间略长,导入稍显拖沓C.导入比较好地引入了教学内容D.丰富了课堂.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答案】A42、以下是两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长亭送别一课时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设计的两个不同问题:A.教师甲的提问更好,有方法,有方向,有要求,更具有针对性B.教师乙的提问更好,简练有效,针对性强,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要点C.教师甲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内容解析,提问更有效D.教师乙的提问明确性更强,教师提供给了学生鉴赏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去分析、回答问题,不至于无的放矢,提问更有效【答案】D43、教学林黛玉进贾府
24、时,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揣摩人物性格,教师组织了一场分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对于该教学活动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A.教学方法的选取符合本文教学内容的特点B.角色扮演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文本C.角色扮演的形式有效促进了本文教学重难点的解决D.角色扮演的形式有效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答案】B44、教学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时,教师准备联系其他抗日战争题材的课文渗透爱国教育,下列不合适的是()。A.孙犁芦花荡B.艾青我爱这土地C.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D.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答案】C45、(2018 年真题)医师治疗热入心包、热动肝风证时,常投紫雪散。此因该成药除清热开窍外,
25、又能()A.平肝安神B.止痉安神C.潜阳安神D.通络安神E.养心安神【答案】B46、在学习陈情表时,学生发现课文下面有很多对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解释,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A.范文系统B.知识系统C.助读系统D.作业系统【答案】C47、学习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后,教师对其中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建议部分进行归纳总结,其中总结错误的一项是()。A.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B.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精读C.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2023 教师资格 中学语文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检测 试卷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