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doc





《陕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陕西省陕西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阅读有关多媒体运用的教学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B.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逼真的情境,增大课堂容量C.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使五官官能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D.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答案】D2、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学生用颁奖词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强化了
2、语言运用实践B.学生撰写的颁奖词并不十分确切,教师应系统讲授颁奖词撰写知识C.教师评价具体准确,有助于学生修正、完善学习成果D.教师要求学生撰写颁奖词。不利于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偏移【答案】A3、新学期伊始,语文教师借秋景渐浓,顺势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词,下列学生回答不符合要求的是()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答案】B4、教师在教学某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吆喝一课时,要求学生做了这样一项准备工作:提前一周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贩的吆喝声,并做简单的描述
3、和评论。对此你的认识是()。A.没有必要,学生学习的是课文上的知识,现实生活不等于课本,这项准备是毫无用处的B.很有必要,能够让学生提前熟悉课本内容,调动学生的自学兴趣,让学生对“吆喝”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C.没有必要,教师自己准备几份音频、视频资料即可,这样也能达到让学生熟悉“吆喝”的目的,还能节省时间,更有利于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D.很有必要,艺术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吆喝”远比课文讲解效果要好得多,这样也可免去教师的课堂讲解【答案】B5、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为别里科夫撰写墓志铭。以下对该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学生掌握“铭”这种文体
4、的写作B.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性思维C.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获得独特的感受和情感体验D.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升文字表达功力【答案】A6、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作品为拿来主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教授这一单元时,下列选项中所列举的教学行为不恰当的一项是()。A.培养学生的观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B.由于这三篇作品题材相似,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C.鼓励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沟通,去分析、评判这些问题D.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答案】B7、教师围绕“寻找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这一主题,组织学生拓展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选用的是()A.威尼斯商人B.堂
5、吉诃德C.欧也妮葛朗台D.死魂灵【答案】B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A.以某一作品为基点.向同一文体的其他篇章拓展,其目的是为能领会同一题材的文章的特点B.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C.通过这一专题活动,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调动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拓宽了视野。扩大了积累D.引导学生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自主选择阅读,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的阅读与鉴赏要求【答案】A9、教学赤壁赋后,教师提出中国古代诗文有“穷而后工”的说法,并让学生自主讨论这种现象,从古代文
6、学家及其作品中找出更多相似的例子。下列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准确的一项是()。A.以学生讨论代替教师直接讲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B.出示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创作”与“生活”的关系C.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展开自主讨论,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加写作素材D.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思考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答案】B10、阅读下面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对课文荷塘月色一课的教学设想,回答问题。(画线当时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7、。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的要求B.阅读是学生获得对文本初始体验的重要途径。设计学生自由诵读,尊重了学生的初读体验,使学生实现了与文本真正的对话C.这个环节以第一个阅读环节为基础,在学生感知全文后,设计的三个核心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两个“突然想起”,把握文脉,顺着朱自清先生的思绪,走近文本的核心,走进朱自清先生的“三重世界”D.通过语言艺术与绘画艺术转换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绘画能力。体现了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共性联系【答案】D11、某教材在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模块中设置了“初高中文言文中的成语”专题。下列作品与成
8、语对应全部正确的是()。A.离骚:七月流火陈涉世家:鸿鹄之志B.醉翁亭记:百废俱兴扁鹊见蔡桓公:讳疾忌医C.庄子秋水:望洋兴叹赤壁赋:杯盘狼藉D.劝学:锲而不舍孙权劝学:豁然开朗【答案】C12、在学习北京的胡同时,教师为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出的“京昧儿”,播放了北京胡同的纪录片和老北京的小贩儿的吆喝声儿。对于这一教学资源分析不恰当的是()A.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内容,能够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B.再现了文章中的内容,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C.真实的教学情境没有给学生的想象留下充足的空间D.有效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学现代化的进步【答案】C13、教师准备选择一篇语言“如话家常”“平淡自
9、然”的散文,指导学生品味散文语言。下列作品适合的是()。A.朱自清春B.茅盾白杨礼赞C.汪曾祺昆明的雨D.鲁迅藤野先生【答案】C14、某教师教学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时,布置预习作业:鉴赏并背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诗,总结辛弃疾诗歌的语言风格和创作特点。该作业体现出的教学理念不包括()。A.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B.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C.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D.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答案】D15、学习文言文单元,教师建议学生自主归纳词类活用现象,下列语句中不
10、包含名词作状语用法的是()A.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D.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答案】B16、学习完装在套子里的人后,为引导学生了解主人公别里科夫“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的形象特点,教师向学生推荐了具有同一形象特点的人物的作品。下列作品符合推荐要求的是()。A.家高觉民B.雷雨鲁大海C.阿 Q 正传赵太爷D.水浒传林冲【答案】C17、以下教师对 79 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800 字C.欣
11、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答案】B18、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过的各种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效果并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作为示范,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A.“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散步),连用两个“太迟”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春天的盼望已久,因为母亲冬天过得太艰难,可见“我”对母亲的爱B.“等到惊蛰一犁土的春播时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了。”(榆钱饭),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
12、“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C.“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夏),采用比喻,突出了太阳的毒热与烈日的威势D.“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的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羚羊木雕),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裤子上的裂缝比作伤疤,将“我”内心的愧疚表现得更强烈【答案】C19、某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 年版)后,关于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做了如下笔记。下列笔记内容说法不恰当的是()。A.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校本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B.可立足课堂学习,开发教材资源;也可融入社会活动,开发社区资源C.课程资源的利用,不仅
13、要考虑多数学生的共性情况,还要考虑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D.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对语文学习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使之优先得到运用【答案】A20、在讲授苏武传一文时,教师指出苏武是作者主要赞颂的人物形象,他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值得后人永远敬仰,并列举很多有关民族气节的诗句。下列哪一诗句与此民族气节相关()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C.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志不强者智不迭,言不信者行不果【答案】C21、阅读某教师的教学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A.“有什么”“怎么样”是描写的基础,“像什么”是进一步的提升B.“像什么”是区别描写好坏的关键C.“像
14、什么”既包括对修辞的使用,又包括对词语的推敲D.描写“三原则”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答案】C22、某版教科书中涉江采芙蓉一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A.设置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古人赠花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B.运用多种方式朗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加深记忆C.举例同类主题诗歌,展开对比分析,体会意象“芙蓉”所寄托的情感D.小组合作,讨论诗歌的离别之思,仿写诗句【答案】B23、学习完观沧海后,教师布置了课后作业:“默写诗歌观沧海。”下列对该作业设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该作业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以及自主性B.该作业更适用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C.该作业有助于学生体会诗歌的声韵美D.该作业重在及时考查学生的
15、书写能力【答案】B24、阅读湖心亭看雪的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课堂氛围轻松活跃,整个过程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B.该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C.充分运用启发法、读书指导法、朗读法、讨论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D.强调多种方式的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感知、理解、积累、吸收、运用语言的能力【答案】C25、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设置有“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专题,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以下不符合推荐要求的一项是()。A.醉翁亭记B.钴镯潭记C.洛神赋D.雁荡山【答案】C26、教师教学文言文阅读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对词类活用现象进行归纳梳理。下列学生
16、的归纳梳理不合适的是()。A.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名词作动词,称王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作名词,远的地方【答案】D27、鸿门宴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有一题:“许多读者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的观点。”下列对这一题目设置分析不正确的是()。A.学习活动设计能够引领学生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B.重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C.借助读后感,学生能够掌握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D.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答案】B28、阅读学写行楷字教学实录(节选),接要
17、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多媒体展示王羲之作品,能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之美B.呈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目标C.生动、形象地讲解了行楷字知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D.指导细致、周到,具有操作性,便于学生自主练习写字【答案】C29、教学失街亭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找到“破解马谡之急的密码”,使用了下列两个教学补充材料,阅读并按要求答题。A.引入资料恰当,能够引导学生“破解马谡之急的密码”B.教师对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合理,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依据C.由第一则材料可以看出,马谡绝非等闲之辈,暗示他的失败仅从轻敌、大意、狂妄上去找原因不够透彻D.两则材料的使用重
18、复,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答案的角度一致【答案】D30、某教师在讲授出师表一课时,针对文言文难度比较大、篇幅比较长的特点,将课堂导入设计为讲述历史故事“白帝城托孤”,然后引出对课文的讲解。下列对这一导入环节的设置评价恰当的是()。A.导入内容偏离了课文主题,不能达到教学目的B.运用相关历史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C.导入形式单一且没有互动,没有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D.导入环节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答案】B31、阅读伤仲永课堂结束语,回答问题。A.教学的结束不意味着学生学习的结束,拓展式课堂结束语,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拉到课外,教会了学生举一反三B.拓展式结束语
19、,由课文学习拓展到类文的对比,增加了课堂的韵味C.教师从内容到结构,从语言到人物进行对比结课,异中求同,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D.教学是基础,拓展是延伸,拓展式教学深化了教学的内容,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缺陷【答案】C32、教师教学柳永的望海潮一词时,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并领略杭州的美景。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诗词当中的杭州”专题活动。下列学生找到的诗句中,不适合作为描写杭州的示例诗句的是()。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B.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C.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D.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20、张祜纵游淮南)【答案】D33、执教祝福一课,教师让学生思考:“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有哪些动词形象地凸显出祥林嫂的坎坷经历和悲惨遭遇 试着找出并简要说说你的看法。”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A.以描述人物命运的关键动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文本B.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肯定。就能步步深入,明确课文主题C.该题简单易操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与讨论答问的积极性D.运用具体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符合小说教学规律【答案】B34、以下是两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长亭送别一课时,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设计的两个不同问题。阅读并按要求答题。A.教师甲的提问更好,有方法,有方向,有要求,更具有针对
21、性B.教师乙的提问更好,简练有效,针对性强,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要点C.教师甲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内容解析,提问更有效D.教师乙的提问明确性更强,教师提供给学生鉴赏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去分析、回答问题,不至于无的放矢,提问更有效【答案】D35、教师教学过秦论时提及秦孝公有“并吞八荒之心”的雄心壮志,强调“八荒”所指的地域范围。下列词语中,与“八荒”所指地域范围相差较大的是()。A.六合B.四海C.海内D.中原【答案】D36、某教师上作文课时,要求学生根据刚学过的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仿写一段,这种做法是哪种作文训练方式()A.单项作文训练B.命题作文训练C.话题作文训
22、练D.想象作文训练【答案】A37、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 年版)。下列教师对 79 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是()。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800 字C.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答案】B38、教师在讲授完寡人之于国也后,要求学生注意“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种句式的特殊性,并归纳同类用法的句子。下列语句中,含有相同用法的一项是()。A.甚
23、矣、汝之不惠B.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佚之狐言于郑伯日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答案】C39、某高中教师参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研讨会后,制定了本班学生应达到的学业质量水平。下列合适的是()。A.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给出自己的评论B.能凭借语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重要词语的隐含意思,体会词句所表达的情感C.关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有探究文化问题的意识;对汉语、汉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较浓厚的兴趣,有主动积累、梳理、探究富有文化意蕴的语言材料的习惯D.在鉴赏活动中,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
24、面鉴赏文学作品,能具体清晰地阐释自己对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表现形式及作品风格的理解【答案】B40、在古代文学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梳理文化常识知识。下列选项中,学生的总结错误的是()。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婵娟”指明月B.“庆祝弄璋之喜”意思是庆祝生了个男孩儿C.“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是长度单位,一仞约为一个成年人的身高D.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指的是黄河【答案】D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A.借文学大师的评价,引导学生鉴赏和品味它的特别之处,为学生的品味鉴赏设置了方向B.面对学生们不同的看法教师没有片面地否定、而是巧妙地引导,并借此让学生把思考点集中到
25、对王国维看法的评析上C.教师将自己解读文本的过程和方法剖析出来,呈现给学生,然后提问,再引领学生去思索。这就让教师在这个细节的处理上成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和学生形成了垂直性互动D.三个学生都对王国维的看法提出了异议,并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的过程。学生 1 概括出了“压抑、凄凉”,学生 2 琢磨出了“惆怅和悲怆”,表述方式不同,可是殊途同归情感可以说完全一致【答案】B42、教师在学生朗读后,经常让学生谈谈读完后的感受、体验,并让学生对刚才的朗读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再进行评价和指导。对该做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师注重学生的自评,体现了新课改的相关理念B.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2023 教师资格 中学语文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高分 题库 精品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