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课件(第5-9章).ppt
《材料力学课件(第5-9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力学课件(第5-9章).ppt(19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梁的弯曲应力梁的弯曲应力5-1 5-1 梁弯曲时的正应力梁弯曲时的正应力#纯弯曲与剪切弯曲纯弯曲与剪切弯曲#中性层和中性轴中性层和中性轴#弯曲正应力分布规律弯曲正应力分布规律#弯曲正应力的计算、抗弯截面模量弯曲正应力的计算、抗弯截面模量各横截面上同时有弯矩各横截面上同时有弯矩M和剪力和剪力Q,称为,称为剪切弯曲剪切弯曲剪切弯曲剪切弯曲。各横截面只有弯矩各横截面只有弯矩M,而无剪力,而无剪力Q,称为,称为纯弯曲纯弯曲纯弯曲纯弯曲。1、变形几何关系变形几何关系 纯弯曲梁变形后各横截面仍保持为一平面,仍然垂纯弯曲梁变形后各横截面仍保持为一平面,仍然垂直于轴线,只是绕直于轴线,只是绕中性轴
2、中性轴中性轴中性轴转过一个角度,称为弯曲问转过一个角度,称为弯曲问题的平面假设。题的平面假设。中中性性层层中中性性轴轴#中性层和中性轴中性层和中性轴 中性层中性层 梁弯曲变形时,既梁弯曲变形时,既不伸长又不缩短的纵向不伸长又不缩短的纵向纤维层称为中性层。纤维层称为中性层。对矩形截面梁来讲,就是位于上下中间这一层。对矩形截面梁来讲,就是位于上下中间这一层。中性轴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梁弯曲时,实际上各个截面绕着中性轴转动。梁弯曲时,实际上各个截面绕着中性轴转动。如果外力偶矩如图作用在梁上,该梁下部将伸长、上部如果外力偶矩如图
3、作用在梁上,该梁下部将伸长、上部将缩短将缩短变形的几何关系为:变形的几何关系为:2、应力和变形的关系(物理关系)、应力和变形的关系(物理关系)由虎克定律由虎克定律弯曲正应力分布规律弯曲正应力分布规律M 与中性轴距离相等的点,与中性轴距离相等的点,正应力相等;正应力相等;正应力大小与其到中性正应力大小与其到中性正应力大小与其到中性正应力大小与其到中性轴距离成正比;轴距离成正比;轴距离成正比;轴距离成正比;弯矩为正时,正应力弯矩为正时,正应力弯矩为正时,正应力弯矩为正时,正应力以中性轴为界下拉上以中性轴为界下拉上以中性轴为界下拉上以中性轴为界下拉上压;压;压;压;弯矩为负时,正应力上拉下压;弯矩为
4、负时,正应力上拉下压;弯矩为负时,正应力上拉下压;弯矩为负时,正应力上拉下压;M 中性轴上,正应力等于零中性轴上,正应力等于零中性轴上,正应力等于零中性轴上,正应力等于零3、静力学关系分析、静力学关系分析Z:Z:中性轴中性轴中性轴中性轴没有轴向力没有轴向力中性轴必然通过横中性轴必然通过横截面的形心截面的形心质心坐标质心坐标静矩,面积矩静矩,面积矩抗弯刚度抗弯刚度横截面上横截面上某点正应力某点正应力该点到中性轴该点到中性轴距离距离该截面弯矩该截面弯矩该截面惯性矩该截面惯性矩梁的弯矩图如图梁的弯矩图如图梁的弯矩图如图梁的弯矩图如图5-85-8b b 所示,所示,所示,所示,由图知梁在固定端横截面上
5、由图知梁在固定端横截面上由图知梁在固定端横截面上由图知梁在固定端横截面上的弯矩最大,其值为的弯矩最大,其值为的弯矩最大,其值为的弯矩最大,其值为 例例例例5-15-1 图图5-8所所示示,一一受受均均布布载载荷荷的的悬悬臂臂梁梁,其其长长l=1m,均均布布载载荷荷集集度度q=6kN/m;梁梁由由10号号槽槽钢钢制制成成,由由型型钢钢表表查查得得横横截截面面的惯性矩的惯性矩Iz=25.6cm4。试求此梁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试求此梁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1)作弯矩图,)作弯矩图,求最大弯矩求最大弯矩 因危险截面上的弯因危险截面上的弯矩为负,故截面矩为负,故截面上缘上缘受受最大拉应力,其
6、值为最大拉应力,其值为在截面的在截面的下端下端受最大压应力,其值为受最大压应力,其值为(2)求最大应力)求最大应力5-2 5-2 惯性矩的计算惯性矩的计算1、简单截面的惯性矩、简单截面的惯性矩矩形截面矩形截面圆形与圆环截面圆形与圆环截面实心圆实心圆空心圆空心圆2 2、组合截面惯性矩、组合截面惯性矩、组合截面惯性矩、组合截面惯性矩平行移轴公式平行移轴公式 例例例例5-25-2 求求T字形截面的中性轴字形截面的中性轴 z,并求,并求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将截面划分为将截面划分为、两矩形,取两矩形,取与截面底边相重合的与截面底边相重合的z 轴为参考轴为参考轴,则两矩形的面积及其形
7、心至轴,则两矩形的面积及其形心至z 轴的距离分别为:轴的距离分别为:(1 1)确定形心和中性轴的位置确定形心和中性轴的位置确定形心和中性轴的位置确定形心和中性轴的位置整个截面的形心整个截面的形心C 在对称轴在对称轴 y上的位置则为:上的位置则为:即中性轴即中性轴 z 与轴与轴 z 的距离为的距离为3cm。(2)求各组合部分对中性)求各组合部分对中性轴轴z的惯性矩的惯性矩 设两矩形的形心设两矩形的形心C和和C;其形心轴为;其形心轴为z1和和z2,它们距,它们距z轴的轴的距离分别为:距离分别为:由平行移轴公式,两矩形对中由平行移轴公式,两矩形对中性轴性轴z的惯性矩为:的惯性矩为:将两矩形对将两矩形
8、对z轴的惯性矩相加,得轴的惯性矩相加,得(3)求整个截面对中性轴)求整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的惯性矩3、弯曲正应力的计算、抗弯截面模量、弯曲正应力的计算、抗弯截面模量 某截面上最大弯某截面上最大弯曲正应力发生在截面曲正应力发生在截面的上下边界上:的上下边界上:WZ 称为抗弯截面模量,称为抗弯截面模量,Z 为中性轴为中性轴.矩形截面矩形截面Zbh实心圆截面实心圆截面Zd5-3 梁的强度条件梁的强度条件#梁的最大正应力梁的最大正应力#梁的强度条件梁的强度条件#举例举例1、梁的最大正应力、梁的最大正应力 梁的危险截面梁的危险截面梁的危险截面在该梁内弯矩最大的截面上梁的危险截面在该梁内弯矩最大的截面上
9、危险截面位于梁中部危险截面位于梁中部危险截面位于梁根部危险截面位于梁根部 梁的最大正应力梁的最大正应力梁的最大正应力发生在危梁的最大正应力发生在危险截面上离中性轴最远处险截面上离中性轴最远处2、梁的强度条件、梁的强度条件Mmax梁内最大弯矩梁内最大弯矩WZ危险截面抗弯截面模量危险截面抗弯截面模量材料的许用应力材料的许用应力利用强度条件可以校核强度、设计截面利用强度条件可以校核强度、设计截面尺寸、确定许可载荷尺寸、确定许可载荷例例5-3 图示圆截面辊轴,中段图示圆截面辊轴,中段BC受均部载荷作用,试确定辊轴受均部载荷作用,试确定辊轴BC段截面的直径。已知段截面的直径。已知q=1KN/mm,许用应
10、力,许用应力=140MPa。q3003001400ABCD危险截面在轴的中部危险截面在轴的中部利用截面法求该截面弯矩利用截面法求该截面弯矩qRAyM300700300由对称性可求得:由对称性可求得:例例5-4 图示悬臂梁承受均布载荷图示悬臂梁承受均布载荷q,假设梁截面为,假设梁截面为b h的矩形,的矩形,h=2b,讨论梁立置与倒置两种情况哪一种更好?讨论梁立置与倒置两种情况哪一种更好?bhhbq根据弯曲强度条件根据弯曲强度条件同样载荷条件下,工作应力越小越好同样载荷条件下,工作应力越小越好因此,因此,WZ 越大越好越大越好梁立置时:梁立置时:梁倒置时:梁倒置时:立置立置比倒倒置强度大置强度大一
11、倍。一倍。注意:注意:Z Z 轴为轴为中性轴中性轴第六章第六章弯曲变形弯曲变形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 弯曲变形的概念弯曲变形的概念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积分法求梁的变形积分法求梁的变形(不讲)(不讲)叠加法求梁的变形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梁的刚度校核梁的刚度校核 静不定梁静不定梁(不讲)(不讲)6-1 6-1 弯曲变形的概念弯曲变形的概念工程中的弯曲变形现象工程中的弯曲变形现象N6-2 6-2 梁的绕曲线近似微分方程梁的绕曲线近似微分方程1 1、挠度与转角、挠度与转角 梁轴线上的一点在垂直梁轴线上的一点在垂直梁轴线上的一点在垂直梁轴线上的一点在垂直于梁变形前轴线方向的线
12、位于梁变形前轴线方向的线位于梁变形前轴线方向的线位于梁变形前轴线方向的线位移称为该点的移称为该点的移称为该点的移称为该点的挠度挠度挠度挠度,用,用v 表表示。示。比如,比如,C 截面的挠度为截面的挠度为 vC 梁任一横截面绕其中性梁任一横截面绕其中性梁任一横截面绕其中性梁任一横截面绕其中性轴转动的角度称为该截面的轴转动的角度称为该截面的轴转动的角度称为该截面的轴转动的角度称为该截面的转角。转角。转角。转角。比如,比如,C 截面的转角为截面的转角为 C挠度对坐标的一阶挠度对坐标的一阶导等于转角导等于转角2 2 2 2、梁的挠曲线微分方程、梁的挠曲线微分方程、梁的挠曲线微分方程、梁的挠曲线微分方程
13、假设梁的挠曲线微分方程为假设梁的挠曲线微分方程为第五章推导弯曲正应力公式时已知第五章推导弯曲正应力公式时已知不计剪力对变形的影响,上式可以推广到非纯弯曲的情况不计剪力对变形的影响,上式可以推广到非纯弯曲的情况上式称为挠曲线近似微分上式称为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根据弯矩正负号的方程。根据弯矩正负号的规定,等式两边符号一致。规定,等式两边符号一致。6-3 6-3 积分法求梁的变形积分法求梁的变形1 1、积分法的步骤、积分法的步骤 积分常数积分常数C和和D的值可通过梁支承处已知的变形的值可通过梁支承处已知的变形条件来确定,这个条件称为条件来确定,这个条件称为边界条件边界条件。2 2、举例、举例 以以A
14、为原点,取直角坐标系,为原点,取直角坐标系,x轴向右,轴向右,y轴向上。轴向上。(1)求支座反力求支座反力 列弯矩方程列弯矩方程由平衡方程得:由平衡方程得:列弯矩方程为:列弯矩方程为:(2)列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列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3)积分积分(4)代入边界条件,确定积分常数)代入边界条件,确定积分常数在在x=0处:处:将边界条件代入将边界条件代入(c)、(d)得:得:将常数将常数 C 和和 D 代入代入(c)、(d)得:得:(6)求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求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5)确定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确定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说说明明:转转角角为为负负,说说明明横横截截面面绕绕中中性性轴轴顺顺时
15、时针针转转动动;挠挠度度为为负负,说明说明B点位移向下。点位移向下。例例例例6-2 6-2 一简支梁如图一简支梁如图一简支梁如图一简支梁如图6-96-9所示所示所示所示,在全梁上受集度为在全梁上受集度为在全梁上受集度为在全梁上受集度为 q q 的均布载荷作的均布载荷作的均布载荷作的均布载荷作用用用用.试求此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试求此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试求此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试求此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并确定最大转角并确定最大转角并确定最大转角并确定最大转角|maxmax 和最和最和最和最大挠度大挠度大挠度大挠度|y y|maxmax由对称关系得梁的两个支座反力为由对称关系得梁的两个
16、支座反力为以以A点为原点,取坐标如图,点为原点,取坐标如图,列出梁的弯矩方程为:列出梁的弯矩方程为:(2)列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列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列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列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并进行积分并进行积分并进行积分并进行积分(1)(1)求支座反力,列弯矩方程求支座反力,列弯矩方程求支座反力,列弯矩方程求支座反力,列弯矩方程简支梁的边界条件是:简支梁的边界条件是:在两支座处的挠度等于零在两支座处的挠度等于零 在在x=0 处,处,yA=0;在在x=l 处,处,yB=0(3)确定积分常数确定积分常数确定积分常数确定积分常数边界条件代入(边界条件代入(d),解得),解得将积分常数将积分常数C,D代
17、入代入式(式(c)和()和(d)得)得(4 4)确定转角方程和挠)确定转角方程和挠)确定转角方程和挠)确定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度方程度方程度方程由对称性可知,最大挠度在梁的中点处,将由对称性可知,最大挠度在梁的中点处,将x=l/2代入(代入(f),),得:得:(5)求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求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又由图又由图6-9可见,在两支座处横截面的转角相等,均为最大。可见,在两支座处横截面的转角相等,均为最大。由式(由式(e)3、分段积分问题、分段积分问题 当当梁梁上上的的外外力力将将梁梁分分为为数数段段时时,由由于于各各段段梁梁的的弯弯矩矩方方程程不不同同,因因而而梁梁的的挠挠曲曲线线近近似似
18、微微分分方方程程需需分分段段列列出出。相相应应地地各各段段梁梁的的转转角角方方程程和和挠挠曲线方程也随之而异。曲线方程也随之而异。两个边界条件:两个边界条件:连续条件:连续条件:AC段:段:积分常数:积分常数:C、DCB段:段:积分常数:积分常数:C、D 6-4 6-4 叠加法求梁的变形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当梁上同时作用几个载荷时当梁上同时作用几个载荷时,梁的总变形为各个载荷单独作用下梁的总变形为各个载荷单独作用下梁的变形的代数和。梁的变形的代数和。叠加原理、叠加法叠加原理、叠加法前提是小变形、线弹性前提是小变形、线弹性由叠加法得:由叠加法得:直接查表直接查表6-5 6-5 梁的刚度校核梁的刚度
19、校核弯曲构件的刚度条件弯曲构件的刚度条件:将吊车梁简化为如图例将吊车梁简化为如图例 6-12b所示的简支梁。所示的简支梁。计算梁挠度的有关数据为:计算梁挠度的有关数据为:P=50+5=55 kN(1)计算变形)计算变形 由型钢表查得由型钢表查得 因因P和和q而引起的最大挠度均位而引起的最大挠度均位于梁的中点于梁的中点C,由表,由表6-1查得:查得:由叠加法,得梁的最大挠度为:由叠加法,得梁的最大挠度为:(2)校核刚度)校核刚度将梁的最大挠度与其比较知:将梁的最大挠度与其比较知:故刚度符合要求。故刚度符合要求。吊车梁的许用挠度为:吊车梁的许用挠度为:将主轴简化为如图例将主轴简化为如图例6-13b
20、所示的外所示的外伸梁,伸梁,主轴横截面的惯性矩为主轴横截面的惯性矩为材料的弹性模量:材料的弹性模量:(1)计算变形)计算变形由表由表6-1查出,因查出,因P1在在C处引起的挠处引起的挠度和在度和在B引起的转角(图引起的转角(图c)为:)为:由表由表6-1查得,因查得,因P2在在C处引起的挠处引起的挠度和在度和在B处引起的转角(处引起的转角(d)为:)为:主轴的许用挠度和许用转角为:主轴的许用挠度和许用转角为:故主轴满足刚度条件故主轴满足刚度条件(2)校核刚度)校核刚度 6-5 6-5 静不定梁静不定梁未知反力的数目多于平衡方程的未知反力的数目多于平衡方程的数目,仅由静力平衡方程不能求数目,仅由
21、静力平衡方程不能求解的梁,称为解的梁,称为静不定梁静不定梁静不定梁静不定梁 1 1 静不定梁的概念静不定梁的概念 在静不定梁中,超过维持平衡所必需的约束,在静不定梁中,超过维持平衡所必需的约束,在静不定梁中,超过维持平衡所必需的约束,在静不定梁中,超过维持平衡所必需的约束,称为称为称为称为多余约束多余约束多余约束多余约束。与其相应的反力称为。与其相应的反力称为。与其相应的反力称为。与其相应的反力称为多余反力多余反力多余反力多余反力。撤除静不定梁上的多余约束后变成的静定梁称撤除静不定梁上的多余约束后变成的静定梁称为原静不定梁的为原静不定梁的静定基静定基静定基静定基。2 求解静不定梁的一般方法求解
22、静不定梁的一般方法例例:已知已知q、l,求求A、B支座反力。支座反力。解除解除B 处约束,处约束,代之以约束反力代之以约束反力存在变形协调条件存在变形协调条件存在变形协调条件存在变形协调条件查表查表查表查表 吊车梁的计算简图如图吊车梁的计算简图如图6-20b所所示,有四个约束反力,只能列出示,有四个约束反力,只能列出3个平衡方程,所以是一次静不定梁,个平衡方程,所以是一次静不定梁,需要一个补充方程。需要一个补充方程。选取选取C点的约束为多余约束,点的约束为多余约束,RC为多余支座反力,则相应的为多余支座反力,则相应的静定基为一简支梁,其上受载荷静定基为一简支梁,其上受载荷P和多余反力和多余反力
23、RC的作用。的作用。(1)取静定基,列变形条件)取静定基,列变形条件变形协调条件变形协调条件(2)计算变形)计算变形将将yCP和和yCR代入变形条件,得补充方程代入变形条件,得补充方程(3)建立)建立补充方程,解出多余反力补充方程,解出多余反力(4)由平衡方程,解出其)由平衡方程,解出其它支反力它支反力作梁的弯矩图如图作梁的弯矩图如图d 所示,最大弯矩在所示,最大弯矩在D处,其值为处,其值为 (5)校核强度)校核强度若若C处无中间支座,则为一处无中间支座,则为一简支梁,梁在简支梁,梁在C处横截面上处横截面上的弯矩最大,为的弯矩最大,为这就不满足强度这就不满足强度条件了。条件了。第七章第七章应力
24、状态与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强度理论本章内容本章内容 何谓应力状态何谓应力状态 平面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 空间应力状态空间应力状态 材料的破坏形式材料的破坏形式 强度理论及其应用强度理论及其应用7-1 7-1 何谓应力状态何谓应力状态 由杆件的基本变形分析可知,一般情况由杆件的基本变形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不同截面存在不同的应力,同一截面上,下,不同截面存在不同的应力,同一截面上,不同的点应力也不一样,即使同一点,不同不同的点应力也不一样,即使同一点,不同的方向上应力也不一样。的方向上应力也不一样。无论是强度分析还是刚度分析,都需要无论是强度分析还是刚度分析,都需要求出应力的极值,为了找到构件内最
25、大应力求出应力的极值,为了找到构件内最大应力的位置和方向,需要对各点的应力情况做出的位置和方向,需要对各点的应力情况做出分析,一个点在各个方向上的应力分布就是分析,一个点在各个方向上的应力分布就是点的应力状态。点的应力状态。拉压拉压扭转扭转弯曲弯曲研究应力状态的方法研究应力状态的方法在构件内部取微分单元体,代在构件内部取微分单元体,代表一个点,分析表一个点,分析 6 个微面上的个微面上的应力,并且假设相互平行的微应力,并且假设相互平行的微面上,应力相等。面上,应力相等。每个微面上的应力每个微面上的应力可以分解为可以分解为1 个正个正应力和应力和 2个剪应力个剪应力应力状态的分类应力状态的分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力学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