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教学第21章骨与关节疾病病人的护理课件.ppt
《外科护理学教学第21章骨与关节疾病病人的护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护理学教学第21章骨与关节疾病病人的护理课件.ppt(1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十一章 骨与关节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 骨折病人的护理第二节 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第三节 化脓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第四节 骨关节结核病人的护理第五节 颈、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六节 骨肿瘤病人的护理学习目标 1.掌握骨及关节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掌握皮肤牵引、骨骼牵引、石膏固定、小夹板固定术的护理技术。2.熟悉常见骨与关节疾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目标。3.了解骨及关节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价。第一节 骨折病人的护理 一、概述 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中断称骨折。骨折的分类有:按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后者指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按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为不全
2、骨折和完全骨折。前者指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部分中断,如裂缝骨折和青枝骨折;后者指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完全中断。按骨折线的方向及形态又可分为: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骨折、嵌插骨折、压缩性骨折等(图21-1)。按骨折端稳定程度: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凡骨折端不移位或复位、固定后不易再移位者称稳定性骨折,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横形骨折、嵌插骨折、压缩性骨折;反之,为不稳定性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等。骨折的愈合过程包括:血肿机化演进期:骨折断端之间的血肿,逐渐机化为纤维组织,形成纤维性连接。约需2周。原始骨痂形成期:骨外膜、骨内膜经过成骨细胞增生、钙化逐渐形成新骨,即膜
3、内化骨,从骨的外侧和髓腔内侧形成外骨痂和内骨痂包绕骨折端,而骨折断端间和髓腔内的纤维组织亦逐渐转化成软骨组织,继而钙化(即软骨内化骨)形成环状骨痂和腔内骨痂。至此,骨折断端完全由原始骨痂连接,能耐受一般应力,可去除外固定而渐恢复日常活动,即骨折达临床愈合阶段。大约需3个月。骨痂改造塑形期:原始骨痂尚不牢固,随着肢体的活动和负重,在应力轴线上的骨痂不断改造、加强,其余骨痂被清除吸收,最后形成适应生理需要的永久骨痂。骨折愈合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年龄、营养状态、骨折的类型、骨折部位的血运、软组织损伤程度、局部感染及治疗方法等,特别应注意的是医源性影响,如反复、粗暴的手法复位,过度牵引,切开复位时广
4、泛剥离骨膜,清创术中摘除过多的碎骨片,固定不牢固及不恰当的功能锻炼等。(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 (1)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受伤部位,使之发生骨折。其特点是骨折形态多为粉碎性,骨折局部软组织损伤较重。(2)间接暴力: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旋转作用,使远离暴力作用点的骨组织发生骨折。特点是骨折形态多为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较轻。(3)肌肉牵拉力:肌肉突然猛烈地收缩,可使肌肉附着处骨质撕裂。比如股四头肌、三角肌突然猛烈地收缩可分别导致髌骨骨折、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4)积累劳损:某些部位骨骼长期、反复、持续地受力,积累到一定的程度造成骨折。如远距离行军可致第二、三跖骨或胫骨上1/3、腓
5、骨下1/3的疲劳性骨折。(5)骨骼疾病:骨骼有病变后(如炎症、骨肿瘤、骨质疏松),遭受轻微的外力即可发生骨折,又称病理性骨折。(3)并发症 1)早期并发症:休克:严重创伤、骨折引起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损伤所致;重要脏器损伤:严重暴力致骨折外还可引起肺、肝、脾、膀胱、尿道、直肠等脏器损伤;血管损伤: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易损伤肱动脉,股骨髁上骨折可致腘动脉损伤,胫骨上段骨折可伤及胫前或胫后动脉;神经损伤:脊柱骨折可引起脊髓损伤导致瘫痪,肱骨中、下1/3处骨折易损伤桡神经,腓骨颈骨折易引起腓总神经损伤;脂肪栓塞:多发生于成人,由于骨折处骨髓腔被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随血循环至肺、脑,引起脂肪栓塞;骨
6、筋膜室综合征:多见于前臂和小腿,常因骨折血肿和组织水肿致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致室内容积减小,进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2)晚期并发症:感染:开放性骨折易发生,处理不当可引起化脓性骨髓炎;关节僵硬:由于骨折后肢体长时间固定,引起关节内、外组织发生纤维粘连,关节囊及周围肌肉挛缩,导致关节活动受限;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关节脱位或骨折附近软组织损伤、出血,处理不当会引起血肿扩大、机化,并在关节附近软组织内广泛骨化,造成关节活动障碍,多见于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未能准确复位,愈合后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引起关节损伤性炎症;缺血性骨坏死:骨折使某一骨折段的血供被破坏,
7、而发生该骨折段缺血性坏死,常见有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距骨、腕舟状骨骨折后缺血性坏死;缺血性肌挛缩:是骨筋膜室综合征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典型的是爪形手、爪形足畸形。4.治疗原则 (1)复位:不同位置的骨折,对复位要求不同。关节内骨折必须达到解剖复位,而有些骨折仅达到功能复位即可。复位的方法有手法闭合复位、切开复位和牵引复位。(2)固定:分内固定和外固定。目的是防止复位后的骨折再移位,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环境。外固定包括小夹板外固定、石膏外固定和牵引固定,内固定有钢板螺钉内固定、髓内针固定等。(3)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骨折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方法,功能锻炼方
8、法有被动锻炼、主动锻炼和器械锻炼。(二)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焦虑 与学习、工作中断或顾虑肢体伤残等因素有关。2.躯体活动障碍 与患肢疼痛、肿胀、肢体固定及医嘱要求卧床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 与开放性损伤、手术创伤、长期卧床缺少活动及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有关。4.疼痛 与骨折、软组织损伤、肌痉挛和水肿有关。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骨折、软组织损伤或长期卧床有关。6.潜在并发症 休克、骨筋膜室综合征、缺血性肌挛缩、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三)护理目标1.病人的焦虑减轻。2.病人得到有效的活动,并能逐渐生活自理。3.病人未发生感染。4.病人疼痛得到缓解。5.病人能保持皮肤完好无损。6.病
9、人的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2)防止继续损伤或污染:对骨折或可疑骨折的病人,均应给予临时固定,以免骨折端移动造成神经、血管的额外损伤,同时可减轻搬运中的疼痛。固定物具一般使用预制的夹板,若没有,可就地取材,如用木棍、树枝、木板等。在无材料能取时,上肢可固定于胸部,下肢固定于健侧下肢。对于开放性骨折或骨断端外露的病人,不要现场复位,并用无菌敷料或现场最清洁的布类包扎伤口,以免加重污染。怀疑有脊柱骨折的病人,应由3人分别托扶病人的头背、腰臀及双下肢部位,要求动作协调,将病人平稳置于硬板上抬运。始终保持脊柱中立位,切忌背驮、抱持病人,以免脊柱扭曲、旋转,导致骨折处移位而损伤脊髓。疑有颈椎骨折或脱
10、位时,须用双手牵引头部,使颈椎维持中立位,平置病人于硬板上,在头颈两侧填塞沙袋或布团,以限制头颈活动。(3)及时转运:病人经初步抢救和妥善包扎固定后,应迅速平稳地转送医院,以便及时接受正规的治疗。(4)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属抢救处理,应尽早实施清创,并进行抗菌和抗破伤风治疗。2.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多发性骨折或复杂性创伤病人,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其他严重并发症。(2)肢端血运:观察患肢远端感觉、运动及血液循环情况;触摸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正常。(3)伤口情况:对开放性骨折或手术者,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及伤口有无感染迹象。3.外固定病人的护理 (1)小夹板固定病人的护理 1)根
11、据骨折部位帮助医生选择相应规格的小夹板,备好软质的固定衬垫、绷带等。2)捆扎夹板的绷带松紧应适度,一般以能上下各移动1cm为宜。a如果捆扎过松,会致固定失效;捆扎过紧,会压迫肢体软组织或血管、神经。3)固定结束后抬高制动患肢,以利于肢体血液回流,减轻疼痛与肿胀。4)观察患肢远端的感觉、运动及血液循环情况,以防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5)如是门诊病人,要告知以下注意事项:如果患肢远端肿胀、疼痛明显,或有青紫、麻木、活动障碍、脉搏减弱甚或消失等,应随时到医院复诊;伤后4872小时肿胀最严重,以后逐渐减轻,应注意捆扎绷带的松紧变化,及时来医院调整;遵医嘱定期做X线检查、适时拆除固定;按医嘱做好患肢功能锻
12、炼。(2)石膏绷带外固定病人的护理 1)协助包扎:清洗患肢皮肤,如有伤口应提前更换敷料。用棉纸、棉织套或棉花作垫衬,置于石膏与肢体之间,骨隆突处适当加厚,以防石膏干硬后对局部造成压疮。协助维持病人的肢体于功能位或固定所需体位。将所需的石膏卷(用于做石膏管型)或折叠的石膏条带(用于做石膏托)浸于40左右的温水中,待其湿透气泡排尽后,用双手掌部握住石膏卷两端取出,轻轻按挤排出过多的水分,随即供使用。包扎过程中,应与医生做好配合,已缠绕石膏的部位要用手掌而不是手指扶托,以免手指扶托时给石膏内面留下不平的指压痕而压迫软组织。关节附近等不规则部位应轻加按抚,使之塑型。若有伤口,配合医生在石膏尚未干燥和凝
13、固之前,在伤口部位开窗,以便日后换药。包扎后1020分钟内石膏尚未干固前,应垫好肢体,避免肢体活动而使石膏折裂,必要时用灯烤或吹热风促进其干燥坚固。4.牵引病人的护理 (1)设置对抗牵引:将床尾或床头抬高1530cm,利用体重做对抗牵引。(2)保持有效牵引:牵引绳不应脱离滑轮的滑槽,中途无阻力;牵引重量(铁砝码)不触地或被搁置;受牵引肢体或头颅不能抵触床栏或枕被等;骨牵引应注意有无钢针偏移或牵引钳脱钩,皮牵引应注意胶布有无滑移及松脱。(3)观察病情:对持续牵引的病人,应观察患肢远端感觉、运动及血运情况,有否血管、神经受压症状;定时测量、记录患肢长度变化,并与健侧比较,以防过度牵引;检查肢体体位
14、及牵引方向是否维持在正常要求位置,如有改变应及时调整。(4)骨牵引:对骨牵引病人,应预防牵引针孔处感染,每日针孔处滴碘伏或70%乙醇溶液12次;避免钢针左右移动;针孔局部血痂不要随意清除;骨牵引的钢针两端套胶盖小瓶,防止刺伤肢体、划破被服。(5)功能锻炼:根据病人骨折的部位和身体状况,指导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骨质脱钙等,也有利于预防泌尿系和肺部并发症。5.指导功能锻炼 (1)早期:伤后12周内,此时患肢肿痛,骨折端不稳定,锻炼的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消肿。锻炼的形式以患肢肌肉的等长舒缩活动为主,骨折部位上下关节尚不活动。(2)中期:受伤23周后,此时骨折部位已形
15、成纤维性连接,有一定稳定性,指导病人开始活动骨折部位上下关节,范围逐渐扩大,但动作要缓和,不宜做肢体持重或负重活动。(3)后期:受伤68周后,骨折已愈合,解除外固定,锻炼的目的是增强肌力、克服挛缩与恢复关节活动度,要在抗阻力下进行锻炼,指导病人进行受累关节的活动。(五)护理评价1.病人的焦虑是否减轻。2.病人是否得到有效的活动,并能逐渐生活自理。3.病人是否未发生感染。4.病人疼痛是否得到缓解。5.病人是否能保持皮肤完好无损。6.病人的并发症是否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二、常见骨折病人的护理 (一)桡骨远端骨折病人的护理 桡骨远端骨折指发生于距桡骨远端关节面23cm范围内的骨折。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骨
16、质疏松者。通常分为伸直型(Colles骨折)和屈曲型(Smith骨折)两种。以前者多见,即跌倒时腕部背伸,以手掌撑地,间接暴力使骨折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典型体征在侧面观呈“餐叉”畸形,在正面观为“枪刺刀”畸形(图21-2),X线摄片有助于了解骨折详细情况。大多数病例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绷带或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有手术指征者应切开复位,用钢板螺钉或钢针固定。石膏绷带固定时,应固定手腕于掌屈尺偏位2周,后改为腕功能位继续固定24周。护理要点:整复固定前后均应注意患侧手指血运、感觉、活动情况。固定期间做手指、肘、肩伸屈活动,拆除固定后进行腕关节功能练习 (二)肱骨髁上骨折病人的护理 肱骨髁上骨折指肱骨
17、髁上约2cm以内的骨折。根据损伤机制和移位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以前者多见,即跌倒时肘关节呈半屈曲状或伸直位,手掌着地,间接暴力使骨折远端向后方移位。移位的骨折端易损伤邻近的肱动、静脉或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局部体征包括骨折一般表现及特殊体征,但肘后三点关系正常。摄X线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程度。一般采取手法复位及肘关节屈曲位外固定;对受伤时间较长、局部肿胀明显者,宜先行尺骨鹰嘴骨牵引,待消肿后再行手法整复固定;手法整复失败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宜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或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护理要点:做好骨折病人相关护理,要特别注意的是患肢桡动脉搏动及末梢血运、感觉、活动情况,晚期注意有无骨化性
18、肌炎、肘内翻畸形、甚至Volkmann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三)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与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常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骨折后局部血供破坏严重,骨折不易愈合,易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为患髋疼痛,活动障碍,患肢呈短缩、内收、外旋畸形,查体见大转子上移,叩打足跟部或大粗隆部时髋部疼痛。但如果骨折嵌插,则畸形不明显,甚至仍可能勉强行走。拍X线片可明确诊断。对嵌插骨折或无移位的较稳定骨折,行持续皮牵引68周,后逐渐扶拐下床,做患肢不负重活动。有移位的骨折或不稳定的骨折,在X线监测下手法复位后行加压螺钉内固定等处理。年龄较大估计股骨头坏死可能较大者,或内固定术后并发
19、股骨头坏死或不愈合者,应考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其他适当手术。护理要点:非手术治疗时要做好皮牵引护理,病人应穿“丁”字形防旋鞋;卧床期间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和踝、足趾的屈伸活动;避免侧卧位及患肢内收,以免骨折移位;牵引8周后可在床上起坐,3个月后可下地扶拐、不负重行走,6个月渐弃拐行走;高龄病人卧床期间密切注意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病人卧床23周后可起坐,6周后下地扶拐、不负重行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周后可酌情下地活动。(四)脊柱骨折病人的护理(四)脊柱骨折病人的护理 脊柱骨折可发生于颈椎、胸椎或腰椎,多因高处坠落脊柱骨折可发生于颈椎、胸椎或腰椎,多因高处坠落或弯腰时被重物
20、落下砸伤等间接暴力所致,常造成椎体压或弯腰时被重物落下砸伤等间接暴力所致,常造成椎体压缩或粉碎性骨折,严重时合并关节突脱位或脊髓损伤。临缩或粉碎性骨折,严重时合并关节突脱位或脊髓损伤。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脊柱活动受限,骨折处棘突有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脊柱活动受限,骨折处棘突有明显压痛和叩击痛,胸、腰椎骨折常有后突畸形。合并截明显压痛和叩击痛,胸、腰椎骨折常有后突畸形。合并截瘫时,损伤脊髓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障碍;颈椎骨瘫时,损伤脊髓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障碍;颈椎骨折可导致高位截瘫、四肢瘫、呼吸困难,第折可导致高位截瘫、四肢瘫、呼吸困难,第4 4颈椎以上损颈椎以上损伤可能出现呼
21、吸停止。伤可能出现呼吸停止。X X线或线或CTCT、MRIMRI检查有助骨折部位、检查有助骨折部位、程度、脊髓损伤情况的判断。程度、脊髓损伤情况的判断。护理要点:脊柱骨折急救时要特别注意搬动病人的方护理要点:脊柱骨折急救时要特别注意搬动病人的方法,以免加重损伤;治疗期间卧硬板法,以免加重损伤;治疗期间卧硬板,指导病人腰背肌后指导病人腰背肌后伸锻炼;除执行一般骨折病人牵引、石膏固定等相关护理伸锻炼;除执行一般骨折病人牵引、石膏固定等相关护理原则外,对截瘫病人应做好相应护理。原则外,对截瘫病人应做好相应护理。第二节 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 一、概述 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称为关节脱位,俗称脱臼。(
22、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 (1)按脱位发生的原因分类 1)创伤性脱位:正常关节受到外来暴力作用而发生的脱位,是全身关节脱位中最常见的一种。2)习惯性脱位:创伤性脱位时,骨或关节囊及韧带等结构受损,关节的稳定性受到破坏而没得到很好恢复,以后遇有轻微外力便可习惯脱位,称为习惯性脱位,常见的是习惯性肩关节脱位。3)先天性脱位:胚胎发育异常致关节发育不良而发生脱位,如髋臼发育不良引起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4)病理性脱位:关节结构被病变破坏后发生的脱位,如骨关节结核或化脓性关节炎引起的脱位。(2)按脱位后的时间分类 1)新鲜脱位:脱位后未满3周。2)陈旧性脱位:脱位后超过3周。(3)按关节腔是否与外界相通
23、分类 1)闭合性脱位:脱位处皮肤完整,关节腔不与外界相通。2)开放性脱位:脱位处皮肤有裂口,关节腔与外界相通。(4)按脱位程度分类 1)完全性脱位:关节面完全失去了正常的对合关系。2)半脱位:关节面部分失去对合关系,如桡骨小头半脱位。2.身体状况 (1)一般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可合并骨折、开放性伤口或血管、神经损伤。(2)关节脱位的专有体征:畸形:关节脱位后出现明显畸形,患肢可出现旋转、内收或外展、短缩或增长等;关节盂空虚:关节脱位后可在体表摸到关节所在的部位有空虚感,并可触及脱位的骨端;弹性固定:关节脱位后由于肌肉痉挛及关节囊的牵张作用,使患肢固定于异常位置,关节被动活动时可
24、感到明显的弹性阻力,称弹性固定。3.辅助检查 X线检查可明确脱位的方向、程度、脱位原因及是否合并骨折等。4.治疗原则 关节脱位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1)复位:包括手法复位和手术切开复位。以手法复位为主,但若手法复位失败或合并关节内骨折、神经或血管损伤以及陈旧性脱位的病人,则需手术切开复位。(2)固定:一般固定23周,可使撕裂的关节囊、韧带及肌肉等得到良好的愈合,保证关节稳定。(3)功能锻炼:在固定期间做患肢的肌肉舒缩运动和其他关节的主动运动,解除固定后循序渐进地进行被固定关节的运动,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二)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1.疼痛 与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损伤有关。2.躯体活
25、动障碍 与关节损伤及伤肢固定有关。3.知识缺乏 缺乏本病的治疗与康复知识。4.潜在并发症 血管损伤、神经损伤。(三)护理目标1.病人的疼痛缓解或消失。2.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3.病人能了解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知识。4.病人的并发症及时发现或处理。(四)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做好解释与安慰,告知病人即使关节脱位,如果接受正规治疗,能较快恢复,不会致残,也不会留下后遗症,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和心理负担。2.病情观察 受伤初期、复位与固定后、手术后,均应注意观察伤肢远端的血运、感觉和指(趾)的活动情况。3.止痛 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等对症处理。受伤早期对关节实施冷敷,以减轻局部组织渗血、肿胀和疼痛,2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科 护理 教学 21 关节 疾病 病人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