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总结复习1课件.pptx
《高中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总结复习1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总结复习1课件.pptx(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四第四必修四第四单单元元总结总结复复习习“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了解课了解课标标要求:要求:【实词】即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要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即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少数副词如“
2、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一一.文学常识文学常识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
3、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
4、),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字蔚宗,顺阳人二二.词语、成语积累词语、成语积累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布衣之交、负荆请罪、怒怒发冲冠、刎颈之交、苏武传:恐前语发、屈节辱命、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穷厄、张衡传:不慕当世、诡对而出、合契若神三、课文重点:三、课文重点:1.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
5、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四、文体常识:四、文体常识: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从表达方式看,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传记一般有
6、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三、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传记类文言文共性传记类文言文共性在体式上的特点较公式化:某某(人)+基本情况(生平经历、主要事迹、道德品行等)+具体材料1、2、3(具体事实或具体史实)+作者评说(或后世评说)文言知识点归纳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1、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指给人看古义:指给人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古义:平民古义:平民 今义:布做的衣服
7、今义:布做的衣服3、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条约古义:条约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4、明年复攻赵古义:第二年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义:“今年今年”的下一年的下一年 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5、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走上前进献古义:走上前进献 今义:向前行进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古义:扬言 今义:宣告,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今义:宣告,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 7、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今义:卑鄙下贱今义:卑鄙下贱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亲,指内亲,父母兄弟姐妹等;戚,外戚,母系或妻系的亲古
8、义:亲,指内亲,父母兄弟姐妹等;戚,外戚,母系或妻系的亲属。属。“亲戚亲戚”一般指内亲,有时也指外戚。一般指内亲,有时也指外戚。今义:指旁系亲属,不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今义:指旁系亲属,不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1、宁许以负秦曲2、臣请完璧归赵3、赵王于是遣相如奉璧西入秦4、舍相如广成传舍5、间至赵矣6、卒廷见相如7、毕礼而归之8、左右欲刃相如9、乃前曰:璧有瑕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使动,使承担使动,使完好名作状,向西名作动,安置住宿名作状,从小路名作状,在朝堂上使动,使返回名作动,杀名作动,走上前10、王恐其破璧1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12、大王必欲急臣13、乃使其从者衣褐13、且庸人尚羞之14、先
9、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5、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使动,使破碎形作动,尊敬形作使动,使急迫名作动,穿上以为羞耻意动,以为先,以为后形作动,宽待、宽容廉颇廉颇者者,赵之良将,赵之良将也也。和氏璧,天下共传宝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也。蔺相如蔺相如者者,赵人,赵人也也。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者,徒慕君之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也。文言句式文言句式1判断句:何以何以知之。知之。君君何以何以知燕王。知燕王。2.宾语前置:以勇气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于诸侯欲与王好,会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3.定语后置:4.介词结构后置:求求人人可使报秦者可使报秦者 5被
10、动句:而君幸而君幸于于赵王。赵王。臣恐臣恐见见欺欺于于王而负赵。王而负赵。秦城恐不可得,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见欺。欺。(1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以示美人及左右。(2 2)大王见臣列观。)大王见臣列观。(3 3)遂与秦王会渑池。)遂与秦王会渑池。(4 4)不如因而厚遇之。)不如因而厚遇之。传传(之)(之)以以(之)(之)臣臣(于)(于)列观列观会会(于)(于)渑池渑池(我们)(我们)不如不如6、省略句: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负负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秦贪,负其强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倚仗,凭借倚仗,凭借辜负,对不起辜负,对不起违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 第四 单元 总结 复习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