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基本放大电路.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章 基本放大电路.pptx(1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5-1)第九章 基本放大电路9.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9.2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9.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9.4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9.5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9.6 射极输出器9.7 差分放大电路9.8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9.9 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第1页/共110页(15-2)9.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三极管放大电路有三种形式共射放大器共基放大器共集放大器以共射放大器为例讲解工作原理 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常要求用微弱的信号去控制较大功率的负载,而晶体管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利用其电流放大作用组成放大电路,以实现上述功能。第2页/共110页(15-3)共射接法共集接法共基接法放大电路的
2、三种接法第3页/共110页(15-4)放大概念:把微弱变化的信号放大成较大变化的信号。放大实质:用小能量信号,借助于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把放大电路中直流电源的能量转化成交流能量输出。对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1.要有足够的放大倍数(电压、电流、功率)。2.尽可能小的波形失真。其它技术指标: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通频带等。放大对象:变化的量。第4页/共110页(15-5)电压放大倍数:Au=Uo/Ui 输入电阻:ri=Ui /Ii 输出电阻:内阻 ro放大电路示意图第5页/共110页(15-6)输入输出参考点-+RB一、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放大元件为晶体管,它工作在放大区,应保证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
3、。iC=iB-+uiuo+UCCEBRCC1C2TRses+-RL+-第6页/共110页(15-7)集电极电源,为电路提供能量,并保证集电结反偏。-+uiuoRB+UCCEBRCC1C2TRses+-RL+-集电极电源:一般为几伏到几十伏。第7页/共110页(15-8)-+uiuoRB+UCCEBRCC1C2TRses+-RL+-集电极电阻,将变化的电流转变为变化的电压。集电极电阻:一般为几千欧到几十千欧。第8页/共110页(15-9)作用:使发射结正偏,并提供适当的静态工作点。基极电源与基极电阻。-+uiuoRB+UCCEBRCC1C2TRses+-RL+-基极电阻:一般为几十千欧到几百千欧
4、。第9页/共110页(15-10)-+uiuoRB+UCCEBRCC1C2TRses+-RL+-作用:隔离输入输出与电路直流的联系,同时能使信号顺利输入输出。耦合电容:常为电解电容,有极性。大小为几F到几十F第10页/共110页(15-11)-+uiuo+UCCRCC1C2TRses+-RL+-RBRBEB可以省去电路改进:采用单电源供电。第11页/共110页(15-12)二、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ui=0时由于电源UCC的存在 IB0IC0IBQICQIEQ=IBQ+ICQRB+UCCRCC1C2TUBEQUCEQ(ICQ,UCEQ)(IBQ,UBEQ)第12页/共110页(15-13)ui
5、=0时ui=0时,各点波形RB+UCCRCC1C2TiCiB第13页/共110页(15-14)(IBQ,UBEQ)和(ICQ,UCEQ)分别对应于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上的一个点称为静态工作点。IBUBEQIBQUBEQICUCEQUCEQICQ第14页/共110页(15-15)RB+UCCRCC1C2TUi0时IBUBEQuBE有一微小的变化ibtuit第15页/共110页(15-16)ICUCEuCE怎么变化ibtictRB+UCCRCC1C2TUi0时沿一条直线变化ucetuCE=UCC-iCRC第16页/共110页(15-17)ui0时,各点波形RB+UCCRCC1C2uituiiCuCEu
6、oiB uo与ui反相!iCtiBtuCEtuot第17页/共110页(15-18)ui=0 uBE=UBE ,uCE=UCE,uo=0?uCE=UCC iC RC ui 0 uBE=UBE+ui ,uCE=UCE+uo,uo 0uitOUBEIBICuBEtOiBtOiCtOuCEtOUCEuotO共射电路电压放大作用总结 若参数选取得当,输出电压可比输入电压大,且两者相位相差若参数选取得当,输出电压可比输入电压大,且两者相位相差1801800 0,。,。第18页/共110页(15-19)ICUCEOIBUBEO结论:结论:(1)(1)无输入信号电压时,三极管各电极都是恒定的无输入信号电压时
7、,三极管各电极都是恒定的 电压和电流电压和电流:I IB B、U UBEBE和和 I ICC、U UCECE 。(I IB B、U UBEBE)和和(I ICC、U UCECE)分别对应于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上的一个点,称为分别对应于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上的一个点,称为静静态工作点态工作点。QIBUBEQUCEIC第19页/共110页(15-20)结论:(2)(2)加上输入信号电压后,各电极电流和电压的大加上输入信号电压后,各电极电流和电压的大 小均发生了变化,都在直流量的基础上叠加了小均发生了变化,都在直流量的基础上叠加了 一个交流量,但方向始终不变。一个交流量,但方向始终不变。+集电极电流直流
8、分量交流分量动态分析iCtOiCtICOiCticO静态分析第20页/共110页(15-21)结论:(3)(3)若参数选取得当,输出电压可比输入电压大,若参数选取得当,输出电压可比输入电压大,即电路具有电压放大作用。即电路具有电压放大作用。(4)(4)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在相位上相差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在相位上相差180180,即共发射极电路具有反相作用。即共发射极电路具有反相作用。uitOuotO第21页/共110页(15-22)放大电路实现放大的条件1.晶体管必须工作在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2.正确设置静态工作点,使整个波形处于放大区。3.输入回路可将变化的电压转化成变化的基极电流。
9、4.输出回路可将变化的集电极电流转化成变化的集电极电压,经电容滤波只输出交流信号。第22页/共110页(15-23)如何判断一个电路是否能实现放大?3.晶体管必须工作在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4.正确设置静态工作点,使整个波形处于放大区。1.输入信号能否输入到放大电路中。2.输出信号能否输出。方法:应与实现放大的条件相对应 如果电路参数已给定,则应通过计算静态工作点来判断;如果电路参数未给定,则假设参数设置正确。第23页/共110页(15-24)9.2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放大电路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估算法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图解法计算机仿真静态:放大电路无输入信号时的工作状态动态:放大
10、电路有输入信号时的工作状态第24页/共110页(15-25)第25页/共110页(15-26)第26页/共110页(15-27)第27页/共110页(15-28)符号规定:UA大写字母、大写下标,表示 直流分量。Ua大写字母、小写下标,表示 交流分量有效值。uA小写字母、大写下标,表示 总瞬时值。总瞬时值ua交流分量UA直流分量 uAt0ua小写字母、小写下标,表示 交流分量。第28页/共110页(15-29)分析对象:分析对象:各电极电压电流的直流分量。设置设置QQ点的目的:点的目的:使放大电路的放大信号不失真;使放大电路的放大信号不失真;使放大电路工作在较好的工作状态,静态是动态的基础。使
11、放大电路工作在较好的工作状态,静态是动态的基础。静态分析:静态分析:确定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 Q。即 IBQ、ICQ、UCEQ。用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确定静态值所用电路:所用电路: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第29页/共110页(15-30)直流通路画法:令输入信号为零,电容相当于开路。开路开路RB+UCCRCC1C2T直流通路RB+UCCRC第30页/共110页(15-31)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IBQ、ICQ、UCEQ 根据直流通路估算IBQIBQUBE RB称为偏置电阻,IBQ称为偏置电流。+UCC直流通路RBRC第31页/共110页(15-32)根据直流通路估算UCEQ、ICQICQUCEQ直流通
12、路RBRC+UCC第32页/共110页(15-33)第33页/共110页(15-34)例:用估算法计算静态工作点。已知:UCC=12V,RC=4k,RB=300k,=37.5。解:请注意电路中IB 和IC 的数量级。P36例第34页/共110页(15-35)步骤:步骤:1.1.用估算法确定用估算法确定I IBQBQ 优点:优点:能直观地分析和了解静态值的变化对放大电路的影响。能直观地分析和了解静态值的变化对放大电路的影响。2.2.由输出特性确定由输出特性确定I ICQ CQ 和和U UCEQCEQ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值第35页/共110页(15-36)ICUCEUCEIC满足什么关系?1.三极管的
13、输出特性。2.UCE =UCC IC RC 直流负载线方程UCC直流负载线与输出特性的交点就是Q点IBQ直流通路RB+UCCRCICUCE0Q第36页/共110页(15-37)9.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当放大电路有输入信号时,各点的电压或电流通常都既含有直流分量,又含有交流分量。直流分量通常为静态值(不失真情况下),而交流分量是信号分量。动态分析是在静态值确定后,对信号的传输情况进行分析。第37页/共110页(15-38)所用电路:所用电路: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动态分析:动态分析:计算电压放大倍数计算电压放大倍数A Au u、输入电阻、输入电阻r ri i、输出电阻输出电
14、阻r ro o等。等。分析对象:分析对象:各电极电压和电流的交流分量。各电极电压和电流的交流分量。目目 的:的:分析分析A Au u、r ri i、r ro o与电路参数的关与电路参数的关 系,为电路的设计打基础。系,为电路的设计打基础。第38页/共110页(15-39)微变等效电路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微变等效电路:微变等效电路:将非线性的晶体管进行线性化,从而将由其组成的放大电路等效为一个线性电路。线性化的条件:线性化的条件:晶体管工作于小信号(微变量)情况。此时,特性曲线在静态工作点附近的小范围内,可用直线近似代替。微变等效电路法:微变等效电路法:利用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分析、计算放大电路
15、电压放大倍数Au、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等。第39页/共110页(15-40)晶体管的微变等效电路可从晶体管特性曲线求出。晶体管的微变等效电路可从晶体管特性曲线求出。当信号很小时,在静态工作点附近的输入特性在当信号很小时,在静态工作点附近的输入特性在小范围内可近似线性化。小范围内可近似线性化。U UBEBE I IB B对于小功率三极管:对于小功率三极管:r rbebe一般为几百欧到几千欧。一般为几百欧到几千欧。一一.晶体管的微变等效电路晶体管的微变等效电路(1)(1)输入回路输入回路QQ输入特性输入特性晶体管的晶体管的输入电阻输入电阻 晶体管的输入回路晶体管的输入回路(B(B、E E之间
16、之间)可用可用r rbebe等效代替,等效代替,即由即由r rbebe来确定来确定u ubebe和和 i ib b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I IB BU UBEBEO第40页/共110页(15-41)(2)(2)输出回路输出回路r rcece愈大,恒流特性愈好愈大,恒流特性愈好因因r rcece阻值很高,一般忽略不计。阻值很高,一般忽略不计。晶体管的输出晶体管的输出电阻电阻输出特性输出特性I ICCU UCECEQQ 输出特性在线性工作区是输出特性在线性工作区是一组近似等距的平行直线。一组近似等距的平行直线。晶体管的电流放大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系数 晶体管的输出回路晶体管的输出回路(C(C、E
17、 E之之间间)可用一受控电流源可用一受控电流源 i ic c=i ib b等效代替,即由等效代替,即由 来确定来确定i ic c和和 i ib b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一般在一般在2020200200之间,在手册中常用之间,在手册中常用h hfefe表示。表示。O第41页/共110页(15-42)ubeibuceicubeuceicrce很大一般忽略3.晶体管的微变等效电路rbeibibrcerbeibibbce等效cbe第42页/共110页(15-43)短路短路置零RB+UCCRCC1C2TRBRCRLuiuo交流通路二、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 交流通路画法:令直流电源为零,电容相当于短路
18、。第43页/共110页(15-44)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将交流通路中的三极管用微变等效电路代替交流通路RBRCRLuiuouirbeibibiiicuoRBRCRL第44页/共110页(15-45)Ui 和Uo 分别是输入和输出电压的有效值。Au是复数,反映了输出和输入的幅值比与相位差。三、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1.电压放大倍数的定义:电压放大电路可以用有输入口和输出口的四端网络表示如图:uiuoAu第45页/共110页(15-46)2.2.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当放大电路输出端开路当放大电路输出端开路(未接未接R RL L)时,时,因因rbe与与I IE E有关,故放大倍数与静
19、态有关,故放大倍数与静态 I IE E有关。有关。负载电阻愈小,放大倍数愈小。负载电阻愈小,放大倍数愈小。式中的负号表示输出电压的相位与输入相反。式中的负号表示输出电压的相位与输入相反。例例1 1:rbeRBRCRLEBC+-+-+-RS第46页/共110页(15-47)增大 Au 增大?在 IE一定的条件下,增大 rbe 增大,但不成正比,随增大 /rbe将越来越小,当足够大时,Au 几乎与无关。在 一定时,略微增大 IE 可使 Au 在一定范围内明显提高。第47页/共110页(15-48)输入电阻是衡量放大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电流大小的参数,它是动态电阻。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越大,它从信号源索取
20、的电流就越小,从而对信号源的影响就越小,因此一般希望得到较大的输入电阻。AuUS1、输入电阻的定义即:ri 越大,ii 就越小,ui 就越接近 uS。四、输入电阻的计算第48页/共110页(15-49)2.2.放大电路输入电阻的计算放大电路输入电阻的计算放大电路对信号源放大电路对信号源(或对前级放大电路或对前级放大电路)来说,是来说,是一个负载,可用一个电阻来等效代替。这个电阻是信一个负载,可用一个电阻来等效代替。这个电阻是信号源的负载电阻号源的负载电阻,也就是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也就是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定义:定义:输入电阻是对交流信号输入电阻是对交流信号而言的,是动态电阻。而言的,是动态电
21、阻。+-信号源信号源A Au u放大电路放大电路+-+-输入电阻是表明放大电路从信号源吸取电流大输入电阻是表明放大电路从信号源吸取电流大小的参数。小的参数。电路的输入电阻愈大,从信号源取得的电路的输入电阻愈大,从信号源取得的电流愈小,因此一般总是希望得到较大的输入电阻。电流愈小,因此一般总是希望得到较大的输入电阻。放大电放大电路路信号源信号源+-+-+-+-第49页/共110页(15-50)2、输入电阻的计算对于为放大电路提供信号的信号源来说,放大电路是负载,这个负载的大小可以用输入电阻来表示。rbeRBRCRL第50页/共110页(15-51)AuUS 因放大电路对其负载负载而言,相当于信号
22、源,故可将其等效为戴维南等效电路,此戴维南等效电戴维南等效电路的内阻路的内阻就是输出电阻。它也是动态电阻。roUS五、输出电阻的计算1、输出电阻的定义第51页/共110页(15-52)步骤:1.去掉负载电阻,令电路中所有的独立电源为零。2.在输出端加电压求电流。a:计算方法(加压求流法)2、输出电阻的求解方法第52页/共110页(15-53)Uo1.测量负载电阻开路时的开路电压。roUs2.测量接入负载后的输出电压。roUsRLUo步骤:3.计算。b:测量方法第53页/共110页(15-54)rbeRBRCRL003、放大电路输出电阻的计算 在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中,去掉负载电阻,令ui=0
23、,并在输出端加电压求电流。第54页/共110页(15-55)ic其中:uceRBRCRLuiuo交流通路图解法一、交流负载线:反映动态时反映动态时 i iC C 和和 u uCE CE 的变化关系。的变化关系。第55页/共110页(15-56)交流分量 ic 和 uce 与总的瞬时值 iC 和 uCE 有如下关系:所以:即:1、交流信号沿着斜率为:的直线变化。2、此直线通过Q点,称为交流负载线。第56页/共110页(15-57)交流负载线的画法ICUCEUCCQIB过Q点作一条直线,斜率为:交流 负载线直流 负载线第57页/共110页(15-58)QuCE/VttiB/AIBtiC/mAICi
24、B/AuBE/VtuBE/VUBEUCEiC/mAuCE/VOOOOOOQiCQ1Q2ibuiuo 由由u uOO和和u ui i的峰值的峰值(或峰峰值或峰峰值)之比可得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之比可得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二、图解分析交流负载线第58页/共110页(15-59)三、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在放大电路中,输出信号应该成比例地放大输入信号(即线性放大);如果两者不成比例,则输出信号不能反映输入信号的情况,放大电路产生非线性失真。为了得到尽量大的输出信号,要把Q设置在交流负载线的中间部分。如果Q设置不合适,信号进入截止区或饱和区,则造成非线性失真。下面分析失真的原因。为简化分析,假设
25、负载为空载(RL=)。第59页/共110页(15-60)iCuCEuo可输出最大不失真信号1、静态工作点 Q 在交流负载线的中间交流负载线的中间:ib第60页/共110页(15-61)iCuCEuo2、Q点过低,信号进入截止区放大电路产生截止失真输出波形输入波形ib削顶 适当增加增加基极电流可消除失真。第61页/共110页(15-62)iCuCE3、Q点过高,信号进入饱和区放大电路产生饱和失真ib输入波形uo输出波形削底 适当减小减小基极电流可消除失真。第62页/共110页(15-63)具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具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Q应大致选在应大致选在交流负载线的中心交流负载线的中心交流负载线
26、的中心交流负载线的中心;输入信号输入信号Ui 的幅值不能太大。的幅值不能太大。放大电路不产生非线性失真条件第63页/共110页(15-64)9.4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为保证放大电路稳定工作,电路必须具有合适的、稳定的静态工作点。但是,温度的变化将会严重地影响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对前面分析的电路(固定偏置电路)而言,静态工作点由UBE、和 ICEO 决定,而这三个参数会随温度而变化,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这一方面。TUBEICEOQ第64页/共110页(15-65)一、温度对Q点的影响iBuBE25C50CTUBEIBIC1、温度对UBE的影响第65页/共110页(15-66)2、温度对
27、 值及ICEO的影响T、ICEOICiCuCEQQ在输出特性曲线上总的效果是:温度上升时,输出特性曲线上移,会造成Q点上移。第66页/共110页(15-67)3、小结TIC 固定偏置电路的Q点是不稳定的。Q点不稳定可能会导致其靠近饱和区或截止区,从而造成非线性失真。为此,需要改进偏置电路,当温度升高、IC增加时,能够自动减少IB,从而抑制Q点的变化,使Q点基本保持稳定。常用的分压式偏置电路可稳定静态工作点。第67页/共110页(15-68)二、分压式偏置电路:RB1+UCCRCC1C2RB2CERERLuiuo1、静态分析I1I2IBRB1+UCCRCTRB2RE直流通路RE射极直流负反馈电阻
28、CE 交流旁路电容第68页/共110页(15-69)TUBEIBICUEIC 本电路的稳压过程实际是因为加了RE引入了负反馈。a.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原理I1I2IBRB1+UCCRCTRB2REBEBUVB2II电路组成条件:第69页/共110页(15-70)I1I2IBQRB1+UCCRCTRB2RE直流通路Bb.求静态工作点第70页/共110页(15-71)可以认为与温度无关。I1I2IBQRB1+UCCRCTRB2RE直流通路似乎I2、VB越大越好。但 I2 RB1、RB2太小,会增加损耗,降低输入电阻,故其阻值一般取几十k。而VB 过高会令VE 增高,当UCC 一定时,将令 UCE 减小
29、,导致放大电路输出电压的动态范围减小。B第71页/共110页(15-72)例:已知:=50,UCC=12V,RB1=7.5k,RB2=2.5k,RC=2k,RE=1k,试求: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RB1+UCCRCC1C2RB2CERERLuiuo解:第72页/共110页(15-73)2、动态分析+UCCuoRB1RCC1C2RB2CERERLuiuoRB1RCRLuiRB2交流通路第73页/共110页(15-74)rbeRCRLRB微变等效电路uoRB1RCRLuiRB2交流通路第74页/共110页(15-75)问题1:如果去掉CE,放大倍数如何变化?I1I2IBRB1+UCCRCC1C2RB
30、2CERERLuiuoCE的作用:交流通路中,它可将 RE 短路,使 RE 对交流信号不起作用,放大倍数不受影响。第75页/共110页(15-76)去掉 CE 后:交流通路和微变等效电路:rbeRCRLRERBRB1RCRLuiuoRB2REri第76页/共110页(15-77)rbeRCRERBRS结论:去掉CE 后,Au 减小、ri 增大、ro 不变。输出电阻:用加压求流法求解。rbeRCRLRERB第77页/共110页(15-78)无旁路电容无旁路电容C CE E有旁路电容有旁路电容C CE E分压式偏置电路减小减小提高提高不变不变第78页/共110页(15-79)RB1+UCCRCC1
31、C2TRB2CERE1RLuiuoRE2问题2:如果电路如下图所示,如何分析?第79页/共110页(15-80)I1I2IBRB1+UCCRCC1C2TRB2CERE1RLuiuoRE2I1I2IBRB1+UCCRCTRB2RE1RE2a、静态分析:直流通路第80页/共110页(15-81)RB1+UCCRCC1C2TRB2CERE1RLuiuoRE2b、动态分析:交流通路RB1RCRLuiuoRB2RE1第81页/共110页(15-82)交流通路:RB1RCRLuiuoRB2RE1微变等效电路:rbeRCRLRE1RB第82页/共110页(15-83)问题:Au 和 Aus 的关系如何?放大
32、电路的放大倍数定义放大电路RLRSri第83页/共110页(15-84)9.5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由于在放大电路中一般有 耦合电容、旁路电容、晶体管极间电容、联线分布电容的存在,其容抗值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放大电路对不同的频率信号在 幅度 和 相位 上所产生的放大效果不同。当输入信号包含许多频率分量时,输出信号不可完全重现,从而产生 幅度失真 和 相位失真,它们均称为 频率失真。第84页/共110页(15-85)频 率 特 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幅 频 特 性:Au与频率的关系。相 频 特 性:Uo相对于Ui的相位差与频率的关系。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90o-180o|Au0|-270o
33、|Au|通频带第85页/共110页(15-86)下限频率f1:Au下降至0.707Auo时所对 应的较低的频率。上限频率f2:Au下降至0.707Auo时所对 应的较高的频率。通 频 带:f1 至 f2之间的频率范围。放大电路 的频率特性-90o-180o|Au0|-270o|Au|通频带第86页/共110页(15-87)中频段:Auo与频率无关。电容不起作用。低频段:Au下降。受 耦合电容、旁路电容影响。晶体管极间电容、联线分布电容可视为开路。高频段:Au下降。受 晶体管极间电容、联线分布 电容影响。耦合电容、旁路电容可视为短路。放大电路 的频率特性-90o-180o|Au0|-270o|A
34、u|通频带第87页/共110页(15-88)9.6 射极输出器RB+UCCC1C2RERLuiuoRB+UCCRE直流通路 对交流信号而言,由于集电极是输入与输出回路的公共端,故为对交流信号而言,由于集电极是输入与输出回路的公共端,故为共集电极放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大电路。因从发射极输出,又称射极输出器。因从发射极输出,又称射极输出器。第88页/共110页(15-89)一、静态分析IBIE折算RB+UCCRE直流通路第89页/共110页(15-90)二、动态分析RB+UCCC1C2RERLuiuoRBRERLuiuo交流通路第90页/共110页(15-91)RBRERLuiuo交流通路rbeRER
35、LRB微变等效电路第91页/共110页(15-92)1.电压放大倍数rbeRERLRB第92页/共110页(15-93)1.通常所以虽然电压没放大,但输出电流Ie增加了。2.输入输出同相,输出电压跟随输入电压,故称电压跟随器。结论:第93页/共110页(15-94)2.输入电阻 输入电阻较大。若作为前级的负载,对前级的放大倍数影响较小,且取得的输入信号大。rbeRERLRBri第94页/共110页(15-95)3.输出电阻用加压求流法求输出电阻。rbeRERBRSrbeRERLRBRS第95页/共110页(15-96)通常:所以: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很小,带负载能力强。所谓带负载能力强带负载能
36、力强,是指当负载变化时,放大倍数基本不变。第96页/共110页(15-97)射极输出器的应用1.可将射极输出器放在电路的首级,以提高输入电阻。2.可将射极输出器放在电路的末级,以降 低输出电阻,提高带负载能力。3.可将射极输出器放在电路的两级之间,以起到电路的匹配作用。第97页/共110页(15-98)RB+UCCC1C2RERLuiuo例1:已知射极输出器的参数如下:RB=570k,RE=5.6k,RL=5.6k,=100,UCC=12V1.求Au、ri 和 ro。2.设:RS=1 k,求:Aus、ri 和 ro。3.RL=1k和时,求Au。第98页/共110页(15-99)RB+UCCC1
37、C2RERLuiuoRB=570k,RE=5.6k,RL=5.6k,=100,UCC=12V第99页/共110页(15-100)RB=570k,RE=5.6k,RL=5.6k,=100,UCC=12V1.求Au、ri和ro。rbeRERLRB微变等效电路rbe=2.8 k,RS=0第100页/共110页(15-101)rbeRERLRB微变等效电路2.设:RS=1 k,求:Aus、ri和roRB=570k,RE=5.6k,RL=5.6k,=100,UCC=12Vrbe=2.8 k,RS=1 k第101页/共110页(15-102)RL=1k时3.RL=1k和时,求Au。比较:空载时,Au=0.
38、995 RL=5.6k时,Au=0.990 RL=1k时,Au=0.967 RL=时结论:射极输出器带负载能力强。第102页/共110页(15-103)+UCCRS1M(+24V)R120k27kC2C3R3R2RLRE282k43k10k8k10kC1RC2T1RE1CET2例2:阻容耦合电路如图,设:1=2=50,rbe1=2.9k,rbe2=1.7 k。试求:Aus、ri、ro。前级后级耦合:每两个单级放大电路之间的连接方式。第103页/共110页(15-104)关键:考虑级间影响。一.静态:Q点同单级。二.动态性能:方法:ri2 =RL1+UCCRS1M(+24V)R120k27kC2
39、C3R3R2RLRE282k43k10k8k10kC1RC2T1RE1CET2电路的性能分析ri2第104页/共110页(15-105)微变等效电路:ri2+UCCRS1M(+24V)R120k27kC2C3R3R2RLRE282k43k10k8k10kC1RC2T1RE1CET2RE1R2R3RC2RLRSR1第105页/共110页(15-106)ri=R1/ri RL1=RE1/ri2=RE1/R2/R3/rbe2 27/1.7 1.7k ri=1000/(2.9+511.7)82k2.输出电阻:1.输入电阻:RE1R2R3RC2RLRSR1riRL1=R1/rbe1+(1+)RL1ro=RC2=10k第106页/共110页(15-107)3.中频电压放大倍数:RE1R2R3RC2RLRSR1U01Ui2第107页/共110页(15-108)RE1R2R3RC2RLRSR1第一级放大倍数:Au1RL1第108页/共110页(15-109)第二级放大倍数:Au2RE1R2R3RC2RLRSR1第109页/共110页(15-110)感谢您的观看!第110页/共110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