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高中化学必修知识点梳理.pptx
《苏教高中化学必修知识点梳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高中化学必修知识点梳理.pptx(10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大专题四大专题l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l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l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l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1页/共100页专题一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l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l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l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第2页/共100页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l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l 物质的量l 物质的聚集状态l 物质的分散系第3页/共100页 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1 1根据物质的聚集状态根据物质的聚集状态,将物质分为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和固态物质。2 2根据物质的导电性根据物质
2、的导电性,将物质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3 3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将物质分为可溶性 物质、微溶性物质和难溶性物质。第4页/共100页4 4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第5页/共100页5 5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例如,对于能与酸或碱反应的氧化物来说,可将其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通常把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如CaO、Na2O,把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如CO2、SO2。第6页/共100页物质的转化物质的转化 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及性能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一定条件下,不
3、同类别的物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研究物质的转化,不仅可以揭示物质转化所遵循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利用物质的转化可以进一步制造人类需要的新物质。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质间的相互转化,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现列表如下:第7页/共100页表达形式表达形式反应类型反应类型实例实例(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A AB=ABB=AB化合反应化合反应CaOCaOH H2 2O=Ca(OH)O=Ca(OH)2 2AB=AAB=AB B分解反应分解反应C CaCOaCO3 3=CaO+CO=CaO+CO2 2 ABABC=AC=ACBCB置换反应置换反应FeFe2HC
4、l=FeCl2HCl=FeCl2 2H H2 2ABABCD=ADCD=ADCBCB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CaOCaO2HCl=CaCl2HCl=CaCl2 2H H2 2O O温高第8页/共100页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1物质的量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的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标准:1 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相同,约为6.02x1023。(2)符号:mol(3)计量对象: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等所有微观粒子。第9页/共100页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1
5、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用6.02x1023mol-1表示,符号为NA。4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的关系 nN/NA5.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2物质的量(n)、质量(m)、摩尔质量(M)的关系nm/M。第10页/共100页 典例分析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1 mol任何物质中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B0.012kg12C中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C1 molH2O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D1 molNe约含有6.021024个电子解析A A项错在“都含有6.0210236.0
6、21023个分子”上,其一,物质不一定都是分子构成的;其二,应该是“约含有”。C C项错在“含有2 mol2 mol氢和1 mol1 mol氧”上,H2OH2O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该项没有表达清楚氢原子和氧原子。答案ACAC第11页/共100页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聚集状态1、物质的聚集状态主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不同和聚集状态的特性如下:物质的聚集状态微观结构微粒运动宏观性质固态微粒紧密排列,微粒间的空隙很小在固定位置上振动有固定形状,几乎不能被压缩液态微粒排列较紧密,微粒间空隙较小可以自由移动没有固定形状,不易被压缩气态微粒之间的距离较大可以自由移动没有固定形状,容易被压缩第12页
7、/共100页二、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符号:Vm,单位L/mol或m3/mol。(2)计算公式:Vm=V/n。(3)影响气体摩尔体积的因素 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取决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第13页/共100页典例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6.021023个分子所占的体积约是22.4LB0.5molH2所占的体积是11.2LC标准状况下,1molH2O的体积为22.4LD标准状况下,28gCO与N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解析 有6.02106.02102323个分子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是1mol1mol
8、,在标准状况下,1 mol1 mol气体物质的体积约是22.4L22.4L,但A A选项中的1mol1mol分子不一定是气体,错误;B B选项氢气虽是气体,但没有指明气体所处的状况,因此,0.5mol H0.5mol H2 2的体积也不一定就是11.2L11.2L;C C选项中的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而是固液混合物,所以也错误;D D选项中,虽是混合气体,但是N N2 2和COCO的摩尔质量相等,两者以任意比例混合,其摩尔质量数值不变,故28gN28gN2 2和COCO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mol1mol,标准状况下其体积约为22.4L22.4L,正确。答案D D第14页/共100页物质的分
9、散系物质的分散系一、分散系1分散系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系。2.分散系的分类第15页/共100页3胶体(1)定义: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该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但不能透过半透膜。聚沉现象胶体粒子在适当的条件下相互结合成直径大于100nm的颗粒而沉降下来的过程,叫胶体的聚沉。第16页/共100页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
10、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中还是在熔融状态下均以分子形式存在,而不能导电的化合物。2常见的电解质、非电解质(1)常见的酸、碱、盐类、活泼金属氧化物、H2O等均为电解质。例如酸:H2SO4、HNO3、HCl、H2CO3、H3PO4、H2SiO3、H2SO3等。碱:NaOH、KOH、Ba(OH)2、NH3H2O、Ca(OH)2等。盐:NaCl、KNO3、MgCl2、BaSO4、CaCO3等。部分氧化物:H2O、Na2O、Al2O3等。(2)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CO等)、大部分有机物(如酒精、蔗糖等)为非电解质。第17页/共100页三、电离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
11、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离子电荷数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数值,离子电荷的正负取决于化合价的正负。(2)原子团不能拆开,例如Ax(ROn)y=xAyy(ROn)x-(3)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3酸、碱、盐的定义(从电离的角度)(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酸的电离通式一般为:酸H酸根离子,如HCl=H+Cl+,H2SO4=2H+SO42-。(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碱的电离通式一般为:碱金属离子(或NH4)OH,如NaOH=Na+OH-。(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盐的电离通式一
12、般为:盐金属阳离子(或NH4)酸根阴离子。第18页/共100页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常见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与分析第19页/共100页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物质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把各成分彼此分开的过程。2物质的提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物的过程。二、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1过滤过滤是分离液体和不溶性固体混合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除去液体中难溶性组分的。(1)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2)过滤的操作要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应略低于滤
13、纸的边缘;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漏斗的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烧杯内壁相接触。第20页/共100页2蒸发蒸发是将溶液加热,使溶液受热汽化,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物质的方法。蒸发可得晶体,也用于浓缩溶液。(1)蒸发时用到的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2)在进行蒸发操作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实验结束后,不能将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桌上,以免烫坏桌子 或遇实验台上的冷水引起蒸发皿炸裂;当蒸发到析出大量晶体、剩余少量溶液时,应停止加热,利用 余热蒸干,以防止晶体过热迸溅。3结晶和重结晶(1)冷却法将热的饱和溶液慢慢冷却后析出晶体,此法适用于
14、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KNO3。(2)蒸发法此法适用于溶解度变化不大的溶质,如NaCl。(3)重结晶将已得到的晶体用蒸馏水溶解,经过滤、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步骤,得到更纯净的晶体的过程。第21页/共100页4萃取和分液(1)定义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从而实现分离的方法。分液: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2)萃取与分液所用的主要仪器:烧杯、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5蒸馏(1)蒸馏原理利用物质沸点的不同,加热液体混合物,使沸点低的液体变为气体挥发出来,再冷却为液体,以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的方法。(2
15、)仪器:酒精灯、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圈)、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也叫尾接管)、锥形瓶、橡胶塞。第22页/共100页常见物质的检验常见物质的检验一、常见离子的检验人们通常根据不同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某些特征反应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1NH4检验(1)原理:NH4OH=NH3H2O,NH3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2)实验:氯化铵、硫酸铵溶液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2Cl检验(1)原理:Ag+Cl-=AgCl,AgCl为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2)实验: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3SO42检验(1)原理:Ba2SO42=BaSO4,BaSO4为不溶
16、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2)实验:硫酸铵溶液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第23页/共100页4焰色反应(1)定义: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特殊颜色的现象,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可见焰色反应并不是化学反应,而应是一种物理现象,主要用于钠、钾等碱金属及其离子的检验。(2)焰色:钠:黄色;钾:紫色(隔蓝色钴玻璃,目的是滤去钠产生的黄色火焰干扰)。(3)实验:焰色反应器通常可用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或镍、铬、钨丝制成。每次焰色反应操作之后,都要用稀盐酸洗净金属丝。用稀盐酸的原因是:生成金属氯化物,而金属氯化物在高温时可挥发。二、化学物质组成的现代分析方法利用组成物质的原子、离子和分子的
17、一些特征性质,检验组成化学物质的元素,的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常用方法。现代化学分析测试中,常借助一些仪器来分析化学物质的组成。(1)原子分析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含有C、H、O、N、S等元素;(2)红外光谱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团;(3)原子吸收光谱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第24页/共100页典例分析有四瓶常用的溶液:BaCl2溶液,NaCl溶液,Na2SO4溶液,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的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A BC D解析不用其他试剂鉴别物质的程序是:观察有无颜色;两两混合。CuSO4CuSO4溶液呈蓝色,故首先鉴别出来,然后用CuSO4
18、CuSO4溶液再与其他少许未知液混合,根据产生的现象鉴别之。答案CDCD第25页/共100页溶液的配制与分析溶液的配制与分析一、物质的量浓度1含义用来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符号为 CB,常用单位为molL1(或mol/L)。2表达式:CBnB/V。如1L溶液中含有1mol溶质,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1mol/L。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配制100mL 0.100mol/L Na2CO3溶液1主要仪器电子天平或托盘天平、100ml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2配制步骤(1)计算:根据nBCBV可知n(Na2CO3)=0.010mol,则m(Na2CO3
19、)1.06g。第26页/共100页(2)称量:若用托盘天平可准确称取Na2CO3固体1.1g。(3)溶解:将称好的Na2CO3固体放烧杯中入,用适量蒸馏水溶解,用 玻璃棒搅拌,并冷却至室温。(4)移液:将烧杯中的溶液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并将洗涤液都注入容量瓶 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7)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将容量瓶内的溶液倒入洁净、干燥的试剂瓶中,在瓶体上贴好注明溶液名称、浓度的标签,备用
20、。第27页/共100页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核的组成第28页/共100页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第29页/共100页原子核核外原子第30页/共100页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是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因此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2)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例如,要使该原子达到8个电子(最外层是一层时为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通常是失去电子变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数目等于原子失去电子
21、的数目。(3)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小于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要使该原子的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最外层是一层时为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通常是得到电子变为带负电荷的阴离子,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数目等于原子得到电子的数目。第31页/共100页三、原子核的组成1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更小的微粒质子和中子构成的,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显电性。2质量数(1)质量数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数值,叫做质量数,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2)数量关系:中子数用符号N示,
22、质子数用符号Z来表示,则质量数(A)NZ。(3)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整数值。第32页/共100页(4)原子组成的表示及含义原子ZAX的含义: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如1735Cl表示一个质量数为35,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18 的氯原子。3元素、核素和同位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核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做元素。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与中子数和电子数无关。元素定义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又包括带电的原子(即阴、阳离子)。例如,11H、12H、13H、H等都称为氢元素。元素是一个种类概念,因此只能说人类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近120种元素,而不能说
23、120个元素。第33页/共100页专题二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钠镁及其化合物第34页/共100页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溴、碘的提取第35页/共100页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生产原理 一、氯气的生产原理 1氯气的工业制法电解饱和食盐水(1)制取原理 (2)电解装置:见教材 (3)电解特点:电解氯化钠溶液时,与电源正级相连的电极产生氯气,与电源负级相连的电极产生氢气,在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钠。(4)“氯碱工业”:人们把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等产品工业称为“氯碱工业”。2 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
24、应的原理 (2)制取装置第36页/共100页氯气的性质氯气的性质1 1氯气的物理性质 Cl2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是一种有强烈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在低温和加压的条件下可转变为液态(称为液氯)和固态。25 时,1体积的水可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2 2氯气的化学性质(1)氯气能与金属反应。除了像金(Au)、铂(Pt)这样的极不活泼的金属以外,其他的金属几乎都能在常温或加热的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像铁这样具有可变化合价的金属与氯气反应时,金属一般显较高或最高化合价。化学方程式为:第37页/共100页(2)氯气能与非金属反应。氢气、磷、硅等许多非金属单质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化
25、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注意氯气和氢气反应时,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但产物相同。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并生成大量白烟;H2和Cl2混合后,在强光照射下,能迅速化合而发生爆炸。(3)氯气能与碱反应。在常温下,氯气与碱溶液发生反应,除了生成水以外,一般还生成金属氯化物(盐酸盐)和金属次氯化物(次氯酸盐)。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第38页/共100页另外 “84消毒液”的消毒剂的有效成分是NaClO,漂白粉有效成分是Ca(ClO)2。化学实验中,残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氯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化学 必修 知识点 梳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