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结构及数量特征.pptx
《群落结构及数量特征.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落结构及数量特征.pptx(1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OrganismalecologycopingPopulationecologylimiting factorsCommunity ecology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s and diversityEcosystem ecologyenergy flow and chemical cyclingLandscape ecologyinteractions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ecosystemsBiosphere ecologyglobal effects第1页/共119页群落结构 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森林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种类的数量植
2、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森林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种类的数量特征及种类关联分析方法。特征及种类关联分析方法。森林群落的生活型结构、层片、垂直结构与外貌特征。森林群落的生活型结构、层片、垂直结构与外貌特征。边缘效应的概念、特征及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边缘效应的概念、特征及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分析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环境、生物因素及干扰类型。分析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环境、生物因素及干扰类型。第2页/共119页 群落的概念在自然界中,任何植物都极少单独生长,几乎都在自然界中,任何植物都极少单独生长,几乎都是聚集成群的。是聚集成群的。植物群居在一起,在植物和植物之间就发生了复植物群居在一起,在植物和植物之间就发
3、生了复杂的相互关系。杂的相互关系。群居在一起的植物并非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一群居在一起的植物并非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一个有规律的组合,在环境相似的不同地段有规律个有规律的组合,在环境相似的不同地段有规律地重复出现。地重复出现。第3页/共119页 综上所述,植物群落可定义为: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植物集合体。森林群落就是具有一定树木种类组成的植物群落。种类的数量与气候(水、热)、人的影响、形成时间长短有关。第4页/共119页第4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41 森林群落的概念 4.1
4、.2 4.1.2 群落的性质群落的性质4.1.2.1 4.1.2.1 4.1.2.1 4.1.2.1 机体论观点机体论观点Clements(美国生态学家)机体论观点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机体论观点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有组织的生物系统,像有机体和种群那样。有组织的生物系统,像有机体和种群那样。机体论观点把群落和有机体相比拟,强调组机体论观点把群落和有机体相比拟,强调组成群落的各个种是高度结合的,相互依存的,成群落的各个种是高度结合的,相互依存的,一个种群从其先锋阶段到稳定的顶极阶段和一个种群从其先锋阶段到稳定的顶极阶段和有机体一样有其出生、生长、成熟、繁殖和有机体一样有其出生、生长
5、、成熟、繁殖和死亡,群落的这种生活史虽然是复杂的死亡,群落的这种生活史虽然是复杂的,但却但却是一个真实的过程。是一个真实的过程。第5页/共119页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1 森林群落的概念5.1.2.2 个体论观点Henry.A Gleason(usa,plant ecologist)个体论观点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个体论观点认为组成群落的种群具有“独立性”,即各个种都是单独对外界因素起反应,并作为独立的一员进人群落。它们在不同的群落之间往往互相交织,而以不同的比例出现在不同的群落中。群落是连续的,群落之
6、间不具有明显的边界,群落的划分是人为的。第6页/共119页这两种观点对生态学研究的影响都很大,从机体论观点出发,建立了群落单元演替顶极学说和相应的研究方法;从个体论观点出发,建立了梯度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1 森林群落的概念第7页/共119页两种观点的分歧:两种观点的分歧:第8页/共119页环境梯度密度A AB BD DC C环境梯度密度A AB BD DC C第9页/共119页5.1.3 群落的基本特征 生物群落是一定地段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无论群落是一个独立单元,还是连续系列中的片断,由于群落中生物的相互作用,群落都不是其组成物种的简单累加,而是一定地
7、段上生物与环境作用的一个整体。生物群落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1 森林群落的概念第10页/共119页生物群落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3)具有一定的外貌。(4)形成群落环境。(5)不同物种间存在相互影响。(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7)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8)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1 森林群落的概念第11页/共119页(1)(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种类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一个群落中种类成分的多少及每种个体的数量,是度量群落多样性的
8、基础。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1 森林群落的概念第12页/共119页(2)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群落除了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外,还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例如,生活型组成、种的分布格局、成层性、季相、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等。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1 森林群落的概念第13页/共119页(3)具有一定的外貌 一个群落中的植物个体,分别处于不同高度并具有不同密度,从而决定了群落外部形态。在植物群落中,通常由其生长类型决定其高级分类单位的特征,如森林、灌丛或草丛的类型。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1 森林群落的概念第14页/共119页(4)形成群落环境 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
9、形成群落环境。如森林中的环境与周围裸地就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光照、温度、湿度与土壤等都经过了生物群落的改造。即使生物非常稀疏的荒漠群落,对土壤等环境条件也有明显改变。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1 森林群落的概念第15页/共119页(5)不同物种间存在相互影响 群落中的物种有规律的共处,即在有序状态下共存。一个群落必须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适应、相互竞争,形成具有一定外貌、种类组成和结构的集合体。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1 森林群落的概念第16页/共119页(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具有生命的部分,生命的特征是不停的运动,群落也是如此。其运动形式包括季节
10、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1 森林群落的概念第17页/共119页(7)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任何一个群落都只能分布在特定地段或特定生境中,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无论从全球范围看,还是从区域角度讲,不同生物群落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分布。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1 森林群落的概念第18页/共119页(8)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在自然条件下,有的群落有明显的边界,有的边界不明显。但在多数情况下,不同群落间存在过渡带,被称为群落交错区,并导致明显的边缘效应。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1 森林群落的概念第19页/共119页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
11、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 任何一个森林群落都是由一定树木及相关的植物种类组成。可把组成一个森林群落的全部植物种类称为该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一个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不仅可以反映有关生境条件的状况,而且也反映着该群落的历史渊源和更为广阔的空间上的联系。5.2.1 森林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第20页/共119页生态学家提出了最小面积的概念。所谓最小面积,也就是说至少要有这样大的面积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最小面积的确定通常采用在群落中央逐步成倍扩大样方面积如图51(a),统计面积扩大增加的种数(表5-1),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21页/共119页表5-1 随着样方面积
12、扩大增加的种数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22页/共119页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23页/共119页表5-2 不同国家和学者建议的森林植被研究时的最小面积 m2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24页/共119页5.2.2.1 优势种和建群种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分别存在各自的优势种。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25页/共119页建群种优势层(乔木层
13、)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种群的作用,常称为建群种。建群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把群落中的建群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若把非建群种去除,只会发生较小的或不显著的变化。因此不仅要保护那些珍稀濒危植物,而且也要保护那些建群植物和优势植物,它们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26页/共119页银杏第27页/共119页 如果群落中建群种只有一个,则称为“单建种群落”或“单优势种群落”。如果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就称该群落为“共建种群落”或“共优势种群落”。热带森林,几乎全是共建种群落;北方森林和草原则多为单建种群落。第5章
14、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28页/共119页5.2.2.2 亚优势种 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一定作用的植物种。在复层群落中,它通常居于较低的下层,如兴安落叶松林中常有混生数量不等的白桦(Betula platyphyll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等乔木树种,这些树种在乔木层中成为亚优势种。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29页/共119页5.2.2.3 伴生种伴生种(comp
15、anion species)为群落中常见种,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不起主要作用。伴生种在一些群落中出现,而在另一些群落中可能不出现。如兴安落叶松林中常有崖柳(Salix xerophil)、多叶大刺蔷薇(Rosa acicularis)、赤杨(Alnus japanica)等伴生。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30页/共119页5.2.2.4 偶见种 偶见种(occasional species)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物种,多半数量稀少。偶见种可能偶然地由人们带入或随着某种条件的改变而侵入群落中,也有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有些偶见种的出现
16、具有生态指示意义,有的还可作为地方性特征种看待。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31页/共119页5.2.3 种类的数量特征 有了所研究群落完整的生物物种名录,只能说明群落中有哪些物种,要进一步说明群落特征,还必须研究不同种的数量关系。对物种组成进行数量分析是近代群落分析技术的基础。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32页/共119页5.2.3.1 种的个体数量指标(1)多度 多度(abundance)是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目。多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个体的直接计算法;目测估计法。一般对于植物个体数量多而植物体形小的群落(如灌木、草本群落),或者
17、在概略性的踏查中,常用目测估计法。对树木种类或者在详细的群落研究中,就常用记名计算法。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33页/共119页记名计算法就是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清点各种群的个体数目,然后计算出某种植物与同一生活型的全部植物个体数目的比例。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的多少,多用于群落内草本植物的调查。常用的等级划分和表示方法见表5-3。国内多采用Drude的7级制多度。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34页/共119页表5-3几种常用的多度等级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35页/共119页(2)密度式中:d
18、密度;N样地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目;S样地面积。密度的倒数即为每株植物所占的单位面积。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36页/共119页在群落内分别计算各个种的密度,其实际意义不大。重要的是计算全部个体(不分种)的密度和平均面积。在此基础上,又可以推算出个体间的距离:式中L 平均株距;D树木的平均胸径。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37页/共119页样地内某一物种的个体数占全部物种个体数的百分比称为相对密度某一物种的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高的物种密度的百分比称为密度比(density ratio)。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38页/共119页(
19、3)盖度 盖度(coverage)-指的是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即投影盖度。盖度可分为分盖度(种盖度)、层盖度(种组盖度)和总盖度(群落盖度)。林业上常用郁闭度来表示林木层的盖度。草原群落基盖度:离地2.54cm的断面积;树木:d1.3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39页/共119页群落中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即相对盖度。某一物种的盖度与盖度最大物种的盖度比称为盖度比(cover ra-tio)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40页/共119页(4)频度 频度(frequency)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常按包
20、含该种个体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来计算。即:频度=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41页/共119页标准频度图解(frequency diagram)(图63)。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42页/共119页图63 Raunkiaer(瑞典学者)的标准频度图解,在这个图中,凡频度在120的植物种归入A级,2140者为B级,4160者为C级,6180者为D级,80100者为E级。这样按其所占比例的大小,五个频度级的关系是:ABCDD。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44页/共119页(5)高度 高度(hei
21、ght)为测量植物体体长的一个指标。测量时取其自然高度或绝对高度。某种植物高度与最高种的高度之比为高度比。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45页/共119页(6)体积和重量森林群落内,植物体积(volume)和重量(weight)是标志植物种所产生的物质数量的具体指标。在森林经营中,通过体积的计算可以获得木材生产量(称为材积)。单株乔木的材积等于胸高断面积(s)、树高(h)和形数(f)三者的乘积,即V=shf形数是树干体积与等高同底的圆柱体体积之比。(森林调查表中查到)草本植物或小灌木体积的测定,可用排水法进行。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46页/共119页
22、重量(weight)是用来衡量种群生物量(biomass)或现存量(standing crop)多少的指标。在林业上叶、根、果实的称重更重要。测定重量的方法,一般在采割后直接称重;或者针对各个种,选少数大小合适的个体,作为样本称重,求其平均值,再乘以单位面积的个体数。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占全部物种总重量的百分比称为相对重量。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47页/共119页5.2.3.2 种的综合数量指标(1)优势度 优势度用以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但其具体定义和计算方法各家意见不一。一些学者认为盖度和密度为优势度的度量指标。也有的认为优势度即“盖度和多度的
23、总和”或“重量、盖度和多度的乘积”等等。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48页/共119页(2)重要值 重要值也是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用重要值来确定乔木的优势度或显著度,计算的公式如下: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基盖度)上式用于草原群落时,相对优势度可用相对盖度代替: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49页/共119页(3)综合优势比 综合优势比(summed dominance ratio)缩写形式为SDR。它由日本学者召田真等(1957)提出的一种综合数量指标。包括两因素、三因
24、素、四因素和五因素等四类。常用的为两因素的综合优势比(SDR2),即在密度比、盖度比、频度比、高度比和重量比这五项指标中取任意两项求其平均值再乘以100,如SDR2=(密度比+盖度比)2100。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50页/共119页由于动物有运动能力,多数动物群落研究中以数量或生物量为优势度的指标,水生群落中的浮游生物,多以生物量为指标。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51页/共119页5.2.4 种间关联正关联两个种一块出现的次数比期望的更频繁;正关联可能是因一个种依赖于另一个种而存在,或两者受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因子影响而生长在一起。负关联两个种
25、共同出现次数少于期望值。负关联则是由于空间排挤、竞争、他感作用以及不同的环境要求。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52页/共119页在均质群落中,可预期种间关联是随样本大小的增加而增大,达到某一点后则维持不变。表达种对之间是否关联,常采用关联系数,计算前先列出22列关联表,它的一般形式如表5-5所示。135页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52 森林群落的组成第53页/共119页表5-5 22列关联表 种种A种种Baba+bcdc+da+c b+dn关联系数关联系数V V取值在取值在-1-1至至1 1之间之间V0,V0,正关联;正关联;V0,V3.84,3.84,一定正关联;一定正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群落 结构 数量 特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