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高考生物冲刺复习实验与探究张.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高考生物冲刺复习实验与探究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高考生物冲刺复习实验与探究张.pptx(1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材基本实教材基本实验综合考查验综合考查 能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用 实验设计及实验设计及分析分析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
2、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评价与实验评价与修订修订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第1页/共154页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典例1】(2012全国高考)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 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 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 mL。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 mL,摇匀。将5支试管放入70 恒温水浴
3、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第2页/共154页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 mL,摇匀。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1)_。(2)_。第3页/共154页【审题视角】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1)温度能影响酶的催化活性,在本实验中应该保持在最适宜温度。(2)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的砖红色沉淀现象应在沸水浴中出现。【精讲精析】(1)只有在最适宜的温度下,才能使酶发挥最大的催化活性。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在70 时,由于高温使
4、酶失去活性,干扰了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2)在沸水浴中,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现象。第4页/共154页答案:(1)更正:将5支试管放入37 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适宜。理由: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在70 时,由于高温使酶失去活性,干扰了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2)更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 mL,摇匀,将这些试管放入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2 min左右。理由:斐林试剂应在沸水浴中参与反应第5页/共154页【命题人揭秘】命题规律:实验与探究类题目是最能体现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方式,是每年必考的题型,近几年的命题切入点主要有实验步骤的完善
5、、结果与结论的分析、实验数据处理等,特别是实验步骤的设计中对照组的设置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命题更多。预测今年高考中,验证性实验的命题更多地会集中在对教材中经典实验的变形和延伸上;探究性实验的命题更倾向于实验步骤的完善和教材经典实验的分析上。第6页/共154页备考策略: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解题思路(1)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实验预期和结论是不一样的。验证性实验的实验预期或结论与实验目的基本一致,一般只有一种情况,即实验目的所要验证的情况。探究性实验的实验现象或预期是不确定的,出现的可能性都要叙述到。但是,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无论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的结果、结论都是惟一的。如果是探究性实
6、验,实际操作实验所得结果必定是预期结果中的一种情况。(2)探究性实验的一般程序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期实验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即判断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第7页/共154页 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典例2】(2011北京高考)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第8页/共154页第9页/共154页(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处理。(2)从图2可知,组与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_,说明血清中的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_
7、,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_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3)实验中,组小鼠感染的是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天。第10页/共154页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第11页/共154页(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填选项前的符号)。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第12页/共154页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
8、的培养液f.细菌X(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审题视角】解答本题注意以下两点:(1)切入点:准确判断出图1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2)关键点:判断出图2中只有组的曲线没有明显上升。获取图3中只有活化巨噬细胞曲线上升这一信息。第13页/共154页【精讲精析】(1)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判断:A组注射的细菌X为实验组,B组注射的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注射物中有无细菌构成单一变量。(2)从图2中各曲线的变化情况看,组和组的曲线基本重合,可见这两组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由图1可知,组和组小鼠注入的都是血清,说明血清中物质(抗体)不能抑制细菌繁殖。从图2中组曲线的走势看出,组小鼠体内活细菌数量基
9、本不变,而其他几组曲线都上升,进而得出活化T细胞能抑制细菌数量的增长。活化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效应第14页/共154页细胞,作用是使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裂解,A组小鼠注射过细菌X,产生了对应的效应T细胞,进而阻止了该细菌对组小鼠正常细胞的侵染。(3)A组小鼠注射的是细菌X,必然与后面组小鼠有关。因此,小鼠感染的是细菌X。感染时间从图2横坐标和曲线中注射时间可以判断出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前1天。(4)由图中曲线走势可以看出,活化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最强。第15页/共154页(5)第(5)问题干信息与材料选择存在对应关系,“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一定存在于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中,选择a;“活化
10、了巨噬细胞”表明是这种物质作用于巨噬细胞,需要选择未活化的巨噬细胞,而B组巨噬细胞满足要求,选择d;实验现象是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因此需选择f细菌X。(6)实验一的题干说明实验是在研究小鼠的免疫应答,注射的病原体是细菌X;实验二题干说明实验是在研究免疫应答中对细菌X的杀伤力。因此,本题目整体上都是在研究小鼠对细菌X的免疫应答。第16页/共154页答案:(1)对照(2)相同 抗体 无明显变化 抑制 细胞内(3)细菌X 前1 (4)活化巨噬 (5)a、d、f(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第17页/共154页【阅卷人点拨】失失分分警警示示 第第(2)(2)问是要体现问是要体现组和组和组的比较,回
11、答时应避免直接组的比较,回答时应避免直接回答回答组曲线变化趋势,应该采用体现二者关系的词组曲线变化趋势,应该采用体现二者关系的词“相相同同”;第第(3)(3)问的注射时间在描述时需体现出和感染时间的系;问的注射时间在描述时需体现出和感染时间的系;第第(5)(5)问回答时,一定要走出实验材料只是自变量的误区。问回答时,一定要走出实验材料只是自变量的误区。实验材料是本实验中所有可能用到的与实验的正确进行有实验材料是本实验中所有可能用到的与实验的正确进行有关的生物材料或组织样液等。关的生物材料或组织样液等。第18页/共154页备备考考策策略略 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单一
12、变量原则是考查实验设计的重点,要保证单一变量,单一变量原则是考查实验设计的重点,要保证单一变量,即在实验中除要设置的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必须一致,特即在实验中除要设置的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必须一致,特别注意实验过程中是否会因添加试剂或进行某个操作而引别注意实验过程中是否会因添加试剂或进行某个操作而引起控制条件的不一致性,如起控制条件的不一致性,如实验对象的一致性;实验对象的一致性;每次实验所加试剂的量要相等;每次实验所加试剂的量要相等;实验控制时间的一致性;实验控制时间的一致性;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实验条件的一致性。第19页/共154页 遗传类实验设计及分析【典例3】(2011山东高考)荠菜的果实形
13、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形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第20页/共154页(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第21页/共154页(3)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
14、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导致生物进化。(4)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第22页/共154页实验步骤:_;_;_。结果预测:.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第23页/共154页【审题视角】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后代的
15、表现型和比例判断出亲本的基因型;(2)理解一对基因显性纯合,后代就不会出现性状分离;(3)运用测交方法验证待测种子的基因型。第24页/共154页【精讲精析】本题考查有关遗传基本规律、变异和育种等相关知识。(1)从图解中可以看出三角形果实是显性,从杂交产生后代比例接近151,可以得出只要有显性基因存在就表现为显性,而子一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图解中相似的杂交过程是另外两种纯合子杂交,即AAbb和aaBB;F1基因型为AaBb,则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比例为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为31;第2
16、5页/共154页(2)由杂交实验可看出,基因型为AA_或_BB的三角形果实荠菜,自交后代都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即4/15+4/15=8/15,又因为这两种基因型都包含了AABB,需减去重复的概率1/15,为7/15。(3)基因突变通常是不定向的,基因A、B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方向就是生物进化的方向。(4)确定某个体基因型一般选用隐性性状个体进行测交,得到F1后再自交,看F2的性状比例是多少确定亲本的基因型。分别将3包待测荠菜种子和卵圆形果实种子种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别将第26页/共154页待测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和卵圆形果实种子发育成的植株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将得到的F1种子分别
17、种下,植株成熟后进行自交,得到F2种子,将F2种子种下,植株成熟后分别观察统计F2所有果实性状及比例。若F2植株上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151,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若F2植株上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275,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若F2植株上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31,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第27页/共154页答案:(1)AABB和aabb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1 AAbb和aaBB(2)7/15 AaBb、aaBb、Aabb(3)不定向性 定向改变(4)答案一: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
18、交,得F2种子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第28页/共154页.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151.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275.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31答案二: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第29页/共154页F1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中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2种子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31.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53.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11第30页/共154页【阅卷人点拨】失失分分警警示示
19、 第第(1)(1)问中,不仅要注意题干中杂交实验子二代的表现问中,不仅要注意题干中杂交实验子二代的表现型,也要关注其比例,才能判断出亲代的基因型分别为型,也要关注其比例,才能判断出亲代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和aabbaabb。第第(2)(2)问中,不仅要注意到问中,不仅要注意到AA_AA_和和_BB_BB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还要注意这两种类型中同时包含了分离,还要注意这两种类型中同时包含了AABBAABB这种基因这种基因型,简单相加会重复计算型,简单相加会重复计算AABBAABB的概率,错误计算为的概率,错误计算为8/158/15。因此,需去掉重复的因此,需去掉重复
20、的AABBAABB的概率,即:的概率,即:8/15-1/15=7/158/15-1/15=7/15。第第(4)(4)问中,容易陷入思维定势,错误以为只需一次杂交问中,容易陷入思维定势,错误以为只需一次杂交实验就可以。同时,果实的形状只有在长成植株后才能看实验就可以。同时,果实的形状只有在长成植株后才能看到,因此,需写明观察的是到,因此,需写明观察的是F F2 2种子长成植株后果实的形状。种子长成植株后果实的形状。第31页/共154页备备考考策策略略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育种是高考中的热点,考查方式多以非遗传的基本规律和育种是高考中的热点,考查方式多以非选择题为主,需掌握以下规律:选择题为主,需掌握
21、以下规律:(1)(1)判断显隐性的方法。判断显隐性的方法。(2)(2)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体体)指的既可以是双显性纯合指的既可以是双显性纯合子与双隐性纯合子子与双隐性纯合子(体体),也可以指亲代都是一显一隐的纯,也可以指亲代都是一显一隐的纯合子合子(体体)。(3)(3)纯合子纯合子(体体)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4)(4)鉴定基因型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测交鉴定基因型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测交待测个体与隐待测个体与隐性个体进行杂交实验,通过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和分离比确性个体进行杂交实验,通过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和分离比确定亲代的基因型。定亲代的基因型。第32页/共
22、154页 教材基本实验的综合考查高考指数:1.(2012福建高考)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相匹配的是()第33页/共154页选项选项 方法与结果方法与结果 结论或观点结论或观点 A A 观察到植物通过细胞分观察到植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观察到裂产生新细胞;观察到动物受精卵分裂产生新动物受精卵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 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存在的细胞 B B 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 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生长也不弯曲 生长素具有极性运
23、输的特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点 第34页/共154页选项选项 方法与结果方法与结果 结论或观点结论或观点 C C 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光照的部位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于水 D D 将活的将活的R R型肺炎双球菌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与加热杀死的S S型肺炎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双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出现活体内,小鼠体内出现活的的S S型菌型菌 DNA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是主要遗传物质 第35页/共1
24、54页【解析】选A。A项,由实验的方法与结果可知,动植物的新细胞都来源于先前的细胞;B项中的单一变量是胚芽鞘的有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C项说明光合作用产生O2;D项说明S型菌中存在着转化因子。第36页/共154页2.(2012天津高考)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
25、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第37页/共154页D.在“探究-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组的-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和物质交换能力之间的关系。第38页/共154页【解析】选A。具体分析如下:选项选项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结论结论A A项项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数目的多少可以代表该时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数目的多少可以代表该时期所处细胞周期时间的长短所处细胞周期时间的长短 正确正确B B项项不同体积的琼脂块对不同体积的琼脂块对NaOHNaOH的吸收速率是相同的,紫的吸收速率是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冲刺 复习 实验 探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