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pptx
《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pptx(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般认为原子发射光谱是1860年德国学者基尔霍夫(KirchhoffGR)和本生(BunsenRW)首先发现的,他们利用分光镜研究盐和盐溶液在火焰中加热时所产生的特征光辐射,从而发现了Rb和Cs两元素。其实在更早时候,1826年泰尔博(Talbot)就说明某些波长的光线是表征某些元素的特征。从此以后,原子发射光谱就为人们所注视。由于当时对有关物质痕量分析技术的要求并不迫切,在发射原子发射光谱以后的许多年中,发展很缓慢。第1页/共70页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人们已经注意了到浓度很低的物质,对改变金属、半导体的性质,对生物生理作用是极为显著的,而且地质、矿物质的发展,对痕量分析有了迫切的需求,促使
2、AES迅速的发展,成为仪器分析中一种很重要的、应用很广的方法。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由于原子吸收分析法(AAS)的崛起,AES中的一些缺点,使它显得比AAS有所逊色,出现一种AAS欲取代AES的趋势。但是到了七十年代以后,由于新的激发光源如ICP、激光等的应用,及新的进样方式的出现,先进的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古老的AES分析技术得到复苏,注入新的活力,使它仍然是仪器分析中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第2页/共70页(18241887)德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和天文学家。1824年3月12日生于普鲁士的柯尼斯堡(今苏联加里宁格勒),1887年10月17日卒于柏林。1847年毕业于柯尼斯堡大学。基尔霍夫主要从
3、事光谱、辐射和电学方面的研究。他1845年提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电路定律,发展了欧姆定律,对电路理论有重大贡献。1858年提出基尔霍夫辐射定律。1859年发明分光仪,与化学家R.W.本生共同创立了光谱分析法,并用此法发现了元素铯(1860)和铷(1861)。他并将光谱分析应用于太阳的组成上。他将太阳光谱与地球上的几十种元素的光谱加以比较,从而发现太阳上有许多地球上常见的元素,如钠、镁、铜、锌、钡、镍等。基尔霍夫著有理论物理学讲义(18761894)和光谱化学分析(1895年与R.W.本生合著)等。化学名家第3页/共70页第一节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物质通过电致激
4、发、热致激发或光致激发等激发过程获得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或分子M*,当从激发态过渡到低能态或基态时产生发射光谱。M*M+hv 一、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特征辐射激发态M*热能、电能E基态元素M第4页/共70页一般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在激发光源作用下,原子获得能量,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变为激发态,约10-8s,外层电子就从高能级向较低能级或基态跃迁,多余的能量的发射可得到一条光谱线。原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电子的跃迁也就不连续,这导致原子光谱为线状。第5页/共70页第6页/共70页根据发射光谱所在的光谱区域和激发方法不同,发射光谱法有许多技术,我们仅讨论常规的方法:用火焰、电弧、等离子炬等作
5、为激发源,使被测物质原子化并激发气态原子或离子的外层电子,使其发射特征的电磁辐射,利用光谱技术记录后进行分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波长范围一般在190900nm。第7页/共70页I谱线强度A 发射系数,与试样的蒸发、激发过程和试样组成有关的参数,它与样品处理过程和样品基底密切相关。b与自吸收有关的参数,称为自吸系数,理想值为1。C元素含量(浓度)I=Acb-赛伯-罗马金公式二、谱线强度及其影响因素1、谱线强度第8页/共70页自吸收的产生原子在高温时被激发,发射某一波长的谱线,而处于低温状态的同类原子又能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这种现象称为自吸现象。当自吸现象非常严重时,谱线中心的辐射将被吸收很多
6、,从而使原来的一条谱线分裂成两条谱线,这个现象叫自蚀。第9页/共70页激发电位(激发能)原子的外层电子由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所需要的能量。若某元素的原子激发电位高,则在低电位时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数将减少。激发能越小,谱线强度越强。跃迁几率跃迁几率大,产生的谱线强度大。激发温度光源的激发温度越高,就有越多的电子跃迁,辐射的强度就大。温度过高会导致原子电离而造成辐射减弱。基态原子数试样中被测元素含量越高,进入光源的基态原子数就越多,发射的谱线就越强。2、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第10页/共70页第二节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特点和应用1、可多元素同时检测各元素同时发射各自的特征光谱;2、分析速度快试样不需处理,同
7、时对几十种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光电直读仪);3、选择性高各元素具有不同的特征光谱;4、检出限较低100.1ug/g(一般光源);ng/g(ICP);5、准确度较高5%20%(一般光源);1%(ICP);6、ICP-AES性能优越线性范围46数量级,可测高、中、低不同含量试样;一、特点缺点:非金属元素不能检测或灵敏度低。第11页/共70页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在鉴定金属元素方面(定性分析)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不需分离、多元素同时测定、灵敏、快捷,可鉴定周期表中约70多种元素,长期在钢铁工业(炉前快速分析)、地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80年代以来,全谱光电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发展迅速,已成为无机化合物分析的
8、重要仪器。冶金、机械、轻工、化工;地质勘探、普查;电子工业、农业、医疗、石油、环保、食品工业。在定量分析方面,原子吸收分析有着优越性。二、应用第12页/共70页第三节原子发射光谱仪第13页/共70页 主要由激发光源、分光系统和检测系统三部分组成。产生光辐射记录信号得到光谱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第14页/共70页激发光源的作用使试样蒸发、解离、原子化、激发、跃迁产生光辐射。对激发光源的要求足够的蒸发、原子化、激发能力;放电稳定;不与被测物质反应;光谱背景小;结果简单、操作安全、适用性强。一、激发光源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介绍经典光源:交直流电弧、电火花近代光源:激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焰炬(ICP)第15页
9、/共70页VAELG150380V530AR(1)直流电弧光源接触引燃,二次电子发射放电这种弧焰温度(激发温度)约为40007000K,可使约70多种元素激发。直流电弧的电极温度高,蒸发能力强,分析的绝对灵敏度高。常用于定性分析及矿石难熔物中低含量组分的定量测定。缺点是弧焰不稳定,谱线容易发生自吸现象。第16页/共70页直流电作为激发能源,电压150380V,电流530A;两支石墨电极,试样放置在一支电极(下电极)的凹槽内;使分析间隙的两电极接触或用导体接触两电极,通电,电极尖端被烧热,点燃电弧,再使电极相距46mm;第17页/共70页低压交流电弧光源工作电压:110220V。采用高频引燃装置
10、点燃电弧,在每一交流半周时引燃一次,保持电弧不灭;第18页/共70页(1)接通电源,由变压器)接通电源,由变压器B1升压至升压至2.53kV,电容器,电容器C1充电;达到一定值时,充电;达到一定值时,放电盘放电盘G1击穿;击穿;G1-C1-L1构成振荡回路,产生高频振荡;构成振荡回路,产生高频振荡;(2)振荡电压经)振荡电压经B2的次级线圈升压到的次级线圈升压到10kV,通过电容器,通过电容器C2将电极间隙将电极间隙G的空的空气击穿,产生高频振荡放电;气击穿,产生高频振荡放电;(3)当)当G被击穿时,电源的低压部分沿着被击穿时,电源的低压部分沿着已造成的电离气体通道,通过已造成的电离气体通道,
11、通过G进行电弧放电;进行电弧放电;(4)在放电的短暂瞬间,电压降低直至电)在放电的短暂瞬间,电压降低直至电弧熄灭,在下半周高频再次点燃,重复进行弧熄灭,在下半周高频再次点燃,重复进行;工作原理第19页/共70页(2)高压电火花光源高频高压引燃并放电弧焰的瞬间温度高达10000K,激发能量大。高压火花光源主要用于难激发易熔金属、合金以及高含量元素的定量分析。第20页/共70页(1)交流电压经变压器)交流电压经变压器T后,产生后,产生1025kV的高压,然后通过扼流圈的高压,然后通过扼流圈D向电向电容器容器C充电,达到充电,达到C的击穿电压时,通过电感的击穿电压时,通过电感L向向G放电,产生振荡性
12、的火花放电放电,产生振荡性的火花放电;(2)转动续断器M,2,3为钨电极,每转动180度,对接一次,转动频率(50转/s),接通100次/s,保证每半周电流最大值瞬间放电一次;第21页/共70页(3)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焰炬(ICP)光源(inductivelycoupledplasma,ICP)等离子体:宏观上是中性的电离的气体,称为等离子体。第22页/共70页小词典magnetic field 磁场plasma 等离子argon 氩气aerosol 气雾第23页/共70页在有气体的石英管外套装一个高频感应线圈,感应线圈与高频发生器连接。当高频电流通过线圈时,在管的内外形成强烈的振荡磁场。管
13、内磁力线沿轴线方向,管外磁力线成椭圆闭合回路。ICP光源工作原理第24页/共70页一旦管内气体开始电离(如用点火器),电子和离子则受到高频磁场所加速,产生碰撞电离,电子和离子急剧增加,此时在气体中感应产生涡流。这个高频感应电流,产生大量的热能,又促进气体电离,维持气体的高温,从而形成等离子炬。第25页/共70页等离子炬管分为三层:最外层通Ar气作为冷却气,沿切线方向引入,并螺旋上升,其作用:第一,将等离子体吹离外层石英管的内壁,可保护石英管不被烧毁;第二,是利用离心作用,在炬管中心产生低气压通道,以利于进样;第三,这部分Ar气流同时也参与放电过程。中层管通人辅助气体Ar气,用于点燃等离子体。内
14、层石英管内径为1 2mm左右,以Ar为载气,把经过雾化器的试样溶液以气溶胶形式引入等离子体中。用Ar做工作气体的优点:Ar为单原子惰性气体,不与试样组份形成难离解的稳定化合物,也不象分子那样因离解而消耗能量,有良好的激发性能,本身光谱简单。第26页/共70页环状结构可以分为若干区,各区的温度不同,性状不同,辐射也不同。(1)焰心区在感应线圈区域内,白色不透明的焰心,高频电流形成的涡流区,温度最高达10000K,电子密度高。它发射很强的连续光谱,光谱分析应避开这个区域。试样气溶胶在此区域被预热、蒸发,又叫预热区。(2)内焰区 在感应圈上10 20mm左右处,淡蓝色半透明的炬焰,温度约为6000
15、8000K。试样在此原子化、激发,然后发射很强的原子线和离子线。这是光谱分析所利用的区域,称为测光区。测光时在感应线圈上的高度称为观测高度。(3)尾焰区在内焰区上方,无色透明,温度低于6000K,只能发射激发电位较低的谱线。焰心区内焰区尾焰区第27页/共70页第28页/共70页横向“吹尾”实物照片第29页/共70页ICP的分析性能:(1)检出限低(10-910-11g/L);(2)稳定性好,精密度、准确度高(0.5%2%);(3)线性范围极宽45个数量级。(4)自吸效应、基体效应小;(5)选择合适的观测高度光谱背景小。ICP局限性:对非金属测定灵敏度低,仪器价格昂贵,维持费用较高(耗用大量Ar
16、气)。第30页/共70页第31页/共70页二、分光系统(摄谱仪)摄谱仪的作用是将产生的光辐射分解为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光谱。以光栅(棱镜)作为色散元件的摄谱仪叫光栅(棱镜)摄谱仪。1、光栅的结构及其色散作用(1)光栅的结构反射式衍射光栅是在衬底上周期地刻划很多微细的刻槽,一系列平行刻槽的间隔与波长相当,光栅表面涂上一层高反射率金属膜。光栅沟槽表面反射的辐射相互作用产生衍射和干涉。分光系统包含准光系统、色散系统和投影系统。第32页/共70页光栅公式:d(sinsin)=n(2)光栅的色散原理第33页/共70页(3)光栅与棱镜分光原理的主要区别光栅光谱是一个均匀排列的光谱,而棱镜光谱则是不均匀排列的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原子 发射光谱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