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抗震抗震设计基本知识.pptx
《结构抗震抗震设计基本知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抗震抗震设计基本知识.pptx(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目前记录到的世界上最大地震是8.9级,发生于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厄瓜多尔哥伦比亚边界和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东边海中也曾发生8.9级地震。二、什么是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和地幔表层的坚硬岩层内,是在地幔对流等因素产生巨大能量作用下,岩层中积聚的地应力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便发生断裂、错动,造成构造地震。第1页/共72页 对于地应力的产生较
2、为公认的是板块构造说:地球表面的岩石层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组成。六大板块即为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澳洲板块和南极板块。由于地幔的对流,这些板块在地幔软流层上缓慢而持久地相互运动着。由于它们地边界是相互制约的,因而板块之间处于拉张、挤压和剪切状态,从而产生了地应力。地球上的主要地震带就处在这些大板块的交界地区。第2页/共72页三、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其振动最剧烈,破坏最严重;第3页/共72页 一次地震中,在其所波及的地区内,用烈度表可以对每一个地点评
3、估出一个烈度,烈度相同点的外包连线叫等震线;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称为设计特征周期。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称为设防烈度;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第4页/共72页四、地震分类地震天然地震诱发地震(一)、按地震成因分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1.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壳某些部位的地应力不断加强,当弹性地应力的积聚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断裂和猛烈错动,引起振动。振动以波的形式传到地面,造成地震
4、。破坏性地震主要属于构造地震,占世界地震总数的 90%以上。第5页/共72页 地下岩层断裂时,往往不是沿着一个平面发生,而是形成一个由一系列裂缝组成的破碎地带。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时,整个破碎地带的岩层不可能同时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因此,每次大地震的发生一般都不是孤立的,大地震前后在发震区,总是会有很多次中小地震发生。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是几十天至数月)相继发生在相近地区的一系列大小地震称为地震序列。地震序列中,最大的一次地震叫主震 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为前震 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为余震第6页/共72页按地震能量释放的特点主震型震群型孤立型主震震级突出,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绝大部分主震震级不突出,能量由
5、多个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前震、余震稀少,能量释放基本通过主震一次释放 在上述三种类型地震中,主震型约占60,震群型(多发型)占30,而孤立型(单发型)占10。第7页/共72页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1914年日本樱岛火山爆发,产生的震动相当于一个6.7级地震。第8页/共72页3.陷落地震由于地下溶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4、诱发地震 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地震是人工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
6、会诱发地震。1962年3月19日在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坝区发生了迄今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为6.1级。第9页/共72页(二)、按震源的深浅: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约85来自浅源地震;地震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Km震源深度在70300Km震源深度在70Km以内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约12来自中源地震;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约3来自浅源地震。第10页/共72页 浅源地震波及范围小,但破坏力大;深源地震波及范围大,但破坏力小。2002年6月29日晨1:20发生于吉林的7.2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40km,无破坏。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公里。1
7、960年2月29日发生于摩洛哥艾加迪尔城的5.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3km。震中烈度为9度,震中破坏极为严重,但破坏仅局限在震中8km内。1974年4月22日我国江苏溧阳发生了与其震级相近的地震,震源深度为18km。震中烈度仅7度强,在离震中20Km范围内有所破坏第11页/共72页五、地震波 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地方的岩石破裂产生的弹性波。地震方向引起的振动是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传播并释放能量。地震波体波:面波:在地球内部传播在地球表面传播纵波(P波)横波(S波)横波特点:周期长、振幅大、波速慢,100-800m/s,其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引起地面水平方向振动。纵波特点:周期短、振幅
8、小、波速快,200-1400m/s,其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一致,引起地面垂直方向振动。第12页/共72页面波:面波是体波经地层界面多次反射形成的次生波。包括瑞利波(R波)和洛夫波(L波)。比体波衰减慢、振幅大、周期长、传播远。建筑物破坏主要由面波造成。第13页/共72页杂波P波开始S波开始面波开始第14页/共72页1.3 1.3 震级与烈度震级与烈度一、一、地震震级地震震级1.1.定义:定义:反映一次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用M表示 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里氏震级,是1935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里希特给出的。如,在震中100km纪录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为A=10mm,则该次地震震级为M=lg104
9、=4。式中:A表示标准地震仪距震中100km纪录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单位为微米。第15页/共72页2.2.震级与能量的关系能量E的单位:尔格(1尔格=)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地面振幅增加约10倍,而能量相差约32倍。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一个两万吨级的原子弹。第16页/共72页3.3.按震级的地震分类按震级的地震分类微震-2级以下,人感觉不到有感地震-2-4级,人有感觉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对建筑物会引起不同程度破坏 强烈地震-7级以上,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 特大地震-8级以上,产生破坏 由于震源深浅、震中距大小等不同,地震造成的破坏也不同。震级大,破坏力不一定大;震级小,破坏力不一定
10、就小第17页/共72页二、二、地震烈度地震烈度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基条件、建筑物的动力特性、施工质量等因素有关。1.1.定义及影响因素定义及影响因素 一次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用I表示,是衡量地震引起后果的一种标度。2.2.地震烈度表地震烈度表地震烈度表是评定烈度的标准和尺度。我国在1980年制定了中国地震烈度表。中国地震烈度表将地震烈度分为1-12度。第18页/共72页无感 1室内个别静止中的人感觉 2悬挂物微动门、窗轻微作响室内少数静止中的
11、人感觉 3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门、窗作响室内多数人感觉。室外少数人感觉。少数人梦中惊醒 43(2-4)31(22-44)不稳定器物翻倒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灰土掉落。抹灰出现微细裂缝室内普遍感觉。室外多数人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 56(5-9)63(45-89)河岸和松软土出现裂缝。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水。地面上有的砖烟囱轻度裂缝掉头损坏个别砖瓦掉落、墙体微细裂缝惊惶失措,仓皇逃出 613(10-18)125(90-177)河岸出现坍方。饱和砂层常见喷砂冒水。松软土上地裂缝较多。大多数砖烟囱中等破坏轻度破坏局部破坏开裂,但不妨碍使用大多数人仓皇逃出 725(19-35)250(178-35
12、3)干硬土上亦有裂缝。大多数砖烟囱严重破坏中等破坏结构受损,需要修理摇晃颠簸,行走困难 850(36-71)500(354-707)干硬土上有许多地方出现裂缝,基岩上可能出现裂缝。滑坡、坍方常见。砖烟囱出现倒塌严重破坏墙体龟裂,局部倒塌,修复困难坐立不稳。行动的人可能摔跤 9100(72-141)1000(708-1414)山崩和地震断裂出现。基岩上的拱桥破坏。大多数砖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毁倒塌大部倒塌,不堪修复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摔出几尺远。有抛起感 10地震断裂延续很长。山崩常见。基岩上的拱桥毁坏毁灭11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12个别:10%以下少数:10%50%多数:50%
13、70%大多数:70%90%普遍:90%以上速度加速度 其它现象 一般房屋 人的感觉烈度第19页/共72页3.3.基本烈度基本烈度 一个地区未来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具有10%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值称为该地区的基本烈度Ib。各地区的基本烈度由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确定。(下图是原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基本烈度也称为偶遇烈度或中震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 的地震烈度称为设防烈度,用Id表示。)设防烈度的取值依据:规范规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中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 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
14、设防。4.4.设防烈度设防烈度第20页/共72页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第21页/共72页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建筑所在地区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出现的频度最高的烈度。也称为常遇烈度、小震烈度,用Is表示。其超越概率为63.2%,重现期为50年。5.5.多遇烈度多遇烈度 6.6.罕遇烈度罕遇烈度 建筑所在地区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具有超越概率2%-3%的地震烈度。也称为大震烈度,重现期约为2000年。第22页/共72页三、地震烈度、震级与地震影响的关系三、地震烈度、震级与地震影响的关系 (1)5.0-5.4级地震,震中烈度多为六度,其面积小于500平方公里。
15、(2)5.5-5.9级地震,震中烈度多为七度,其面积不超过200平方公里;六度区面积也只有数百平方公里。(3)6.0-6.4级地震,震中烈度多数为八度,其面积几十平方公里;七度区不超过200平方公里,六度区数百平方公里,如震中烈度为七度,则与5.5-5.9级地震结果相同。第23页/共72页 (4)6.5-6.9地震,震中烈度一半为八度,结果与6.0-6.4级地震一样;另一半为九度,其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八度区不超过500平方公里,七度区则在1500平方公里以内。震级与伤亡的关系震级与伤亡的关系 (1)5.0-5.9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者占24%。而仅引起人员死亡的地震更少,只占11.5%。一
16、次5级多地震中死亡人数最多为117人,而死亡29人以上的地震都发生在夜间。(2)6.0-6.9级地震有43%造成人员伤亡,而只有人员死亡仅占35%,一次地震死亡人数最多为600人。第24页/共72页 设计地震分组是新规范新提出的概念,用以代替旧规范设计近震、设计远震的概念。在宏观烈度大体相同条件下,处于大震级远离震中的高耸建筑物的震害比中小级震级近震中距的情况严重的多。1.4 1.4 设计地震分组设计地震分组第25页/共72页1.51.5 地震的破坏作用(震害现象)一、直接震害:1、场地破坏:如山石崩裂、滑坡、地面裂缝、地陷及喷水冒砂等。分为工程结构的破坏场地破坏 (1)地裂缝:分重力地裂缝和
17、构造地裂缝两种。重力地裂缝是由于强烈地震作用,地面作剧烈震动而引起的惯性力超过土的抗剪强度所致其长度可由几米到几十米,其断续总长度可达几公里,但一般不深,多为12米。而构造地裂缝是地壳岩层断裂错动延伸到地面的裂缝,其规模较大。如美国旧金山大地震产生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其巨大水平位移达36米。第26页/共72页地面裂缝第27页/共72页 (2)地陷:主要是土层振动密实而造成的地面下沉 这种震害可造成地面结构的不均匀沉降,严重的可使成片的建筑物下陷,其多半发生在松软的富于压缩的土层中,如大面积的回填土、孔隙比较大的粘性土和无粘性土。(3)砂土的液化:当饱和的无粘性土受振动而趋于密实时,伴随着颗粒间孔
18、隙水压力的增高,泥沙将产生向压力最小的地面流动的现象,致使地面喷水冒砂。如1964年日本新舄地震时,地基液化而造成建筑物的下沉和倾斜,是典型的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的实例。几栋公寓的结构并无损坏,甚至玻璃亦完好,它们均由于砂土液化而缓慢倾斜,最后平卧在地面。第28页/共72页 (4)滑坡:坡地,特别是陡坡,在地震时往往出现滑坡造成破坏。场地的破坏可能造成堵河成湖,掩埋村庄,破坏道路,房屋倒塌,地上结构下沉或地下结构上浮等震害现象。为避免由于场地的破坏造成工程结构的破坏,应选择合适的场地或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第29页/共72页山崩、滑坡第30页/共72页 2、工程结构的破坏:(1)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足
19、或变形过大而造成的破坏 如墙体出现裂缝,钢筋混凝土柱剪断或混凝土被压酥裂,房屋倒塌,砖烟囱折断和错位,砖砌水塔筒身严重裂缝,桥面塌落等。地震时,地震作用附加于建筑物或构筑物上,使其内力及变形增加较多,而且往往改变其受力方式,导致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承载力不足或变形过大而破坏。(2)结构丧失整体性而造成的破坏:结构构件的共同工作主要由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及构件之间的支撑来保证。在地震作用下,有些建筑物上部结构本身无损坏,但由于地基承载力的下降或地基土液化造成建筑物倾斜、倒塌而破坏。第31页/共72页房屋倒塌第32页/共72页桥梁断落第33页/共72页水坝开裂第34页/共72页铁轨变形第35页/共72页结
20、构丧失整体性、承重结构强度不足第36页/共72页二、间接震害:间接震害即次生灾害,有水灾、火灾、毒气污染、泥石流、海啸等。由此引起的破坏也很严重。如1923年日本东京大地震,震级8.2级,死亡14.3万人,其中90以上是被烧死的。据统计,地震震倒房屋13万栋,地震时时值中午,许多地方同时起火,而自来水管破裂,道路被堵塞,致使大火蔓延,震后引起的火灾却烧毁房屋45万栋;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在震后的三天火灾中,共烧毁521个街区28000栋建筑,使已被震坏但仍未倒塌的房屋,又被大火夷为一片废墟。第37页/共72页 1960年智利沿海发生地震后22小时,海啸袭击了17000Km以外的日本本州
21、和北海道的太平洋沿岸地区,浪高近4m,冲毁了海港、码头和沿岸建筑物;1970年秘鲁大地震,瓦斯卡兰山北峰泥石流从3750m高度泻下,流速达320km/h,摧毁、淹没了村镇、建筑,使地形改观,死亡达25000人。百年以来死亡人数过千的七次大海啸:1、1908年12月28日意大利墨西拿地震引发海啸。震级7.5级。在近海掀浪高达12米的巨大海啸,地震发生在当天凌晨5点,海啸中死难82000人,这是欧洲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灾难性地震,也是20世纪迄今为止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海啸。第38页/共72页2、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近海地震引发海啸,震级8.9级,是历史上震级最强的一次地震,引发海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构 抗震 设计 基本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