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第二章.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第二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第二章.pptx(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2 2章章 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你甚至于可以使鹦鹉成为一个博学的经济学家,它必须学习的全部就是“供给”与“需求”这两个单词。卡莱尔第1页/共77页第一节第一节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一、需求函数1.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这里讲的需求有以下几个约束条件:(1)消费者的需求(2)有支付能力的需求(3)愿意发生的需求(不等于实际发生)(4)一定时间的需求需求需求(demand)(demand)与需要与需要(needswantsdesires)(needswantsdesires)第2页/共77页第一节第
2、一节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2.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price)(2)消费者的偏好(taste)(3)消费者货币收入(income)(4)其他商品的价格(price)(5)人们对未来的预期(expectations)(6)规则制定、气候、消费者人数、时间等因素也会影响商品的需求第3页/共77页第一节第一节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3.需求是一个多元函数为了使问题的研究从简单入手,我们先假定在需求函数诸多的自变量中我们先假定在需求函数诸多的自变量中价格是变量,其它都是常量。价格是变量,其它都是常量。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价格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Qd=f(p)
3、这一公式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第4页/共77页第一节第一节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需求函数可以用三种方式来表示:(1)表格法:需求表(2)公式法:需求函数 Qd=f(p)=-PABCDEFG价格1234567需求量700600500400300200100第5页/共77页(3)图示法:把需求表中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就可以得到一条曲线。这种表示需求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的曲线,称为需求曲线(demand curve)。需求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都可以证明: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关系。第一节第一节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第6页/共77页第二
4、节第二节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一、供给函数1.定义: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单个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2.供给量的影响因素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1)商品自身的价格(2)生产的成本(3)生产的技术水平(4)相关商品的价格(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第7页/共77页第二节第二节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3.供给函数是一种多元函数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也是一个多元函数。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供给函数就可以表示为线性函数:Qs=f(p)第8页/共77页第二节第二节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二、供给函数表示法1.公
5、式法:Qs=f(p)2.列表法3.图像法供给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都可以证明: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关系价格数量组合ABCDE价格(元)23456供给量(单位数)0200400600800第9页/共77页第三节第三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态势下,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形成均衡价格。一、均衡的含义1.“均衡”这个概念是从物理学引入经济学的。在经济学中,它一般表示两个相对应的变量之间相等的关系。它一般表示两个相对应的变量之间相等的关系。2.微观经济学分析中,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所处
6、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一般均衡是指一个社会中所有的市场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所处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3.一般均衡是建立在局部均衡的基础之上的。第10页/共77页第三节第三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二、均衡价格的决定1.均衡价格定义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而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结果。2.均衡价格的决定: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均衡价格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1)超额需求;(2)超额供给。第11页/共77页第三节第三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
7、(静态分析)(静态分析)OQQePePSDE超额供给超额供给P1Q1Q2超额需求超额需求P2Q3Q4第12页/共77页第三节第三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均衡价格的两种求解方式:一是令供给函数与需求函数相等来求解;二是在座标图上将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合并到一幅图上,找到两条曲线的交点即可得。Q第13页/共77页第三节第三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1.需求曲线的移动(1)需求量的变动及其曲线的移动需需求求量量的的变变动动含义:在其它条件(收入、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对于商品价格预期等)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
8、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Qd=f(p)QP几何意义: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第14页/共77页第三节第三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2)需求的变动及其曲线的移动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含义:需求的变动表示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收入变动、相关商品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变化和消费者对于商品价格预期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几何意义: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向左或向右所发生的移动。第15页/共77页第三节第三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3)需求
9、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分定义上的区别:需求是不同价格水平时的一组需求量;而需求量是某一价格水平的特定的需求量。假设条件上的区别:需求变动是价格既定时,影响需求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一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是分析影响需求其它因素不变时,价格变动引起的相对应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形式上的区别:需求变动表现为整个曲线的移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第16页/共77页第三节第三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2.供给曲线的移动(1)供给量的变动及其曲线的移动供供给给量量的的变变动动含义:是指在其它条件(收入、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对于商品价格预期等)不变时,由
10、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Qs=f(p)PQ几何意义: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应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第17页/共77页第三节第三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2)供给的变动及其曲线的移动供供给给的的变变动动含义: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生产成本的变动、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动、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和生产者对未来预期的变化等)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几何意义: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向左或向右所发生的移动。第18页/共77页第三节第三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3
11、.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1)需求变动的影响当供给不变时,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平移;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结论: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少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减少。第19页/共77页第三节第三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2)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当需求不变时,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平移;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
12、减少。第20页/共77页第三节第三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3)供求定理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市场竞争导致市场上实际价格趋向于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第21页/共77页第三节第三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4)需求与供给同时发生变动此时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要结合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具体情况来决定。需求和供给的同时变动第22页/共77页第四节第四节 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一、经济模型1.定义
13、经济模型是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描述。2.表示方法文字法:用文字来描述。例如: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点。几何法:用几何图形来描述。解析法:用数学解析式来描述(使用最多的方法)。第23页/共77页第四节第四节 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二、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用解析法来描述的经济模型,一般是用由一组变量所构成的方程或方程组来表示的。既是方程或方程组,则变量就是基本要素。变量可以分为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1.内生变量是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一般是指因变量与自变量。2.外生变量是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
14、条件。一般指可变的参数,或者说,是方程组的系数。3.参数指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理解为可变的常数。第24页/共77页第四节第四节 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法: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被称为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法:当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内生变量也同样会发生变化。这种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被称为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法:是指在经济研究中纳入时间因素,分析从一个均衡状态进入另一个均衡状态的变化过程,或者说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根
15、据这种动态模型作出的分析,被认为是动态分析。第25页/共77页第四节第四节 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例题:已知某时期,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120-3Q,供给函数为QS5Q,求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解答】120-3Q5Q,Q15 P75已知某时期,需求函数为Qd505 P,供给函数为Qs=10+5P。(1)求均衡价格P和均衡数量Q,并作出几何图形。(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 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 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4)利
16、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第26页/共77页第四节第四节 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1)需求函数Qd=505 P和供给函数Qs=1 O+5 P代人均衡条件Qd=Qs。有:505 P=1 0+5 P 得均衡价格P=6,代人需求函数Q d=505 P,得:Q=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6,Qe=20。(2)需求函数Qd=605 P和供给函数Qs=10+5 P,代人均衡条件Qd=Qs。有:605 P=10+5 P,得均衡价格P=7,代人Qd=605 P,得:Q=25。(3)将需求函数Qd=505 P和供给函数Qs=5+5
17、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505 P=5+5 P,得均衡价格 P=5.5代入Q=50-5 P,得:Q=22.5。(4)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1)题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如(2)题中,均衡点变动。第27页/共77页第五节第五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一、弹性一般含义1.定义:弹性(elasticity)是因变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是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和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之比。一般
18、表达式为第28页/共77页第五节第五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2.需要注意的几点:(1)弹性是相对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具体含义是:自变量每变动1个百分点,因变量要变动几个百分点。(2)弹性是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对于任何存在函数关系的经济变量之间,都可以建立二者之间的弹性关系或进行弹性分析。(3)若经济变量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则弹性公式会有弧弹性与点弹性的变化。(4)弹性问题是供求原理的深化。(5)弹性分析是一种实证分析方法。第29页/共77页第五节第五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弧弹性表达式点弹性表达式第30页/共77页第五节第五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需
19、求弹性与供给弹性3.弹性的种类(1)从因变量代表的具体含义来划分,可以分为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等;(2)从自变量代表的具体含义来划分,可以分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等。第31页/共77页第五节第五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二、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1.定义: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公式为:在理解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需求量与价格这两个经济变量中,价格是自变量,需求是因变量。所以,需求价格弹性就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或者说是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第32页/共77页第五节第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第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