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从众心理.pptx
《社会学从众心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从众心理.ppt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什么是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第1页/共45页引言父子卖驴父子卖驴 父子俩进城去卖驴。父亲牵着父子俩进城去卖驴。父亲牵着驴,儿子坐驴身上。这时,路边的老驴,儿子坐驴身上。这时,路边的老人看见了便说:人看见了便说:“这孩子,一点也不这孩子,一点也不懂得谦让老人懂得谦让老人”。孩子听见了,就让。孩子听见了,就让父亲坐上去而自己下来。这时,几个父亲坐上去而自己下来
2、。这时,几个妇女看见了便说:妇女看见了便说:“瞧这父亲,自己瞧这父亲,自己坐上驴而让孩子累着坐上驴而让孩子累着”。父亲听到了,。父亲听到了,就让孩子也坐驴身上。这时,路边又就让孩子也坐驴身上。这时,路边又有人说:有人说:“你看这父子俩,一点也不你看这父子俩,一点也不顾驴的死活,顾驴的死活,”。父子俩只好抬着驴。父子俩只好抬着驴走。路上每个看见他们的人都哈哈大走。路上每个看见他们的人都哈哈大笑。笑。第2页/共45页这虽然一则笑话,但却深刻的反映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习焉不察的一种现象,那就是从众心理。从众主要表现为 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第3页/共45页 材料一:开始我坚持,后来看到材料一:开始我坚持,
3、后来看到大家讲的与我不一样,就怀疑自己的大家讲的与我不一样,就怀疑自己的眼睛有问题,有点害怕自己是错的,眼睛有问题,有点害怕自己是错的,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观点。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观点。材料二:刚开始认为这首歌曲不材料二:刚开始认为这首歌曲不好听,后来听见大家都在唱也觉得好好听,后来听见大家都在唱也觉得好听。听。这两种从众现象有什么共同点?这两种从众现象有什么共同点?第4页/共45页材料一:今天我们做一道作业题,开始我相信自己做的是对的,后来发现只有我一个人做的与别人不同,我就照他们的做了。材料二:看见大家买这种资料,我也买这种资料。材料三:大家买这个手机,我也买这个手机这三种从众现象有什么共同点?
4、这三种从众现象有什么共同点?第5页/共45页第6页/共45页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从众的列子为什么送礼就送脑白金第7页/共45页IPHONE 每出一款产品都会疯抢,现在已成为马路机第8页/共45页2011年3月17日,北京某超市顾客排队购买食盐。第9页/共45页下面是我们大学生的主要从众行为的分析:一、学习从众:高校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入校时随意安排的学生班级之间、宿舍之间,一年左右时间,便在各个方面显示出不同层次,出现明显的“不同步“现象。优等生、英语过级、研究生录取等相对来说,班级、宿舍都比较集中,宿舍成员集体出动参加各种证书培训班,已是大学校园蔚然流行的风景,一男生直言:哥儿几个都在拼命学,我
5、不上进,岂不丢人?第10页/共45页二、消费从众 进入高等学府,可谓是“大开眼界”,校园里不乏“穿衣戴帽各有一套,抽烟喝酒各有所好”、“吃的高档、穿戴时髦、玩的够派、抽烟名牌”之辈。有些大学生下餐馆、赶舞场、览名胜、春游、秋游、过生日、会朋友、吃奖金、喝补助,名目繁多,五花八门,大学生纷纷搭上宿舍、班级、朋友、老乡的班车,无视自己的经济基础,钞票大把大把地花。有当局者一语道破天机:无可奈何,为了面子,只好不顾底子喽。第11页/共45页三、恋爱从众众目睽睽之下,情男靓女同读一本书、同吃一碗饭,在时下的大学校园里已是公开风景。“现在凡我认识的老乡、同学、朋友不少在谈恋爱,没办法,我只好也找一个做做
6、样子。”一男生幽默地对笔者说。校园恋爱极富感染性,有的班级一阶段没有几人谈,而另一阶段则出现了一群谈恋爱的;有的寝室无人问“爱”,有的寝室全在“爱中”。不谈恋爱者,众人拾柴,不消几日,就会被彻底“点化”。第12页/共45页 近几年,当社会上流行“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时,校园里便兴起考试“不看白不看”的哲学,“学不在深,作弊则灵”,考场上作弊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至考试不作弊的学生反而被讥笑为“傻瓜”,“大家都作弊,我为什么不作呢”?一作弊被抓的男生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解。此外,赌博从众、入党从众、择业从众在大学校园也有相当的市场。四、作弊从众:第13页/共45页群体方面的因素个体方面的因素情
7、景因素和教育和文化倾向以上这些都是些发生在我们身边周围的典型的从众案例: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呢?影响从众的因素第14页/共45页1、群体规模群体规模一般来说,群体规模越大,持一致意见或采取一致行为的人越多,则个体受到的压力就越大,也就越容易从众。相关实验研究都表明,当群体中持一致观点或行为的人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不再明显引起从众率的增高。第15页/共45页群体的一致性木秀于林,风必催之。每个群体中相对突出的那一位总会成为其它人的攻击对象,如一群认真学习学生中的逃课生,和一群好打架斗殴学生中的认真学习的学生。对于群体一般状况的偏离,会面临群体的强大压力甚至是严厉制裁。研究证明,任何群体都有维持群
8、体一致性的显著倾向和执行机制。对于同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群体的反应是喜欢、接受、和优待。而对于偏离者,群体则倾向于厌恶、拒绝和制裁。因此,任何个体对于群体的偏离都要冒很大风险第16页/共45页2个性特质差异 一般情绪不稳、智力较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易受暗示、比较怯懦、患得患失的个体更易表现出从众。反之,比较自信、有较高自尊要求的个体一般不易产生从众行为。施耐德等人(A.Snyder et al.)1960年的研究发现,被试的自我评价越高,从众性越低。艾克斯等人(W.Ickeset al.)1981年的研究发现,被试的果断性越强,则越倾向于不从众。第17页/共45页2.年龄差异 从年龄上看,
9、青少年期及其以前的年龄段被认为是易从众时期,这个时期个体处于发展阶段,通常也被称为可塑期。随着年龄的长大,性格的稳定,在从众行为上年龄差异就不再明显。我国学者杨青、王星军对从众行为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众行为有下降的趋势。第18页/共45页3 3、寻求行为参照(1 1)追求效用最大化 别人的行为都是对自己负责,所以模仿别人的行为很大可能是对自己有利的。(2 2)减少了信息搜寻成本 其他人的行为选择本身就构成了一条重要的信息。从众使个人减少了信息搜寻成本。第19页/共45页情境因素1、刺激物的性质2、个人地位3、时间因素4、反馈的匿名性5、承诺感教育和文化倾向如果个体有广泛的知识背景和较
10、高的教育水平,那么从众行为的比例也会有所降低。第20页/共45页从众心理现象实验一阿希实验从众心理现象实验一阿希实验阿希实验就是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阿希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被试者,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的。当某个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置上。事实上他不知道,其他5个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试(即所谓的托儿)。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判断共进行了18次。事实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学 从众 心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