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三年级上习作.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苏教三年级上习作.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三年级上习作.ppt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请读读下面的诗句。请读读下面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第1页/共43页习作要求习作要求如何写研究报告:如何写研究报告:1.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2.2.查找资料查找资料3.3.研究资料研究资料4.4.解决问题解决问题5.5.写研究报告写研究报告 第2页/共43页习作指导习作指导一、如何写研究报告:一、如何写研究报告
2、:1.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在学习诗句时,一般提哪些问题呢?在学习诗句时,一般提哪些问题呢?(1 1)诗句的出处?)诗句的出处?(2 2)诗的作者?)诗的作者?(3 3)时代背景?)时代背景?(4 4)诗句的意思?)诗句的意思?(5 5)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第3页/共43页习作指导习作指导二、习作欣赏二、习作欣赏第4页/共43页习作指导习作指导二、习作欣赏二、习作欣赏第5页/共43页习作指导习作指导三、习作赏析三、习作赏析(1 1)交待出处)交待出处(2 2)交待作者)交待作者第6页/共43页习作指导习作指导三、习作赏析三、习作赏析(3 3)写出诗句)写出诗句的意思的意思(4 4
3、)作者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第7页/共43页习作指导习作指导一、如何写研究报告:一、如何写研究报告:填写表格填写表格 古诗研究报告表古诗研究报告表所选诗句所选诗句朝朝 代代作作 者者全全 诗诗所选诗句所选诗句意思意思道理或受道理或受到的启发到的启发调查方法调查方法查图书资料(查图书资料()上网搜集资料(上网搜集资料()问家长、老师等(问家长、老师等()第8页/共43页习作指导习作指导四、四、编列提纲编列提纲题目:题目:_ _ 谈谈谈谈“,”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交待诗的出处、作者及其朝代。交待诗的出处、作者及其朝代。写出诗的全文或创作背景。写出诗的全文或
4、创作背景。写出诗句的意思。写出诗句的意思。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第9页/共43页习作指导习作指导五、写法指导五、写法指导(一)第一部分:(一)第一部分:交待诗的出处、作者及其朝代。交待诗的出处、作者及其朝代。列举:列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登鹳雀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朝诗人苏轼出自宋朝诗人苏轼水调歌头水调歌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朝诗人苏轼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的题西林壁题西林壁。“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
5、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诗人僧志南绝句出自南宋诗人僧志南绝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的渭城曲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于唐朝诗人僧志南蝉。出自于唐朝诗人僧志南蝉。第10页/共43页习作指导习作指导五、写法指导五、写法指导(二)第二部分:(二)第二部分:写出诗的全文或创作背景,并写出诗写出诗的全文或创作背景,并写出诗句的意思。句的意思。列举列举1 1:全诗是全诗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上一层
6、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是:要想的意思是:要想看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应当再登上一层楼。看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应当再登上一层楼。第11页/共43页习作指导习作指导五、写法指导五、写法指导(二)第二部分:(二)第二部分:写出诗的全文或创作背景,并写出诗写出诗的全文或创作背景,并写出诗句的意思。句的意思。列举列举2 2:全词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全词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7、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处的意思是此处的意思是“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或者共享这美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或者共享这美丽的月丽的月光)。光)。第12页/共43页习作指导习作指导五、写法指导五、写法指导(二)第二部分:(二)第二部分:写出诗的全文或创作背景,并写出诗
8、写出诗的全文或创作背景,并写出诗句的意思。句的意思。列举列举3 3:题西林壁题西林壁,全诗是:,全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认不意思是: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因为自己在庐山里。后两句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因为自己在庐山里。后两句“不识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为什么不能辨认庐
9、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上事物也常如此。第13页/共43页习作指导习作指导五、写法指导五、写法指导(二)第二部分:(二)第二部分:写出诗的全文或创作背景,并写出诗写出诗的全文或创作背景,并写出诗句的意思。句的意思。列举列举4 4:南宋诗人僧志南(和尚)的南宋诗人僧志南(和尚)的绝句绝句,全诗是:古木阴中,全诗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系短篷,杖藜l扶我过桥东。沾衣
10、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两句是说在二月天里,沾两句是说在二月天里,沾人衣服要潮湿的,是那杏花开时常下的杏花雨;吹人脸面而不觉寒冷的,人衣服要潮湿的,是那杏花开时常下的杏花雨;吹人脸面而不觉寒冷的,是那杨柳树中吹来的杨柳风。是那杨柳树中吹来的杨柳风。“杏花雨杏花雨”指清明时节杏花盛开,细雨润指清明时节杏花盛开,细雨润泽的景象。泽的景象。“欲欲湿湿”是似湿未湿,欲扰犹湿,湿而不沾,沾而不淋的若即若离的状态。是似湿未湿,欲扰犹湿,湿而不沾,沾而不淋的若即若离的状态。这正是杏花雨带给人轻梦一
11、般的惬意和融洽。更兼那使柳丝依依,轻柔这正是杏花雨带给人轻梦一般的惬意和融洽。更兼那使柳丝依依,轻柔和煦,吹在脸上凉美而不寒冷的二月春风,真正构成了一个如诗如梦的和煦,吹在脸上凉美而不寒冷的二月春风,真正构成了一个如诗如梦的境界。人置其中,看如烟杏花,如线杨柳;感如酥细雨,如丝和风。境界。人置其中,看如烟杏花,如线杨柳;感如酥细雨,如丝和风。第14页/共43页习作指导习作指导五、写法指导五、写法指导(二)第二部分:(二)第二部分:写出诗的全文或创作背景,并写出诗写出诗的全文或创作背景,并写出诗句的意思。句的意思。列举列举5 5:渭城曲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全诗是:。全诗是:“渭城朝
12、雨浥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是:临的意思是:临行前,请您再饮一杯酒吧,向西行出阳关,再想遇到相识行前,请您再饮一杯酒吧,向西行出阳关,再想遇到相识的老朋友就难了。的老朋友就难了。第15页/共43页习作指导习作指导五、写法指导五、写法指导(二)第二部分:(二)第二部分:写出诗的全文或创作背景,并写出诗写出诗的全文或创作背景,并写出诗句的意思。句的意思。列举列举6 6:蝉蝉。全诗是:。全诗是:“垂垂緌緌ruru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饮
13、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意思是:的意思是:蝉儿栖身蝉儿栖身高处,啜高处,啜chuchu吸清冷的露水。当它在高枝上长鸣时,声音吸清冷的露水。当它在高枝上长鸣时,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长传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长传。第16页/共43页习作指导习作指导五、写法指导五、写法指导(三)第三部分:(三)第三部分: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列举列举1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表现了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不断进取的精神,也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
14、望作者不断进取的精神,也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道理。现在,人们常常引用这两句诗得远的道理。现在,人们常常引用这两句诗勉励自己和别人。勉励自己和别人。第17页/共43页习作指导习作指导五、写法指导五、写法指导(三)第三部分:(三)第三部分: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列举列举2 2: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将自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将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
15、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绝佳作品。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绝佳作品。第18页/共43页习作指导习作指导五、写法指导五、写法指导(三)第三部分:(三)第三部分: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列举列举3 3: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
16、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第19页/共43页习作指导习作指导五、写法指导五、写法指导(三)第三部分:(三)第三部分: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列举列举4 4:杏花雨带给人轻梦一般的惬意和融洽。更兼那杏花雨带给人轻梦一般的惬意和融洽。更兼那使柳丝依依,轻柔和煦,吹在脸上凉美而不寒冷的使柳丝依依,轻柔和煦,吹在脸上凉美而不寒冷的二月春风,真正构成了一个如诗如梦的境界。人置二月春风,真正构成了一个如诗如梦的境界。人置其中,看如烟杏花,如线杨柳;感如酥细雨,如丝其中,看如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习作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