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生物教学论绪论、第一章.ppt
《浙师大生物教学论绪论、第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师大生物教学论绪论、第一章.ppt(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 物 学 教 学 论浙江师范大学 王锋青绪 论课程目的:培养从事(中学)生物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一、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和岗位要求 现在一般认为,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生物技术素养。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生物学教育有两大基石:一是对生物科学本质和特征的理解;二是对学生认知规律的认识。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4、能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5、能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挑战:新一轮生物学课程改革课改焦点:“面向全体学生”(Science for all)
2、“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科学素养”、“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第一节 课程概述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年间。(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将诗经小雅巧言中的“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释为“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南宋:朱熹朱子全书 论学中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句。)课程:教学的范围、程度、时限、进度、指导思想课程是指一门学科的课业及其进程。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达到其教育目的而开设的学科及其教学目标、内容、范围、教学活动、评价等的总和。课程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1974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教育研究革新中心(OECDC
3、ERI)把课程定义为包括“显在课程”和“潜在课程”的赋予学习者的学习经验的总体。一、现代西方主要课程理论 课程论是研究学校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理论。(一)学科中心课程 它是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各门学科最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认为知识是课程中最有价值的要素,所以把重点放在文化遗产和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上。认为每个学科都各有其固有的逻辑和系统,所以要独立存在。优点:1、系统性和逻辑性强,有利于接受和继承科学文化知识。2、以传统知识为基础,容易组织教学和进行评价。不足:1、由于过分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所以教学时容易重记忆、轻理解。2、学习方法上容易偏知识接受,轻主动
4、学习和社会性发展。3、教学方法比较划一,不能充分适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个别化教育。(二)经验中心课程 又称“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而组织的课程。主张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和态度等为基础来组织课程。提出了“从做中学”的口号。特点:1、乡土性2、综合性3、主体性4、经验性不足:忽视对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对系统科学知识的教学;片面强调主体的自律性,实际上却因为缺乏对主体的正确引导而限制主体的发展。(三)学问中心课程 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中心,着眼于充分反映现代科学的成就,强调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课程目标是要把学生从小就作为小学者、小科学家来培养。它把作为
5、学科结构核心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作为课程内容,使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的学习方式,掌握学科知识和探究知识的方法。(代表人物:布鲁纳)特点:1、学问化 课程内容必须是学问化的知识,以儿童兴趣、生活经验等为依据的知识不应纳入课程内容。2、专门化 课程设置时,学科应该是独立的、专门的、体系化的,课程内容不应打破学科界限,强调课程的分科设置。3、结构化 知识的组织和教学强调“知识的结构化”和“结构化的知识”。不足:过于强调理论,忽视了实际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过于强调探究发现式学习,忽视了间接经验的学习,从而带来教学的“非人性化”倾向。(四)人本主义课程 从学习者的内在需要和社会现实的需要
6、出发,把学生的认知、情意和行为等方面统一起来,以人格、能力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我实现为目的的课程。课程目标是“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它是“情意发展”和“认知发展”的统一。特点:1、从教育目标来看,它指向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不仅强调智力发展,也强调伦理、审美、道德等人格的发展。2、从教学方法来看,它强调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主张把学习者的意志、兴趣、经验等摆在重要地位,摒弃教师的强制性教学,并主张在教学内容中纳入社会课题、个人课题。3、从教材的组织结构来看,它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同时也强调课程的整体结构。第二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一、生物学课程的性质1、属于学科课程2、属于科学课程3、具
7、有技术课程的性质二、生物学课程的价值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2、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3、为学生的就业作准备第三节 生物课程的目标一、初中阶段生物课程目标的变化1、知识方面19921992年的教学大纲年的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包括:“初步获得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等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初步获得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卫生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标准标准:“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
8、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知识方面这些变化表明,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比过去的教学大纲更加关注知识的更新,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的课程价值。2、能力方面旧旧:对生命现象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和报告;能够正确使用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生物学的问题;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2、能力方面新:新: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实验常用的器具,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初步具有
9、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交往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2、能力方面初中新课程更加强调科学探究在生物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力图切实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并以此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学问题,并“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强调了学科间的综合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3、思想情感方面旧旧(思想情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新:新:(情感态度价
10、值观)明确提出“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等。绿色开花植物内容的课程目标有哪些变化?绿色开花植物内容的课程目标有哪些变化?事实 在标准中将原先大纲中“植物的种子、根、茎、叶、花、果实”的内容,转变成“绿色植物的一生”。具体内容如下:具体内容标准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活动建议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开展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人工授粉等活动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栽培一种常见植物,观察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生长发育以及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请你思考分析:分析:虽然都是讲种子、根、
11、茎、叶、花、果实,课程标准与大纲相比有什么变化?请你思考3、情感目标初中新课程更加强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的重要性;突出“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是培养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是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是学会健康生存的必要前提,是义务教育的目标之一二、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目标的变化1、自学:请你查找2002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其中对知识的要求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进行对比,分析高中生物课程目标的变化。新课程是淡化知识了吗?事实:事实:有些专家认为,本次课改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有些专家认为,本次课改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就是要改变课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师大 生物 教学 绪论 第一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