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 答案.docx
《高二语文 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 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1(2分)B(A项,原因解释不当。材料一提到了夏衍熟练运用戏剧创作的艺术技巧是包身工成功的原因之一,但材料二第一段提到这篇作品富有永恒艺术魅力的原因是其材料和描写的真实性。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其被誉为中国报告文学的奠基之作的原因。C项,因果倒置,从文中“作品感染力的生成,戏剧性元素的加入功不可没”“戏剧性,即矛盾冲突越集中”看,此处的“戏剧性元素”应是指戏剧矛盾冲突,是“因”;“感染力极强”,是“果”。D项,原文说“小说创作中虽在情理中,事实上却不一定存在过”,故“必须是事实不存在”表述曲解文意。)2(2
2、分)C(从文中看,“作品要讲求独立的审美品格和社会功能,才能打动读者”是作者根据夏衍的观点进行推断得出的结论,并不是夏行的观点。)3(2分)B(主体部分为“并列”结构,故选项中“逐层深入论证”表述不当。)4(5分)截取抗疫者个体或群体典型的一天日常生活中的若干典型片段,真实展现他们的抗疫日常工作,突出他们的高贵品质。突出细节的真实。抓住抗疫行动的细节,突出抗疫行动的持久和艰难,体现“在路上”这一内涵。像新闻那样忠实地描述防疫行动中的人和事,不虚美不隐恶,具有独立的审美品格和社会功能。【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题干给出了当前新冠病毒再次肆虐的背景,然后给出了报告
3、文学的题目,要求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的角度谈写作中注意的问题,这就要求考生能从材料中找到关于报告文学写作的真实性的要求或表现,并进而具体分析写作这篇报告文学的注意事项。材料一第二段中提到了“包身工正是基于时间、地点、情节的高度统一,搭建了作品严谨真实”,意味着可以选取身边抗疫者个体或群体的典型代表,截取他们一天日常生活中的若干典型片段,以真实再现他们的抗疫日常工作;材料一第三段中提到了“细节的真实,让读者对身处地狱的人物形象过目难忘”,启示我们写作时可突出抗疫行动的细节,从而扣“在路上”的内涵,体现抗疫行动的持久性和艰难;材料二提到了要像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那样创作报告文学,也就是说,创作时要像新闻
4、那样忠实地描述防疫行动中的人和事。评分细则: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三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5(2分)B(刚一见面,作者只是对老人的肖像进行了白描式的勾勒,并未进行细腻的描写,所以选项中“作者就对杨隋志的肖像进行细腻的描写”分析不正确。)6(5分)交代出本文主人公的身份和居住环境一位在大山深处居住的退伍老兵。(1分)引发悬念,这位老兵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要在深山居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线索作用,从邂逅到探访到回访,小说始终围绕老兵的经历而行文。(2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小说的题目是关于人物的,其作用可以从人物的身份特征、人物的形象特征、悬念的设置、线索、主题等
5、角度考虑。“大山深处的老兵”交代了人物的身份退伍军人,交代了他的生存环境大山深处,这是从题目中直接就可以获取的信息;老兵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生活在大山深处?这不得不引发读者的思考,所以,悬念的设置,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文中去仔细寻找答案;小说从寻访抗日故事邂逅老人写起,到逐渐走进老人的生活,再到最终与老人的美好的约定,行文结束,题目起到了线索作用。评分细则:第1个要点1分,后两个要点每点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7示例一:不可以。与前文我们和老人的约定相照应,使小说结构更加严谨,浑然一体。(2分)再现老人不忘初心、忠诚坚强的形象,将人物塑造得更加丰满。(2分)引发读者对人物命运的美
6、好憧憬,蕴含着对老人的美好祝福,升华小说主题。(2分)示例二:可以。从我们上山采访到最终的回访结束,小说的情节已经完整,加上最后一段反而画蛇添足。(2分)倒数第二段已将老人忠于职守的高大形象刻画得非常成功。(2分)倒数第二段通过我的想象已将本文对老军人的赞颂这一主题凸显出来。(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段落作用的探究能力。根据题干要求,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即同意还是不同意。回答原因时要充分考虑结尾段落的作用,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等三个角度切入。情节结构就是看其是否和题目、开头或前文某些情节相照应,是否能使结构更加完整、严谨等;人物形象就是看这一段落是否能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
7、栩栩如生;主题就是看这一段落对主题是不是有揭示、暗示、升华等作用。评分细则: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但答题时必须从三个层面切入,即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每少一点扣2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没有进行具体分析的,一律不得分。8(2分)C(首先根据上下文判断,画波浪线句子主要是说病人在一个月后身体的状况,及其又从医治病的情况。“内热恶寒”应该是“百疾作”的表现,故可排除A、D两项;再比较剩余两项,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结合“旦、暮”“朝、夜”的对应关系,可排除掉B项。参考标点: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
8、食。)9(2分)C(“黄”指黄帝,“老”指老子。)10(2分)A(“身体时好时坏”错误,从文中看,自从他看医生,就身体每况愈下,越来越严重。)11(1)这是医生的罪过,药物的过错。你有什么病!(3分)(2)时常带着宾客同僚在这里游乐休息,却不敢居住(在这里),是为了等待像盖公那样的人(来居住)啊。(3分)评分标准:(1)“罪”“过”各1分,“何疾之有”宾语前置句式1分,句意不通顺扣1分。(2)“游息”“居”“待如公者”各1分,句意不通顺扣1分。12(2分)先是谢绝医生和药物,好好休息,吃自己喜欢的食物。(1分)养好气,饮食正常后,对症吃一剂药。(1分)【解析】本题要求回答乡里老人给病人治好自己
9、病的建议。首先找到相关语句,“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气完而食美矣,则夫药之良者,可以一饮而效”,然后梳理病人治病的流程,即先要休息好,不去看医生、吃药,并且要吃自己喜好的食物,之后等自己的气养好了,饮食也正常了,这时再去看医生,对症下药,喝一剂药就能治愈了。根据上面的分析,概括整合,分条按流程顺序作答即可。评分细则:每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3(2分)A(“梦见周公一事”表述不正确。首句“那复”运用反问,诉说自己并不曾梦见周公,但是恰好有机会从周公庙经过。)14(4分)尾联以景结情,(1分)周公庙前没有祭品可享,乌鸟都远走高飞了,只有无数白杨在晚风中哀号,(1分)营造出悲怆凄凉的
10、氛围,(1分)抒发了诗人对宋朝日益衰败的哀伤之情。(1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重要句子的能力。题干中明确是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尾联写景,故是借景抒情,而因为处于结句,所以是“以景结情”。尾联诗人将笔触又收回到了周公庙上。眼前的周公庙已无牛酒可以祭奉,暗示着宋代的财力枯竭,国势日益衰颓。那些无祭品可享的乌鸦,只有远走高飞了。伴随着周公庙的是什么呢?是“白杨无数暮号风”。这是多么令人凄凉、多么叫人悲怆的情景呵!评分细则:准确指出使用的抒情方式,得1分,答借景抒情也可以;结合尾联两句中的意象准确描述画面,得1分;准确概括画面营造的意境氛围,得1分;准确概括诗人抒发出的思想情感,得1分。意思对
11、即可,表述不准确的酌情扣分。15(6分)(1)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2)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3)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评分细则: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多字的,该空均不得分。易错字:(1)扪 胁膺(2)捷 满 襟(3)荠16(2分)B(厚重少文:形容人稳重敦厚,质朴平实。朴素无华:俭朴、不浮华,有时也指人品。此处指创作语言的风格,故用“朴素无华”。爱屋及乌: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信而好古:相信并爱好古代的文化。根据上句内容,此处指“因为历史总不会淘掉好书”,故“信而好古”合适。泥古不化:比喻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二语文 答案 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