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三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三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三篇【导语】说课就是教师论述在课堂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为何这样做的教学研究活动。说课之前一样要事先写出说课稿。从性质来看,说课具有说理性、科研型、工具性和交换性等特点。说课主要由说课者、说课内容、说课方法和听评者四个基本要素组成。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相干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一、说教材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体会与爱好,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另外新教材以发展人文精神为主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
2、深,总把所要学习的知识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样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侧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和已掌控的100之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之内数的概念的知道,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控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
3、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聚沙成塔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成心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控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对人民币的辨认做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楚地辨认,以辨认进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换的能力。2.归纳出1元=
4、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省用钱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二、说教法、学法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地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部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换,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合适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5、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换,提高了视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说教学进程及设计意图(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学生根据生活体会罗列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师: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在这里渗透德育:稳定花钱,聚沙成塔,养成节俭节省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板书:认识人民币)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罗列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6、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想进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体会和已有知识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爱好,突出知识生长点。(二)认识人民币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哪些人民币?学生自由发言。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师: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的人民币中你认识的,给你的伙伴说一说。学生活动,相互说认识
7、的人民币。师: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分完后汇报交换。生l: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生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生3:我们按数值来分类。师:人民币上的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惜人民币,就是酷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人民币和人民币的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相互交换,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体会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交换,让全部学生参与学习进程,在学习进程中成心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视察、仔细视察的良好习惯。(三)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师:老师这里有一块
8、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小组的同学相互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汇报交换。生1:我直接付l张1元的。生2:我付2个5角的。生3:我付5个2角的,还可以付10个1角的。生4:我还可以付1个5角和5个1角。师: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生归纳,师板书:1元=10角。师:你真了不得,同学们桌上还有一个标价l角的练习本,请你们想出不同的付钱方法来购买这个本,然后相互说一说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生讨论后汇报,师板书:1角=10分。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
9、还可以换()个5分的;1张2角可以换()张1角;1张5角可以换()张1角;1张1元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楚辨认人民币,掌控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换的时间和空间。(四)模拟购物,实践运用师:接下来我们展开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各组推选出的“经理”介绍商品。师: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爱好的物品吧!学生自由购物。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爱好,
10、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五)评判及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较好?你应当向他学习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在烈火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想全部学习进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总之,让全部教学进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当中,买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发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篇二】【说教材】1、教学内容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11、,第三单元32-33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控100之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进程时,是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知道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之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正式100之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教材通过看图解决问题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想法,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算法。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进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换的态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
12、在学习中感遭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控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难点:知道算式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我主要采取创设小猴摘桃的情境、然后通过视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换,在合作交换中,我先让同桌两人先交换,得出不同的运算方法,然后再四人小组
13、讨论交换,让学生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运算时,我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换的基础上,注意把这些运算与非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组成联系起来,一方面使运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运算以加深对数的认识的意图。帮助学生掌控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视察事物摸索问题。【说教学进程】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爱好和运算意识根据学生的生活体会、情境图出示小猴摘桃(摘了三筐桃子,每筐有10个,旁边又放了4个桃子)让学生仔细视察、说说图中看到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启示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预设学生提
14、出的问题:1、筐里有30个桃子,筐外有4个桃子,问一共有多少个桃子?2、一共有34个桃子,筐里放了30个桃子,问筐外有多少个桃子?3、一共有34个桃子,旁边放了4个桃子,问筐里有多少个桃子?)然后教师挑选30+4和34-30这两道算式作例题讨论运算方法,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置入事物情境和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运算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遭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然后结合这两道算式向学生介绍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告知学生每个小朋友都着名字,当然我们数学中的算式也有它
15、的名字,你们想和它交朋友的话,就一定要记住它的名字。让学生了解:相加的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和”。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使学生对这些名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教学100之内加、减法时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这里是第一次显现,让学生初步感知即可,在今后的的学习中注意常常使用,逐渐加深认识,让学生学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所以在这里老师要求不高。2、自主探索、合作交换对于例题中30+4=34和34-4=30这两道算式,我采取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换的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学生可能显现的算法: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说课稿三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