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经济学教案.pdf
《新发展经济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发展经济学教案.pdf(1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新发展经济学 教 案 政治经济学教研室 邵长存 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第一专题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演变和经济增长 一、学习时数 面授一次 4 课时 二、学习内容 新发展经济学第1-2 章 三、学习重点 1、发展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2、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演变 3、经济发展及其度量 4、经济增长的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技术进步增长模型、全要素增长模型 5、经济增长趋势和极限的争论 四、学习难点 1、经济发展理论的三个阶段 2、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模型 五、作业题:1、经济发展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2、分析说明经济发展理论演进的三个阶段在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等方面的明显差别?
2、3、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何?4、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有哪些?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发展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六、具体授课内容: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从欠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转变的过程。发展经济学,就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经济发展趋势、结构变化内在规律和发展因素各种内在关系的科学。经济发展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社会结构性的转变;二是经济社会质的方面的改善;三是国民经济量的增长和扩张。发展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在于: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经济社会结构处于变动状
3、况下一国国民经济社会长期的变化过程,而宏观经济分析和微观经济分析研究的是经济社会结构既定状况下,静态的国民经济宏观运行和微观运行问题,如通货膨胀、失业与就业、资源配置、市场结构、经济流转等等。经济发展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区别在于:经济发展理论研究包括增长在内的全面的经济现代化过程,特别是经济社会结构的高级化过程,而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是国民经济量的动态变动过程: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商品和劳务总量和人均量的增长,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者国民收入的总量增长和人均增长表示。经济增长理论要解决的是增长的要素和来源、稳定和速度,包括持续增长等诸问题。二、发展经济学的任务 发展经济学的任务是:最切
4、合实际地分析本国或者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把握发展的趋势,指导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有关发展的政策,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在长期的过程中,成本最小、时间最短、最节约稀缺资源地完成从经济不发达到经济发达的过渡,即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第一,发展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和特殊国情。第二,发展经济学应当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经济发展是从经济不发达向经济发达状态的演化、交替和转化过程。第三,发展经济学还应当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发,探索经济发展道路,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体系和分析方法 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一、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体系 发展经济学作为研
5、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门科学,应当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以及经济发展的一般情况有一个概括的考察和分析。经济发展作为整个社会经济机体的发育和成长过程,是众多因素发展、变化的有机组合。经济发展过程包含着经济结构的演变过程。经济发展不仅受经济系统生产力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各种制度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作为经济系统的总体演化过程,有其总体发展规律。二、发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第一,发展经济学侧重于动态研究方法。第二,发展经济学侧重于结构分析。第三,发展经济学侧重于制度分析方法。第四,发展经济学运用非均衡、非平衡和均衡、平衡结合的分析方法,但侧重于非均衡和非平衡的方法。第五,发展经济学还较多地运
6、用经验、比较和模型分析方法。第三节 发展经济学的渊源和产生背景 一、古典、新古典和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思想 古典经济学家,特别是斯密、李嘉图、穆勒等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对发展经济学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以艾尔弗理德马歇尔(代表作为 1890 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为代表的 新古典经济学派,集中注重研究短期的均衡问题,但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二、发展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二战后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三个世界和四个方面(东方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南部发展中国家与
7、北部发达国家)纵横交错的新格局,原殖民地附属国取得政治独立后,这些国家究竟沿着什么样的道路发展,如何发展经济,不仅关系着这些国家的命运,而且对整个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第四节 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演变 一、第一阶段:20 世纪 40 年代末到 60 年代初 早期发展经济学家根据结构主义思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着重强 调以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下三个方面:(1)资本积累(2)工业化(3)计划化。二、第二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到 80 年代后期 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理论出现了一系列重大转变,形成了新的趋向。第一,关于发展的目标。第二,关于计划与市场。第三,关
8、于农业问题。第四,关于对外贸易问题。第五,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第六,研究方法的新趋向。三、第三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至今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经济学家开始注重用制度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及人力资本的内生的经济增长去研究经济发展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发展问题;更加重视文化、体制、法制和立宪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注重发展的可持续问题。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 经济发展及其度量 一、经济发展的含义 经济发展,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
9、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简而言之,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二、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和区别 从概念的内涵上看,经济增长是一个相对纯粹的经济学概念,侧重反映和体现财富与产出量的增加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有关经济方面的发展问题,而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特别关心社会一般关系的发展变化,涉及到非经济方面的诸多问题。从学科角度看,经济发展所关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落后状态向发达状态过渡的经济演变过程,而经济增长则侧重于研究和反映某种成熟状态的经济进步的动态化问题。但是,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又是极为紧密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
10、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首要的物质条件,没有增长,发展将成为无源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之水。反之,没有发展,长期的持续增长也将是不可能的。三、经济发展的度量 度量经济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从理论上说,对经济发展的度量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涵义及其基本的目标,这就要求既要反映发展的数量方面,也要体现其质的方面的改善;既要反映经济方面的增长,也要体现非经济的社会方面的进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张或赞成用若干个具体指标所组成的综合指标体系来衡量和评价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这个指标体系除了人均收入指标以外,一般还应当包括反映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实力的国民总产出指标,反映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提高程
11、度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的具体指标。第二节 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后期的国民经济产出量在规模上比前期增加,以价值衡量,就是后期的国民生产总值 GNP,或者国民收入从数量上比前期增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有区别的,经济增长只是指财富在量的方面的增长,而经济发展不仅仅是指财富在规模方面的增长,还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的高级化、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水平的提高、分配的公平化、充分就业、人均寿命的延长等等。二、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学家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建立了许多关于经济增长的模型,归类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一)哈罗德多玛模型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于 1939
12、年发表了论动态理论一文,试图将凯恩斯经济理论长期化、动态化,以讨论长期经济增长问题。此后,他又于 1948 年发表了动态经济学导论一书,提出了他的经济增长模型。40 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多玛进行了类似的研究,提出了另一个经济增长模型。由于他们两人所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含义相同,因而一般将他们的 模型合称为哈罗德多玛经济增长模型。(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1956 年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英国经济学家斯旺,分别提出了类似的经济增长模型。后来,英国经济学家米德又对索洛和斯旺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作了系统的表述。由于他们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不只是依据凯恩斯投资与储蓄的理论,还包括了凯恩斯以前古典优秀教案 优秀
13、教案 经济学的成分,因而称之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三)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模型 在假定资本和劳动力对产量增长相对贡献的权数 a 和 b 不变时,经济增长决 定于下列因素:(1)资本增长率;(2)劳动力增长率;(3)技术进步。在资本增长率和劳动力增长率既定的条件下,技术进步越快,则经济增长越快,由此可见,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四)全要素经济增长模型 现代西方经济学家通常将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两大类:(1)生产要素的投入量;(2)全部要素生产率或广义的技术进步。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包括各种自然资源)、劳动和资本,由于在现代发达国家,土地(包括各种自然资源)基本上是一个已知的固定量,在考虑要
14、素投入量时,通常只考虑劳动投入量与资本投入量。第三节 经济增长趋势与其极限的争论 一、土地与劳动的边际收益递减 在土地成为稀缺的生产要素之后,随着人口的增长,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产出仍会增长。但当新的劳动者加在固定数量的土地之上时,每一个劳动者便只能有较少的土地与之发生作用,从而收益递减规律就会发生作用。随着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生产率将不断下降。二、劳动与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 增加劳动与资本的投入量可以使产出水平提高。但是,由于人口增长慢于资本的增长,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资本与劳动的比例将不断提高,即发生资本深化。在不存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随着资本深化,收益
15、递减规律就会发生作用,新增单位资本投入所能增加的产出将越来越少,资本与产出之比将不断上升,资本收益率将不断下降。三、技术进步的作用 古典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往往导致悲观的结论: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经济增长最终将达到一个极限而停止下来,现代西方经济学家指出,古典经济学家之所以得出了这种悲观的结论,就在于他们忽略了技术进步的作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收益率,至于技术进步能否抵消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则取决于技术进步与资本深化的相对速度。四、经济增长的有极限和无极限 自很早以前,人类就其发展的前途问题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诸方面进行了多
16、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方面的讨论,宗教中世界末日的说教,就属于人类前景悲观论。经济增长乐观派与上述观点相反,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是没有极限的。从各国制定的发展战略和实施的经济政策看,既不能依据于乐观派的学说,也不能完全依照悲观派的观点。第二专题 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一)一、学习时数 面授一次 4 课时 二、学习内容 新发展经济学第3-4 章 三、学习重点 1、人口增长类型与经济发展的人口容量 2、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 3、发展中国家扩张就业的途径 4、人力资本与人才流动及政策 5、资本积累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6、资本形成与储蓄、资本形成与投资 四、学习难点 1、资本积累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2、
17、资本形成与储蓄、资本形成与投资 3、托达罗反城市化模型 4、发展经济学家对投资与发展的论述 五、作业题 1、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发展中国家失业有哪些特点?2、发展中国家扩张就业的途径有哪些?3、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哪些方面?4、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融资渠道有哪些?5、什么是“贫困的恶性循环”?六、具体授课内容: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第三章 人口与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和增长 第一节 人口增长类型、地区分布和流动 一、人口变动趋势与人口增长的转型 依据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同,如果对人口转型的全过程即由传统人口增长形态向现代人口增长形态的转变过程进行分析和细划,则这一过程可细分成五个变化阶段。(
18、一)人口增长的高位静止阶段 (二)人口增长的初期发展阶段 (三)人口增长的中期过渡阶段 (四)人口增长的后期下降阶段 (五)人口增长的低位静止阶段 二、人口的地区分布 人口的地区分布亦称之为人口的空间分布,系指一定时期或者时点上的全部人口在不同地区间的比例关系。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分布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空间分布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反映和测度人口空间分布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口密度。反映人口空间分布的另一重要指标是人口地区分布的数量对比关系。三、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 人口的空间移动包括三个层次:(1)国际间的移动,即常住人口从一个国家移居另一个国家;(2)国内地区间的
19、移动,即常住人口从一个地区移居另一个地区;(3)城乡之间的移动,即常住人口从乡村移居城市。就引起人口空间移动的因素而言,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水平和由此所决定的生活条件、生活水平的显著差异。(2)就业。(3)自然环境和生态、气候条件方面的差异。(4)社会环境方面的差异。人口的空间迁移,其直接结果是引起各地区或国家人口数量、构成和劳动力分布状况的巨大变化,进而必然对经济发展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其经济学意义为:(1)人口流动是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配置和再配置的一种方式。(2)人口流动是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特别是缩小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3)人口的空
20、间迁移所引起的相关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劳动力供给的增加或减少,对促进或延缓本地区或本国的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4)人口的空间移动,引起移入地区或国家人口总体的民族构成、文化传统构成、价值观念构成等诸多方面的变化。(5)人口的空间移动,必然引起信息、知识、人才、科技等的移动和传播。第二节 经济发展中的失业 一、失业的范围 在发达国家中,失业一般是指劳动者完全处于闲置状态,这种失业常被称为公开的失业,但是,除了公开的失业外,发展中国家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非公开的失业,就业不足就是一种非公开失业的形式。把公开失业和非公开失业加在一起统称为劳动不得其用。如果把公开的失业叫做狭义的失业,那么可以把劳动
21、不得其用叫做广义的失业。有些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广义的失业所包括范围和计量方法做了细致的考察,在这方面,有两种研究值得注意。一种研究是由克里希纳做出的。他把公开失业定义为零工时零收入,而对非公开失业提出了四种计量标准,即时间标准、收入标准、意愿标准和生产率标准。另一个研究是由爱德华兹做出的。他对劳动不得其用即广义的失业做了具体的划分:(1)公开的失业。(2)就业不足。(3)形式上在工作而实际上不得其用。(4)健康受损。(5)无生产性。二、伪装失业 非公开失业中最重要的失业形式是伪装失业。所谓伪装失业是指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或接近于零时的就业,也就是说,如果从总就业中撤出一部分劳动者而不会
22、使总产量减少,那么,被撤出来的劳动者就是伪装失业。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伪装失业在发展中国家城市部门和农村部门存在,但以农村部门最为普遍。现在,大多数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农村的伪装失业是存在的,它反映在实际田间劳动时间低于农民所能够劳动的时间,即就业不足。不过,至今还有人对伪装失业提出疑问。他们认为,伪装失业被夸大了,因为农业中被作为“伪装失业”的很大一部分是季节性失业。三、公开的失业 与发达国家一样,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失业也是由城市地区劳动市场供求不平衡造成的,劳动供给超过了劳动需求,一部分劳动者就必然找不到工作而处于闲置状态。首先从供给方面看,发展中国家城市劳动力的增长不外乎来自于两个渠
23、道,一是城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市人口自然增长,二是乡村流入城市的人口增长。从需求方面说,城市的严重失业是由于城市工业部门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较低,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对此提出了许多解释,其中有两派观点特别值得提及,一是古典学派的“要素比例固定说”,一是新古典学派的“要素价格扭曲说”。第三节 转移剩余劳动力:从城市化到反城市化,再到城市化 一、托达罗反城市化理论分析的政策含义及其不良后果 托达罗基本模型包含的思想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取决于在城市里获得较高收入的概率和对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失业者风险的权衡。他还认为,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较大的城乡收入差距,而这又导致了农村人口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
24、,造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严重失衡,使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虽然中国的城市化决策和过程可能不依据于托达罗的理论模型,但中国的户籍管理、计划经济和行政管制等制度和人口流动实践与托达罗模式极为吻合。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使中国城市化几十年中没有进展,甚至倒退。几十年后的现在看来,托达罗式的发展过程,城市化严重滞后,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 二、托达罗反城市化经济分析的错误 托达罗模型的缺陷在什么地方呢?周天勇 2001 年在 经济研究 第 3 期上发表了 托达罗模型的缺陷及其相反的政策含义一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从经济学分析的方法看,首先应当将收入差异分析微观个人化,并引入时间长度。其次,农村向
25、城市流动的劳动力,其就业有一个与之对应的行业结构。再次,农村中的收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变量。三、托达罗反城市化模型政策实施结果的反思 托达罗模型抑制城市、发展农村、阻缓剩余劳动力人口向城市流动政策的实践,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他本人没有料到的问题。(一)低成本软约束下的人口和劳动力过速增长 (二)劳动和土地要素的比较优劣势及其吸纳劳动力的思路 四、政策含义 取消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放宽人口流动的各种限制;城市化是政府管理下的一个市场过程,劳动力流动迁移的方向由收入和工作机会自动调节;积极发展城镇和大中小城市,讲求城镇和城市的体系格局和经济规模;放弃分散和成本很高的发展农村和扶贫的模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发展 经济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