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版).pdf(1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2、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 用 4 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 4 个大小不同的
2、正方体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摆的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二、教学新课 刚才我拉用 4 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提问: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你想怎么摆?指名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摆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想一想,这几种办法摆放后,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摆放时有什么规律?指出: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可以。请学生们仔细从上
3、面侧面观察,提问:这时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小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观察不同的形状,却是可能相同的。教学试一试:先还原成以上形状。现在这里的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从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么形状?组织讨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可以摆在哪儿?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指名汇报,交流想法并摆一摆。提问:此时再分别从正面、侧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还原之后,让学生从侧面看一年,记住你所看到的。提问思考: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再添一个可以摆在哪儿?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学生分组讨论并操作。指名交流汇报并摆一摆 提问:相怀想,如果
4、此时你从其它几个方面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为什么?小结: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有不同的摆法,而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有相同的视图,但也可能不同。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出示图并说明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如学生有困难可让学生先摆一摆 集体订正。“想想做做”第 2 题右边两题。按要求请同学们先照着样子摆一摆。请学生们依次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再请同学们同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让学生们比一比在同一个方位看到的形状是不是一样的。“想想做做”第 3 题。独立完成分组汇报。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教师
5、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书观察物体地一课时练习 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2、观察物体(2)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2、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想像与推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请同学们依从这组立体图形的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如果将这组立体图形分开面两组图形,我们有将如何来观察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来学习的内容。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让同学们照样子摆
6、一摆。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请同学们分组,每人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比较观察的结果。提问:从正面观察,为什么看到的形状却不同?教学试一试 提出要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如何摆?小组讨论,并动手摆一摆。全班交流摆的方法。提出要求: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如何摆?小组讨论,并动手摆一摆。全班交流摆的方法。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同学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提出要求,使同学们明确。根据要求,学生动手摆一摆。再从相应的位置看一看,验证是否符合要求。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
7、 完成家庭作业书观察物体练习 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练习六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生尝试着画视图进一步巩固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尺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上节数学课 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 说说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板书:视图 出示两张图 问:你觉得这两张图有什么不同?指出:我们在观察一个正方体的时候,最多只能看到3 个面:前面、右面和上面 图 1 画的就是我们平时能看到的情况,而图二是在图 1 的基础上添上了 3 条虚线,这样就使图看起来立体的效果更强,可以完整地看到正方体的六个面,像这样的图,我们可以叫它透视图 我们要会观察视图,大家一起动手画一个正方体 二
8、、练习:说一说 先完成书上的问题 问:谁能像这样子也来提问考靠大家?随学生的提问 其他同学解答 注意学生在出题的时候 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要说清楚是从哪个面观察 得到的是怎样的排列的几个正方形?你能用几个小正方体搭出下面的楼房模型吗?追问:图 2 看到的是 3 个正方体 是不是真的就 3 个?观察这类图要注意什么问题?3先数一数各有几个正方体 再摆一摆 (图略)提醒:图 2 和图 3 都是 2 层的 2 层的视图要注意上面正方体的下面虽然看不到,但肯定是有的一定要数进去 4思考题:下面的几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连一连 连完后请学生说说自己在连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连完后有什么发现?注意让学生发现相
9、对的面 如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在观察的时候,上面多的那一块的方向是正好相反的 三、尝试画较为复杂的视图 1用 4 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摆成从右面看到的是 2用 4 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摆成从右面看到的是 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一课时 分段数据统计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3、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分段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学习新课:1、每个
10、星期一,大家都会穿校服,看上去整齐又漂亮。想一想,在每次换校服之前都要做什么呢?(量身高)随便请几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问:是不是要为你们每个同学都设计一个尺寸,做出 50 种规格的校服呢?出示全班的身高记录单,请大家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觉得应该怎样安排比较的合适?(分大号、中号、小号三种规格。身高 120cm129 的穿小号,130139 的穿中号,140149 的穿大号。)2、现在我们已经想到了要根据身高把服装分成 3 种型号,看了这张记录单,你清楚具体有几套大的?几套中的?几套小的?那下面该做什么?(按各段统计,可以用打“”的方法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更喜欢哪种统计方法呢?为什么
11、?(用“正”字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结果)根据记录单上的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分段整理数据,注意不要遗漏不要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重复。写完之后与电脑的演示校对一下,如果有错,检查一下问题在哪里。3、能不能就这样把画“正”字的记录表交上去呢?指出:还要根据它完成统计表。学生继续完成。与电脑校对。想一想,那么多的班级,都制作了类似的统计表,而且每年都需要这样的统计,检查我们的这份表格,还缺了什么呢?出示完整的表格,包括表名和日期。4、服装厂的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5、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分段整理的方法进行统计 二、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1、其实我们身边用分段的方法来整理的现象是很多的
12、。你能举几个例子吗?比如成绩:90 多分的为 A,70 多、80 多的为 B,60 多的为 C,60 以下的为 D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 题:(出示)看了这些数据,你觉得怎么分段比较的合适?(50 多的为 A,40 多的为 B,30 多的为 C,20 多的为 D。)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交流校对 2、我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丽的家园,需要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流水。演示:“你知道吗?”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一些常识 3、现在你们想知道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空气质量现状吗?(出示p.72 第 2 题)找一找,哪些城市的空气质量是“优”?画“正”字统计在表中。那我们现在居住的城市空气质量到底如何呢?请大家
13、找一找。(良)把其他也是“良”的城市找出来,统计好 剩下的几个城市空气质量属于哪一段呢?继续填写。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根据“正”字整理情况,完成统计表。看了这份统计你有什么想法么?指名读一读表名,这个表名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时间:2004 年 4 月 30 日 指出:空气质量随时会随着一些交通、工业等情况发生变化,所以这份统计表还特意要说清楚统计的时间。4、再来看一份我们比较熟悉的城市上海在 2004 年 4 月整个月中的空气质量情况 演示该题,先找到刚才提到的“4 月 30 日 58”指出:4 月 30 日这天,它的空气污染指数是 58,空气质量良,是不是每天都这样呢?(
14、不是,有空气质量优的时候,也有轻度污染的时候。)根据这份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你能评价一下上海 2004 年 4 月份的空气情况吗?你想到了什么?(我们要注意保护环境)三、全课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统计。课后请大家多搜集一些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的素材,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在刚才提到的空气特别好的城市中,我去过四个地方:北京、贵阳、桂林、海口 边说边出示自己在这几个地方游玩时拍的一些照片,让学生感受美。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练习七 教学内容:44 页 27 题 教学要求: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2、让
15、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3、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过程:一、第二题 1.出示题目,弄清题意 2.学生完成分段统计 3.怎么计算合计人数呢?算加法 4.分析数据:哪一段的人数最多?前十名,你能估计她的成绩可能是多少吗?(只要估计)二、第三题 1.分别画出横向统计图 2.注意标注数据 三、第四题 了解我国代表团在第 2430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的数量,完成统计图。第 2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韩国汉城 5枚 第25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西班牙巴塞罗那 16 枚 第 26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美国亚特兰大 16 枚 第 2
16、7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澳大利亚悉尼 28 枚 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第 28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希腊雅典 32 枚 第 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中国北京 51 枚 第 30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英国伦敦 38 枚 四、第五六题 学生设计表格,在班内统计后,完成统计表 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分工合作。数据记录准确,分析有道理 五、作业:完成思考题,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第 4950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 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2、使学
17、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感受条形统计替可以说明生产、生活中一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体会从报刊或查阅资料中获得信息或数据,体会统计有说明问题、对问题有简单预测的作用,产生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1 格表示多个单位)教学准备:光盘,事先调查好 4 大河流的长度 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以前认识过条形统计图,谁来简单的描述一下条形统计图有几部分组成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选用的话题是关
18、于上海申办世界博览会的。先请大家来看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常识。学生轻声阅读“你知道吗?”读完后,交流,主要要明白:(1)有 89 个成员国(2)确定的方式有2 个。一是超过半票的直接当选;二是没有超过半票的时候,最少的会被淘汰 追问:89 个成员国超过半票是多少票?5 个国家一起竞争,需要多少次的淘汰?二、学习例题:1、演示:2002 年 12 月 3 日,国际展览局成员国的代表投票决定 2010 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城市。在第一轮投票中,五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如下图。(图略)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比如具体的 5 个城市以及相应的得票情况等。)这些数据使你想到了什么?(根据评选规则,没有出现超过
19、半数的情况,虽然说上海的票数是最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波兰将淘汰了)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甚至可以问:89 个成员国都投票了么?你可以怎么知道?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引导学生把图里的 5 个数据加起来,得到 84 票。问“84 票”说明了什么问题?)质疑:这张条形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认识的有什么不同呢?注意观察纵轴上的数据,指名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在制作这统计图的时候,可以把 1 格表示成多个单位,比如说这里的 1 格就表示 5 票 当不正好是 5 票的时候,比如说是 2 票,就需要根据经验去选择合适的高度。2、预测一下,波兰被淘汰之后,接下来哪个城市也可能被淘汰?读试一试,
20、看一下,自己的预测正确吗?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注意规范学生画条形时的步骤:(1)确定高度,并标上数据;(2)画框,连成一个条形;(3)画阴影 学生继续完成,并交流检查。说说从统计图里你知道些什么?最后提醒:完整的统计图还要有图名(已有),制作时间等,所以要填上时间:2002 年 12 月 三、完成想想做做 1、(1)说说上面每座电视塔的高度 (2)中央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高多少米?问:如果我再提一个问题“江苏电视塔和中央电视塔一共高多少米?”合适吗?为什么?那谁能继续提比较合适的问题?2、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注意:(1)条形边成了圆柱体;(2)单位:万吨(1)哪一年的棉
21、花产量最高,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低?(2)2004 年的棉花产量比 2000 年增加了多少万吨?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 2428 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的金牌数如下表(略)说说第 28 届是在哪一年举办的呢?27 届呢?指出:奥运会每 4 年一届,正好和闰年是一样的,这几届都是在闰年举办的。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把条形统计图绘制完整吗?要提醒学生注意: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区别 画完统计图后问:你看了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么?4、查资料,了解我国的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四条河流的长度,再把统计图绘制完整。长江 6300 千米,黄河 5464 千米,珠江 2
22、214 千米,淮河 1000 千米 注意这份统计图和前面讲的有不同:条形是横向的,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这几条河流的长短。教学反思:练习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 怎么求出平均数(先求和,在求平均)二、练习 1.练习八第 3 题 1.平均身高 160 厘米,李强的身高可能是155 厘米吗?2.学校篮球队中,可能有超过160
23、 厘米的队员吗?说说理由 2练习八第 4 题 指名板演。平均每天卖出苹果核橘子各多少箱?哪几天卖出的苹果箱数超过平均数?卖出的橘子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多多少?少多少?一样多?)3.练习八第 5 题 判断,注意平均数的含义 4.第 6 题 估计平均数,只要在最多与最少之间即可 5第 7、8、9 题,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校对,订正。在求平均数的过程中要细心。三、作业 完成第 10 题,补充习题中的练习 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巩固有关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
24、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进入“实验讨论”阶段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现象,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法与学法: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在交流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学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秒表 学生:答题纸、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1)教师: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上个星期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们班的同学表现得非常不错。(2)提问:适量的运动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健康。
25、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3)教师:这些变化需要一些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运动与身体变化”二、明确目标 点名读教学目标 三、动手操作,活动讨论(1)研究运动时间的长短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刚才我们知道了,运动之后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证实是否会有变化。第一步:伸出你的右手中间三个手指,放在左手手腕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脉搏在跳动。老师喊开始的时候,你们数一数脉搏跳动了多少次,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这样才能准确的测出脉搏跳动次数。第二步:全体起立,老师喊开始的时候,原地跑 30 秒,休息几分钟后,再开始原地跑 60 秒。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苏教版 四年级 上册 数学 教案 最新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