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卫生学习题库.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完整版)卫生学习题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卫生学习题库.pdf(9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绪论 A 型题 1.卫生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独立课程,重点研究 A自然环境与健康关系 B社会环境与健康关系 C环境与健康关系 D原生环境与健康关系 E次生环境与健康关系 2正确的健康概念是 A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B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好状态 C无病就是健康 D没有疾病和虚弱 E有健康的躯体和正常的智商 3.20 世纪人们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是由于 A传染病死亡率太高 B发明了治疗传染病的抗菌素 C环境严重污染 D城市人口增多 E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X 型题 1.卫生学的目的是 A预防疾病 B消除各种致病因素 C提高生命质量 D
2、促进健康 E使人类不患病 第一章 人和环境 A 型题 1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的最主要来源是:A 生活“三废”B 工业企业 C 交通运输 D 自然灾害 E 农业生产 2温室效应主要是因大气中何种物质含量增高所至 A SO2 B NOX C CO2 D CO E 光化学烟雾 3.生物圈的范围大致包括 A 11km 深的地壳、海洋及 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B 15km 深的地壳、海洋及 11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C5km 深的地壳、海洋及 10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D 20km 深的地壳、海洋及 30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E1km 深的地壳、海洋及 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4.对原生环境描述不正确的
3、是 A 是天然形成并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B 其中存在有许多对人体及其他生物体有利的因素 C.其中良好的微小气候和优美的绿化等对健康都起促进作用 D 有些原生环境中存在某些异常现象 E原生环境中不会存在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5由于地球地质化学条件的区域性差异而使当地水、土壤或食物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从而影响当地居民摄入该元素的量,使出现居民体内该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并引起疾病。该病被称为 A地方病 B传染病 C职业病 D流行病 E公害病 6对次生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是指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 B与原生环境相比,其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4、 C次生环境比原生环境差 D人类活动时不重视物质、能量平衡,就会使次生环境的质量变劣 E大量砍伐森林等人类活动将使次生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7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体之间关系为 A相互依存 B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C相互制约 D相互对抗 E相互独立 8生物体之间通过食物链可传递 A能量 B物质 C物质和能量 D有机物 E无机物 9对食物链描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食物链的关键是一种生物为另一种生物的食物 B可传递物质和能量 C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可由无机界向有机界转移 D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可由有机界向无机界转移 E 食物链只传递物质和能量,不传递疾病 10人类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方式是 A
5、新陈代谢 B生物转化 C生物富集 D化学反应 E以上都不是 11下列哪项是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A自然灾害 B环境污染 C生态破坏 D社会生活问题 E以上都不是 12下列哪项是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A地方病 B自然灾害 C生态破坏 D社会生活问题 E以上都不是 13对生态系统描述错误的是 A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 B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 C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生物圈,小至一个局部范围,甚至一座山一个池塘 D是生物与生物之间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非生物环境的变化对整个系统影响不大 E一般由生产者、消
6、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四大要素所组成 14生态系统中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有机界和无机界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 C生产者、消费者、合成者和无机界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有机界 E生产者、合成者、分解者和无机界 15对环境污染描述错误的是 A可由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引起 B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 C不会造成环境理化结构的改变 D对人类健康可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E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做公害 16关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部分污染物,在环境中可分解成无害的简单化合物 B大部分污染物,在环境中可分解成危害较小的简单化合物 C污染物在环境中不会
7、转化成为毒性更大的新物质 D污染物在环境中可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E 环境对污染物的自净是有限的 17环境的物理自净作用不包括 A稀释 B逸散 C中和 D凝聚 E挥发 18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自净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可通过生物作用净化 B 净化能力的大小受环境物理条件的影响 C环境的自净作用是有限的 D 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污染物较易通过环境自净作用达到完全自净 E一些性质稳定的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等,很难通过环境自身自净作用达到完全自净 19下列何种物质在环境中较易自净 A有机氯农药 B镉 C多氯联苯 D碳氢化物 E汞 20下列何种物质在环境中不易自净 A多氯联苯 B碳氧化物 C氮氧化物 D
8、光气 E漂尘 21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通过机体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被称为 A吸收 B分布 C转移 D蓄积 E代谢 22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最易通过何途径进入体内 A皮肤 B呼吸道 C消化道 D汗腺 E眼睛 X 型题 1.生物圈含有 A空气 B水 C日光 D土壤 E岩石 2 环境可分为 A原生环境 B次生环境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 E污染环境 3.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有 A生物因素 B社会心理因素 C人文因素 D化学因素 E物理因素 4.自然环境中包括 A大气圈 B社会圈 C岩石圈 D水圈 E 生物圈 5.生态系统四要素中的无机界包括 A空气 B水 C绿色植物 D土壤 E太阳辐射
9、6.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全面的考虑应包括 A互相联系 B互相制约 C互相作用 D互相依存 E互相适应 7.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A大气污染 B酸雨 C水污染与淡水资源危机 D土壤资源破坏与生态恶化 E生物多样性资源的锐减 8.发生在日本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有 A水俣病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米糠油中毒事件 D 四日市工业废气污染引起哮喘病事件 E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 9.生态系统由下述哪些要素组成 A生产者 B消费者 C有机界 D分解者 E无机界 10.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四大要素之间进行着广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 A流动 B传递 C交换 D消耗 E循环 11.工业“三
10、废”是指 A废气 B废烟 C废水 D废尘 E废渣 12.环境污染物可来源于 A工业生产“三废”B日常生活“三废”C农业生产 D交通运输 E自然灾害 名词解释 1.原生环境 2.次生环境 3.一次污染物 4.二次污染物 5.生物圈 6.生态系统 7.生态平衡 8.半数致死剂量 9.最大无作用剂量 10.剂量-效应关系 11.环境污染 12.公害病 13.食物链 14.物质蓄积 15.功能蓄积 16.生物解毒作用 17.生物活化作用 18.靶器官 19.储存库 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A 型题 1 饮用水消毒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水中有一定量的余氯 B.改善水质的感官性状 C.除去水中有毒物质 D
11、.杀灭病原菌,预防介水传染病 E.预防水型地方病的发生 2 我国集中式给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A.氯化消毒 B.紫外线消毒 C.臭氧消毒 D.碘消毒 E.煮沸消毒 3 对饮用水进行氯化消毒时,起杀菌作用的主要是 A.Cl2 B.HOCl C.Cl D.Ca(OCl)2 E.OCl 4 评价氯化消毒效果的简便指标是 A.加氯量 B.有效氯 C.余氯量 D.水的浑浊度 E.细菌学指标 5 比较理想的饮用水水源是 A.降水 B.江、河水 C.泉水 D.深层地下水 E.水库水 6 关于地方性氟中毒,错误的是 A.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B.氟斑牙多见于恒牙 C.从非病区搬入的居民比当地居民易患病 D.随
12、年龄增加患氟骨症的病人增多 E.氟骨症多见于 16 岁以后的成年人 7 克山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可能是 A.缺钙 B.缺硒 C.高钙 D.缺碘 E.高硒 8 水俣病属于 A.职业病 B.公害病 C.地方病 D.传染病 E.食物中毒 9 评价室内空气质量指标中,细菌指标多采用 A.肺炎球菌总数 B.结核杆菌总数 C.细菌总数 D.溶血性链球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数 10 可经毛发排出的化学物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硫化氢 D.苯 E.砷 11 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
13、(LD50)E.急性阈剂量(Limac)12 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E.急性阈剂量(Limac)13 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E.急性阈剂量(Limac)14 环境污染物在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最主要受哪项因素影响 A.器官或组织的血流量及污染物与器官亲和力 B.特定部位的屏障作用 C.脂肪组织分布的量 D.器官和组织所在的部位 E.以上都不
14、是 15 哪种物质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A.汞蒸汽 B.汞离子 C.氯化汞 D.甲基汞 E.升 汞 16 环境污染物在血浆中大部分与哪种蛋白结合,再转运贮存 A.球蛋白 B.白蛋白 C.组织蛋白 D.血红蛋白 E.肌红蛋白 17 SO2 引起的慢性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是指:A 支气管炎,肺水肿和尘肺总称 B 慢性肺纤维性变,支气管炎,肺水肿总称 C 慢性肺纤维性变,支气管哮喘,肺水肿总称 D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总称 E 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尘肺支气管哮喘的总称 18 饮用水要求在流行病学上安全,主要是为了确保不发生:A 职业病 B 介水传染病 C 食物中毒 D 急慢性中毒
15、 E 水型地方病 19 水体是否被粪便污染的最好判断指标是:A 细菌总数 B 痢疾杆菌 C 伤寒,副伤寒杆菌 D 大肠菌群数 E 变形杆菌指数 20 关于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下列哪项说法不包括在?A 流行病学上安全 B 感官性状良好 C 应该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 化学性状良好,不含任何有害化学物质。E 水量充足,取水方便。21 水体受汞化合物的污染:A 使鱼贝类产生特殊臭味 B 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C 出现某些传染病的流行 D 使水体产生金属涩味或混 浊 E 可能引起水俣病发生 22 氯化消毒饮水的接触时间不得低于:A 50 分钟 B 1 小时 C 30 分钟 D 15 分钟 E 90 分
16、钟 23 评价氯化消毒效果的最简便指标是:A 加氯量 B 有效氯 C 余氯量 D 需氯量 E 细菌学指标 24 下列那种疾病不属于地方病:A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B 地方性氟中毒 C 痛痛病 D 克山病 E 大骨节病 25 关于地球化学性疾病,下列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是一种地方病 B 疾病与该地区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含量之间有关 C 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各类人群中有不同的相关性 D 可以用现代医学理论来加以解释 E 疾病与某些化学元素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26 预防地甲病补碘最方便可靠的措施是 A 投碘化剂 B 碘化食盐 C 碘化食盐和食油 D 碘化食盐和食油 E 服用加碘药剂 27 预防地甲
17、病的首要措施是 A 补碘 B 加强营养 C 移民 D 更换水源 E 以上都不是 28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突出表现为:A 甲状腺机能亢进 B 甲状腺机能减退 C 甲状腺多发性结节 D 甲状腺癌变 E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 29 地方性氟病是指 A 长期自环境中摄入氟过低而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B 长期自环境中摄入氟过高而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C 长期自环境中摄入氟过高而引起的,以骨质疏松为主;D 长期自环境中摄入氟过低而引起的,以骨质疏松为主;E 是一种职业性疾病。30 饮水所致的地氟病,其预防的主要措施是 A 增强营养 B 水中除氟 C 更换水源 D 移民 E 居民服药 31 氟骨症
18、易发的部位是 A 指、趾等小关节 B 肘、髂骶等大关节 C 四肢长骨 D 胸肋骨 E 颅骨与脊柱 32 为确保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自来水末梢水中游离性余氯至少应 A=0.3mg/l B=0.03mg/l C=0.05mg/l D=0.5mg/l E=1.0mg/l 33 大气中常见环境致癌物 A 铅,汞,锰 B 石棉,苯并芘,砷 C 锡,钴,铜 D 硒,锌,矾 E 气 温,气湿,气流,有效温度 34 空内小气候主要由以下气象因素组成 A 气温,气湿,热辐射 B 气流,气湿,热辐射 C 气温,气湿,气流 D 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 E 气温,气湿,气流,有效温度 35 一年中夏秋季是发生光化学
19、烟雾的季节,这是因为 A 此时臭氧含量最 多 B 该季节能源消耗量最大,易形成光化学烟雾 C 日光辐射强度大 D 该季节易出现逆温 E 主要与地形有关 36 伦敦烟雾事件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污染物是 A 烟尘和 SO2 B CO 和 NOx C SO2 和 HC 化合物 D 光化学烟雾 E 有毒化工气体 37 紫外线的作用不包括 A 抗佝偻病作用 B 杀菌作用 C 红斑作用 D 热效应作用 E 色素沉着作用 38 常见三种大气污染物是指 A CO、CO2、SO2 B CO2、NO、SO3 C SO2、NOX、颗粒物 D SO2、SO3、颗粒物 E SO2、颗粒物、CO2 39 哪些是对氯化消毒不
20、利的条件 A 接触时间长 B 水温较高 C 消毒剂使用量足 D PH 值升高 E 浑浊度比较小 40 饮水消毒的最主要目的是 A 保持水中有余氯 B 改善水的物理性状 C 消灭大肠杆菌 D 杀灭病原菌预防介水传染病 E 以上都对 41 水的沉淀净化的主要目的是 A 改善水温 B 除去有毒物质 C 改善水质物理性状 D 杀死病原菌 E 调节水的 PH 值 42 对“土壤自净作用”的错误答案是:A 使病原微生物死亡 B 使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C 使寄生虫及其卵死亡 D 使有机物腐植质化 E 使土壤中全部微生物死亡 43 地方病的发病原因是:A 人体不能适应由于污染而发生的化学元素的改变 B 地质化
21、学条件超出人类能适应的范围C 人体与环境中必需元素不能保持动态平衡 D 人体与环境中非必需元素不能保持动态平衡 E 人体所需元素明显缺乏并与摄入量有关 44 原生环境问题主要由何原因引起 A.自然力作用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地方病等 B.由于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污染 C.由于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生态破坏 D.由于经济因素而引起的各种社会生活问题 E.由于社会发展水平或结构的因素而引起的各种社会生活问题 45 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被称为 A.公害病 B.职业病 C.地方病 D.疫源性疾病 E.以上都不是 46 卫生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生活环境、食物、生产环境
22、及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B.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C.医学统计方法 D.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的理论根据和预防措施的原则 E.各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47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在日本富山神通川下游地区,因某锌冶炼厂排出废水,使水及水稻受到污染,造成居民中出现以骨骼系统病理改变为主的一系列疾病,该病可能是 A.水俣病 B.痛痛病 C.地甲病 D.克山病 E.大骨关节病 48 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初期,在日本富山神通川下游地区,因某锌冶炼厂排出废水,使水及水稻受到污染,造成居民中出现以骨骼系统病理改变为主的一系列疾病,该病可能由何污染物引起 A.铅 B.铬 C
23、.镉 D.锰 E.锌 49 世纪 50 年代中期,日本熊本县水俣湾被石油化工厂废水污染,并通过水-鱼-人食物链在人体内蓄积,引起居民中大量出现以感觉障碍、共济运动失调、视野缩小、听力障碍、语言障碍、眼球运动异常为主要症状和体征的疾病,该病可能由何污染物引起 A.汞 B.镉 C.铅 D.砷 E.铬 50 1984 年,在印度博帕尔某化工厂,由于贮气罐泄漏,造成厂周围居民区 15 万多人中毒,2500 人死亡,5 万多人失明。此次泄漏的化学物是 A.异氰酸甲酯 B.三氧化二砷 C.多氯联苯 D.四氯乙烯 E.三氯乙烯 51 下列不属于空气负离子的生物学作用是 A 降低血压 B 刺激骨髓造血功能 C
24、 抑制气管纤毛运动 D 改善肺的换气功能 E 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 52 与季节有密切联系的疾病是 A 花粉热 B 心肌梗死 C 癌症 D 高血压 E 肺炎 53 属于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是 A CO B SO2 C CO2 D H2S E SO3 54 可吸人颗粒物是指能长时间漂浮于空气中很容易进入呼吸道和肺的颗粒物,一般直径小于或等于 A 5um B 10 um C 2um D lum E 1.5 um 55 氮氧化物与碳氢化物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易发生反应生成 A 硫酸 B SO3 C H2S D O3 E CO2 56 关于室内空气染污描述错误的是 A 室内空气受大气污染的影响 B 室内
25、装修材料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C 燃料燃烧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D 人的呼吸过程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E 室内空气污染较室外大气污染轻 57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常用指标包括,除了 A 空气离子 B 二氧化碳 C 室内微小气候 D 链球菌总数 E 细菌总数 58 由紫外线引起的有益的生物效应是 A 抗佝偻病作用 B 日射病 C 视网膜的伤 D 白内障 E 皮肤烧伤 59 属于二级预防措施的是 A 防止并发症和伤残 B 控制环境有害因素 C 恢复劳动和生活能力 D 防止疾病复发 E 促进康复 60 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包括,除了 A 净化消毒设施完善 B 感官性状良好 C 水量充足,取用方便 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卫生 学习 题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