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基础题型重点知识点大全.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基础题型重点知识点大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基础题型重点知识点大全.pdf(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基础题型重点知识点大全 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某城市原来河道护坡多采用甲图模式,后来重新进行规划,现普遍采用乙图模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与甲图模式相比,乙图模式中护坡可以()A.增加地表径流 B.增加下渗量 C.减少地下径流 D.减少蒸发(蒸腾)量 (2)该城市护坡模式的改变,能够明显缓解的城市化问题是()A.城市内涝 B.河水污染 C.河道淤塞 D.用地紧张 2、下图为城市某功能区一天内不同时段的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数值越大占比越高)。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由图可知,该功能区是()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2)
2、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气候因素 B.宗教因素 C.地形因素 D.经济因素 3、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 (1)关于图中甲、丙、丁、戊四个功能区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行政区 B.丙为工业区 C.丁为高级住宅区 D.戊为商业区 (2)图中乙代表的功能区()A.少数城市不具备此功能区 B.建筑物高大密集 C.一般占地面积最大 D.是党政机关分布区 (3)若图中钢铁厂布局合理,则该城市河流流向及盛行风向分别是()A.流向西南、东北风 B.流向东北、西北风 C.流向西南、西南风 D.流向东北、东南风 4、黄鹤楼始建于东汉末年,与夏口(今武昌)城楼同建,
3、选址在长江江畔的黄鹤矶,近 1800 年来兴毁多达数十次。图 5 示意目前的黄鹤楼公园,兴建于 1985 年,新址较原址后缩了 1000 米,坐落于蛇山之顶。新建的黄鹤楼公园成为一座集园林、山石、花木、亭阁、雕塑为一体的现代化都市闹市区的一座仿古楼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 (1)推测最初修建的黄鹤楼的功能是()A.军事瞭望 B.宴饮茶楼 C.皇家园林 D.观景旅游(2)新址不选择在原址的黄鹄矶,原因是()A.便于武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B.便于扩建成以楼为主体的园林公园 C.便于游人登高观赏长江 D.便于安全管理,避免再次被毁 5、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该城市
4、片区中心多位于()A.河流凹岸 B.河流凸岸 C.河流西岸 D.河流南岸 4 (2)绿化廊道沿山麓建设的好处有()A.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B.降低建设成本 C.利用山风带来新鲜空气 D.提高通风走廊通风效率 (3)物流园适宜布局在城市()A.地 B.地 C.地 D.地 6、读我国某城市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完成(1)(3)小题。(1)2018 年该市城区就业人口减少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是()A.产业迁出 B.地价较高 C.环境污染 D.交通拥堵(2)该市郊区()A.2000 年以来人口增加均为机械增长 B.2015 年之前就业压力大于城区 C.增加的人口均来自外市 D.就业人口比例降低(3)图中人口
5、数量变化反映该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是()A.逆城市化 B.再城市化 C.缓慢城市化 D.郊区城市化 7、图甲、图乙、图丙为三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5 (1)图甲所示地貌名称是()A.雅丹地貌 B.黄土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丹霞地貌(2)图乙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海水侵蚀 D.海水沉积(3)图丙所示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奇峰林立 B.冰川广布 C.沟壑纵横 D.地势坦荡 8、如图所示,为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 B.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 C.该类河谷一般位于河流下游
6、D.该河谷呈 V 形,适宜修建水库 6 (2)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使河床加宽变深 9、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堆积形成 B.风力侵蚀残留 C.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D.流水沉积作用 (2)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
7、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A.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C.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10、紫色土是我国的一种特殊土壤,是在紫红色砂岩和页岩风化物上发育而成的土壤,多呈紫色或紫红色,土7 质疏松,肥力较高,水土流失快,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图 6 为嘉陵江东北侧支流越溪河下游某河谷紫色土分布横断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紫色土分布于越溪河西北岸,主要是由于该岸()A.河水流速缓慢 B.地形坡度较缓 C.自然植被茂密 D.成土母质较厚(2)图中越溪河西北岸紫色土土质疏松的自然原因是()A.母质颗粒较粗 B.高温干旱少雨 C.自然植被稀疏 D.发
8、育时间较长 11、如图为四种常见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的地貌景观依次是()A.冲积扇、石林、风蚀蘑菇、沙丘 B.河口三角洲、石林、风蚀蘑菇、沙丘 8 C.河口三角洲、石林、风蚀蘑菇、沙滩 D.冲积扇、峡谷、风蚀蘑菇、沙滩(2)地貌景观中的 M 坡是()A.坡度较大的背风坡 B.坡度较小的背风坡 C.坡度较大的迎风坡 D.坡度较小的迎风坡 (3)下列关于地貌景观典型分布区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表崎岖 B.-地表水易漏失 C.-气候湿润 D.-太阳辐射较弱 12、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
9、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3)针对洼地增多增大,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上游山区退耕还林,减少灌溉用水 B.山前平原地区种植防护林,减缓风速 C.合理改造上游区域的水利工程 D.山前平原地区扩大耕地面积 9 13、某游客的游记广西的沌湖事件令我记忆犹新。3 月 5 日在沌湖附近游玩,突然感觉脚底一晃,但巨响之后就再也没有动静,只是湖
10、面开始急剧下降。第二天,湖水已经消失大半,有的地方露出了湖底。昨日被吓坏的村民又迎来了惊喜:湖水没了,留下了数不尽的鱼虾。回答下列小题。(1)以下最有可能导致沌湖一夜间“消失”的原因()A.附近矿山采矿引起地面沉降 B.当地地下暗河的崩塌 C.下游地区抽水和回灌 D.当地特殊的捕鱼方式 (2)下列自然景观的形成,与游记中所述现象成因类型相似的是()A.广东灿若明霞的丹霞山 B.甘肃张掖的彩色丘陵 C.云南石林的阿诗玛石峰 D.横断山区山高谷深 14、生态移民具有扶贫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闽宁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西部,其陆续接纳了来自宁夏西海固(范围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的西
11、吉县、海原县、固原县、泾源县、隆德县、彭阳县等)6 个山区经济落后县的 4 万多名移民,成为中国贫困地区通过对口扶贫协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典范。下图示意闽宁镇区位和样本村区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西海固 4 万余名移民迁往闽宁镇的主要原因是闽宁镇()A.经济发达 B.有扶贫政策扶持 10 C.降水丰富 D.土壤肥沃 (2)与闽宁镇相比,移民原居住地西海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密度过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工业污染严重 A.B.C.D.(3)闽宁镇生态移民社区的根本支撑因素是()A.较大的产业规模 B.较大的市场规模 C.较高的人口素质 D.发达的交通系统 15、近年来,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东部一线
12、城市对高技能劳动力、普通劳动力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与高技能人才相比,普通劳动力的迁移更频繁。据此完成 12 题。(1)对两类劳动力需求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是东部一线城市()A.产业部门不断完善拓展 B.城市功能疏解 C.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 D.城市等级提升 (2)普通劳动力迁移更频繁是因为其()A.外出务工的季节性强 B.就业岗位更多 C.照顾家庭的意愿更高 D.失业风险更大 16、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 39%,下图为该省级行政区外来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1 (1)根据材料判断,下面有关该省级行政区人口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住人口的男女比例极不平衡
13、 B.人口流入缓解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 C.人口流入加重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 D.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2)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有明显相关性的一组是()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17、人口政策的执行,不仅影响婚姻生育行为,而且影响人口的空间移动,新加坡在实行了多年的控制人口增长之后,先是鼓励较高文化水平的群体生育,再是对所有家庭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并增加移民数量。下图示意新加坡不同时期人口变化情况,包括人口增长量、自然增长量和净移民人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新加坡在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之后,人口变化是()A.人口自然增长量持续上升 B.人
14、口增长量先升后降 12 C.人口自然增长量先升后降 D.净移民人数先降后升(2)新加坡外来移民中,来自中国大陆的远高于马来人等其他族群,主要原因是()A.地理位置邻近 B.经济收入差异 C.文化习俗相近 D.环境质量差异 18、河南省三门峡市下辖县区某村是以小米、小麦、小杂粮等传统作物种植为主的丘陵沟壑山村。改革开放后,一度出现村庄发展“空壳”、集体经济“空心”、农户家庭“空巢”的“三空”现象。2013 年以来,该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措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该村“三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生态移民迁出 B.城市化发展导致人口迁出 C.生育观念改变 D.
15、生态退耕提速,自然环境改善 (2)“三空”现象易使农村()A.留守儿童、老人增加 B.年龄结构年轻化 C.耕地压力趋于紧张 D.城乡经济差距缩小 19、下图示意世界人口沿纬度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3 (1)据图可知,世界人口分布()A.沿海多,内陆少 B.中低纬多,高纬少 C.南半球多,北半球少 D.平原多,山区少 (2)影响南半球 4060人口分布状况的主导因素是()A.植被 B.热量 C.海陆分布 D.开发历史 20、我国南方某山区自然村,原有人口 170 余人,农产品基本自给自足,没有通公路,日用品主要靠人力通过简易山路运上山。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当地政府统一安置村民到山下定居,通
16、过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和特色产业增加收入。下图为“该自然村及周边部分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该自然村旧址最可能在()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2)政府统一安置村民到山下定居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恶劣 B.自然资源短缺 C.土地生产力低 D.对外交通不便(3)村民离开原居住地统一到山下定居()有利于该村土地流转加剧该村老龄化现象加快该村劳动力输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A.B.C.D.21、下图为“1982 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4 (1)1982 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A.东部地区占比先降后升 B.中西部地区占比持
17、续下降 C.全国流动人口总量 2014 年前增加,之后减少 D.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 2014 年前增大,之后减小(2)造成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原因有()A.全国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加大 B.各地户籍政策放开,流动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 C.东部地区就业机会不多,对流动人口吸引力下降 D.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强 22、根据 20162017 年我国在某海域从事围拖网生产作业捕捞的数据,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了该海域鲐鱼月平均产量和单位捕捞渔获量示意图(左图)及鲐鱼渔场重心月变化示意图(右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5 (1)据材料推测鲐鱼()A.为非洄游鱼
18、类 B.为冷水性鱼类 C.为暖水性鱼类 D.靠近海岸线分布 (2)该海域 5 月鲐鱼产量迅速降低,主要是因为作业渔区()海水表层温度升高海面高度降低表层叶绿素浓度的下降表层海流速度加快 A.B.C.D.23、看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温度、蒸发量和降水量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中-四个曲线中表示海洋表面盐度的是 A.B.C.D.(2)上图中 B 纬度曲线数字比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洋流 C.大气环流 D.海陆分布 16 24、林冠截留是指在降水过程中,水分被地表植被接收并直接蒸发而没有进入土壤的过程。研究表明,林冠截留能力与降水特征,以及林冠郁闭度(乔木遮蔽地面的程
19、度)、树种组成及冠层密(厚)度等特征有关。下图为我国长白山天然林(实线)和辽东人工林(虚线)的林冠截留情况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林冠的截留量会直接影响()A.地面径流 B.下渗 C.地面蒸发 D.地下径流(2)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率,会随降水量增加而()A.先减后增 B.先增后减 C.持续减少 D.持续增大(3)中小雨量(28mm 以下)时,人工林比天然林截留能力更强,主要是由于人工林()A.林木低矮 B.郁闭度大 C.树种丰富 D.冠层更厚 25、下图为我国南海 8 月份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图(单位:米)。海水透明度是表示海水能见度的一个量度。完成下面小题。(1)甲处海水透明度的最大
20、值可能是()17 A.17B.19C.21D.23(2)与南海诸岛海域相比,乙处海水透明度等值线数值小且密集的原因是()太阳高度小,光照弱海水深度大河流汇入泥沙多污染物排放多 A.B.C.D.26、2005 年 7 月中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遭遇暴雨侵袭,给城市交通及公共管理带来了一次“突发性考验”。下图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一般而言,城市降水的强度和频度高于郊区,这是由于()A.城市位于城市环流的高压区 B.城市位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 C.城市建筑物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 D.城市大多位于沿海地区(2)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甲代
21、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 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A.B.C.D.(3)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18 A.天然调蓄能力强 B.城市热岛效应 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D.植被覆盖率降低 27、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B.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C.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D.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28、如图中海洋上的虚线为“北冰洋 9 月浮冰界线”。读图,完成(1)(3)题。图中表层海水水温最高的可能是()A.甲海域 B.乙海域 C.丙海域 D.丁海域 29、大陆冰盖延伸入海形成
22、冰架,冰架断裂漂浮海上形成冰山。南极海域冰山体积较大,多为桌状;北极海域冰山体积较小,多呈塔状。下图示意南极海域不同区域的冰山占比及“桌状冰山”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9 (1)导致南北两极海域冰山形状和体积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深度和盐度差异 B.冰架体积和气温差异 C.大气环流和降水差异 D.洋流性质和流向差异 (2)形成南极海域各纬度冰山分布状况的主导因素是()A.海陆位置 B.洋流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30、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读“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23、主要是()A.水汽输送 B.降水 C.植物蒸腾 D.下渗(2)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可以()减少内涝发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江河水位加剧热岛效应 A.B.C.D.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亚欧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镇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 材料二“一带一路”路线图。(1)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马六甲海峡附近常年受
24、_带控制,风浪较小,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2)“一带一路”的最西端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和_。(3)“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最东端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最东端地区有世界典型的_自然带,该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是_。32、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回答下列问题。21 (1)图中有山顶、山脊、鞍部、陡崖、山谷、小河、陡坡、缓坡等地形,其中,A 地是_,D 地是_,B 地的坡度比 C 地_(大或小)。(2)以 C 点为基点与甲山峰的相对高度是_米。(3)当甲山山顶气温是 16时,C 地气温是_。(4)E、B 两地比较,_地降水多原因是_。(5)B 地在 A 地的
25、_方向,乙河的流向是_。(6)D 处地形的相对高度范围:_。3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2 (1)甲和乙两圈层的分界面是_(名称),该分界面的划分依据是_。(2)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_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_大洋地壳平均厚度(填“”“”、“”或“=”)。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盟一些国家牛奶价格遭腰斩,引发多国奶农倾倒大量牛奶。材料二:西欧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西欧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 国家 英国 法国 荷兰 比利时 城市人口比重(%)90 76 90 97(1)这次欧洲奶农的大规模倾奶行为,反映了_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西欧大部分国家的城市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末附 答案 高中地理 基础 题型 重点 知识点 大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