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厂房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pdf
《钢结构厂房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结构厂房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pdf(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钢结构厂房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第一部分 施工测量放样 第一节、施工测量基本要求 一、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 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二、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 方法。三、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四、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 时省费用。五、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第二节、施工控制测量网的布设 接受监理人提供的测量基准后,与监理人共同校测其
2、基准点(线)的测量精度,并复核其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在复核验算无误的情况下作为已知点使用。利用已知点在施工区布设施工控制网。保证控制网中至少有 2 个以上(包含 2 个)已知点,组成附合边角网进行施测。一、工程定位 根据省测绘规化部门提供的定位桩、红线桩和水准点。按照所计算的建筑物主轴线座 标点进行轴线定位。二、平面控制网测设 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1.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1.2.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想一致。布设呈矩形。1.3.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1.4.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
3、全、易保护的地方。1.5.桩位必须用险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2、建筑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2.1.依据平面布置与定位原则,共设置二横四纵六条主控轴。2.2.主控轴线定位时,均布置引线,横轴东侧以及纵轴北侧投测到围墙上,横轴西侧、纵轴南侧设置定位桩。墙上、地面引线均用红三角标出,清晰明了。施测完成后报监理、建设单位确认后,加以妥善保护。2.3.桩位必须用砼保护,砌砖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2.4.控制线随结构逐层弹在外墙上,用以检查复核。三、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
4、精度的首要条件。1.2.根据场区内规划局给定的路边高程点 BM4=45.03 米布设场区高程控制网。1.3.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根据规划局给定的路边高程点 BM4=45.03 米,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先用水准仪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竖向控制点,即场区半永久性水准点 M1=46.00 米,以此作为保证竖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该点也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要求 2.1.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2.2.半永久性水准点位处于永久建筑物以外,一律按测量规程规定的半永久。2.3.桩的方式埋设,并妥善加以保
5、护。2.4.引测的水准控制点,需经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四、准点的埋设及观测技术要求 1、水准点的埋设水准点选取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墙水准点应选设在稳定的建筑物上,点位应位于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2、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见下表:等级 水准 前后长 前后 前后 视线离 基辅分 基辅 仪型 度(M)视距 视距 地面最 划读数 分划 号 较差 累积 低高度 差(mm)所测 (m)差(m)(m)高差 之差 三级 DS3 75 2 5 0.3 2.0 3.0 第三节、放样测量 放样工作工始前,详细查阅工程设计图纸,收集施工区平面与高程控制成果。对设计图纸中的有关数据和几何尺寸认真校核,
6、确认无误后作为放样依据。放样之前,将施工区域内控制点成果输入到仪器的数据文件中,供放样人员使用。在现场放样前,必须对输入仪器中的有关数据进行认真复核。同时必须保证有校核方向。一、开挖工程细部放样 1、土方开挖轮廓点放样采用极坐标法或坐标法,放样其平面位置。开挖放样高程点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2、基础开挖时,在实地放出控制开挖轮廓的坡顶点、转角点或坡脚点,并用醒目的标志加以标定。按照开挖的技术要求控制误差。3、开挖部位接近竣工时,及时测放轮廓点及散点高程,并将欠挖部位及尺寸标于实地。必要时,在实地标出开挖轮廓线,以备验收。二、立模与填混凝土放样 1、混凝土建筑物基础块立模点一般采用直角坐标法放样
7、。2、混凝土建筑物高程放样,基础施工时采用控制点进行高程引测,基础完成后,在 4根角柱上,做高程标记,便于施工。三、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1、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1.1.-1.5 米至-0.07 米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根据场地平面控制网,校测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后,使用经纬仪将轴控线引弹到结构外立面上。1.2.上部结构轴线垂直控制,采用内控点传递法。根据流水段的划分,第一施工段内设置 4 个内控点,组成自成体系的矩形控制方格,其余 3 段各设置 2 个内控点(纵横主控轴交叉点),控制点编号见内控点平面图。2、基准线技术要求 2.1.竖向投测精度取决于测量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设备的技术的状态。从这两方面着手
8、控制投测精度。2.2.测量人员经技术培训,持证上岗。2.3.测量人员施测前认真理解方案。2.4.仪器需有检定合格证。3、竖向投测程序 3.1.将激光经纬仪架设在基准点,调平后,接通电源射出激光束。3.2.通过调焦,使激光束打在作业层激光靶上的激光点最小,最清晰。3.3.通过顺时针转动望远镜 360 度,检查激光束的误差轨迹。如轨迹在允许限差内,则轨迹圆心为所投轴线点。3.4.通过移动激光靶,使激光靶的圆心与轨迹圆心同心,后固定激光靶。在进行控制点传递时,用对讲机通信联络。3.5.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细部放线。室内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为了有效控制
9、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弹放下列控制线,所有细部轴线,墙体边线、门窗洞口边线。4、测量精度要求 4.1.距离测量精度:1/5000;4.2.测角允许偏差:20;4.3.垂直度控制 结构施工中每层施工完毕,应检测外墙偏差并记录,并每层检查门窗洞口净空尺寸偏差,同一外立面同层窗洞口高低偏差及各层同一部位窗洞口水平位移,弹外墙窗口边线竖直通线。四、标高竖向传递 1、标高传递法 依据现场内两个永久标高控制点,每段在外墙设置 3 个标高控制点,一层控制点相对标高为+0.50 米,以上各层均以此标高线直接用 50 米钢尺向上传递,每层误差小
10、于 3mm 时,以其平均点向室内引测+50cm 水平控制线,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设范围内中心位置,并进行精密安平。2、标高传递技术要求 2.1.进行闭合复测。2.2.钢尺需有检定合格证。2.3.钢尺读数进行温差修正。3、标高允许误差 3.1.层高:2mm;3.2.全高:3H/10000,且不应大于10mm;4、标高传递注意事项 4.1.标高基准点的确定非常重要,标高传递前,必须进行复核。4.2.标高基准点需要妥善保护。五、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 1、建筑物大角铅直度的控制 首层墙体施工完成后,分别在距大角两侧 30cm 处外墙上,各弹出一条竖直线,并涂上两个红色三角标记,作为上层墙
11、支模板的控制线。上层墙体支模板时,以此 30cm 线校准模板边缘位置,以保证墙角与下一层墙角在同一铅直线上。以此层层传递,从而保证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2、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为了保证位置正确以及后续施工的及时插入,放线时首先根据轴线放测出墙、柱位置,弹出墙柱边线,然后放测出墙柱 30cm 的控制线,并和轴线一样标记红三角,每个房间内每条轴线红三角的个数不少于两个。在该层墙、柱施工完后要及时将控制线投测到墙、柱面上,以便用于检查钢筋和墙体偏差情况,以及满足施工测量的需要。第四节、工程计量 一、原始开挖断面测量 在监理单位的监督下,对开挖区实测原始地形百格网,对设计断面有变化或者实际地形有明
12、显变化的地方加布断面桩号。具体方案须报监理人批准,切剖的断面数据须由监理人审核后方可计算基坑总开挖方量,并上报监理人审核。二、收方断面测量 开挖开始后,收方计量,采用断面法,依据原始开挖断面桩号进行断面施测。每次收方测量要在监理人的监测下进行。据此计算收方量上报监理单位(表层腐殖土百格网抄测以实际发生为准)。三、建基面测量 开挖完成后,测建基面,其内容包括施测竣工断面、竣工地形图、缺陷部位地形。断面的布设、加测桩号在监理人同意下进行。计算实际超欠挖量、实际合理超欠挖量、地质缺陷量等并上报监理人审核。四、土方回填测量 填方完成后,以 20m 为单位划分方格网,并用经纬仪、水准仪间隔测量方格网各角
13、点的高程,并记录计算。作为土方计量依据。第五节、沉降观测 当建筑物随结构层向上施工,重量增加将发生沉降,施工过程沉降观测给建筑物今后的监测提供初始依据,在测量时必须做到正确,如实做好记录。当基础施工完成后,底层柱结构施工时,根据施工图设计位置,埋设沉降观察点,沉降观察点埋设必须牢固,做好保护措施,防止冲撞引起变形影响数据正确。沉降观察由项目测量员进行,水准仪采用高精密水准仪。沉降观察每一个结构层观察一次,装饰阶段每月一次,竣工时再测量一次,对每次测出数据做好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直至交工验收为止。测量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敏感的工作,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操作程序、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经常进行仪器、观测点
14、和测量设施的检查验证,配合好各工序的穿插和检查验收工作。第六节、人员及仪器设备的配置 为了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整个工程拟投入有丰富经验的测量人员 3 人以上,经过检验合格的精密仪器设备若干台套。测量设备按国家规定定期检测,测量工具定期进行自检,确保设备的良好状况,满足精度要求。仪器配置见下表:仪器设备配置表 设备名称 型 号 产 地 精 度 数 量 拓普康全站仪 GPT7000 日本 测角:2 测边:2mm2ppm 2mm2ppm 1 套 赛博水准仪 OS32 天津 3mm/km 2 经纬仪 J2 北光 2 1 钢卷尺 50m 钢卷尺 天津 3 把 钢卷尺 100m 钢卷尺 天津 1 把 第二
15、部分 排水及降水工程 第一节、排水措施 一、场地排水 场地开挖常会遇到地下水和地表滞水大量渗入,造成场地浸水,破坏边坡稳定,影响施工进行,因此必须做好现场场地的排水、截水、疏水、排洪等工作,并尽可能减少雨季施工工作量,一般方法是:1、在现场周围地段应修设临时或永久性排水沟、防洪沟或挡水堤,山坡地段应在坡 顶或坡脚设环形防洪沟或截水沟,以拦截附近的雨水、潜水排入施工区域内。2、现场内外原有自然排水系统尽可能保留或适当加以整修、疏水,改造或根据需要增设少量排水沟,以利排泄现场积水、雨水和地表滞水。3、在有条件时,尽可能利用正式工程排水系统为施工服务,先修建正式工程主干排水设施和管网,以方便排除地面
16、滞水和基坑井点抽出的地下水。4、现场道路应在两侧设排水沟,支道应在两侧设小排水沟,沟底坡度一般为 2%8%,保持场地排水和道路畅通。5、基坑开挖应在地表流水的上游一侧设排水沟、散水沟或截水挡土堤,将地表滞水截住;在低洼地段挖基坑时,可利用挖出之土沿四周或迎水一侧,二侧筑 0.50.8m 高的土堤截水。6、大面积的表水,可采取在施工范围区段内挖排水沟,工程范围内再设纵横排水支沟,将水流疏干,再在低洼地段设集水、排水设施,将水排走。7、在可能滑坡的地段,应在该地段外设置多道环形截水沟,以拦截附近的地表水,修设和疏通坡脚的原排水沟,疏导地表水,处理好该区域内的生活和工程用水,阻止渗入该地段。8、湿陷
17、性黄土地区,现场应设有临时或永久性的排洪防水设施,以防基坑受水浸泡,造成地基下陷。施工用水、废水应设有临时排水管道;贮水构筑物、灰池、防洪沟、排水沟等应有防止漏水措施,并与建筑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一般在非自重搅拌站设置离建筑物应不小于 12m,在自重湿陷怀黄土地区不小于 20m;搅拌站设置离建筑物应不小于 10m。距建筑物的四周,对非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在 15m 以内,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在 25m 以内不应设有集水井。材料设备的堆放,不得阻碍雨水排泄。需要浇水的建筑材料,宜堆放在距基坑外 5m 以外,并严防水流入基坑内。二、基坑槽(沟)排水 1、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或有地面滞水的地
18、段开挖基坑槽(或沟,下同),常会遇到地下水问题。由于地下水的存在,非但土方开挖困难,费工费时,边坡易于塌方,而且会导致地基被水浸泡,扰动地基土,造成工程竣工后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开裂或破坏。因此,基坑槽开挖施工中,应根据工程地质和地下水文情况,采取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基坑开挖和施工达到无水状态,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的顺利进行。2、开挖基坑槽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很多,一般有设各种排水沟排水和用各种井点系统降低地下水位两类方法,其中以设明(暗)沟、集水井排水为施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简单、经济的方法,各种井点主要应用于大面积深基坑降水。三、明沟与集水井排水 系在开挖基坑的一侧、两侧或四侧,或
19、在基坑中部设置排水明(边)沟,在四角或每隔 2030m 设一集水井,使地下水流汇集于集水井内,再用水泵将地下排出基坑外。排水光线深度应如终保持比挖土面低 0.40.5m;集水井应比排水沟低 0.51.0m,或深于抽水泵进水阀的高度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保持水流畅通,使地下水位低于开挖基坑底 0.5m。一侧排水沟设在地下水的上游。一般小面积基坑排水沟深 0.30.6m,底宽应不小于 0.20.3m,水沟的边坡为 1:11.5,沟底设有 0.2%0.5%的纵坡,使水流不致阻塞。集水井截面为 0.6m0.8m,井壁用木方、木板支撑加固。至基底以下井底应填以 20cm 厚碎石或卵石,水泵抽水龙头
20、应包以滤网,防止泥砂进入水泵。抽水应连续进行,直至基础施工完毕,回填土后才停止。本法施工方便,设备简单,降水费用低,管理维护较易,应用最多。适用于土质情况较好,地下水不很旺,一般基础及中等面积基础群和建(构)筑物基坑(槽、沟)的排水。第二节、降水措施 本工程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方法,轻型井点系在基坑的四周或一侧埋设井点管深入含 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通过连接弯管与集水管连接,集水总管再与真空泵和离心水泵相连,启动抽水设备,地下水便在真空泵吸力的作用下,经滤水管进入井点管和集水总管,排除空气后,由离心水泵的排水管排出,使地下水位降到基坑底以下。本法具有机具简单,使用灵活,装拆方便,降水效果好,可防止流
21、砂现象发生,提高边坡稳定,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配置一套井点设备。适于渗透系数为 0.150 m/d 的土以及土层中含有大量的细砂和粉砂的土或明沟排水易引起流砂、坍方等情况使用。一、主要机具设备 轻型井点系统主要机具设备由井点管、连接管、集水总管及抽水设备等组成。1、井点管 用直径 3855 m m 的钢管(或镀锌钢管),长度 510 m,管下端配有滤管和管尖。滤管直径常与井点管相同。长度不小于含水层厚度的三分之二,一般为 0.91.7 m。管壁上呈梅花形钻直径为 1018 m m 的孔,管壁外包两层滤网,内层为细滤网,采用网眼 3050 孔/cm2 的黄铜丝布、生丝布或尼龙丝布;外层为粗滤网,
22、采用网眼 310 孔/cm2 的铁丝布或尼龙丝布或棕树皮。为避免滤孔淤塞,在管壁与滤网间用铁丝绕成螺旋装隔开,滤网外面再围一层 8 号粗铁丝保护层。滤管下端放一个锥形的铸铁头,井点管的上端用弯管与总管相连。2、连接管与集水总管连接管用塑料透明管、胶皮管或钢管制成,直径为 3855 m m。每个连接管均宜装成阀门、以便检修节点。集水总管一般用直径为 75100 m m 的钢管分节连接,每节长 4m,一般每隔 0.81.6m 设一个连接井点管的接头。3、抽水设备轻型井点根据抽水机组类型不同,分为真空泵轻型井点、射流泵轻型井点和隔膜泵轻型井点三种。真空泵轻型井点设备由真空泵一台、离心式水泵二台(一台
23、备用)和气水分离器一台组成一套抽水机组。射流泵轻型井点设备由离心水泵、射流器(射流泵)、水箱等组成。隔膜泵轻型井点分真空型、压力型和真空压力型三种。前二者真空泵、隔膜泵、气液分离器等组成;真空压力型隔膜泵则兼有前二者特性,可一机代三机。二、井点布置 井点布置应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与大小、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而定。当基坑(槽)宽度小于 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 6m,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当基坑(槽)宽度大于 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宜采用双排井点,布置在基坑(槽)的两侧;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井点,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可不封闭,间距可达 4m,一般留在地
24、下水下游方向。井点管距坑壁不应小于 1.01.5m,距离太小,易漏气,大大增加了井点数量。间距一般为 0.81.6m。集水总管标高宜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水流方向有 0.25%0.5%m 的上仰坡度,水泵轴心与总管齐平。井点管的入土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及储水层所有位置决定,但必须将滤水管埋入含水层内,并且比挖基坑(沟、槽)底深 0.91.2m,井点管的埋置深度亦可按公式计算。三、施工工艺程序 放线定位铺设总管冲孔安装井点管、填砂砾滤料、上部填粘土密封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接通安装抽水设备与总管连通安装集水箱和排水管开动真空泵排气、再开动离心水泵抽水测量观测井中地下水位变化。四、井点管埋设 1
25、、井点管埋设方法,可根据土质情况、场地和施工条件,选择适用的成孔机具和方法。其工艺方法基本都是用高压水冲刷土体,用冲管扰动土体助冲,将土层冲成园孔后埋设井点管,只是冲管构造有所不同。2、所有井点管在地面以下 0.51.0m 的深度,内粘土填实,以防止漏气。井点管埋设完毕,应接通总管与抽水设备,接头要严密,并进行试抽水,检查有无漏气、淤塞等情况,出水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应检修好方可使用。五、井点管使用 1、井点使用时,应保证连续不断地抽水,并备用双电源,以防断电。一般在抽水 35d 后水位降落漏斗基本趋于稳定。正常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如不上水,或水一直较混,或出现清后又混等情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钢结构厂房 工程 主要 施工 方法 技术措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