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18章原子结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5【共5套35页】.pdf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18章原子结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5【共5套3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18章原子结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5【共5套35页】.pdf(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套资源目录 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18章1电子的发现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5 2019_2020 学年高中物理第 18 章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3_5 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18章3氢原子光谱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5 2019_2020 学年高中物理第 18 章 4 玻尔的原子模型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3_5 2019_2020 学年高中物理第 18 章章末复习课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3_5 1 电子的发现 学习目标 1.知道阴极射线的概念,了解电子的发现过程(重点)2.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重点)3.知道电子的电荷量及其他电荷与电子电荷量的关系(重点、难点)
2、一、阴极射线 1实验装置 真空玻璃管、阴极、阳极和感应圈 2实验现象 感应圈产生的高电压加在两极之间,玻璃管壁上发出 B(A.阴极射线 B荧光)3阴极射线 荧光是由于玻璃受到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的撞击而引起的,这种射线命名为阴极射线 二、电子的发现 1汤姆孙的探究方法及结论(1)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断定,它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2)换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做实验,所得比荷的数值都相同,是氢离子比荷的近两千倍(3)结论:阴极射线粒子带负电,其电荷量的大小与氢离子大致相同,而质量比氢离子小得多,后来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被称为电子 2汤姆孙的进一步研究 汤姆孙又进一步
3、研究了许多新现象,证明了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 3电子的电荷量及电荷量子化(1)电子电荷量:1910 年前后由密立根通过著名的 油滴实验 得出,电子电荷的现代值为e1.6021019 C.(2)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带电体的电荷只能是e的整数倍(3)电子的质量:me9.109 389 71031 kg,质子质量与电子质量的比mpme1 836.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阴极射线是由真空玻璃管中的感应圈发出的()(2)阴极射线撞击玻璃管壁会发出荧光()(3)阴极射线实际上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4)电子的电荷量是汤姆孙首先精确测定的()2阴极射线管中加
4、高电压的作用是()A使管内的气体电离 B使阴极发出阴极射线 C使管内障碍物的电势升高 D使管内产生强电场,电场力做功使电子加速 解析 在阴极射线管中,阴极射线是由阴极处于炽热状态而发射出的电子流,B 错误;阴极发射出的电子流通过高电压加速后,获得较高的能量,与玻璃壁发生撞击而产生荧光,故 A、C 错,D 正确 答案 D 3(多选)关于电荷的电荷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的电荷量是由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得的 B物体所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 C物体所带电荷量最小值为 1.61019 C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解析 密立根的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为 1.61019 C,并提出了电荷量
5、子化的观点,因而 A 对,B 错,C 对;任何物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故 D 对 答案 ACD 对阴极射线的理解 1对阴极射线本质的认识两种观点(1)电磁波说,代表人物赫兹,他认为这种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2)粒子说,代表人物汤姆孙,他认为这种射线是一种带电粒子流 2阴极射线带电性质的判断方法(1)方法一:在阴极射线所经区域加上电场,通过打在荧光屏上的亮点的变化和电场的情况确定带电的性质(2)方法二:在阴极射线所经区域加一磁场,根据亮点位置的变化和左手定则确定带电的性质 3实验结果 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中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判断出阴极射线是粒子流,并且带负电 【例 1】(多选)英国物理学家汤姆
6、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实验研究发现()A阴极射线在电场中偏向正极板一侧 B阴极射线在磁场中受力情况跟正电荷受力情况相同 C不同材料所产生的阴极射线的比荷不同 D汤姆孙并未得出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量 解析 阴极射线实质上就是高速电子流,所以在电场中偏向正极板一侧,选项 A 正确;由于电子带负电,所以其受力情况与正电荷不同,选项 B 错误;不同材料所产生的阴极射线都是电子流,所以它们的比荷是相同的,选项 C 错误;在汤姆孙实验证实阴极射线就是带负电的电子流时并未得出电子的电荷量,最早测量电子电荷量的是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选项 D正确 答案 AD 1关于阴极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阴极射线就是稀薄气体导
7、电时的辉光放电现象 B阴极射线是在真空管内由正极放出的电子流 C阴极射线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命名的 D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的比荷小 解析 阴极射线是在真空管中由负极发出的电子流,故 AB 错误;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在 1876 年提出并命名为阴极射线,故 C 正确;阴极射线本质是电子流,故其比荷比氢原子的比荷大得多,故 D 错误 答案 C 电子的发现及比荷的测定 1电子比荷(或电荷量)的测定方法 根据电场、磁场对电子的偏转测量比荷(或电荷量),可按以下方法:(1)让电子通过正交的电磁场,如图(甲)所示,让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即F洛F电(BqvqE)得到电子的运动速度vE
8、B.甲(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撤去电场,如图(乙)所示,保留磁场让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即Bqvmv2r,根据轨迹偏转情况,由几何知识求出其半径r,则由qvBmv2r得qmvBrEB2r.乙 2密立根油滴实验(1)装置 密立根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 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与电源相接,使上板带正电,下板带负电油滴从喷雾器喷出后,经上面金属板中间的小孔,落到两板之间的匀强电场中 大多数油滴在经过喷雾器喷嘴时,因摩擦而带负电,油滴在电场力、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下降观察者可在强光照射下,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2)方法 两板间的电势差、两板间的距离都可以直接测得,从而确定极板
9、间的电场强度E.但是由于油滴太小,其质量很难直接测出 密立根通过测量油滴在空气中下落的终极速度来测量油滴的质量没加电场时,由于空气的黏性,油滴所受的重力大小很快就等于空气给油滴的摩擦力而使油滴匀速下落,可测得速度v1.再加一足够强的电场,使油滴做竖直向上的运动,在油滴以速度v2匀速运动时,油滴所受的静电力与重力、阻力平衡 根据空气阻力遵循的规律,即可求得油滴所带的电荷量(3)结论 带电油滴的电荷量都等于某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从而证实了电荷是量子化的,并求得了其最小值即电子所带的电荷量e.【例 2】如图所示为汤姆孙用来测定电子比荷的装置当极板P和P间不加偏转电压时,电子束打在荧光屏的中心O点处
10、,形成一个亮点;加上偏转电压U后,亮点偏离到O点,O点到O点的竖直距离为d,水平距离可忽略不计;此时在P与P之间的区域里再加上一个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调节磁感应强度,当其大小为B时,亮点重新回到O点已知极板水平方向长度为L1,极板间距为b,极板右端到荧光屏的距离为L2.(1)求打在荧光屏O点的电子速度的大小;(2)推导出电子比荷的表达式 解析(1)电子在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有BevEeUbe,得vUBb 即打到荧光屏O点的电子速度的大小为UBb.(2)由d12UebmL1v2UebmL1vL2v可得 em2dbv2UL1L12L22dUB2bL1L12L2.答案
11、(1)UBb(2)2dUB2bL1L12L2 巧妙运用电磁场测定电子比荷(1)当电子在复合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时,qEqvB,可以测出电子速度的大小(2)电子在荧光屏上的落点到屏中心的距离等于电子在电场中的偏转位移与电子出电场到屏之间的倾斜直线运动偏转位移的和 2密立根油滴实验进一步证实了电子的存在,揭示了电荷的非连续性如图所示是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原理示意图,设小油滴的质量为m,调节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当小油滴悬浮不动时,测出两极板间的距离为d.则可求出小油滴的电荷量q_.解析 由平衡条件得mgqUd,解得qmgdU.答案 mgdU 课 堂 小 结 知 识 脉 络 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12、.2.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电子.3.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电子电荷量.1(多选)已知 X 射线的“光子”不带电,假设阴极射线像 X 射线一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阴极射线管内的高电压不能够对其加速而增加能量 B阴极射线通过偏转电场不会发生偏转 C阴极射线通过磁场方向一定不会发生改变 D阴极射线通过偏转电场能够改变方向 解析 因为 X 射线的“光子”不带电,故电场、磁场对 X 射线不产生作用力,故选项A、B、C 对 答案 ABC 2(多选)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探究,最终发现了电子,由此被称为“电子之父”,关于电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物质中均有电子 B不同的物质中具有不同的电子
13、C不同物质中的电子是相同的 D电子质量是质子质量的 1 836 倍 解析 汤姆孙对不同材料的阴极发出的射线进行研究,发现均为同一种相同的粒子即电子,它的质量远小于质子的质量;由此可知 A、C 正确,B、D 错误 答案 AC 3(多选)关于电子的发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 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具有一定的结构 C电子是第一种被人类发现的微观粒子 D电子的发现,比较好地解释了物体的带电现象 解析 发现电子之前,人们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有一定的结构,B 正确;电子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微观粒子,C 正确;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电子
14、的得失和转移的过程,D 正确 答案 BCD 4(多选)如图所示,一只阴极射线管,左侧不断有电子射出,若在管的正下方放一通电直导线AB时,发现射线径迹向下偏转,则()A导线中的电流由A流向B B导线中的电流由B流向A C若要使电子束的径迹往上偏转,可以通过改变AB中的电流方向来实现 D电子束的径迹与AB中的电流方向无关 解析 阴极射线的粒子是电子带负电,由左手定则判断管内磁场方向为垂直于纸面向里由安培定则判断AB中电流的方向由B流向A.A 项错误,B 项正确;电流方向改变,管内的磁场方向改变,电子的受力方向也改变,C 正确,D 错误 答案 BC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学习目标 1.了解 粒子散
15、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重点)2.知道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3.了解卢瑟福的实验和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重点)一、粒子散射实验 1汤姆孙原子模型 汤姆孙于 1898 年提出了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在球中 2 粒子散射实验(1)实验装置:粒子源、金箔、放大镜和荧光屏(2)实验现象:绝大多数的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少数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 极少数 粒子的偏转角大于 90,甚至有极个别 粒子被反弹回来(3)实验意义:卢瑟福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 二、
16、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1核式结构模型 1911 年由卢瑟福提出,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它集中了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2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粒子散射实验中大多数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或反弹()(2)卢瑟福否定了汤姆孙模型,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3)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4)原子中所有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内()(5)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中子数()2(多选)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 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A、B、C、D四个位置时观察到的现象,下
17、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 B放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只比A位置稍少些 C放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要比A位置少很多 D放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 解析 在卢瑟福 粒子散射实验中,粒子穿过金箔后,绝大多数 粒子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故 A 正确;少数 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 粒子偏转角度超过 90,极个别 粒子被反射回来,故 B、D 错误,C 正确 答案 AC 3卢瑟福 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A证实了质子的存在 B证实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证实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
18、里 D说明了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解析 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内存在一个集中了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的核数年后卢瑟福发现核内有质子并预测核内存在中子 答案 C 对 散射实验的理解 1装置 放射源、金箔、荧光屏等,如图所示 2现象及解释(1)绝大多数的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大多数 粒子离金原子核较远(2)少数 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发生较大偏转的 粒子是由于离金原子核较近,库仑斥力较大(3)极少数 粒子偏转角度超过 90,有的几乎达到 180.正对或基本正对着金原子核入射的 粒子在库仑斥力作用下先减速至较小速度然后加速远离金原子核 3实验的注意事项(1)整个实验过程在真空中进
19、行(2)金箔需要做得很薄,粒子才能穿过(3)使用金箔的原因是金的延展性好,可以做得很薄另外一点就是金的原子序数大,粒子与金核间的库仑斥力大,偏转明显【例 1】在卢瑟福 粒子散射实验中,金箔中的原子核可以看作静止不动,下列各图画出的是其中两个 粒子经历金箔散射过程的径迹,其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解析 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运动轨迹与原子核越近,力越大,运动方向变化越明显,故只有 C 正确 答案 C 1分析 粒子散射实验中的现象时,应注意是“绝大多数”“少数”还是“极少数”粒子的行为.“大角度偏转”只是少数粒子的行为.2 粒子散射实验是得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基础,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卢瑟福核
20、式结构模型的关键.通过对 粒子散射实验这一宏观探测,间接地构建出原子结构的微观图景.1(多选)关于 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在真空环境中进行 B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可以在水平面内的不同方向上移动 C荧光屏上的闪光是散射的 粒子打在荧光屏上形成的 D荧光屏只有正对 粒子源发出的射线方向上才有闪光 解析 由于 粒子有很强的电离作用,其穿透能力很弱,所以该实验要在真空中进行,选项 A 正确;粒子打在荧光屏上会有闪光,为了观察大角度散射,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可以在水平面内的不同方向上移动,选项 B、C 正确,选项 D 错误 答案 ABC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的核式结构
21、与原子的枣糕模型的根本区别 核式结构 枣糕模型 原子内部是非常空旷的,正电荷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 原子是充满了正电荷的球体 电子绕核高速旋转 电子均匀嵌在原子球体内 2原子内的电荷关系:原子核的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 3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核的质子数 4 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 1010m,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是 1015m,两者相差 10 万倍之多【例 2】(多选)关于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很小 B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的向心力是原子核对它的库仑力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原
22、子核的直径约是 1010 m 解析 由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内,而原子核又很小,所以原子内绝大部分区域是“空”的,选项 A 正确,选项 C 错误;电子绕原子核的圆周运动是原子核与电子间的库仑力提供向心力,选项 B 正确;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是 1015 m,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 1010 m,选项 D 错误 答案 AB 2(多选)卢瑟福对 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是()A使 粒子产生偏转的主要原因是原子中电子对 粒子的作用力 B使 粒子产生偏转的力是库仑力 C原子核很小,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很小,所以绝大多数的 粒子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D能产生大角度偏转的 粒子是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近
23、的 粒子 解析 原子核带正电,与 粒子之间存在库仑力,当 粒子靠近原子核时受库仑力而偏转,电子对它的影响可忽略,故 A 错,B 对;由于原子核非常小,绝大多数粒子经过时离核较远,因而运动方向几乎不变,只有离核很近的 粒子受到的库仑力较大,方向改变较多,故 C、D 对 答案 BCD 课 堂 小 结 1.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 90.2.原子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核旋转.3.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
24、的电荷数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知 识 脉 络 1(多选)对 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有()A实验器材有放射源、金箔、带有荧光屏的放大镜 B金箔的厚度对实验无影响 C如果不用金箔改用铝箔,仍会发生散射现象 D实验装置放在空气中和真空中都可以 解析 若金箔的厚度过大,粒子穿过金箔时必然受较大的阻碍而影响实验效果,B错;若改用铝箔,铝核的质量仍远大于 粒子的质量,散射现象仍能发生,C 对;若放置在空气中,空气中的尘埃对 粒子的运动会产生影响,故 D 错 答案 AC 2当 粒子穿过金箔发生大角度偏转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粒子先受到原子核的斥力作用,后受原子核的引力的作用 B 粒
25、子一直受到原子核的斥力作用 C 粒子先受到原子核的引力作用,后受到原子核的斥力作用 D 粒子一直受到库仑斥力,速度一直减小 解析 粒子与金原子核带同种电荷,两者相互排斥,故 A、C 错误,B 正确;粒子在靠近金原子核时斥力做负功,速度减小,远离时斥力做正功,速度增大,故 D 错误 答案 B 3在 粒子散射实验中,当在 粒子最接近原子核时,关于描述 粒子的有关物理量情况正确的是()A动能最大 B势能最小 C势能最大 D 粒子与金原子核组成的系统能量最小 解析 粒子和金原子核都带正电,库仑力表现为斥力,两者距离减小时,库仑力做负功,故 粒子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加,故 A、B 错误,C 正确;系统的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共5套35页 2019 2020 学年 高中物理 18 原子结构 新人 选修 3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