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营养学(一)复习知识点.pdf
《自考本科营养学(一)复习知识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本科营养学(一)复习知识点.pdf(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z.营养学(一)1营养素:食物中已经明确的、经消化、吸收和代谢后参与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2营养素的分类: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等六大类。3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平均需要量(EAR):可以满足*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推荐摄入量(RNI):可以满足*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适宜摄入量(AI):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对*特定人群几乎所有个体不产生健康危害的每日摄入量的最高水平。4消化:食物经过消化道的加
2、工处理,被分解成小分子的物质,这个过程称为食物的消化。5吸收:食物经消化后,其中所含营养素以及能被人体利用的非营养素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6消化系统的组成:由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组成。上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由小肠、大肠。7消化系统的功能:口腔:把大块食物,通过咀嚼切割、磨碎为较小食物;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利于吞咽;进行初步消化,并把食物输送到胃,为以后消化做准备。咽:吞咽食物时,咽后壁前移,封闭气管开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而发生呛咳。食管:食团进入食管,食管上端平滑肌收缩,推动食团向下移动,食团下方的平滑肌舒*,便于食团通过。胃:容纳
3、和消化食物。十二指肠:接受胃液、胰液、胆汁、肠液。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大肠:吸收水分,为消化后的-.z.食物残渣提供临时的储存场所。8食物的吸收形式及吸收部位:吸收部位:胃内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回肠主要是吸收功能的储备,空肠是食物成分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形式:小肠细胞膜的吸收作用主要依靠被动与主动转运来完成。9被动转运过程:被动扩散、易化扩散、滤过作用和渗透作用。10主动转运:*些营养成分必须要逆浓度梯度的方向穿过细胞膜,这个过程为主动转运,主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并需载体协助。11蛋白质在小肠内的消化:小肠是蛋白质消化的主要部位,蛋白质在小肠内经胰液及小肠
4、黏膜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酶及肽酶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水解为氨基酸。12氨基酸的联合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在转氨基和氧化脱氨基的联合作用下,脱去氨基生成-酮酸和氨的过程。13个别氨基酸的代谢过程:个别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部分氨基酸可进行脱羧基作用生成相应的胺。含硫氨基酸的代谢:蛋氨酸可转变为半胱氨酸和胱氨酸,不可逆转变,后两者可互变。芳香氨基酸的代谢:苯丙氨酸经苯丙氨酸羟化酶的作用生成酪氨酸;酪氨酸经酪氨酸羟化酶作用生成多巴,再经多巴脱羧酶作用生成多巴胺,酪氨酸还可经酪氨酸酶合成黑色素,也可经酪氨酸转移酶作用生成对羟基苯丙酮酸,再经中间产物进一步变成胡索酸和乙酰乙酸;色氨酸可经代谢转变成5-羟色胺,还
5、可分解代谢成为尿酸、丙氨酸与乙酰辅酶 A,此外色氨酸分解还可产生烟酸。支链氨基酸的代谢:支链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三者开始经脱氨基作用生成各自相应的-酮酸,再经若干代谢步骤,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分别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乙酰辅酶A、琥珀酸辅酶A。-.z.14脂肪酶对甘油三酯的水解:胰腺和小肠内分泌的脂肪酶将甘油三酯水解,生成两分子游离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未被消化的少量脂肪则随胆汁酸盐有粪便排出。15影响TC吸收的因素:胆汁酸、食物中脂肪含量高,促进TC吸收;其在肠道中的吸收率随食物TC含量增加而下降;膳食中饱和脂肪酸过高,血浆TC升高,摄入较多不饱和脂肪酸,血浆TC降低;植
6、物性食物中的谷固醇和膳食纤维可减少TC的吸收,可降低血TC;年龄增加,血浆TC增加,50岁前性别差异不明显,60岁后,女升高且超过男性,65岁左右达到高峰。16淀粉酶消化碳水化合物的产物:葡萄糖、麦芽糖、异麦芽糖、麦芽寡糖及糊精等混合物。17碳水化合物消化和吸收的部位:消化与吸收主要在小肠进行。18能量单位:国际通用焦耳(J),营养学上常用千焦(kJ)或兆焦(MJ),也用卡(cal)或千卡(kcal)。1kcal=4.184kJ;1kJ=0.239kcal。19主要产能营养素及其能量系数:碳水化合物:16.7kJ/g,可利用和不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分别为15.7kJ/g和8kJ/g;蛋白质:16.
7、7kJ/g;脂肪:36.7kJ/g。20人体的主要能量消耗: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热效应;生长发育。21基础代谢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特点:体内能量的消耗只用于维持一些基本的生命活动,能量代谢比较稳定。影响因素:生理、病理状态:A、婴幼儿和孕妇代谢较高,B、成年后,年龄增加,代谢缓慢下降,C、同年龄和体表面积,女基础代谢率男,D、发热及垂体、甲状腺等有关激素水平异常也可间接影响基础代谢率;体格构成:同等体重,体表面积大者基础代谢高,瘦高体型者基础代谢水平一般高于矮胖体型;其他:环境温度、应激状态、进食状况、遗传等都会影响基础代谢率。-.z.22体力活动特点及影响因素:特点:是变化最大的部分,占机
8、体能量总消耗比例随个体体力活动增加而增加,通常占总消耗1530%。影响因素:肌肉越发达,活动时能量消耗越多;体重越重者,能量消耗越多;活动强度越大,持续越久,能量消耗越多,这是主要因素。23食物热效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由于进食而引起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影响因素:食物营养成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最高,约消耗本身能量的30%,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约占56%,脂肪最低,约占45%;进食量和进食频率:量越大,频率越快,热效应越高;体力活动:人体劳动时食物的热效应是安静时的2倍。24基础代谢率与静息代谢率的区别和联系:基础代谢率(BMR):人体在适宜温度、进食1214h后,清醒、静卧、放松时仅用于维持正常体温
9、、呼吸、循环与其他器官生理活动需要所消耗的能量,人体处于这一状态是每h每体表面积的能量消耗;静息代谢率:对空腹和温度的要求没有BMR严格,测定时要求受试者全身处于休息状态,仅需禁食34h,测得能量略高于BMR,方法简便易行,比较接近于人们正常生活中的状态。25人体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呼吸商法,双标水法,心率监测法。26人体总能量消耗的估算:能量消耗量=基础代谢率体力活动水平。27人体能量的来源:存在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一般建议成人的碳水化合物占热能的5565%,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015%,成人脂肪摄入量不宜超过总能量30%。28人体能量的推荐摄
10、入量-.z.年龄(岁)推荐摄入量(kcal/d)年龄(岁)推荐摄入量(kcal/d)男 女 男 女 18 60 轻体力活动 2400 2100 轻体力活动 1900 1800 中体力活动 2700 2300 中体力活动 2200 2000 重体力活动 3200 2700 70 50 轻体力活动 1900 1800 轻体力活动 2300 1900 中体力活动 2100 1900 中体力活动 2600 2000 80 1900 1700 重体力活动 3100 2200 29氨基酸模式:指构成人体或食物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及其相互比值。计算和表述时,将该种蛋白质的色氨酸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其
11、它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通常将人奶或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作为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参考蛋白质。氨基酸 模式比值 氨基酸 模式比值 氨基酸 模式比值 色氨酸 1 亮氨酸 7 苯丙氨酸+酪氨酸 6 组氨酸 赖氨酸 5.5 苏氨酸 4 异亮氨酸 4 蛋氨酸+胱氨酸 3.5 缬氨酸 5 30非必需氨基酸:为人体需要,在体内可利用其它氮源合成,不一定必须由膳食提供。31谷氨酰胺(Gln)的营养及临床作用:是体内含量最高的非必需氨基酸,在各种创伤、感染等应激条件下,其需要量增加。一些重要细胞的功能必须依赖充足的Gln。32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构
12、成体内多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参与调节和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及胶体渗透压;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思维活动及遗传信息的传递;提供能量。33蛋白质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水肿型和干瘦型营养不良。蛋白质过剩:-.z.摄入较多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含硫氨基酸摄入过多,加速骨钙的丢失,导致骨质疏松;含氮产物随尿排出体外的过程需大量水分,加重了肾脏的负荷。34用蛋白质营养不良解释*空壳奶粉事件:*劣质奶粉是用淀粉、蔗糖等全部或部分替代乳粉,再用奶香精等添加剂调香调味而成,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极低,以该奶粉喂养为主的婴儿因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引起轻、中度营养不良,
13、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四肢短小,身体瘦弱,脑部偏大。35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从食物蛋白质含量、消化率和被机体利用程度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36蛋白质体内利用率的指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蛋白质功效比值;氨基酸评分。37用蛋白质消化率解释豆类制品营养优于大豆:植物性食物蛋白因有纤维包裹,消化率稍低,大豆整粒进食消化率约60%,经加工去掉纤维或使之软化,可提高消化率,加工为豆腐或豆浆,消化率可提高至90%,此外大豆中存在抗胰蛋白酶因子,可降低消化率,加热破坏后,消化率可提高。38大豆蛋白消化率校正评分及其应用*围: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更能客观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本法最高评分为1。本法可替代功效比
14、对食物蛋白质进行评价,但用于孕妇和婴儿的食物例外。39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动物性食品:蛋类含蛋白质1315%,瘦肉含蛋白质1720%;豆类及制品:大豆蛋白质含量约3538g/100g;谷类:小麦蛋白质含量810g/100g,大米58g/100g。-.z.40食物蛋白质种类:动物蛋白质:纤维蛋白类:纤维蛋白、胶原蛋白、角蛋白;球蛋白类:白蛋白、球蛋白。植物蛋白质:谷蛋白类:麦谷蛋白、米谷蛋白;醇溶蛋白:不溶于水,溶于 5080%乙醇。41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的主要指标:生化检查:血液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运铁蛋白、血清氨基酸比值;尿液生化指标:尿肌酐、尿肌酐-身高指数。
15、间接指标:Z评分法;年龄别BMI法。42血清白蛋白评价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意义:其降低说明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已持续较长时间,是判定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可靠指标。43各人群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年龄(岁)推荐摄入量(g/d)年龄(岁)推荐摄入量(g/d)男 女 男 女 10 70 65 孕妇 11 75 75 早期 +5 14 85 80 中期 +15 18 晚期 +20 轻体力劳动 75 65 乳母 +20 中体力劳动 80 70 老年 75 65 重体力劳动 90 80 44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评价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g/L):正常35,轻度缺乏3034,中度缺乏2529,严重25,28出现
16、水肿,其生物半衰期常约20天,早期缺乏不易测出;前白蛋白(mg/L):正常250,轻度缺乏150250,中度100150,严重100,生物半衰期1.9天。45脂类的分类:脂肪:脂(常温下呈液态)和油(常温下呈固态);类脂:磷脂、糖脂、固醇及其酯。46脂肪的结构及分布:结构: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分布:多-.z.分布于腹腔、皮下、肌纤维间。47磷脂的结构及分布:结构:磷酸甘油酯:1分子甘油+2分子脂肪酸+1分子磷酸+含氮化合物;神经鞘脂:由脂肪酸与鞘氨醇通过酰胺键结合。分布:神经组织、细胞膜及其外侧。48用体格指标评价生长发育期儿童的蛋白质营养状况: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上臂围、上臂肌
17、围等。以Z评分法应用最广。Z 分 -2 2 年龄别体重 Z 分 低体重,近期营养不良 年龄别身高 Z 分 生长迟缓,反映较长期的营养状况 身高别体重 Z 分 消瘦 超重和肥胖 49胆固醇的结构及分布:以由3个己烷环及1个环戊烷稠合而成的环戊烷多氢菲为核心结构。分布:人体内约含胆固醇140g,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约1/4分布于脑及神经组织。50脂类的生理功能:供给能量(脂肪);重要的人体成分和生物膜的结构(类脂);合成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TC);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脂肪);亚油酸和亚麻酸必须靠膳食脂类提供;脂肪可阻止体热散发,维持体温恒定,并能防止因震动而造成的对脏器、组织、关节的损害。5
18、1用磷脂种类及分布说明磷脂作为生物膜结构的功能:细胞膜是由磷脂、糖脂和TC等组成的类脂层,神经组织中含较高的磷脂和糖脂,红细胞膜脂类40%为磷脂,线粒体膜脂类95%为磷脂。体内含量最多的鞘磷脂是神经磷脂,神经鞘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磷脂,常与卵磷脂并存与细胞膜外侧。人类红细胞膜2030%为神经鞘磷脂。磷脂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富裕膜流动性和各种功能。-.z.52脂肪酸分类:按碳原子数目分:短链、中链、长链脂肪酸;按双键数目分: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53必需脂肪酸: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但人体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取的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其衍生物:亚油酸是花生四烯酸的前体;-亚
19、麻酸是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前体。54必需脂肪酸及衍生物的生理功能:磷脂的最主要成分;参与脂质代谢;合成重要的衍生物;对生殖及*射线损害的保护作用。55各种脂肪酸与人体健康:饱和脂肪酸:摄入量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单不饱和脂肪酸:可使血清LDL降低,从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促进脑和视功能发育;对免疫、炎性反应、血脂代谢及血栓形成发挥调节作用。反式脂肪酸:可升高TC、LDL,降低HDL,其摄入量与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性显著正相关。56动物性食物以畜肉类脂肪最丰富,多为饱和脂肪酸,猪肉含脂肪量3090%,瘦猪肉脂肪含量 10%左右,禽
20、肉多数10%,鱼类多数5%且不饱和脂肪酸多,蛋类蛋黄脂肪量30%,仅占全蛋10%且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多。57植物性食物中以坚果类含脂肪量最高,可达50%以上,不过组成多以亚油酸为主,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来源。58牛奶含脂肪3%,以饱和脂肪酸为主。59必需脂肪酸主要膳食来源为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亚油酸来源于所有的植物油,富含-亚麻酸的油仅限于菜籽油、大豆油等少数油。60膳食脂肪的适宜摄入量:成人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2030%,饱和脂肪酸10%,-.z.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各10%,多不饱和脂肪酸中n-6:n-3为46:1。年龄(岁)脂肪占总能量比例%脂肪酸比例%n-6:n-3 TC/
21、mg 饱和 单不饱和 多不饱和 0 4550 46:1 0.5 3540 2 3035 7 2530 14 2530 10 8 10 46:1 成人 2030 10 10 10 46:1 300 老年 2030 68 10 810 4:1 300 61胆固醇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62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组成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宏量营养素,也是人体所需能量的最主要来源。63碳水化合物的分类:按其化学结构分:单糖、双糖、寡糖、多糖;从营养学角度分:糖、寡糖、多糖;按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利用能力分:可吸收利用的糖类(单糖、双糖、淀粉)不可吸收(或难于吸收)利用的糖类(非淀粉多
22、糖和寡糖等)。64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提供能量;构成机体组织细胞的成分;解毒和保肝作用;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提供膳食纤维。65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谷类、豆类、薯类、食糖及含糖较高的糖果糕点等。淀粉含量:谷类7080%,根茎类(鲜品)1525%,豆类2060%,水果含碳水化合物一般为1020,干果则可达5070,乳类可提供一定的碳水化合物。66碳水化合物的适宜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我国居民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适宜摄入量应提供总能量的5565。每克碳水化合物提供约4kcal(16.7kJ)的能量。计算时,除主食外的其他食物提供的碳水化合物按占总碳水化合物的20%算。-.z.67血糖生成指数(血
23、糖指数):指摄入5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等量葡萄糖后2h血浆葡萄糖糖耐量曲线下面积的比值。68血糖指数对控制食欲和体重的作用:食用低指数的食物可延缓饥饿的发生,进食高指数食物2h就会感到饥饿,并发生低血糖及四肢无力等。肥胖者在减肥期间食用低指数的食物比高指数食品或低脂食品更易达到降低体重的效果。69利用食物的血糖指数指导糖尿病人选用食物:糖尿病人应选用血糖指数较低的食物,这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70酒精代谢特点:有很好的水溶性和脂溶性。由呼气中呼出及出现在尿中的不到摄入量的10%,90%以上有肝脏代谢。酒精在肝内被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再被醛脱氢酶转变为乙酰辅酶A,加入三羧酸循环而
24、被利用,或用于脂肪酸、胆固醇合成。71酒精对健康影响:长期饮酒能诱发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并可引起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造血系统:嗜酒者往往有贫血、血小板功能紊乱、白细胞减少等疾病;过量饮酒可诱发急性胃炎和胃肠道隐性出血,长期酗酒可导致胃排空能力下降和萎缩性胃炎;过量饮酒和酒精中毒能引起急性和慢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脂肪痢和消瘦;酒精对许多营养素的吸收和代谢有不良影响。72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代谢的关系:三者均是人体所需宏量营养素及能量的主要来源,在体内代谢都能产生能量供人体所需,但三者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即蛋白质供能应占总热量的12左右,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5565。主要由碳水化合物供能
25、不仅经济,且在生理上对人体有益,尤其是可发挥节约蛋白质作用和抗生酮作用。73碳水化合物的节约蛋白质作用:体内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时,机体可通过糖异-.z.生作用产生葡萄糖,主要是动用体内蛋白质,甚至是肌肉和肝、肾、心等重要器官的蛋白质生成葡萄糖。长期如此即可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即使动用食物中消化吸收的蛋白质,也是不合理和不经济的,其原因是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不完全,可产生尿素、肌酐、尿酸、氨等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过量蓄积对人体产生危害。摄人足够量的碳水化合物,就能预防体内或膳食中的蛋白质进入糖异生旁路而转变为葡萄糖分解供能,这就是所谓的节约蛋白质作用。74碳水化合物的抗生酮作用:脂肪在体内的彻底氧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本科 营养学 复习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