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本课最主要的表达特点是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需要一定的资料辅助和相关的图片帮助。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诗歌的重点可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来解决。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是难点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来解决。【知识与技能】1
2、认识本课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说说是在追寻什么。3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延安精神。【过程与方法】仔细品读、小组交流、朗读比赛课件演示深入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重点 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说说是在追寻什么。难点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教师:南泥湾的歌曲。学生: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图片。1 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二、整体感知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三、精读课文 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
3、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 1939 年至 1943 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 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 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2)教师范读。(3)学生自由读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体会这首诗的隔句押韵全诗押的是 ang 韵。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
4、梁、煌、翔、想、光、阳。)(4)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2指导自学理解诗意。(1)学习第一节。自读第一节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2)学习第二节。自读第二节思考、分组讨论、交流: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生回答后师点拨)(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可编辑 24 延安 追寻 教案 部编人教版 四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教学 设计 最新 编辑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