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pdf(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能力层级:E 这一类型鉴赏题的解答技巧是:1、明晰答题思路。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在高考中,对表
2、达技巧的鉴赏,重点考查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怎么样”。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在辨识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这一答题思路。2、把握表达效果。表达技巧是为主旨服务的。因此,在分析表达技巧时,必须密切联系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中渗透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应当结合各种表达技巧的特点和诗词表达的思想内容,重点评析其作用、效果。3、答题范式: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4、仔细审题,强化四个注意。(1)细读题干
3、,注意辨析不同的说法。如“艺术手法”多侧重艺术构思的创造,“写作特色”多从描写方法和篇章结构来考虑。(2)鉴赏表达技巧,注意必须和具体的诗词形象、语言和诗词内容主旨等结合起来。(3)注意表达技巧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诗句可以有不同的侧重,要根据题干是要求,选取具体的技巧作答。(4)注意回答技巧时的具体完善,特别是要结合诗词的具体诗句来分析,不要仅罗列术语,搞“空对空”式的分析。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一、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4、。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歌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 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
5、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
6、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比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另如宋祁的“红 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等,都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以上两种抒情方式均属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再如陈子昂
7、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比如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四句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写蝉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 难求一饱。后四句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何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托物寓理。一般
8、是哲理诗,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用典抒情达意。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谦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叙事抒情。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借古讽今。如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
9、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唐代自安史乱后,朝政混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 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边境各族人民倍受祸害。因此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以为国耻,痛心疾首。这首讽喻诗,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血。二、修辞手法 古典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1、比喻 例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迟
10、,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问题:“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答案】“载不动、许多愁”好在用夸张和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现的 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使所要描写的事物更生动形象。如: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 浑然一体。又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
11、,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2、夸张: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可 见一斑。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
12、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3、拟人:例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注】排闼(t):闯进门来。闼,小门。“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 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
13、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 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 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 分)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4、对偶:例 4、阅读
14、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答:这首诗的第三、四句修辞方法是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句式工整,意思互补。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5、借代:例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问题:“绿肥红瘦”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修辞角度分析此句的妙处
15、。答:本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红”以颜色分别借代“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生动形象,新鲜而又独特。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以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用我自代替人。借代的使用使语言简练含蓄。6、设问:例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蟾宫曲 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问题:本曲以设问开头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答:用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文,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
16、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7反问 例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乌江亭 王安石 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问题:诗后使用反问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答:使用反问句,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指出了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江东弟子是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8 互文。互文 互文是指古代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引无管弦”中的“主人”、“客”兼及“
17、下马”和“在船”。“东西置松柏,左右种梧桐”中的“东西”、“左右”兼及“置松柏”和“种梧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秦”、“汉”兼及“明月”和“关”。1双关 为了使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如:韦庄的 忆昔 中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三)抒情方式“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
18、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 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间接抒情 触景生情、缘情布景、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乐景与哀景:乐景写乐
19、情,哀景写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更见其哀乐。如: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
20、恨。总之,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 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四)表现手法 比兴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
21、文。如: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的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有恨。比兴常在诗歌中连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起兴 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 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虚实结合 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是指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和描写。虚实结合,可以使作品
22、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诗歌的“虚”a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 境。例: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
23、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b 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c 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
24、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歌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虚实关系:虚实相生 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
25、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a 虚实对比: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实相应: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
26、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 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
27、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正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
28、。“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汉书窦章传 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 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反用典故 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
29、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渲染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烘托 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
30、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如:2001 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
31、不同,因为“衬 托”是两种事物都写。7衬托 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一种是反衬,是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8动静结合 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化动为静 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如
32、: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10寓褒于贬 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11抑扬 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
33、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欲扬先抑: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欲抑先扬: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12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
34、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送灵彻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前者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后者竹林,寺院,钟声,斜阳,僧人,青山,表现出云闲飘逸的闲适的感受,使读者心灵在“夕阳送友图”中得到澄澈虚空。这两首诗写得含蓄空灵,启人深思。而在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联四句,则采用了工笔的手法,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轻盈淡雅,飘渺空灵,清新而富有生气的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景色,令“王孙自可留”。1曲笔
35、 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 写法。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叠词 叠词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
36、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倒装 倒装是指故意颠倒顺序,以达到加强语势,错综句法等修辞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如辛弃疾西江月 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应为“天 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最后两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头)忽见”,应为“溪桥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见”从前歇过的那家茅店,心情是惊喜的,用倒装句除了满足韵律的需要外,将“忽见”后移也可强调惊喜之情。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37、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谦的石灰吟。正侧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白诗第一、二句运用 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
38、现出来。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五)结构形式 常见的术语有首尾照应、呼应、
39、开门见山、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铺垫 既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必要的铺垫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意力随情节的发展而延伸。如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子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 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六)评价主旨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 言简意丰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言有尽而意无穷 弦外音味外味含蓄蕴藉 委婉 语意含而不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