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物理高考专题复习功功率动能定理.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课标物理高考专题复习功功率动能定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物理高考专题复习功功率动能定理.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考策略】根据近三年高考命题特点和规律,复习专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动能定理等内容是高考的热点,其中动能定理仍是今后高考的热点,建议复习时要侧重于动能定理的应用,体会用动能定理理解题的优越性。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及功和功率的计算是高考的冷点,近三年的考卷中出现的及几率较小,但是它们属于重点内容,建议复习时要重视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在今后的高考中这部分知识点有可能会被考到,而且极有可能会在一个计算题中以其中的一问方式出现。关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要注意其考查的综合性,因为它是自然界中的普适规律,不但在力学中的重点,而且在热学、电磁学领域也是命题的热点,所以在复习本专题时
2、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考纲点击】重要考纲 要求 功和功率 动能、动能定理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网络互联】第 1讲 功 功率 动能定理【核心要点突破】知识链接 一、功和功率 1、功(1)恒力的功:W=Fscos(2)变力的功 W=Pt 2、功率:tWP=Fvcos (1)当 v为即时速度时,对应的 P 为即时功率;(2)当 v为平均速度时,对应的 P 为平均功率 二、动能定理 1、定义:合外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2、表达式:深化整合 一、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1、W=Pt 2、用动能定理 W=Ek或功能关系求功。当 F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考虑用这种方
3、法求功。3、能量的转化情况求,(功是能量转达化的量度)4、F-s 图象,图象与位移轴所围均“面积”为功的数值 5、多个力的总功求解(1)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外力,再根据 wFscos 计算功注意 应是合外力与位移 s 间的夹角(2)分别求各个外力的功:W1F1 scos1,W2=F2scos2再求各个外力功的代数和【典例训练 1】(2010新课标全国卷T16)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 v-t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 A在10 t时间内,外力做正功 B在10 t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C在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 D在13tt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命题立意】本题以质点运动的
4、速度图象立意,通过分析质点的运动情况,考查外力对质点的做功情况、外力的总功、功率变化。【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思路分析:【规范解答】选 AD,0t1 和 t2t3时间内,质点作加速运动,外力做正功,故选项 A正确;t1t3时间内,动能变化为零,外力的总功为零,故选项 D 正确;0t1时间内,由图看速度大小变化和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对应合外力,根据 P=Fv可以得出外力的功率先减小后增大,故选项 B 错误;t2 时刻,速率为零,此时外力的功率为零,选项 C错误。二、汽车的两种起动问题 1、恒定功率的加速 由速度图像分析质点的运动情况:速度、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情况 外力方向与速度方
5、向相同、相反 外力做正功还是做负功 速度、加速度、外力大小的变化 外力的功率的变化 2、恒定牵引力的加速。【典例训练 2】质量为 m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速度 v0开始加速运动,经时间 t前进了 x 的距离,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vm.设在此过程中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恒为 P,汽车所受的阻力为 Ff,则在此段时间内发动机所做的功可表示为()C.Ffvmt D.Ffx+mvm2-mv02 三、对动能定理的进一步理解及一般解题步骤 1、对动能定理的进一步理解(1)动能定理适用于单个物体或者可以看做单一物体的物体系,对于物体系统尤其是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统不能盲目的应用动能定理因为此时内力的功也可引起物
6、体动能向其他形式能(比如内能)的转化(2)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力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即动能定理对恒力、变力做功都适用;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也均适用(3)对动能定理中的位移与速度(v和 s)必须相对同一参照物 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于研究对象的力都要分析,含重力)。写出该过程中合外力做的功,或分别写出各个力做的功(注意功的正负)。如果研究过程中物体受力情况有变化,要分别写出该力在各个阶段做的功。写出物体的初、末动能。按照动能定理列式求解。【典例训练 3】如图所示,L为
7、竖直、固定的光滑绝缘杆,杆上 O点套有一质量为 m、电荷量为-q 的小环,在杆的左侧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杆上 a、b 两点到+Q 的距离相等,Oa 之间距离为 h1,ab 之间距离为 h2,使小环从图示位置的 O点由静止释放后,通过 a的速率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环通过 b 点的速率为 B.小环从 O到 b,电场力做的功可能为零 【解析】选 A、D.从 a到 b 电场力做功为零,根据动能定理,从 O到 a,W电+mgh1=mva2,从 O 到 b,W 电+mg(h1+h2)=mvb2,可得:小环通过 b点的速率为经过 ab 中点时,Q对小环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只受重力
8、作用,所以经过 ab中点的加速度等于 g.【高考真题探究】1、(2010江苏物理卷T8)如图所示,平直木板 AB倾斜放置,板上的 P 点距 A 端较近,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由 A 到 B逐渐减小,先让物块从 A 由静止开始滑到 B。然后,将 A 着地,抬高 B,使木板的倾角与前一过程相同,再让物块从 B由静止开始滑到 A。上述两过程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有 A物块经过 P 点的动能,前一过程较小 B物块从顶端滑到 P 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前一过程较少 C物块滑到底端的速度,前一过程较大 D物块从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前一过程较长【命题立意】本题以木板倾斜方式为背景,考查力的分
9、析、功、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及相应的物理分析和综合能力,题目较难。【思路点拨】通过建立斜面模型,进行对物块受力分析,应用运动学和动能定理等相关知识求解。【规范解答】选 AD 物块下滑的加速度cossingga,前一过程,逐渐减小,a逐渐增大;后一过程,逐渐增大,a逐渐减小。可知前一过程中的平均值 1比后一过程的平均值 2 大,即 12,对应有 a1a2(下标为 1 表示前一过程,下标为 2 为后一过程)。由asv22和221mvEk可知,前一过程中 S、a均小,故物块经过 P 点的动能,前一过程较小,A正确。由smgQcos可知,两过程产生的热量一样多,B错误;由功能关系221mvQmgh可知
10、,滑块滑到底部的速度大小一样大,C错误;在前一过程中,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后一过程中,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物块从顶部滑到底部的时间,结合运动学图象可知前一过程较长,D 正确。2.(2010福建理综T22)如图所示,物体 A 放在足够长的木板 B 上,木板 B静止于水平面。t=0时,电动机通过水平细绳以恒力 F拉木板 B,使它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 aB=/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 A的质量mA 和 B 的质量 mB 均为,A、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05,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1,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2。求(1)物体 A刚运动时的加速
11、度 aA(2)t=1.0s 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P;/s。则在 t=1.0s 到 t=3.8s 这段时间内木板 B的位移为多少?【命题立意】本题以电动机拉木板为背景,主要考查考生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及灵活应用,尤其是对物理过程的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能够真正甄别、选拔出具有物理思想方法和能力水平的考生【思路点拨】【规范解答】(1)物体 A在水平受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有AAAamgm1 解得2/5.0smaA (2)t=1.0s 时,木板 B 的速度大小为 smtavB/1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有BBBAAamgmmgmF)(21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11Fp 解得Wp
12、71(3)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立即为 P=5W时,细绳对木板 B 的拉力为 F 由 P=F 得 F=5N 木板 B的受力满足 0)(21gmmgmFBAA 木板 B做匀速直线运动,而物体 A 在木板 B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与木板 B 速度相同为止,这过程的时间为 有)(11ttavA 这段时间木板 B的位移 111tvs B速度相同后,由于gmmFBA)(2且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不变,A、B 一起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由动能定理 得2122212)(21)(21)()(vmmvmmgsmmtttpBAABABA msss03.321 【答案】(1)2/5.0smaA (2)Wp71 (3)mss
13、s03.321【专题模拟演练】一、选择题 1、(2010湖南师大附中模拟)质量为 1kg 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向上提高 1m,这时物体的速度是2m/s,(g=10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手对物体做功 12J B合外力对物体做功 12J 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 2J 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10J 2、(2010天津模拟)如图 7 所示,一根轻弹簧下端固定,竖立在水平面上。其正上方 A位置有一只小球。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在 B位置接触弹簧的上端,在 C 位置小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在 D 位置小球速度减小到零。则在小球下降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 B 位置小球动能最大 B.在 D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物理 高考 专题 复习 功率 动能 定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