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词解释_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名词解释_1.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完好版)文学名词解说 1/3 名词解说:1.诗三百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 篇,还有 6 篇笙诗,有目无词。全书主要采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 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义”。2.四家诗 指汉代传习诗经的“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齐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燕人韩婴;毛诗则由其教授者毛公而得名。前三家是今文学家,西汉时皆立于学官,置博士。魏晋今后,三家诗先后亡佚。“毛诗”是古文诗学,较晚出,系私学相传,后流
2、行于东汉。魏晋今后直到此刻,通行的诗经即为“毛诗”。四家诗均在说明中力争宣扬儒家思想,但对诗之解说迥然不一样。3.毛传郑筏 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解说名为毛诗故训传 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简称“毛诗”。东汉 4.诗六艺 六艺是中国古代儒家要修业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也泛指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学科总称。六艺有两种含义,即周礼中的“古六艺”和孔子提出的春秋今后的“六艺”。周礼六艺是:礼(五礼)、乐(六乐)、射(五射)、御(五御)、书(六书)、数(九数)。春秋后“六艺”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5.高雅(变风变雅)原出自诗大序:“至于王道衰,
3、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盖指风、雅中周政衰乱时期的作品,以与“正风”、“正雅”相对。“正”、“变”的划 分,不是以时间为界,而是以“政教得失”来分的。认为“正风”、“正雅”是西周王朝兴旺时期的作品,“变风”、“变雅”是西周王朝衰落时期的作品。6.今古文尚书 尚书,叫书,后代遵为经,就叫书经。史记载孔子删诗书,书百篇。古,过去;今,现时代;文,纹样,在书法就是点划的详尽写法。秦已用小篆,秦汉始有隶书,小篆及 以前写法的文字叫古文,隶书叫今文。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伏生所藏的本子 是用“古文”写的,他的学生却只用当时的隶书钞录流布。这就是东汉以来所谓今尚书 或今文尚
4、书。刘向开始用古文尚书校勘今文本子,校出今文脱简及异文各若干。哀 帝时,刘歆想将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及古文尚书立博士;这些都是所谓“古 文”经典。当时的五经博士不认为然,刘歆写了长信和他们争论。这即是今后所谓今古之争。7.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即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说明,则没法认识。说明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 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因此自汉到现在,学者只藉三传研读春秋。春秋 是记事的,后多散逸,仅留下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春秋三传都是编年体史册。8.春
5、秋笔法 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表达方法和技巧。顾名思义,一 种笔法而已,也许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开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述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偏向,而不是经过谈论性文辞表达出来。春秋笔法作为中国历史表达的(完好版)文学名词解说 2/3 一个传统,本源于据传春秋。因为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固然不直接论述对人物和事件的见解,但是却经过细节描述,修辞手法(比方词汇的采纳)和资料的挑选,委宛而奇妙地表达作者主观见解。后辈作者为了论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特地的著作以解说春秋的内在涵义,特别是此中涉及礼的一些细节。9.孔孟 在儒家的传统中,
6、孔孟总是形影不离,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主旨也一直相当合。10.庄子三言 ,则有孟 庄子为文擅用“三言”“寓言”、“重言”、“卮言”,庄子自己也曾说他的文章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庄子?寓言)。何为“寓言”?凡是出自虚假、别有寄望的语言,无论是禽言兽语,无论是离奇故事,无论是素不相及的历史人物山南海北的对话,都属于“寓言”之列;何谓“重言”?凡是重复也就是援引或摘录先哲或先人的发言或言论,都属于“重言”之列,至于这些先哲先人能否讲过这些话,无从考证,平时都是庄子为了增添自己语言的说服力和威望性而假借这些先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7、何谓“卮言”?“卮言”就是那些写起来行云流水,读起来酣畅淋漓,给人以浪漫主义美感的语 言。11.三表法 墨子的三表法是判断言谈是非的三条标准。墨子非命上:“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实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认为刑政,观此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所谓“本之”,主若是依据古人的经验教训,其依照是求之于古代的典籍;所谓“原之”,是“诉诸百姓耳目之实”,也就是从一般百姓的感觉经验中追求立论的依据。“本之”是间接经 验,“原之”是直接经验,都是属于归纳法的范围。所谓“用之”,是将言论应用于实质政治,看其能否吻
8、合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来判断真假和决定弃取。12.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亦称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会集门客们共同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 书于秦始皇一致中国前夜。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侧重博采众家学说,以儒、道思想为主,并交融进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因此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此中包 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因此号称吕氏春秋。13.淮南子 淮南子别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 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辈研
9、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行代替的作用。14.论衡 论衡一书为东汉王充(27-97 年)所作,大体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 年),现存文章 有 85 篇(此中的致使仅存篇目,实存84 篇)。该书被称为“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 之异书。”王充写作论衡一书,就是针对儒术和神奇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评。论衡细 说微论,解说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依据,疾虚妄之言。15.太史公书 太史公书别名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下限到汉武帝末年时期,前后超越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
10、六千五百一十五字。“本纪”是全书纲要,按年月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完好版)文学名词解说 3/3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后辈世袭的贵爵封国史迹。“列传”是重要人物列传。此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按司马迁所说,编写的主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究天人之际”是探秋季道和人事的关系,作者批评了本来的“神意天数论”,提出了“帝王中心论”。“通古今之变”,即研究历史的发展实况及其规律。16.互见法“互见法”,本指司马迁所创作的一种述史方法。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列传中侧
11、重表现他的主要特色,而在其余方面的性格特色则放到他人的列传中显示。17.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 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册,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 (公元前 206 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 年),共 220 年的史事。汉书包含纪 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代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汉书开创了我国断代纪传表志体史册,确定了修正史的编例。18.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明显标记。为南朝萧
12、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破灭与堕落,心灵的觉醒与悲伤。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述生动真切,拥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广泛的几种感情和思路,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徘徊失落,思想悲观,情调低沉。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擅长抒怀,善用事物来衬托,寓情于景,情形交融。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挨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渐渐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
13、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冷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19.乐府诗 乐府诗即汉乐府。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 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先人神明使用的郊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同样;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汉乐府是继诗经以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 大齐集,不一样于诗经(诗经亦是现实主义),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 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地址,它用平常的语言构造切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势五言,采纳叙事写法,刻画人物认真入微,创立人物性格鲜亮,故事情节较为完好,并且能突出。思想内涵侧重描述典型细节,开辟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