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摄影的认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对摄影的认识.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对摄影的认识 一段文字可以记录一个故事,一段声音可以讲述一个故事,而一张孤零零的图片却只是故事里某个瞬间的再现,这样的瞬间呈现叫做摄影。摄影一词是源于希腊,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有人说,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是的,摄影既能真实纪录客观世界一切事物,也能完成人类想象中最具有创意的表现。摄影师能够还原瞬间真实的再现.严格意义上的摄影无疑是真实的,由于摄影师心中的悸动而促使他把眼中的真实保留下来,这个过程是去功利化的。而且作为第三只眼睛的镜
2、头是没有丝毫偏颇的.就算拍出的照片有优劣之分,那也是当时的光线、景物、角度等因素造成的结果。摄影是一种瞬间的真实,它反映的不是一个准确无误的故事,而只是故事中的一个场景。这样的真实有无限多个过去,有无限多个未来,当它孤零零地摆在那里,很少有人能猜出整个故事的全面真实。然而这样的真实性还是拥有巨大的魅力的,一方面观者希望看见这种真实,这也就是为什么电视这种视听媒介比报纸、广播更大众化的原因,因为它对真实的还原度更大,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另一方面,使摄影更迷人的原因也许就是它本身的不完整性吧!这种片面的真实往往是一种悬念、一种诱惑,引起人们无限的猜测和向往。摄影是一种向善的诉求。美学中有移情之说,
3、摄影中同样有移情的存在。事实上,摄影大部分时间是在把他者“我化”,当你看到小路旁一朵漂亮的花儿,当你看到夕阳下牵手散步的老夫妻,当你看到草坪上亲密无间的母女如果你手中刚好有摄影设备,你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把她们拍下来装进永恒。摄影是人性之善的外现,是一种美的冲动.再或者,当你看到满目苍夷的灾难现场,当你看到悲伤失望、充满不安的人群,当你看到残暴血腥、不忍一睹的场景,你会因为心中悲伤而举起相机,对这样的瞬间的凝固,是你对镜头里“他者产生悲悯之情的体现。同样的,一张引起轰动的摄影作品,之所以引起观者的共鸣,必定是因为它从正面或反面提出了向善的诉求.人无法对不能引起自身情感触动的事物产生关注,对于一个摄
4、影者而言,让他打开镜头凝固眼前的事物必定需要一个理由,而这个理由就是把他者“我”化过程中的触动,而这种触动,触及的是主体一条向善的神经。摄影也会造成美的假象。摄影追求的是一种瞬间的永恒与不朽,正如世间万物没有不消逝的一样.这种永恒和不朽理所当然的是一种假象。没有不凋谢的花朵,没有不老去的美人,摄影却妄想把种种的美种植到相框里.当人们沉浸在这种永恒的美的假象里时,作品的现实里的主体已经不见了,已经被人们遗忘了.在这个过程中,能指与所指已经严重脱离互不相干,摄影之初震撼摄影师的那种真实之美已经被一种假象之美所代替.这种假象之美是经过了观者的注视和理解、经过了时间的流逝、经过了空间的变迁之后所产生的
5、。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作品折射出的情感意向早已被观者的主观倾向性理解所覆盖。然而,如果没有被可以利用的话,这种美的假象依旧是善性的,是人们对世间种种变化的无声抗议,这种瞬间的永恒正是由于对造物主的假装抵抗而魅力无穷。在人们给自己制造的种种假象里,没有什么能比摄影更让人感到愉悦的了,因为这种看似把现实固定下来的形式,让人们获得了给予事物永恒存在权的力量,纵然这种力量也是假的。摄影是外在情景与内在感情的完美结合,这种结合简单易得,这也注定了只有严肃地对待摄影,才有可能得到闪光的作品。如同绘画没有什么中间状态可以立足一样,摄影作品也没有.然而意义永远是人赋予的,不论是直白无味还是内涵深刻,
6、摄影永远是现实的一个再现侧面,在这样随意忽略他物的画面里,可以有所指代、有所强调、有所取舍,才能最终成就一种意象的永恒。摄影具有时代价值。如果将摄影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再到实际应用、产生价值当作一个过程,摄影所用的器材不过是这个过程中的必备工具,只有当它在摄影者的掌握、操作之下,生产出的产品摄影作品才具备价值。摄影的纪实性。摄影之所以诞生,就是为了记录的目的。它诞生之后所显示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也恰恰在于它的记录功能。这是其它技术或艺术所无法比拟或取代的。纪实性是摄影的一项基本特征,是对人类社会进行的真实的记录.摄影作品所富含的思想价值、信息价值、知识价值、文献价值等,都对观众形成多方面的强
7、大的吸引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比如像匈牙利出生的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西班牙内战中拍摄的共和军战士之死,以一个战士被子弹击中的真实影像,反映了人类战争的残酷性,在世界上获得广泛影响,其特有的价值显而易见。摄影的艺术性。摄影是一门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对摄影的精神需求不单单停留在记录、留影上,人们在摄影中不断地增加艺术的元素,开始产生艺术摄影.它与记录摄影的区别在于艺术性的多少与高低,而无绝对的界限。例如,我们去照张像作身份证或留个纪念,一般照相馆拍摄的照片,最多有点资料或记录价值。可是,郑景康先生给齐白石先生拍
8、的人像,50 年过去了,至今仍是世界二十幅最优秀的人像作品之一。其中的差别完全在于艺术性的高低。艺术表现力的强弱高低,无疑是评价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法国著名摄影家富兰克?福尼尔拍摄于火山灾难现场,画面主体反映的是一位濒临死亡、陷身于灾后废墟和液体里的年幼女孩.女孩身处险境,生命危在旦夕,仅仅手扶一根树棍支撑着将头部露出水面,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对生的渴望。这幅作品虽然是一幅新闻摄影作品,但作品具有极强烈艺术感染力,让受众对火山爆发这一大自然无可抗拒的灾害,有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艺术的规律是,越是丰富的、深刻的越有价值。摄影的价值取向.纵观现今中国的摄影界,对摄影的表现手法及风格类别的审视越来越倾向于
9、西方的价值取向与标准,这也就是当今最时髦的所谓“国际接轨.其中,由此而引发的对纪实和唯美(被称以风光摄影为代表的所谓沙龙片)两大类别的讨论,始终没有停止过。摄影作品的不同,价值取向将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艺术摄影作品的价值取向,在不能兼顾的时候,可以忽视摄影作品的记录性,也可以忽视摄影作品直接或潜在的商业要求。艺术摄影作品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艺术摄影以美为目标。像解海龙拍摄于 1991 年的 大眼睛.这幅作品表现了一名贫穷地区女学童看着受众的,充满渴望的目光,其强烈的视觉效果,引起全社会对失学儿童的关注,并作为“希望工程”的标志影像广为传播。后来,在 2006 年 11 月 23 日,北京华辰秋拍会上,这幅限量 30 幅的作品以 308 万元成交.大眼睛是典型的交叉型作品,它既是纪录摄影作品,又是艺术摄影作品,还是非常知名的商业摄影作品。当然,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远不如其在公益广告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摄影既是一门高雅的空间艺术,也是历史瞬间的永恒。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往往凝结着人们对历史的铭记、对现实的珍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方寸之间,记载着一幕幕自然的美景和生活画面.通过作品,可以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类自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