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导学案(大赛一等奖作品).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诫子书导学案(大赛一等奖作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诫子书导学案(大赛一等奖作品).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导教案 15 诫子书 学习目标 1.多次朗诵课文,培育文语言感,累积要点词语和文言知识。2.联合作者平生,领会文章要旨,并思虑其现实意义。3.领悟先人思想看法中修身与治学的联系,并将其用运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中。学习重难点 要点:感觉并意会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魅力。难点:深刻领会修身治学之道,理解“淡泊明志、安静致远”的深刻内涵。知识链接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信。从文中能够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行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敦敦教诲与无穷希望尽在此书中。全文经过智慧理性、精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特别深切,成为后代历代学子修身发奋的名
2、篇。学法指导:1.学习过程中要存心识区分文章节奏,加强朗诵训练,读出文章所包含的感情。2.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必定要要点关注“静”“俭”“明志”“淡泊”“致远”等词的内涵意义及其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故意蕴。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知识累积】1.填空,增补文学知识。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从前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 操一致全国的建议。今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开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
3、集。【字词梳理】2.依据课文语境解说以下字词。淡泊:无以:明志:致远:广才:淫慢:励精:险躁:枯落: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朗诵练习】3.用“/”区分以下句子的朗诵节奏。(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致使远。(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4)淫慢则不可以励精,险躁则不可以治性。(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二、独立思虑课文初探 1.本文很显然是一篇谈论性文章,作者哪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的?作者的主要看法为什么?2.请你谈谈对“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这句话的见解。三、集思广益合作研究 1.由文章可见,“静”堪称是掌握与理
4、解文章的要点因素,那么它必定不似表面上的意思那么简单。请与其余同学合作谈论,究竟该怎样理解文中的“静”?2.在论语十二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修身与治学,在本篇文章中,依旧重申的是修身治学,这真是件怪事,为什么修身与治学之间联系这样密切。请同学们对于此话题睁开谈论,商讨修身与治学之间的联系,并思虑该思想的现代意义。讲堂检测 1.翻译以下句子,并在翻译过程中领会其深刻内涵。(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致使远。(2)淫慢则不可以励精,险躁则不可以治性。(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2.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文章,相信同学们深有领会,请依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谈谈它的力量所在。“静以修身”“非安静无致使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子书 导学案 大赛 一等奖 作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