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卤代烃和醇学案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第一轮复习——卤代烃和醇学案含答案.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考第一轮复习卤代烃和醇(学案含答案)第 2 页 年 级 高三 学 科 化学 版 本 苏教版 内 容标题 高三第一轮复习:卤代烃和醇【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卤代烃和醇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卤代烃的典型代表物的结构与性质特点,掌握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的原理和条件;2、了解醇的结构特点,并能对饱和一元醇进行系统命名,以乙醇为例,理解并掌握醇的性质与用途。三.教学重点、难点 卤代烃和醇的结构特点与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一、卤代烃:1、烃分子中的 H 原子被卤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一系列有机物称为卤代烃。物理通性:都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氯代烷的沸点随烃基增大呈现升高的趋势;氯代烷
2、第 3 页 的密度随烃基增大呈现减小的趋势。,密度比水大 2、化学通性:卤代烃的化学性质通常比烃活泼,能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取代反应:CH3ClH2O NaOHCH3OHHCl (一卤代烃可制一元醇)BrCH2CH2Br2H2O NaOHHOCH2CH2OH2HBr (二卤代烃可制二元醇)消去反应:BrCH2CH2BrNaOH醇CH2CHBrNaBrH2O (消去 1 分子 HBr)BrCH2CH2Br 2NaOH醇CH CH 2NaBr2H2O (消去 2 分子 HBr)说明: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的反应条件与产物 反 应 类型 反应条件 主要产物 相互关系 水解(取代)反应 NaOH
3、 的水溶液,CH3CH2OH 同 时 发 生的 两 个 互相平行,互 第 4 页 消 去 反应 NaOH 的醇溶液,CH2CH2 相 竞 争 的反应 2、卤代烃在发生消去反应的前提条件是:与卤原子所连碳原子相邻碳原子上有 H 存在时,可发生消去反应;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生成取代基较多的烯烃,这样的烯烃对称,稳定,(扎依采夫规律)。习惯上称为“氢少失氢”。如:3、检验卤代烃分子中卤素的方法:实验原理:RXH2O NaOHROHHX HXNaOHNaXH2O HNO3NaOHNaNO3H2O AgNO3NaXAgXNaNO3 根据沉淀(AgX)的颜色(白色、浅黄色、黄色)可确定卤素(氯、溴、碘)。
4、、实验步骤:取少量卤代烃;加入 NaOH 溶液;加热煮沸;冷却;加入稀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溶液。实验说明:加热煮沸是为了加快水解反应的速率,因为不同的卤代烃水解难易程度不同;加入稀硝 第 5 页 酸酸化,一是为了中和过量的 NaOH,防止NaOH与 AgNO3反应对实验产生影响;二是检验生成的沉淀是否溶于稀硝酸。4、卤代烃的制取:烷烃取代法;烯烃或炔烃加成法;醇的卤代法等。5、由于卤代烃比较稳定,不易被氧化,故可用卤代烃保护醇羟基和 CC 双键。例 1碳原子数在 20 以内的烷烃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中,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的有多少种?解析:(1)除 CH4、C2H6外,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的烷烃的
5、结构中只有三氢碳和无氢碳(我们将-CH3称为三氢碳,-CH2-称为二氢碳,称为一氢碳,称为无氢碳)两种碳原子(如新戊烷),即氢原子数一定是 3 的整数倍。(2)无氢碳完全对称。(3)同碳原子数的烷烃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中,同时符合上述(1)和(2)的只有一种,且只有这一种的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那么:除 CH4、C2H6、新戊烷外,氢原子数为 3 的整数倍的还有C8H18、C11H24、C14H30、C17H36、C20H42。第 6 页 其中C8H18和 C17H36分别可以有 6 个-CH3和 12 个-CH3,2 个和 5 个,都能完全对称。C11H24、C14H30和C20H42中分别可以
6、有8个-CH3、10 个-CH3和 14 个-CH3以及 3 个、4 个和6 个,都不能完全对称。可见,碳原子数在 20 以内的烷烃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中,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的有 CH4、CH3CH3、五种。答案:有 CH4、CH3CH3、五种。例 2在有机反应中,反应物相同而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的主产物,下式中 R 代表烃基,副产物均已略去。请写出实现下列转变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别注意写明反应条件。第 7 页(1)由 CH3CH2CH2CH2Br 分两步转变为CH3CH2CHBrCH3。(2)由(CH3)2CHCHCH2分两步转变为(CH3)2CHCH2CH2OH。解析:不对称烯烃与 H
7、Br(HX)加成时,一般是氢原子加在含 H 较多的 CC 键碳上,这个规律叫 Markovnikov 经验规律,简称“马氏规则”,当有过氧化物存在时则加在 H 较少的CC 键碳上,这叫“反马式规则”;而卤代烃在稀 NaOH 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在浓 NaOH 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根据题给信息,要由 1溴丁烷转变为 2溴丁烷,可先把 1溴丁烷转变为 1丁烯,再根据“马氏规则”与 HBr 加成即可;而要把 3甲基1丁烯转变为 3甲基1丁醇,应根据“反马式规则”,在过氧化物存在的条件下,先把烯烃转变为 3甲基1溴丁烷,然后水解便得到了 3甲基1丁醇。答案:(1)CH3CH2CH2CH
8、2Br,NaOH乙醇溶液浓CH3CH2CHCH2HBr 第 8 页 CH3CH2CHCH2HBr适当的溶剂 HBrCH3CH2CHBr-CH3(2)(CH3)2CHCHCH2HBr适当的溶剂过氧化物HBr,(CH3)2CHCH2CH2Br(CH3)2CHCH2CH2Br水溶液稀NaOH(CH3)2CHCH2CH2OHHBr 例 3在实验室鉴定氯酸钾晶体和 1-氯丙烷中的氯元素,现设计了下列实验操作程序:滴加 AgNO3溶液;加 NaOH 溶液;加热;加催化剂 MnO2;加蒸馏水过滤后取滤液;过滤后取滤渣;用 HNO3酸化。(1)鉴定氯酸钾中氯元素的操作步骤是_(填序号)。(2)鉴定 1-氯丙烷
9、中氯元素的操作步骤是_(填序号)。解析:鉴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元素,应将样品中氯元素转化为 Cl,再转化为 AgCl,通过沉淀的颜色和不溶于稀 HNO3来判断氯元素。由于氯酸钾在催化剂 MnO2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KCl 可溶于水,故我们的实验步骤应为:、,受热分解后先过滤除去 MnO2,再 第 9 页 用硝酸酸化的 AgNO3溶液鉴别氯元素;而鉴定1-氯丙烷中氯元素实验的关键是在加入 AgNO3溶液之前,应加入 HNO3酸化,以用于中和NaOH溶液,防止 NaOH 与 AgN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对实验产生干扰。故我们的方案为:、答案:(1)、。(2)、。例 4碳正离子例如 CH5、CH3、(CH
10、3)3C等是有机反应中重要的中间体。欧拉(G.Olah)因在此领域研究中的卓越成就而荣获1994 年诺贝尔化学奖。碳正离子 CH5可以通过 CH4在“超强酸”中再获得一个 H而得到,而 CH5失去 H2可得 CH3。(1)CH3是反应性很强的正离子,是缺电子的,其电子式是_(2)CH3中 4 个原子是共面的,三个键角相等,键角应是_(填角度)。(3)(CH3)2CH在 NaOH 水溶液中反应将得到电中性的有机分子,其结构简式是_ 第 10 页(4)(CH3)3C去掉 H后将生成电中性的有机分子,其结构简式是_ 解析:本题属于信息题,需要一定的阅读能力,将解题有关的信息与已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加
11、工成新的知识和理论,用于推理和判断:(1)CH3+是缺电子的碳正离子,可看作是甲基失去一个电子后的产物:,由于是复杂的阳离子,要加上方括号。(2)CH3因四个原子共面,三个键角相等,应为平面正三角形:,键角 120(3)(CH3)2CH与 NaOH 中 OH结合生成醇(CH3)2CHOH。(4)(CH3)3C中三个甲基是对称的,其中任何一个CH3中去掉 H,即生成不饱和的烯烃(CH3)2CCH2。答案:(1);(2)120;(3)(CH3)2CHOH;(4)(CH3)2CCH2 二、醇:脂肪烃分子中的 H 原子被OH 所取代后的生成物称为醇。1、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无色有特殊香味的 第 11
12、页 液体,沸点低,有挥发性,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体积分数为 75%的酒精溶液为医用酒精。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CnH2n1OH,饱和多元醇的通式为:CnH2n2Om。一般情况下,饱和一元醇的熔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减小,其中 4 个碳原子以内的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2、受OH 的影响,醇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等。下面我们以乙醇为例来说明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 与金属反应产生 H2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置换,取代)消去反应:C2H5OHCH2CH2H2O 与无机酸反应 C2H5OHHBrC2H
13、5BrH2O(取代),其中 HBr 可用浓 H2SO4及 NaBr 代替时,可能有产生 Br2的副反应发生;C2H5OHHONO2C2H5ONO2H2O(酯化、取代)第 12 页 与有机酸的反应:CH3COOHHOC2H5CH3COOC2H5H2O(酯化、取代)I.酯化反应规律:“酸脱羟基醇脱氢”,包括有机酸和无机含氧酸与醇的反应。II.吸收酯的试剂为饱和的 Na2CO3溶液,也是分离CH3COOH及CH3COOC2H5所用的试液。其可以充分吸收 CH3COOH,使酯香味得以显出;可以有效降低酯的溶解度,使分离更彻底。氧化反应:.燃烧:2C2H5OH3O22CO23H2O .催化氧化:2C2H
14、5OHO22CH3CHO2H2O 或:C2H5OHCuOCH3CHOCuH2O 催化氧化对醇的结构的要求:与 OH 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必须有 H 原子,有 2 个或 3 个氢原子被氧化成醛,只有 1 个氢原子被氧化成酮。如:CH3OHHCHO CH3CHOHCH3CH3COCH3而(CH3)3COH 不能被氧化。3、醇的制备:烯烃与水加成法:第 13 页 卤代烃水解法:醛或酮加成法:酯水解法:说明:1、含碳原子数较少的醇中,由于OH 的存在,醇与水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因此,醇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有些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同时,由于氢键的存在,也使得这部分醇的熔点较高。2、醇可以与活泼金属反应产
15、生 H2,但醇不能电离,不具有酸性,不能与碱和碳酸盐等反应。3、醇在与无机酸反应时:与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而在与含氧酸反应时,一般生成无机酸酯。如乙醇与硝酸反应时生成硝酸乙酯:C2H5OHHONO2C2H5ONO2H2O;此时:区分硝基化合物与硝酸酯的方法:若硝基中 N原子直接与碳原子相连,则该化合物为硝基化合物,如 C2H5NO2(硝基乙烷);若硝基中的 N 原子通过氧原子而与碳原子相连接,则该化合物称为酯,如 C2H5ONO2(硝酸乙酯)。4、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与OH 碳相邻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存在(H 的存在),如:第 14 页(CH3)3CCH2OH 不可能发生消去反应等。5、醇
16、在浓硫酸存在时加热,不仅可发生消去反应,还可发生取代(成醚)反应生成醚: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6、并不是所有的醇都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催化氧化对醇的结构的要求:与OH 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必须有 H 原子,有 2 个或 3 个氢原子被氧化成醛,只有 1 个氢原子被氧化成酮,即:CH3OH、CH2OH 可以被氧化成醛,CHOH 可以被氧化成酮,而COH 则不能被氧化。7、醇还能被酸性 KMnO4溶液等强氧化剂所氧化。8、乙醇可采用:乙烯水化法和发酵法制取。工业上制备无水乙醇的方法是:在乙醇中加入生石灰蒸馏制取无水酒精,而要得到浓度更高的酒精,则需加入镁粉,再加热蒸馏。
17、9、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的方法是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铜,若变蓝,则含有水,否则不含水。例 1 2019 年 9 月 1 日将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标 准,规 定 酱 油 中3 氯 丙 醇 第 15 页(ClCH2CH2CH2OH)含量不超过 1ppm。相对分子质量为 94.5 的氯丙醇(不含COH 结构)共有:Cl A、2 种 B、3 种 C、4 种 D、5 种 解析:3氯丙醇由于OH 和Cl 的位置引起的异构体应有以下 4 种:其中(1)不符合题意 答案:B 例 2乙醇的分子结构为,“箭头”表示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可能断键的位置,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与钠或含氧酸反应时断裂键 B、发生分子间
18、脱水时断裂键或键 C、与氢卤酸发生取代反应时断裂键 D、发生催化脱氢反应时断裂键 解析:乙醇的化学性质体现在其分子结构上,单独断一个键时有两种可能:或,其中与 HX 反应时断键,生成卤代烃;与活泼金属(如钠)反应或发生酯化反应时断键,生成醇钠或酯,当醇分子间反应生成醚时,一个醇分子 第 16 页 断键,则另一个醇分子断键生成醚;或组合断键,如脱氢,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醛、消去生成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D 答案:D 例 3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官能团的下列反应类型正确的是:A、酯化反应 B、消去反应 C、取代反应 D、加成反应 解析:酯化反应是羧酸脱去羟基而不是引入羟基,消去反应是消去OH2或
19、 HX 生成不饱和化合物,也不能引入羟基。卤代烃与 NaOH 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烯烃与OH2加成生成醇,均能引入OH。答案:CD 例 4某液态有机物 A6.2g,与足量的镁反应生成224.2LH(标况下),A 与32CONa不反应,同温同压下测得 A 蒸气的密度为2CO气体的 1.41 倍,A分子内脱水可得 B;A分子间脱水可得C或D,A 氧化得 E,E 再氧化得 F,A 与 F 脱水可得 G与 H。(1)推 断 结 构 简 式:A_,C_,D_;(2)写出 A 与 F分子间脱水的化学方程式_。第 17 页 解析:4462,再由 A 与镁反应放出2H,而不与32CONa224.2LH可知
20、 A 为二元醇。再由其相对分子质量可得 A 为乙二醇,由 A 可推知 E 为乙二醛,F 为乙二酸,C、D 分别为两个乙二醇脱一分子水或两分子水生成的醚。答案:(1)A 为OHCHHOCH22,为,为OHCHOCHCHHOCH2222(2)H2O 例 5已知乙醇可以与氯化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 CaCl26C2H5OH。有关有机试剂的沸点如下:CH3COOC2H5,C2H5,C2H5OC2H5,CH3COOH 为 118。实验室中制取乙酸乙酯的粗产品的步骤如下:在蒸馏烧瓶中将过量的乙醇与少量的浓硫酸混合,然后经分液漏斗边滴加醋酸,边加热蒸馏,由上面的实验可得到含有乙醇、乙醚、醋酸和水的粗产品。(1
21、)反应中加入乙醇是过量的,其目的是 。(2)边滴加醋 酸,边加热 蒸馏的目 的 第 18 页 是 。将粗产品再经下列步骤精制(3)为了除去粗产品中的醋酸,可向产品中加入 。A、无水乙醇 B、碳酸钠粉末 C、无水醋酸钠(4)向粗产品中加入饱和的氯化钙溶液,振荡、分离的目的是 。(5)向粗产品中加入无水硫酸钠,振荡的目的是 。解析: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存在时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H3COOHHOC2H5CH3COOC2H5H2O 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可通过增加某种反应物的量使另一种物质的转化率增大,故本实验中通过加入过量的乙醇,使乙酸的转化率提高,同时,由于乙酸易挥发,因此实验时逐滴向反应液中加入乙酸,同时蒸馏使生成的乙酸乙酯蒸出,降低生成物的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乙酸的转化率。蒸馏出来的物质中含有乙酸、乙醇和乙酸乙 第 19 页 酯,欲除去产物中多余的乙酸,可向产物中加入碳酸钠粉末,因: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而除去乙酸;对于粗产品中的乙醇,则通过加入氯化钙溶液,生成 CaCl26C2H5OH 微溶于水,过滤除去;而粗产品中混有的水,则用无水硫酸钠吸收:Na2SO410H2ONa2SO4 10H2O,除去乙酸乙酯中所混有的水。答案:提高乙酸的转化率;使乙酸充分反应,提高乙酸的转化率;B 除去产品中混有的乙醇;吸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