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验光仪的使用细则.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细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验光仪的使用细则.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综合验光仪的使用细则综合验光仪的使用细则综合验光仪常规操作综合验光仪常规操作单眼屈光检查一、测量瞳距(一)。瞳距尺法:测量单眼远用瞳距,使用有鼻梁槽的瞳距尺。1.检查者面对被检者相同高度水平相坐,两人相距约40CM。2.将瞳距尺放在被检者鼻梁上,使瞳距尺水平线与双眼内、外眦水平线平行.3.检查者将笔灯放在自己左眼正下方,正面照射被检者右眼,避免直照被检者瞳孔,同样避免被检者注视笔灯。4.让被检者右眼注视检查者左眼,检查者将被检者右眼角膜反光点与瞳距尺上刻度对齐。5。读出读数,即为被检者右眼单眼远用瞳距。6。同样方法测出左眼单眼远用瞳距。(二)自动瞳距仪:测量单眼远用和近用瞳距1。检查者面对被检
2、者相同高度水平相坐。2。保持自动瞳距仪与被检者双眼内、外眦水平线平行。3。将测量距离设置为所要测定的距离。4.被检者右眼注视自动瞳距仪内置视标,检查者左眼观察。5。检查者推动瞳距刻度线到被检者角膜中心,刻度盘显示数据为右眼单眼瞳距.6。同样方法测出左眼单眼瞳距。二、客观检影1。让被检者前额靠在综合验光仪检眼头的额顶上,按照被检者的实际瞳距调整瞳距钮和镜眼距。2.调整集合挚,置于看远位置,球柱镜归零。3。调整水平仪旋钮,使其处于水平位置。4。双眼同时注视前方,(目的是双眼在检影时所用的调节最小),将功能片置于 R 镜片上。5。用视标定位仪调整视标,使视标与被检者视轴在同一水平线上。6.让被检者注
3、视 0.1 的 C 字视标。7。使用点状光检影镜或带状光检影镜对双眼分别进行67cm 检影.8.用透镜和柱镜分别中和影动.9.右眼检影结束后,进行左眼检影。10.双眼检影结束后打开右眼,遮盖左眼,进行主观验光.三、主观验光(一).检查客观验光的视力情况,并记录.1 如果 VA1。0 做红、绿终点检查。2 如果 VA1.0,调整球镜度数。(二)。第一次红、绿双色检查。1红绿测试原理:利用眼屈光系统的色象差及单色光在眼内的折射角度不同,当被检者辩色力正常,视力最佳时,黄色光落在视网膜上,红色光等距离地聚焦于黄色光的后方,绿色光等距离地聚焦于黄色光的前方。a.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晰的原理:绿色光
4、先聚焦后发散,在视网膜上形成较大的弥散圈,光线分散较暗.而红色光位于视网膜上或聚焦点比绿色光更靠近视网膜,光线集中,弥散圈小,比较亮,所以当近视屈光度稍稍欠矫时,红色光位于视网膜上或聚焦点比绿色光更靠近视网膜,此时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晰。b。红色内视标与绿色内视标一样清晰的原理:红色光和绿色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绿色弥散圈与红色弥散圈直相近,光线弥散度相近,亮度相近,所以当近视屈光度恰好矫正时,红色内视标与绿色内视标一样清晰。c.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不清晰的原理:红光远离视网膜聚焦,而绿光于视网膜上或聚焦点比红光靠近视网膜聚焦,绿光形成的弥散圈小,光线较亮,所以近视屈光度过矫时,红色光位于视
5、网膜后或聚焦点比绿色1光更远离视网膜,而绿色光位于视网膜上或聚焦点比红色光更靠近视网膜,所以当近视屈光度过度矫正时,此时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不清晰。2红绿测试目的:在每一步测试都保证不要过娇。保证红色光和绿色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绿色弥散圈与红色弥散圈直径相近,光线弥散度相近,亮度相近,也就是说保证红色里的视标清楚或红色里的视标与绿色里的视标一样清楚.3红绿测试方法:在检影的基础上加一定量球镜使视力达到0.6,遮盖左眼,进行右眼单眼红绿测试。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调节,请被检者先看绿色区域,后看红色区域,再看绿色区域.。投影红绿双色灯片,加入 0.6 的单行视标,此时一排视标在红色区域内,一排视标在绿
6、色区域内,同时使视标在双色背景中显出黑色。请被检者比较两区内的字是否更黑更明亮更明显,若称红色区域内黑字更亮更黑,可增加负(或减去正)0。25D,直到红色区域内黑字与绿色区域内黑字一样更亮更黑。若称绿色区域内黑字更亮更黑,则可增加正(或减去负)0.25D,直到绿色区域内黑字与红色区域内黑字一样更亮更黑,重复上述动作。.两只眼分别进行测试,直到达到最佳视力行。并且保证红色区域内黑字更亮更黑,或直到红色区域内黑字与绿色区域内黑字一样更亮更黑。假如被检者是色盲,可用左区右区来代替红色区域和绿色区域.。若根据试验的结果增减试片的焦度后,结果出乎意料,则须放弃试验(因为引出矛盾结果的眼多患有白内障或为白
7、内障术后).右眼红绿测试结束后,记录其终点验光结果。4红绿双色实验结果判断:a.远视眼:如果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说明过矫,应适当降低正镜度,直到两区域内视标清晰度一致;如果绿色内视标比红色内视标清楚,则说明欠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b。近视眼:如果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说明欠矫;如果绿色内视标比红色内视标清楚,则说明过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或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c.单纯近视散光眼:如果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说明欠矫;如果绿色内视标比红色内视标清楚,则说明过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或红色内视标比绿色
8、内视标清楚。d.单纯远视散光眼:如果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说明过矫应适当降低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如果绿色内视标比红色内视标清楚,则说明欠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三).第一次雾视。a.主要目的:是用“雾视”方法控制患者的调节,准确验光。b.测试方法是:在眼前加+1.00DS,将被检者视力雾视到0.5 以下.让患者注视相当于 5 米处视力表,以 0.25DS为一档减去雾视片。一般来讲减去 0。25DS 可增加一行多视力。如果视力不再有进展说明已达到最佳视力,此时停止减雾视镜。c.雾视结果判断:1。在眼前加+1.00DS,被检者视力雾视到 0。5 以下,
9、说明屈光矫正不过矫。2.在眼前加+1.00DS,被检者视力雾视到 0.5 以上,说明近视屈光矫正过矫,远视屈光欠矫,增加正球镜度,直到雾视到 0。5 以下。(四).第二次红、绿检查.1。第二次红绿双色实验方法:在被检者单眼前相当于5 米处打出“红绿视标”,让其比较不同背景下哪一区域视标更清楚,方法与第一次红绿相同.2。红绿双色实验要求: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调节,请被检者先看绿色,后看红色,再看绿色。3。红绿双色实验结果判断:a。远视眼:如果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说明过矫,应适当降低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如果绿色内视标比红色内视标清楚,则说明欠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
10、晰度一致。2b.近视眼:如果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说明欠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如果绿色内视标比红色内视标清楚,则说明过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或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c.单纯近视散光眼:如果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说明欠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如果绿色内视标比红色内视标清楚,则说明过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或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d。单纯远视散光眼:如果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说明过矫,应适当降低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如果绿色内视标比红色内视标清楚,则说明欠矫,应
11、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五)。用散光表确定散光终点.1.散光表确定散光终点的方法:让病人看散光表,询问是否有一条或几条线比其它线更清楚,更深一些.2.用散光表确定散光终点的结果:a。如果被检者认为每条线一样清楚,则说明散光矫正完全。b。如果被检者认为与其散光轴位相垂直的一条线清楚,说明有可能散光力量过矫,应重新精确散光力量。c.如果被检者认为与其散光轴位重合的一条线清楚,说明力量不足,应重新精确,直至每条线一样清楚。d,如果病人有几条线比较清楚或靠近散光轴的线更清楚,则说明散光轴位不精确,应重新矫正至每条线一样清楚。3.散光表确定散光终点的原理:如果被检者有散光,那其视网膜
12、上的成像不是一个焦点,而是由无数条短线段相成的模糊像。如果“|”离视网膜近,而“-”离视网膜远,那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为-也就是说,水平方向线会比竖直方向上的线成像更清楚。看散光表时会认为39 点这条线更清楚,实际上负散轴位在 612 方向上.(即:30 倍法则)如果“-”离视网膜近,而“”离视网膜远,则成像正相反。(六).JCC 精确散光的轴位和力量(如果没有散光不做这一项检查)。1.JCC 精确散光轴位和力量的前提:在使用JCC 确定精确散光的轴位和力量之前,红绿必须平衡,才能进行精确的散光轴位和力量检测。因为,只有在红绿平衡的基础上,最小弥散圆才能落在视网膜上,使用 JCC去精确测定散光轴位
13、和力量才有意义。2。用 JCC 确定柱镜轴位:让被检者看多点视标,将交叉柱镜的手轮调至与柱镜轴位一致。快速翻转JCC手柄,让患者判断哪一面清楚或两面是否一样清楚或模糊。根据“同号追同号原则,矫正柱镜轴位。一般初次调整轴位的级率为 15 度,以后以5 度为一级,直至翻转两面后被检者感觉清晰度一样为止,轴位矫正结束。3.用 JCC 确定柱镜力量:将 JCC 镜的主子午线转至与矫正柱镜轴位一致的位置,迅速翻转手柄,让被检者比较两面是否一样清楚或模糊.如果清晰程度一致,则说明柱镜力量矫正准确;如果当JCC 上红点与负柱镜轴位平行时患者感觉清楚,则以0.25DC 为一档增加柱镜度;如果白点与柱镜轴一致时
14、视标清晰,则在减去0。25DC,直到翻转两面后视标清晰度相同为止。注意:在矫正柱镜度数时,一定要保持等效球镜接近初始时的球镜度数,这样才不会增加调节。所以当柱镜度改变(增或减)0。50D 时,球镜度相应改变(减或增)0.25D。原则是先加正减负,后减正加负。4。用交叉圆柱镜精确散光的原理:0.25D 的交叉圆柱镜是由一个+0。25DS*0.50DC 和一个 0。25DS*+0.50DC 分别在相互垂直的两个子午线上的镜片联合而成的。放于被检者眼前时,在其视网膜前后形成两条焦线。即:+0.25DS-0。50DC180-)/-0.25DS*+0。50DC90-/-)-5。用交叉圆柱镜精确散光的结果
15、:a。当被检者的散光完全矫正后: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为-)-。在眼前放上交叉圆柱镜后,翻转镜片比较后,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清晰程度是一致的。即-|-)-/-/-)|所以病人会感觉两面一样清楚。3b。当病人的散光未完全矫正时:如:+1.00DS-0.50DC180 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为-/)|-在眼前为+0。25DS-0.50DC180 时,视网膜上像为-)-在眼前为0。25DS+0。50DC*90 时,视网膜上像为-/-)所以病人会认为第一面比第二面清楚。(六)。用散光表确定散光终点.1.散光表确定散光终点的方法:让病人看散光表,询问是否有一条或几条线比其它线更清楚,更深一些.2用散光表确定散光
16、终点的结果:a。如果被检者认为每条线一样清楚,则说明散光矫正完全.b。如果被检者认为与其散光轴位相垂直的一条线清楚,说明有可能散光力量过矫,应重新精确散光力量。c。如果被检者认为与其散光轴位重合的一条线清楚,说明力量不足,应重新精确,直至每条线一样清楚.d.如果病人有几条线比较清楚或靠近散光轴的线更清楚,则说明散光轴位不精确,应重新矫正至每条线一样清楚.3。散光表确定散光终点的原理:如果被检者有散光,那其视网膜上的成像不是一个焦点,而是由无数条短线段相成的模糊像.如果“|”离视网膜近,而“”离视网膜远,那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为也就是说,水平方向线会比竖直方向上的线成像更清楚。看散光表时会认为39
17、点这条线更清楚,实际上负散轴位在 612 方向上。(即:30 倍法则)如果“”离视网膜近,而“离视网膜远,则成像正相反。(七)。第三次红、绿检查:1。第三次红绿双色实验方法:在被检者单眼前相当于 5 米处打出“红绿视标”,让其比较不同背景下哪一面视标更清楚,方法与第一次红绿相同。2。红绿双色实验要求: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调节,让患者先看绿,后看红,再看绿.3.红绿双色实验结果判断:远视眼:如果红视标比绿视标 3 清楚,说明过矫,应适当降低正镜度,直到两视标清晰度一致;如果绿视标比红视标清楚,则说明欠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视标清晰度一致。近视眼:如果红视标比绿视标清楚,说明欠矫,应适当增加正镜
18、度,直到两视标清晰度一致;如果绿视标比红视标清楚,则说明过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视标清晰度一致或红视标比绿视标楚。单纯近视散光眼:如果红视标比绿视标清楚,说明欠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视标清晰度致;如果绿视标比红视标清楚,则说明过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视标清晰度一致或红视标比绿视标清楚。单纯远视散光眼:如果红视标比绿视标清楚,说明过矫,应适当降低正镜度,直到两视标清晰度致;如果绿视标比红视标清楚,则说明欠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视标清晰度一致。(九)右眼单眼屈光检查结束,记录其检查结果。(十)遮蔽右眼,打开左眼,用同样方法检查左眼单眼屈光。双眼平衡检查1、方法:三棱镜分视法
19、,红绿分视法,遮盖分视法,偏振光分视法2、目的:在最大正镜度,最好矫正视力(CAMP)的状态下,通过分视的方法,平衡双眼的屈光度,达到在自然条件下,双眼能协调一致的使用,并保证矫正前的主导眼在矫正后仍然为主导眼,不对其过去的视觉状态造成很大的干扰。3、具体做法:三棱镜分视:以加+1.00D 后的屈光为基础,打开双眼。视标选用加+1。00D 后的视力视标。双眼前分别加入三棱镜,在通常情况下,右眼前加底向下的三棱镜3 左右,左眼前加底向上的三棱镜3左右,当然要试被检者对三棱镜的耐受情况,酌情给予合适的三棱镜度数,目的是要达到双眼分视.请被检者比较上下分开的视标哪一个更清楚,始终保持在清楚的眼前减度
20、数,保证每一次平衡都是CAMP4状态下。此视标平衡后,请被检者继续分辨下一行视标,如果上下都不能看清,先增加屈光度再进行上下比较,如果仍然有一只眼看的清楚,减少清楚眼的屈光度数,直到双眼平衡.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平衡到最佳矫正视力行。进行双眼红-绿实验,保证在双眼状态下,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或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稍清楚遮盖分视法:在屈光矫正 CAMPA的基础上,进行红绿比较,保证单眼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稍清楚.交替遮盖所用视标为最好视力的上一行。打开双眼进行比较,左右眼交替遮盖,请被检者分辨这一行视标.如果同样清楚就比较下一行.如果有一只眼看的清楚,减少清楚眼的屈光度数,再进行比较直到双眼
21、同样清楚。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平衡到最佳矫正视力行,再进行双眼红绿实验,保证在双眼状态下,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或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稍清楚。偏振光分视法:在屈光矫正 CAMPA的基础上,进行红绿实验,保证单眼红大于绿。所用视标是打开双眼在双眼前加上偏振片。请被检者分辨上下两行视标,如果有一只眼看的清楚,减少清楚眼的屈光度数,再进行比较,直到双眼同样清楚。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双眼平衡,并且达到最佳矫正视力行。再次进行双眼红绿实验,保证在双眼状态下,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或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稍清楚。红绿分视法:以加+1。00D 后的屈光为基础。选用的视标是加+1.00D 后的视力视标,在其上面
22、加上红绿背景。打开双眼,在右眼前加上绿色镜片,左眼前加上红色镜片。利用红绿互补色原理,使右眼只看到红色视标,左眼只看到绿色视标,达到双眼分视.请被检者比较红绿背景下的视标哪一个更清楚,始终保持在清楚的眼前减度数,保证每一次平衡都是在CAMP 状态下。此行视标平衡后,请被检者继续分辨下一行视标,如果左右两边都不能看清楚,先在左右眼前同时增加屈光度,再进行左右比较。如果仍然有一只眼看的清楚,减少清楚眼的屈光度数,直到双眼同样清楚,双眼平衡。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平衡到最佳矫正视力行.进行双眼红-绿实验,保证在双眼状态下,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或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稍清楚。4记录双眼平衡使用的方法,并
23、记录双眼平衡结果.调节功能检查一、调节近点:1调节近点的定义:在使用极度调节时,所能看清的最近点。2调节近点检查所使用的工具:1 使用综合验光仪近用1.0 视标 2。3 如不 4 好分辨,5 也可用长 3mm、宽 0.2mm 的黑线条刻画在一个 40mm 乘以 12.5mm 的白纸上,6 并镶在黑色背景上。3调节近点检查的方法:1 亮照明52 将视标 3 由 40 厘米远处慢慢向鼻根部移动,4 移动速度保持 35 厘米/秒,5 直至看不 6 清视标 7 为止。8 测量视标 9 至角膜顶端的距离(实际应以角膜后1。5mm 主点计算),10 这一点为调节近点.11 再向后慢慢移动视标 12 离开鼻
24、根部至看清楚,13 这一点为调节近点的恢复14 点。4调节近点的正常值:由于不同年龄的调节近点不一样,人群中尚没有一个固定的正常值,一般说在 15厘米以上为异常。二、调节幅度1调节幅度的定义:调节近点与调节远点之间的距离为调节域,近点与远点用屈光度表示,则两者之间为调节幅度或调节力。2调节幅度检查使用工具:.使用综合验光仪近用 1.0 视标。.如不好分辨,也可用长 3mm、宽 0。2mm 的黑线条刻画在一个 40mm 乘以 12.5mm 的白纸上,并镶在黑色背景上3.调节幅度的检查方法:亮照明戴 CAMP 镜片,目的是为避免高度近视者近点太近,而远视者远点在眼后有限距离无法测量,这样其远点保持
25、在无穷远,所测调节幅度即为调节近点的倒数,当年轻人调节力过强时,可以加适度凹透镜,测完后把所加镜片减去。将视标由 40 厘米远处慢慢向鼻根部移动,移动速度保持3-5 厘米/秒,直至看不清视标为止。测量视标至角膜顶端的距离(实际应以角膜后 1.5mm 主点计算),这一点为调节近点,其倒数即为调节幅度。15 再向后慢慢移动视标 16 离开鼻根部至看清楚,17 这一点为调节近点的恢复 18 点,19 其倒数即为调节幅度的恢复20 点.21 调节幅度应双眼分开检测,而22 后双眼检测.正常双眼比单眼的调节幅度多0。50D。三、辐辏近点:1定义:是指双眼所能保持辐辏的最近点.当辐辏作用达到极限时,两眼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 验光 使用 细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