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简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游的简介.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陆游(112年10 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得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与派排斥。乾道七年(17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 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与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
2、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 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得雄奇奔放与杜甫得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她得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得史料价值。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得高祖陆轸就就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就就是陆氏家学得重要要典籍。陆游得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与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得母亲唐氏就就是北宋宰相唐介得孙女,亦出身名门。
3、宣与七年(1125 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 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建炎三年(19 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得南宋,民族得矛盾、国家得不幸、家庭得流离,给她幼小得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得印记。初入仕途 陆游像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先后师从毛德昭、韩有功、陆彦远等人,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绍兴二十三年(153 年),陆游进京临安(今杭州)
4、参加锁厅考试(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得进士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因秦桧得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次年(154 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从此陆游被秦桧嫉恨,仕途不畅。1 绍兴二十八年(118 年),秦桧病逝,陆游初入仕途,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调入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陆游进入朝中后,应诏上策,进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加王爵”;高宗酷爱珍稀玩物,陆游认为“亏损圣德”,建议皇帝严于律己。绍兴三十一年(1161 年),陆游以杨存中掌握禁军过久,权威日盛,多有不便,进谏罢免杨存中,高宗采纳,降杨存中为太傅、醴泉观使,升陆游为大
5、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负责司法工作。北伐献策 绍兴三十二年(162 年),宋孝宗赵昚即位,任命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陆游上疏,建议整饬吏治军纪、固守江淮、徐图中原。时孝宗在宫中取乐,并未重视,陆游得知后告诉大臣张焘。张焘入宫质问,孝宗遂罢陆游为镇江府通判。隆兴元年(113 年),宋孝宗以张浚为都督,主持北伐。陆游上书张浚,建议早定长远之计,勿轻率出兵。张浚派大将李显忠、邵宏渊领兵出击,收复灵壁、虹县,进据符离,因李邵不睦,宋军大败(符离之战),偏安之论随即甚嚣尘上。张浚上疏领罪,被贬为江淮宣抚使。隆兴二年(164 年)春,陆游在镇江任上结识张浚,献策出师北伐,张浚赞扬为“志在恢复”。四月
6、,“隆兴与议”将签成,陆游上书东西两府,进言说:“江东之地,自吴国以来,莫不以建康为都城。临安频临大海,运粮不便,且易受意外袭击,皇上驻扎临安,只能作为权宜之计。合约签订之后,皇上应驻扎建康、临安,金朝来使,或到临安、或到建康,这样以来,可以争取时间建都立国,而不令金朝生疑。”时龙大渊、曾觌掌权,陆游就对枢密使张焘说:“曾觌、龙大渊利用职权,广结私党,迷惑朝廷,今日不除,后患无穷。”张焘闻言奏报朝廷,孝宗大怒,贬陆游为建康府通判。乾道元年(116年),陆游调任隆兴府通判。有人进言陆游“结交谏官、鼓唱就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朝廷即罢免了陆游得官职。军僚幕府 乾道五年(9 年)十二月,朝廷征召已
7、赋闲四年得陆游,任为夔州通判,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陆游携家眷由山阴逆流而上,采撷沿路风土民情,作入蜀记。乾道七年(171 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召陆游为干办公事,陆游得书甚为欣喜,只身前往南郑,与张季长、阎苍舒、范西叔、高子长等十余人同在南郑幕府任职。王炎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得战略计划,陆游作平戎策,提出“收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取长安必须先取陇右;积蓄粮食、训练士兵,有力量就进攻,没力量就固守”。陆游到王炎得军幕后,常到骆谷口,仙人原,定军山等前方据点与战略要塞,并到大散关巡逻。时吴璘之子吴挺代父掌兵,骄傲放纵、多次因微小过失杀人,王炎不敢得罪。陆游建议用吴玠之子吴拱代替
8、吴挺掌管兵权。王炎认为“吴拱胆怯、缺少智谋,遇到敌人必败”,陆游反驳说:“吴挺遇敌,又怎能保证她不败?如果吴挺立有战功,更难驾驭。”至韩侂胄北伐时,吴挺之子吴曦叛敌,陆游得话果然得到验证。十月,朝廷否决北伐计划得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师北伐得计划也毁于一旦,陆游感到无比得忧伤。大散关一带得军旅生活,就就是陆游一生中唯一得一次亲临抗金前线、力图实现爱国之志得军事实践,这段生活虽只有八个月,却给她留下了终生难忘得记忆。蜀中生涯 乾道八年(12 年),陆游被任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官职清闲,陆游骑驴入川,颇不得志。次年,改任蜀州通判;五月,经四川宣抚使虞允文举荐,陆游又改调嘉州通判。淳熙
9、元年(14 年)二月,虞允文病逝,陆游又调回蜀州通判。再任蜀州期间,陆游深入考察地方风土民情,并先后造访翠围院、白塔院、大明寺等当地名胜,愈发爱上了这块天府之地,并萌发出“终焉于斯”得念头。三月,参知政事郑闻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任四川宣抚使,陆游大胆上书,建议出师北伐,收复失地,未被采纳。五月,陆游主持州考,杨鉴夺得第一名,取得参加秋试得资格,陆游写诗以资鼓励。八月,陆游在蜀州阅兵,作蜀州大阅,抨击南宋养兵不用、苟且偷安。十月,陆游又被派到荣州代理州事。淳熙二年(7年),范成大由桂林调至成都,任四川制置使,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范成大统帅蜀州,陆游为参议官,二人以文会友,成莫逆之交。南宋主与势力诋毁
10、陆游“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陆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躬耕于蜀州。淳熙三年(1176 年),为回应主与派攻击她“颓放”、“狂放”,陆游自号“放翁”,进行反击。六月,陆游奉命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观,以“祠禄”维持家人生计。淳熙四年(1177 年)六月,范成大奉召还京,陆游送至眉州,恳请范成大回朝后劝皇帝“先取关中次河北”、“早为神州清虏尘”。宦海浮沉 淳熙五年(18 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先后任命为福州、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淳熙六年(1179 年)秋,陆游被任为江西常平提举,主管粮仓、水利事宜。次年,江西水灾,陆游号令各郡开仓放粮,并亲自“
11、榜舟发粟”。同时上奏朝廷告急,请求开常平仓赈灾。十一月,陆游奉诏返京,给事中赵汝愚借机弹劾陆游“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陆游忿然辞官,重回山阴。淳熙十三年(186 年),陆游闲居山阴五年之后,朝廷才重新起用她为严州知州。陆游入京向孝宗辞行,时陆游诗名大胜,孝宗于延与殿勉励陆游说:“严陵山青水美,公事之余,卿可前往游览赋咏。”陆游在严州任上,“重赐蠲放,广行赈恤”,深得百姓爱戴。闲暇之余,陆游整理旧作,命名为剑南诗稿。淳熙十五年(18 年)七月,陆游任满,朝廷升为军器少监,掌管兵器制造与修缮,再次进入京师。淳熙十六年(1189 年)二月,孝宗禅位于赵惇(宋光宗),陆游上疏,提出治理国家、完成
12、北伐得系统意见,建议“减轻赋税、惩贪抑豪”;“缮修兵备、搜拔人才”,“力图大计”,以恢复中原。绍熙元年(110 年),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再次进言光宗广开言路、慎独多思,并劝告光宗带头节俭,以尚风化。由于陆游“喜论恢复”,谏议大夫何澹弹劾陆游之议“不合时宜”,主与派也群起攻之,朝廷最终以“嘲咏风月”为名将其削职罢官。陆游再次离开京师,悲愤不已,自题住宅为“风月轩”。编修国史 绍熙五年(1194 年),太上皇赵昚病故,宋光宗赵惇称病不肯居丧,满朝哗然。知阁门事韩侂胄与知枢密院事赵汝愚等密谋,废除赵惇,立太子赵扩为帝,就就是为宋宁宗。韩侂胄就就是赵扩妻韩氏得叔父,把持朝政,独揽大权,贬
13、朱熹、斥理学、兴“庆元党禁”,专权跋扈,陆游便写诗谴责韩侂胄。嘉泰二年(1202 年),陆游被罢官十三年后,朝廷诏陆游入京,担任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一职,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与三朝史,并免去上朝请安之礼,不久陆游兼任秘书监。编修国史其间,因韩侂胄主张北伐,陆游大力赞扬与支持,给予种种合作,并应韩侂胄之请,为其作记题诗,勉励韩侂胄抗击外侮,为国立功。嘉泰三年(123 年)四月,国史编撰完成,宁宗升陆游为宝章阁待制,陆游遂以此致仕,时年七十九岁。临终示儿 嘉泰三年(120年)五月,陆游回到山阴,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辛弃疾拜访陆游,二人促膝长谈,共论国事。辛弃疾见陆游住宅简陋,多次提出帮她构
14、筑田舍,都被陆游拒绝。嘉泰四年(120年),辛弃疾奉召入朝,陆游作诗送别,勉励她为国效命,协助韩侂胄谨慎用兵,早日实现复国大计。开禧二年(1206 年),韩侂胄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陆游闻讯,欣喜若狂。宋军准备充分,出师顺利,先后收复泗州、华州等地。但韩侂胄用人失察,吴曦等里通金朝,按兵不动,图谋割据。陆游诗翰多次催促,吴曦不理。不久,西线吴曦叛变,东线丘崈主与,韩侂胄日益陷于孤立。开禧三年(207 年)十一月,史弥远发动政变,诛杀韩侂胄,遣使携其头往金国,订下“嘉定与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陆游听到这些不幸得消息,悲痛万分。嘉定二年(09 年)秋,陆游忧愤成疾,入冬后,病情日重,遂卧床不起。
15、十二月二十九日(21年 1 月6 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文学成就 诗歌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得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 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 64 岁罢官东归,就就是其诗歌创作得成熟期,也就就是诗风大变得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得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得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得人生感慨。诗歌内容
16、陆游得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得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陆游坦率直言“与亲自古非长策”,“生逢与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并揭露“诸公尚守与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其乐府诗关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层统治者与守边士兵、沦陷区人民在主战与主与立场上得矛盾,集中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得妥协求与政策造成得严重恶果。陆游得这类诗歌,以其鲜明得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得抗金得斗志,得到志士仁人得推许。抒发慷慨激昂得报国热情与壮志未酬得悲愤。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得敌人、收复沦陷得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就就是她得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就就是
17、,她得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得斗志,也倾诉了深沉得悲愤之情。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就就是诗人个人得遭遇也就就是民族命运得缩影,就就是这类作品得典型代表。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就就是高山大川还就就是草木虫鱼,无论就就是农村得平凡生活还就就是书斋得闲情逸趣,“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游山西村一诗,色彩明丽,并在景物得描写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为广泛流传得名句。她得临安春雨初霁,描写江南春天,虚景实写,细腻而优美,意韵十足。爱情诗。由于宋代理学对士人思想感情得
18、约束与宋词得发展,宋诗言情得功能渐渐减弱,宋代得爱情诗在数量与质量上,都难以与唐诗比肩,但陆游却就就是个例外。陆游年轻时曾与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得感情经历,她悼念前妻得诗歌,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晚年创作得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就就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得精品。艺术特点 艺术风格上,兼具现实主义特点,又有浪漫主义作风。陆游性格豪放,胸怀 朱宣咸中国画陆游诗意图 壮志,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形成了气势奔放、境界壮阔得诗风。陆游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得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诗中,常常凭借幻境、梦境来一吐胸中得壮怀英气,陆游得梦境、幻境诗,飘逸奔放,被誉为“小李白”。然而对
19、功名得热望与当权者得阻力之间有着无法克服得矛盾,严酷得现实环境给诗人心灵压上了无法摆脱得重负,因而陆游又崇尚杜甫,关怀现实,主张诗歌“工夫在诗外”,诗风又有近于杜甫得沉郁悲凉得一面。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陆游反对雕琢辞藻与追求奇险,其诗语言“清空一气,明白如话”。陆游重视锻炼字句,她得对偶,新奇、工整,而不落于雕章琢句之嫌。赵翼曾评陆诗“瞧似奔放实则谨严”,刘克庄亦有“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之叹。陆游得七言古诗长歌行,笔力清壮顿挫,结构波澜迭起,寓恢宏雄放得气势于明朗晓畅得语言与整饬得句式之中,典型地体现出陆诗得个性风格,被后人推为陆诗得压卷之作。陆诗得地位 陆游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非常重要
20、得地位。南宋初年,虽然局势危急,但士气尚盛,诗坛风气也颇为振作;随着南宋偏安局面得形成,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也变得萎靡不振,吟风弄月得题材走向与琐细卑弱得风格日益明显。陆游对这种情形痛心疾首,她高举起前代屈、贾、李、杜与本朝欧、苏及南渡诸人(吕本中、曾几等)得旗帜与之对抗,以高扬爱国主题得黄钟大吕振作诗风,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得影响,江湖诗派中得戴复古与刘克庄都师承陆游。到了宋末,国破家亡得时代背景更使陆游得爱国精神深入人心。陆游得诗歌,对后代得影响也就就是深远得。特别就就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人们往往怀念陆游得爱国主义精神,陆诗得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得精神力
21、量。陆游写山水景物与书斋生活得诗篇,因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优美,也颇受明、清诗人得喜爱。陆诗中对仗工丽得联句常被用作书斋或亭台得楹联,也说明陆游得这一类诗篇在后代拥有广大得读者。词 陆游一生得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就就是有意要做诗人”,对作词心存鄙视,因而,作为“辛派词人”得中坚人物,与其诗相比,陆游得词数量并不多,存世共约一百四十余首。但陆游才气超然,并曾身历西北前线,因此,陆游也创造出了稼轩词所没有得另一种艺术境界。陆游词得主要内容就就是书写爱国情怀,抒发壮志未酬得幽愤,其词境得特点就就是将理想化成梦境而与现实得悲凉构成强烈得对比,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回想当年,满腹怆然。陆游也有咏物
22、词与爱情词,其卜算子咏梅,上阕写景、下阕表志,显示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得崇高品格;钗头凤红酥手一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凄婉动人。陆游词风格多样,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真挚动人,与宋词中得婉约派比较接近;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得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得襟怀,或寓意深刻,又与苏轼比较接近。最能体现陆游得身世经历与个性特色得,就就是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得词作,风格与辛弃疾比较接近。但陆游词亦因风格多样而未能熔炼成独特得个性,有集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之感。散文 陆游在散文上颇有造诣,兼善众体,构思奇巧,文笔精纯。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
23、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得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地表现着爱国主义得情怀。陆游还有一些别具风格得散文,书写乡居生活之状,淡雅隽永。陆游得入蜀记就就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内容丰富,举凡史事杂录、考据辩证、诗文评论、小说故事等应有尽有,形式灵活,长短不拘、文字颇简练;尤其过三峡得一部分,多有对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得历史人物得描述与品评,字里行间浸透着爱国之情,又饶有趣味。随笔式散文老学庵笔记,笔墨虽简而内容甚丰,所记多系轶闻,颇有史料价值,就就是南宋笔记得精品。同时,陆游还善于四六,文集中有不少四六文精品,如陆游得祭雷池神文语言浅切而气势雄放,与其诗风颇近。史学成就 陆游还具有史才,陆游得史
24、学成就,主要不在三作史官时所修得两朝实录与三朝史,而在于她私撰得南唐书。南宋时期,记述南唐历史得史籍有薛居正领导史馆所修得旧五代史、欧阳修私撰得新五代史等共计 1个版本,陆游遍取诸本,按本纪、列传,编为南唐书十八卷。陆游编撰南唐书得目得在于借古鉴今,为南宋王朝树一面历史得镜子。在本纪中,陆游肯定南唐烈祖李昪为“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孙(李恪)”,纠正了以中原五代为正朔得观念,并在书中多次使用“帝”、“我”等词语,借记述南唐国君治国、治民及用兵之法,抒发强烈得爱国情感。陆游南唐书得史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体制创新。陆书只有本纪与列传,成为纪传体断代史中得一个特例;尤其就就是其“类传”,除人物以类相从
25、外,又创设杂艺、方士、节义列传(卷十七)、浮屠、契丹、高丽列传(卷十八),归类精当,史识更胜前人。史评色彩鲜明。宋代理学兴盛,陆游秉承以道德而不以政绩作为评判人物得唯一准绳得观点,如多数史家都批判后主李煜沉迷诗词,不思政业,坐失南唐基业,陆游却先赞后主“天资孝纯”、“以爱民为急”,再对其“酷好浮屠”作简单批驳,最后总结为“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严谨得治史精神。陆游辨前史之误,补前史之失,其书卷数、人物虽不及马令南唐书之多,但史料多经考证,“简核有法”,在史料得增补保存方面有巨大价值。书法艺术 在陆游得一生中,除了诗文外,书法就就是她理想得寄托与永远得追求。从其有关书法得诗作与存世得书法手迹、碑帖瞧,陆游擅长正、行、草三体书法,尤精于草书。陆游得正体书法,师从晋唐法帖,沉雄浑厚,极富神韵,有明显得颜真卿楷书笔势;其行书、草书,取法张旭、杨凝式,又受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得影响,更多追求人品与精神上得契合,讲究对比得变化与节奏。陆游得书法简札,善于行草相参,纵敛互用,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朱熹称其“笔札精妙,意致深远”。其自书诗卷,仍然保留早年学习颜真卿、苏轼书法得笔法风格与习惯用笔,但又明显地融会杨凝式行书、张旭草书得长处,无论就就是用笔、结字与布白都与其诗浑然一体,明人程郇题跋为“诗甚流丽,字亦清劲”,就就是难得得书法佳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