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作业.pdf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作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作业.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群落的结构与演替(限时:40 分钟)1(2018 卷)影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温度B氧气的垂直分布C光的穿透性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D解析:随着水深的增加,溶氧量逐渐减少,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水温也会略有下降,这些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进而影生群落的垂直分层,A、B、C 均错误;大气中颗粒物含量,不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所以不会影生群落的垂直分层,D 正确。2(2019 古月考)热带雨林中,常可见所谓的“绞杀”现象,即某些大型藤本缠绕在高大的乔木之上,依靠乔木支撑爬到雨林高层接受阳光逐渐长大,最终将乔木缠死。这种藤本与乔木的
2、关系可称之为()A共生B竞争C寄生D捕食B解析:依题意可知,某些大型藤本与高大的乔木相互竞争夺阳光资源,二者存在竞争关系。3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年份一二三四五六七甲种群数量1.31.351.10.950.650.330/乙种群数量A.甲乙两种群均为 S 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B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且甲种群逐步被淘汰D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C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前甲种群数量与乙种群数量比值大于1,后该比值小于 1,且
3、越来越低,说明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前两个种群数量都增加,但甲增加的更快,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且甲种群逐步被淘汰,B错误、C 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降低,不是 S 型增长,A 错误;草原中的兔子和牛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不会出现被淘汰的现象,D 错误。4(2019 九校检测)如图为某桑园引入七星瓢虫后,蚜虫和七星瓢虫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引入七星瓢虫后,蚜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桑园中蚜虫的年龄组成Cb 点时,七星瓢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七星瓢虫与蚜虫之间为捕食关系B解析:分析题图可以看出,引入七星瓢虫后,蚜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蚜
4、虫的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因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而用样方法;从图中可以看出,b 点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从图上可以看出,七星瓢虫的数量随着蚜虫的变化而变化,则七星瓢虫与蚜虫之间的关系是捕食。5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解析: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对于无法知道名称
5、的小动物,不可忽略,需要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采用取样器取样法,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6(2019 第二次质检)密执安湖沙丘是湖水退却后暴露出来的极端干燥的一片区域,在经历大约一千年的演替后,最终发展成为稳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B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抵抗力稳性逐渐增强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被另一个群落的物种代替的过程D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C解析:区分不同群落
6、的重要依据是群落的物种组成,A 正确;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物种的数量增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因此此过程中抵抗力稳性逐渐增强,B 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群落演替,C 错误;由于森林中同一位置的食物时有限的,食性相同的鸟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种间竞争,最终的结果是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D 正确。7(2019 一模)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植物种类数(种)演替阶段群落类型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
7、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C该地能恢复到第 4 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的保留有关C解析:过度砍伐的森林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变得更为复杂,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因此,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简单,丰富度低;表中群落演替的情况并没有反映出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8(2019 质检)某生态系统中相互影响的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8、,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种群一是生产者BM 点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D甲、乙种群数量变化是反馈调节的结果D解析:根据甲、乙两种群的曲线变化,可知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乙捕食甲,但是甲种群不一是生产者;M 点时甲种群数量在逐渐减少,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趋于稳,是生态系统反馈调节的结果。9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性越小,群落演替越慢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C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D人类活动常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
9、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解析:恢复力稳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性越小,则群落演替越慢,A 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可能增加或降低,B 正确;不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都要历经竞争平衡阶段,C 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 正确。10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B决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
10、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C解析: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植物群落出现分层现象与外界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有关;一块田地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存在群落分层现象;充分利用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可以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如玉米和大豆间种。11下列有关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群落中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B草地群落具有水平结构,但没有垂直结构C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生物数量的多少,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不同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丰富度不断变化D解析:群落中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A 项错误;任何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作业 生物 一轮 复习 第九 单元 群落 结构 演替 作业
限制150内